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140句精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3 08:43:12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

1、贫宜善富宜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管贫穷还是富贵,都要有善心善行,切莫因为富而不守善道,也不要因为穷而不守善道,要时时刻刻谨记善良的本性,切莫偏离自我,违背善良的本意去做坑害他人的事。

2、真善美代代传

3、守法纪为民安

4、朱子家训的小故事有一个叫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5、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会报应在自己的妻子女儿身上;怀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6、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a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7、看看过了残冬。新年正月,公孙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正月十二日,娄府两公子请吃春酒。公孙到了。两公子接在书房里坐,问了蘧太守在家的安,说道:“今日也并无外客;因是令节,约贤侄到来,家宴三杯。”刚才坐下,看门人进来禀:“看坟的邹吉甫来了。”

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9、话说蘧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还不知小姐又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修。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土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但赘进门来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小姐心里道:“这些自然都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又过了几日,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也拉着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时还害羞,不好问他,只得强勉看了一个时辰,彼此睡下。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孙坐在前边书房里,即取红纸一条,写下一行题目,是“身修而后家齐”,──叫采苹过来,说道:“你去送与姑爷,说是老爷要请教一篇文字的。”公孙接了,付之一笑,回说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俗事,还不耐烦做哩。”公孙心里只道说,向才女说这样话是极雅的了,不想正犯着忌讳。

1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12、不可用势力来欺凌逼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13、《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14、为学谦为商信

15、《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6、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打官司),一旦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9、《谨言慎行》钦章舜

2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22、为官清为师表:为官清的意思是要当官就当个清正廉明的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不要目无法度的贪污受贿,更不要坑害百姓,凡事有损门庭声誉的事情坚决不做,莫以恶小而为之,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有损门庭声誉的事情,一丁点都不要做。为师表的意思是身为师长师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认真弘扬师道。

23、挂与客厅,或在住房中间(中堂),家庭成员经常看到,是不错的方式。

2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25、读书时,朱柏庐认为不但要记住书中的章节和句子,而且要理解书中的义理。他认为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的人虽然也会去理解书中的义理,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写出好的应试文章。而为了做好人去读书的人则与之正好相反,他们在理解了书中的义理之后,则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

26、在注重读书方法的同时,朱柏庐又把书分为四个等级,小说、杂剧这类书是不祥之书,是“自误并误子弟”,应当舍弃不读;“诗词歌赋”也是无关紧要的书;平常之人应该读《孝经》《小学》等书;那些“兼通六经及性理纲目、大学衍义诸书”才是上等之学。在朱柏庐看来,子孙们即便不学上等之学,平时也要多读第三种书,读书的同时能“身体而力行之”,就能成为好人。只要实实在在地读书,精通其义理,考取举人、进士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即便是自己考不上,将来对子孙后世的读书应试也是有帮助的。

27、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8、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29、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30、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

31、敬天地君亲师

32、为学谦为商信:为学谦的意思是当学生当下属当学徒的时候,一定要谦虚谨慎的做事,曾经老子对孔子讲,君子得其时责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所以身为学生一定要时刻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切莫骄傲自大,更不要目中无人,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商信的意思是经商做事一定要讲诚信,莫要缺斤短两,损害福报,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的守住诚信为本的商道。

3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4、和做小生意的肩挑小贩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给他们关怀和帮助

35、朱柏庐告诫子孙不能忘本,要忠厚持家,“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强调对祖宗的敬畏之心应常存心中,祭祀时一定要诚敬,这是忠厚的表现。

3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37、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看到他福报消损,福尽人亡。

3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39、蘧公孙一连陪伴了十多日,并不得闲。那日值编修公午睡,偷空走到娄府,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杨执中接着说道:“我方才说的,二位先生这样礼贤好士:如小弟何足道;我有个朋友,在萧山县山里住,这人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真乃‘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三先生、四先生如何不要结识他?”两公子惊问:“那里有这样一位高人?”杨执中迭着指头,说出这个人来。只因这一番,有分教:

40、朱子治家格言从黎明即起,洒扫庭处起分段。

4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42、为了家庭的和睦,朱柏庐认为对家人不能过于刻薄,要“分多润寡”,更不能为了家庭琐事就你来我往地争吵不休,甚至吵得要打官司,结果肯定是大家都会受到伤害。家庭成员一定要宽厚互助,少争吵,多为他人考虑,这样才能做到家门和顺、家庭和睦。

