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诚信的故事【优选3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1 07:15:02

守护诚信的故事

1、两友重信义胜过亲兄弟汉朝时代,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中国古代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张劭要回家,范式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并拜见你的母亲。」后来,到了这个日期,张劭便将范式要到家来的事告诉母亲,他们杀了鸡,备了饭菜,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半信半疑说:「儿呀,范式离我们家相隔千里远,而且是两年前的约期,你怎么这么肯定范式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有信义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真到来了。后来,张劭临死前对妻子说:「范式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果然,张劭死后,范式替他丧葬,并一直保护张家人回到老家临湘。

2、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3、曾子杀彘

4、先说结论,红楼梦诚实守信的事例如下,红楼梦当中的刘姥姥曾经进入荣国府,得到了王熙凤等人的帮助,但是当王熙凤落难的时候,刘姥姥不顾危险变卖了自己全部的家产,帮助王熙凤找回了女儿巧姐,并且还给巧姐一个很好的归宿,体现了她诚实守信的性格。

5、后来他的哥哥在城里办了一家报纸,富兰克林到他哥哥那里当学徒,在印刷所里学习排版。他哥哥对他刻薄,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责骂他,有时候还毒打他,这使富兰克林不堪忍受,不久就离开了那里,到别的印刷所找工作。但是他哥哥坏,告诉城里所有印刷厂的老板都不要聘请富兰克林。

6、红楼梦里面刘姥姥答应找巧姐,后千里寻找救下了巧姐

7、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

8、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与孩子。

9、诚信2:韩信报恩

10、凯谋初对富兰克林还很客气,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廉价雇佣来的工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术,于是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找富兰克林的麻烦,无端地克扣他的工资。有一次,凯谋竟然指着富兰克林的鼻子骂他是蠢猪。富兰克林生气,并且说:“只有蠢猪一样的老板,没有蠢猪一样的工人,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老板。”

11、凯谋正想把富兰克林赶走,就挖苦会说:“上帝又没有挽留你这个天才在这里工作,你可以像乌贼一样溜走。”

12、富兰克林是18世纪的美国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为美国的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

13、郭伋以太守之尊,与竹马儿童在道旁偶尔约期,却不肯失信于儿童,早了一日便宁愿在野亭候期,这真可以说得上是「至信」了。郭伋在这样的小事上,都可以做到「诺行」,他的开布大信可想而知。也就难怪有数百儿童在道旁迎拜太守这样的雅事了。

14、尽管富兰克林已经猜到凯谋的心思,可是他想,既然答应接受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力做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能因为老板不好,就影响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于是,他就每天教这些工人一些技术,甚至把自己发明出来的的制作字模的方法也传授给了这些人。

15、安徒生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他借用童话的“儿童”视角透视现代人的复杂生活。安徒生让童话超越了民间文学范畴的传奇想象,成为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和现代技巧探索。

16、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17、《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18、强盗们见他真的回来了,吃惊!大家都说:「从前听老人们说孝子、义士如何如何,今日真是眼见为实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们怎么忍心吃你呢?」于是,刘平靠诚信受到强盗们的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19、心有承诺便应去做汉朝朱晖早年就成了孤儿,但他很有气节,所以成年后,在太学里有个叫张堪的人见到他,就信任地握着他的手说:「他日我若死了,希望把我的妻与子托付与你,请您多多照顾他们。」朱晖觉得这事重大,不敢轻易承诺,也就没说什么。不久,张堪果然死了,张堪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贫困。朱晖这时果真亲自去到张家问候,周济张堪的妻子和孩子,十分细心周到。

20、强盗们听了,觉得此人有孝心,也很可怜,就放了他。

21、距千里之遥,历两年之久,定一日之期,一般人都不会相信范式还会守诺,但张劭却深信朋友是守信之人,这也难得是范式的知己了!一个守诺,一个信诺,这种高谊胜过亲兄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呀

22、刘姥姥感念当年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对她的恩德,后对贾府衰败后,王熙凤死后对巧姐尽心照顾予以回报。

23、说完,富兰克林收拾行李就离开了铺子

24、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5、他出身在一个世代打铁的工匠家庭,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很难靠打铁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十二岁的小富兰克林看到父母整天为了生计发愁,就想为家里做些什么。父亲这时除了打铁之外还做蜡烛。

26、刘平向强盗们叩着头说:「我今日出来,是为母亲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们先让我回去,把野菜给母亲吃了,回来任由你们处置。

27、为人讲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不讲诚实守信、言行不一,则无法立世,无法为人。

28、诚信1:曾子杀猪

29、富兰克林早就不想干了,就当着工人们的面说:“凯谋,别绕弯子了,你请我来就是为了给你训练工人。现在他们都是熟练的工人了,你就可以赶我走了,我早就猜出你的心思了。不过,你放心,我富兰克林做人向来讲求诚信,不会因为你的卑鄙就传播给他们错误的技术,将来你解雇他们的时候,他们凭错自己的手艺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30、儿童与太守的亲密友情汉朝郭伋是个有信用的人。他在并州做太守的时候,与当地老百姓广结善德,彼此感情很深厚。后来他去视察部下,到一个叫西河的地方,只见路上有几百个小孩儿站着,各自骑着竹马,迎接郭伋一行人。

守护诚信的故事

31、诚信感动强盗得以保全性命汉朝时代,世道混乱,刘平扶着母亲逃难。一天,他出去找食物,却不幸遇上一班饥饿的强盗,强盗抓住他,商量着要把他煮熟吃了。

32、“一诺千斤”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33、刘平回去后,给母亲吃饱肚子,安顿好母亲以后,就跪拜母亲说:「我和强盗们约好了,要回去的,不能欺骗他们。请母亲原谅孩儿不能为母亲尽孝了!」于是,刘平又回到强盗们那里,准备让他们把自己煮了吃。

34、当中有个孩子问郭伋:「大人什么时候,还来我们这里呀?」郭伋太守想了想,算了一下时间,就告诉了他们一个日子。

35、朱晖的儿子问自己父亲道:「你和张堪以前也不是什么朋友,为何忽然对张家这么好呢?」朱晖说道:「以前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话,要我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妻与子,我在心里已承诺了他,怎么好失信于张堪呢?」古人重信,就是一面之交,一言之托,也终身不忘承诺。他们这么做,不为别的,只因重视心里的信义,而轻视身外的钱物,如此而已。

36、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7、过了好久,到了那个日子了,郭伋果然又回到西河,但他记错了日期,比约定的日子早了一天。想到怕自己失信于孩子们,郭伋便在路边的野亭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和孩子们准时相见。

38、富兰克林不得不到别的城市寻找工作。他流落到费城,有一个叫凯谋的人让富兰克林帮他管理他开的印刷铺子,许诺可以给他很高的薪金。富兰克林暂时找不到别的工作,就答应了。当时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人,而凯谋雇佣的其他工人都是对印刷、排版、装订不怎么了解的人。凯谋付给这些人的工资低。聪明的富兰克林看到这种情况,就猜到凯谋是想让他把这些廉价雇佣来的工人练成熟练工人,然后再把自己赶走。凯谋在当地的名声很坏,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阴险狡猾的小人。

39、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