关于月的诗句100首【188句文案】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5 08:12:40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1、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

6、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7、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9、《中秋月二首》李峤

10、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11、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1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月亮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16、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9、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20、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1、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3、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25、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6、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8、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

29、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31、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

3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3、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34、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5、《生查子·元夕》

36、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37、王维一一“山居秋暝"

38、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

3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1、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4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南宋无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43、薛涛一一“月"

4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45、张若虚一一“春江花月亱”

46、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7、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4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9、《静夜思》

50、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51、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52、《古朗月行》

5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54、作者:张若虚

55、《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

56、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5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8、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59、♢唐♢李煜♢

6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6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2、年代:唐代

63、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6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66、♢宋♢王安石♢

6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8、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69、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又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催人泪下。

70、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71、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72、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73、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74、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7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76、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77、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8、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7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80、其它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不还有很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等。

81、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82、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8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8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85、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86、古人对月有种偏爱,诗词中,月出现很多,

87、《泊船瓜洲》

8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9、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9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9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92、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93、月字开头的诗句,例如:

94、《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95、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96、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7、《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98、李白一一"静月思"

99、举杯向青天,

10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0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02、♢唐♢李白♢

103、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咏梅陆游(南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04、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105、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10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10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9、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110、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11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112、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11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114、♢宋♢欧阳修♢

11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16、♢唐♢白居易♢

117、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118、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119、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120、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121、《月下独酌》

122、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2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24、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12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2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27、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128、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129、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3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

131、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132、♢宋♢李清照♢

133、明月千秋照,

134、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又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135、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13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13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9、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14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41、《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142、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143、《宿建德江》

144、春江花月夜

145、今人明月心。

146、月下独酌

147、对酒共情深。

148、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149、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150、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多的。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15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52、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分明。

153、李白一一“把酒问月"

15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5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58、体裁:乐府

15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60、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61、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63、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164、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6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6、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68、♢宋♢苏轼♢

169、♢唐♢孟浩然♢

170、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17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7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73、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17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7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76、孟浩然一一"宿建德江"

177、王维一一"竹里馆"

17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79、注:好多的呢,嘻嘻,不知道你要哪首呢

18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关于月的诗句100首

18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2、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183、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84、古诗明月何皎皎

18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86、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187、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88、《赋新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