43、交友义重大仁:交友义的意思是交朋友要有情有义,千万不要做无情无义的小人,前提是一定是对待正派的朋友。重大仁的意思是凡事以大局为重,莫要因为一时的秉性,小小的私心,破坏了朗朗乾坤的大好形式,凡事以大局和谐为重。

4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5、两公子自从岁内为蘧公孙毕姻之事,忙了月余,又乱着度岁,把那杨执中的话已丢在九霄云外;今见邹吉甫来,又忽然想起,叫请进来。两公子同蘧公孙都走出厅上,见他头上戴着新毡帽,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脚下踏着暖鞋。他儿子小二,手里拿着个布口袋,装了许多炒米、豆腐干,进来放下。两公子和他施礼,说道:“吉甫,你自恁空身来走走罢了,为甚么带将礼来?我们又不好不收你的。”邹吉甫道:“二位少老爷说这笑话,可不把我羞死了。乡下对象,带来与老爷赏人。”两公子吩咐将礼收进去,邹二哥请在外边坐,将邹吉甫让进书房来。吉甫问了,知道是蘧小公子,又问蘧姑老爷的安,因说道:“还是那年我家太老爷下葬,会着姑老爷的。整整二十七年了,叫我们怎的不老!姑老爷胡子也全白了么?”公孙道:“全白了三四年了。”邹吉甫不肯僭公孙的坐,三公子道:“他是我们表侄,你老人家年尊,老实坐罢。”吉甫遵命坐下,先吃过饭,重新摆下碟子,斟上酒来。两公子说起两番访杨执中的话,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邹吉甫道:“他自然不晓得。这个却因我这几个月住在东庄,不曾去到新市镇,所以这些话没人向杨先生说。杨先生是个忠厚不过的人,难道会装身分,故意躲着不见?他又是个极肯相与人的;听得二位少老爷访他,他巴不得连夜来会哩。明日我回去向他说了,同他来见二位少老爷。”四公子道:“你且住过了灯节,到十五日那日,同我这表侄往街坊上去看看灯,索性到十七八间,我们叫一只船,同你到杨先生家。还是先去拜他才是。”吉甫道:“这更好了。”

