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54句文案】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2 10:52:28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

1、闻鸡起舞,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2、二是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即有较强的表现力和特殊的修辞效果。

3、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淡兵,周渝借箭,火烧赤壁,一鼓作气,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4、[释义]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5、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6、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7、成语有四种来源

8、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一般为四字,亦有三字,甚至五字(含)以上,多不超过十六个字。

9、“男左女右”的由来

10、[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况愈下。”

11、: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势》,“画蛇添足”出自《齐策》,“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等等,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等等,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12、成语一般都是由四个字组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基本上每一个沿用下来的成语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或典故,也都能找到出处,除了字面意思外,更多的是看它的延伸含义。它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3、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今天常用它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4、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15、(2)音素的定义。

16、精卫填海

17、(3)结构固定性;

18、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19、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

21、成语,语言词汇中的的一部分定性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成语主要有以下特点:

22、完壁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一,,指鹿为与。

23、一般由四字组成,成语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具有描述、表达特征与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的主要特点:

24、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25、几个成语的来历:

26、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性,意义整体性,语法功能多样性等特征。

27、(1)意义整体性(2)风格书面语性;

28、开天辟地

29、每况愈下

30、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

31、: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和谚语相近,但也略有区别。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而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交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成俗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32、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这说的就是古时候流传着的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后常用来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33、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34、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一般是从古至今相承沿用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有的却是微型句或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又略有区别。

35、八仙过海

36、结构固定性

37、意义整体性

38、夸父逐日气吞山河女娲补天力挽狂澜精卫填海浩气英风愚公移山世代相传

39、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40、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即提起马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这个成语来源于《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41、“分道扬镳”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现在用这个词则多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分道为何“扬镳”呢?

42、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43、四字词语,多由古代典故精炼而来。特点是简明生动。

44、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左眼变成了日神伏羲;右眼变成了月神女娲,在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45、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46、“分道扬镳”的由来

47、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48、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它的流传早于七夕节的形成。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有现存文字记载的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地域分野早见于汉代史籍《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今天我们用“牛郎织女”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49、其主要特征是:

50、一是"现成的、习用的"。就是古已有之,且延用至今的固定式词组。

51、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

52、八仙过海:是八仙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53、一.来源于神话寓言

54、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