46、“清代家教家风”篇

47、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48、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他们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4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0、到十八日,邹吉甫要先到杨家去候两公子。自心里想:“杨先生是个穷极的人,公子们到,却将甚么管待?”因问女儿要了一只鸡,数钱去镇上打了三斤一方肉,又沽了一瓶酒,和些蔬菜之类,向邻居家借了一只小船,把这酒和鸡、肉,都放在船舱里,自己棹着,来到杨家门口,将船泊在岸傍,上去敲开了门。杨执中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炉,拿一方帕子在那里用力的擦;见是邹吉甫,丢下炉唱诺。彼此见过节,邹吉甫把那些东西搬了进来。杨执中看见,吓了一跳道:“哎哟!邹老爹!你为甚么带这些酒肉来?我从前破费你的还少哩,你怎的又这样多情?”邹吉甫道:“老先生,你且收了进去。我今日虽是这些须村俗东西,却不是为你;要在你这里等两位贵人。你且把这鸡和肉向你太太说,整治好了,我好同你说这两个人。”杨执中把两手袖着笑道:“邹老爹,却是告诉不得你。我自从去年在县里出来,家下一无所有,常日只好吃一餐粥。直到除夕那晚,我这镇上开小押的汪家店里,想着我这座心爱的炉,出二十四两银子,分明是算定我节下没有些柴米。要来讨这巧。我说:‘要我这个炉,须是三百两现银子,少一厘也成不的。就是当在那里,过半年,也要一百两。像你这几两银子,还不够我烧炉买炭的钱哩!,那人将银子拿了回去。这一晚到底没有柴米,我和老妻两个,点了一枝蜡烛,把这炉摩弄了一夜,就过了年。”因将炉取在手内,指与邹吉甫看,道:“你看这上面包浆,好颜色!今日又恰好没有早饭米,所以方才在此摩弄这炉,消遣日子。不想遇着你来。这些酒和菜,都有了,只是不得有饭。”邹吉甫道:“原来如此,这便怎么样?”在腰间打开钞袋一寻,寻出二钱多银子,递与杨执中道:“先生,你且快叫人去买几升米来,才好坐了说话。”杨执中将这银子,唤出老妪,拿个家伙到镇上籴米。不多时,老妪籴米回来,往厨下烧饭去了。杨执中关了门来,坐下问道:“你说是今日那两个什么贵人来?”邹吉甫道:“老先生,你为盐店里的事累在县里,却是怎样得出来的?”杨执中道:“正是,我也不知。那日县父母忽然把我放了出来,我在县门口问,说是个姓晋的具保状保我出来。我自己细想,不曾认得这位姓晋的老爹。你到的在那里知道些影子的?”邹吉甫道:“那里是甚么姓晋的!这人叫做晋爵,就是娄太师府里三少老爷的管家。少老爷弟兄两位因在我这里听见你老先生的大名,回家就将自己银子兑出七百两上了库,叫家人晋爵具保状。这些事,──先生回家之后,两位少老爷亲自到府上访了两次,──先生难道不知道么?”杨执中恍然醒悟道:“是了!是了!这事被我这个老妪所误!我头一次看打鱼回来,老妪向我说‘城里有一个姓柳的。’我疑惑是前日那个姓柳的原差,就有些怕会他。后一次又是晚上回家,他说‘那姓柳的今日又来,是我回他去了’。说着,也就罢了。如今想来,柳者,娄也。我那里猜的到是娄府,只疑惑是县里原差。”邹吉甫道:“你老人家因打这年把官司,常言道得好:‘三年前被毒蛇咬了,如今梦见一条绳子也是害怕。’只是心中疑惑是差人。这也罢了。因前日十二我在娄府叩节,两位少老爷说到这话,约我今日同到尊府。我恐怕先生一时没有备办,所以带这点东西来替你做个主人。好么?”杨执中道:“既是两公错爱,我便该先到城里去会他,何以又劳他来?”邹吉甫道:“既已说来,不消先去,候他来会便了。”

51、真善美代代传:凡事求真向善,唯美而做的原则,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真善美的家风,在王氏门庭当中代代相传。

52、他人评论是非,不可轻信,应当忍耐并再三思考。因为怎么知道他不是在说人坏话呢?为某件事情互相争执,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么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呢?

53、仔细读完《朱子治家格言》里的每个字,我感觉到这篇家训就像一位老诚温厚的高龄长辈把治家、处世之道,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一大群晚辈娓娓道来的言语的真实记录。归纳起来,《朱子治家格言》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4、心宜善言宜慢

55、第三,要求子孙择友而交。交友必须谨慎,不能跟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交朋友,如果和这种人在一起,必然会被他们连累、影响,应该虚心地与那些阅历丰富、办事老实、规矩稳重的人交往。交朋友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金钱、权势作为衡量标准。

56、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57、心宜善言宜慢:凡事向善而为,犹如上善若水一样,对待事物,接待客人,不得有任何害人之心。开口说话要想好了再说,常言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说话一定要掌握分寸,切莫快言快语,说出不恰当的言谈,做到说的好,说的准,说到一语定乾坤。

58、六世祖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品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七世祖王引之父行子效,持正不阿,关心民瘼,廉洁奉公。王氏父子在为官、治学、生活中率先垂范,并通过口口相传的告诫和白纸黑字的书面记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王氏后人,对崇文尚德的高邮人,精益求精的训诂学研究者、爱好者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9、餐具质朴但擦洗干净,即使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饮食节约但能精心制作,即使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60、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邪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

61、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62、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3、当晚,养娘走进房来看小姐,只见愁眉泪眼,长吁短叹。养娘道:“小姐,你才恭喜,招赘了这样好姑爷,有何心事,做出这等模样?”小姐把日里的事告诉了一遍,说道:“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如此光景,岂不误我终身!”养娘劝了一回。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从此啾啾唧唧,小姐心里纳闷。但说到举业上,公孙总不招揽。劝的紧了,反说小姐俗气。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我儿,你不要恁般呆气。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小姐道:“母亲,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说着,越要恼怒起来。夫人和养娘道:“这个是你终身大事,不要如此。况且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用的?”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夫人道:“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这是急不得的。”养娘道:“当真姑爷不得中,你将来生出小公子来,自小依你的教训,不要学他父亲,家里放着你恁个好先生,怕教不出个状元来?就替你争口气。你这封诰是稳的。”说着,和夫人一齐笑起来。小姐叹了一口气,也就罢了。落后鲁编修听见这些话,也出了两个题请教公孙。公孙勉强成篇。编修公看了,都是些诗词上的话,又有两句像《离骚》,又有两句“子书”,不是正经文字;因此,心里也闷,说不出来。却全亏夫人疼爱这女婿,如同心头一块肉。

6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65、第一,要求勤俭、忠厚治家。在父亲殉难之后,母亲年迈多病,弟弟妹妹又年幼,生活拮据,朱柏庐勇敢地挑起养家的重担。他深刻地意识到勤俭治家的重要性。全篇五百余字,其中规劝子孙勤俭、忠厚的内容就有三百余字,超过全文的一半,完全可以说勤俭、忠厚治家是《朱子治家格言》的核心内容。《朱子治家格言》开头即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其实是我们的生活良方。人们在打扫、整理家庭的同时,陶冶了自身的情操,当把家里打扫整洁后,看着干净有序的环境,整个人的心情都会豁然开朗,这是勤劳直接的好处。

66、尽管朱柏庐有多本著作存世,但影响大的还是《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全篇五百余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讲究对仗,朗朗上口,成文问世以后,广为流传,成为清代家喻户晓的经典家训。

67、中华传统家教家风

68、无论做什么事,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69、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

70、《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是1999年12月黄山书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明末清初)朱柏庐、(清)黄自元。

71、两公子直至日暮方到,蘧公孙也同了来。邹吉甫、杨执中迎了出去。两公子同蘧公孙进来,见是一间客座,两边放着六张旧竹椅子,中间一张书案;壁上悬的画是楷书《朱子治家格言》;两边一幅笺纸的联,上写着:“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上面贴了一个报帖,上写:“捷报贵府老爷杨讳允,钦选应天淮安府沐阳县儒学正堂。京报……”不曾看完,杨执中上来行礼奉坐,自己进去取盘子捧出茶来,献与各位。茶罢,彼此说了些闻声相思的话。三公子指着报帖,问道:“这荣选是近来的信么?”杨执中道:“是三年前小弟不曾被祸的时候有此事。只为当初无意中补得一个廪,乡试过十六七次,并不能挂名榜末;垂老得这一个教官,又要去递手本,行庭参,自觉得腰胯硬了,做不来这样的事。当初力辞了患病不去,又要经地方官验病出结,费了许多周折!那知辞官未久,被了这一场横祸,受小人驵侩之欺!那时懊恼不如竟到沐阳,也免得与狱吏为伍。若非三先生、四先生相赏于风尘之外,以大力垂手相援,则小弟这几根老骨头,只好瘐死囹圄之中矣!此恩此德,何日得报!”三公子道:“些须小事,何必挂怀。今听先生辞官一节,更足仰品高德重。”四公子道:“朋友原有通财之义,何足挂齿。小弟们还恨得知此事已迟,未能早为先生洗脱,心切不安,”杨执中听了这番话,更加钦敬,又和蘧公孙寒暄了几句。邹吉甫道:“二位少老爷和蘧少爷来路远,想是饥了?”杨执中道:“腐饭已经停当,请到后面坐。”

72、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73、出门诚在家孝

74、自己生活一定要简单朴素,教育子孙要用正确的方法,要教做人的道理。

75、贫不卑富不扬

76、在清初家教文献中,影响大的应该是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为了区别于朱熹的《朱子家训》,一般把朱柏庐的家训称为《朱子治家格言》。

77、王氏家训,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学等方面的训诫之言,并通过身教来达到约束和激励后人之目的。

78、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79、朱子治家格言应该也算家训。

80、不要贪图不属于你的财物,不要过量的喝酒。

81、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安于现状,是难成家立业的。

8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83、不知杨执中说出甚么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84、交友义重大仁

85、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必须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86、当夜吃完了酒,送蘧公孙回鲁宅去,就留邹吉甫在书房歇宿。次日乃试灯之期,娄府正厅上悬挂一对大珠灯,乃是武英殿之物,宪宗皇帝御赐的。那灯是内府制造,十分精巧。邹吉甫叫他的儿子邹二来看,也给他见见广大。到十四日,先打发他下乡去,说道:“我过了灯节,要同老爷们到新市镇,顺便到你姐姐家,要到二十外才家里去。你先去罢。”邹二应诺去了。

87、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怎么配做一个大丈夫?看重钱财,而不孝敬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88、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8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一作:园蔬胜珍馐)

90、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

91、坐了一会,杨执中烹出茶来吃了,听得叩门声,邹吉甫道:“是少老爷来了,快去开门。”才开了门,只见一个稀醉的醉汉闯将进来,进门就跌了一交,扒起来,摸一摸头,向内里直跑。杨执中定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在镇上赌输了,又噇了几杯烧酒,噇的烂醉,想着来家问母亲要钱再去赌,一直往里跑。杨执中道:“畜生!那里去!还不过来见了邹老爹的礼!”那老六跌跌撞撞,作了个揖,就到厨下去了。看见锅里煮的鸡和肉喷鼻香,又闷着一锅好饭,房里又放着一瓶酒,不知是那里来的;不由分说,揭开锅就要捞了吃。他娘劈手把锅盖盖了。杨执中骂道:“你又不害馋劳病!这是别人拿来的东西,还要等着请客!”他那里肯依,醉的东倒西歪,只是抢了吃。杨执中骂他,他还睁着醉眼混回嘴。杨执中急了,拿火叉赶着一直打了出来。邹老爹且扯劝了一回,说道:“酒菜是候娄府两位少爷的。”那杨老六虽是蠢,又是酒后,但听见娄府,也就不敢胡闹了。他娘见他酒略醒些,撕了一只鸡腿,盛了一大碗饭,泡上些汤,瞒着老子递与他吃。吃罢,扒上床,挺觉去了。

92、《朱子治家格言》在我国家教发展的历史上,虽然出现时间比较晚,但后来居上,它不但内容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容易记诵,而且全篇用对偶句写成,每一句都由形式整齐、两两对偶的上下句组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很容易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这使得《朱子治家格言》自成篇以来,走出朱氏家族的小圈子,广泛地应用于蒙童教学中,风行全国。不仅如此,这份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名言警句,依然能在如今的街头巷尾、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时至今日,《朱子治家格言》仍然对开展家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93、朱柏庐以《朱子治家格言》教子孙

94、第二,注重家庭的和顺、和睦。在朱柏庐看来,伦常是维系家门和顺重要的条件,如果家中的伦常出现了混乱,家庭可能很快就会走向衰败。家庭的伦理关系出现混乱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轻信妇人之言而破坏了骨肉亲情,过分看重钱财而怠慢父母等。因此,他在家训中告诫其子孙应该恪守伦常,各安其分,重视亲情。婚姻是家门和顺的重要表现,婚姻首先应该看重男女双方的人品,而不应该看重对方钱财的多少。

95、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96、两公子同蘧公孙才到家,看门的禀道:“鲁大老爷有要紧事,请蘧少爷回去,来过三次人了。”蘧公孙慌回去,见了鲁夫人。夫人告诉说,编修公因女婿不肯做举业,心里着气,商量要娶一个如君,早养出一个儿子来教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夫人说年纪大了,劝他不必,他就着了重气。昨晚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小姐在傍泪眼汪汪,只是叹气。公孙也无奈何,忙走到书房去问候。陈和甫正在那里切脉。切了脉,陈和甫道:“老先生这脉息,右寸略见弦滑。肺为气之主,滑乃痰之征。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治法当先以顺气祛痰为主。晚生每见近日医家嫌半夏燥,一过痰症,就改用贝母;不知用贝母疗湿痰,反为不美。老先生此症,当用四君子,加入二陈,饭前温服。只消两三剂,使其肾气常和,虚火不致妄动,这病就退了。”于是写立药方。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陈和甫又看过了脉,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祛风的药,渐渐见效。

9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tui)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en)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98、伴君忠为君明

99、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00、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考试;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101、守法纪为民安:凡事以遵纪守法为荣,莫给个人和家庭惹祸端,不要给国家惹麻烦,更不要伤害他人,遵纪守法不吃官司,不破坏门庭名誉,同时也要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坏人的侵害。身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随时要以平安为重,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家庭,都要做到不惹事端,本本分分做事,稳稳当当顾家,凡事三思后行,做事之前想好后果,能承担起后果再去做,否则就不要去做。

102、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03、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104、到十五晚上,蘧公孙正在鲁宅同夫人、小姐家宴。宴罢,娄府情来吃酒,同在街上游玩。湖州府太守衙前扎着一座鳖山灯。其余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人家士女,都出来看灯踏月。真乃金吾不禁,闹了半夜。次早,邹吉甫向两公子说,要先到新市镇女儿家去,约定两公子十八日下乡,同到杨家。两公子依了,送他出门。搭了个便船到新市镇。女儿接着,新年磕了老子的头,收拾酒饭吃了。

105、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格的规矩,长辈或晚辈、在内或在外都应该恪守家规法纪,言辞应庄重稳妥。

106、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107、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08、意思就是说:天亮了就起床,先洒水把庭院打扫干净,要让室内外都清洁整齐;天晚了就要休息,睡前关好门窗,该锁的要上锁,必须亲自查看。

109、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10、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11、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12、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113、朱柏庐要求子孙尽量做到谨言慎行。处世一定不要多说话,更不要说人是非;话说多了很有可能会说错话,从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轻易听信他人的话,听别人说话后要多想一想再去处理。如果与人因某件事起了争执,要心平气和地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114、当下请在一间草屋内,是杨执中修葺的一个小小的书屋,面着一方小天井,有几树梅花,这几日天暖,开了两三枝。书房内满壁诗画,中间一幅笺纸联,上写道:“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姿而舞。”两公子看了,不胜叹息,此身飘飘如游仙境。杨执中捧出鸡肉酒饭。当下吃了几杯酒,用过饭,不吃了,撤了过去,烹茗清谈。谈到两次相访,被聋老妪误传的话,彼此大笑。两公子要邀杨执中到家盘桓几日。杨执中说:“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为平原十日之饮。”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两公子留连不忍相别。杨执中道:“本该留三先生、四先生草榻,奈乡下蜗居,二位先生恐不甚便。”于是执手踏着月影,把两公子同蘧公孙送到船上,自同邹吉甫回去了。

115、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16、朱柏庐要求子孙简朴持家。《朱子治家格言》分别从生活用品、饮食习惯,从不造华屋、不贪图良田,到不雇俊美的男仆、妻妾不化浓妆等,反反复复告诫子孙要懂得节制,学会俭朴。

117、为官清为师表

118、凡事先要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顶门窗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11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20、伴君忠为君明:伴君忠的意思是当自己还是下属时,一定要忠心耿耿的陪伴到领导的身边左右,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各行各业的领导师长,不管在谁的手底下干工作都要做到忠心耿耿,前提是一定要做到遵纪守法,有助于造福天下百姓。为君明的意思是不管自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还是担当帝王将相,都一定要明事理,懂是非,一定要心如明镜一样看到事物的乾坤二象,不要陷入昏庸无道的状态,以忠孝礼仪仁智信廉为行事准则。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七

121、(本文选自李兵著《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中华书局2020年11月出版)

12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23、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124、相府延宾,又聚几多英杰;名邦胜会,能消无限壮心。

125、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骄傲的态度,是卑贱不过的。

126、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127、我们做人要守住本分,安于命运,顺应时势,听从天意。如果能够这样做人,就和圣贤人的境界接近了。

128、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129、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30、要求子孙处世时宽厚友善、谨言慎行。朱柏庐告诫子孙要待人宽厚友善,与人为善。不管是对家人、对下人、对亲朋、对肩挑贸易者,还是对“穷苦亲邻”,都要秉持勿刻薄、多温恤的态度。

131、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经典书籍不可以不读。

132、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谋取良好的田园。

133、《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

134、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35、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36、朱柏庐要求子孙树立起通过读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提出,读书的目的是学习圣贤之道,而不仅仅是为了考科举做官;即便是做官,也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天下。因此,他要求子孙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137、家门和顺,虽饔飧(yong,su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ang,tuo)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38、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139、贫亦善富亦善

140、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