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1、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
2、前些年,我因公出差,曾先后到过福建省的厦门和澳大利亚的悉尼市。这两座城市都靠海,而城市的人文风貌却差异很大,唯独有一点是很相似的,就是都有很多卖贝壳的小商店,店里陈列着许多色彩斑斓的贝壳项链,引人注目。由此,我受到启发:何不把自己几十年来拾得的“贝壳”也串连成项链,既便于保存,又便于阅鉴呢!于是,我开始筹备出版这本小书。
3、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与李密亲切交谈,并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事情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4、谢邀,抱歉
5、我恳切期待各位读者对本书给予批评和指正。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副劝学的名联,多见于学府、书店和孔庙。
7、李密,字法主,出生于公元582年,卒于公元618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袭父爵蒲山公,后迁亲卫大都督,继而投起义军做了首领,唐朝建立后,拜光禄卿。他小的时候,有一个“牛角挂书”的故事,反映了他刻苦读书的精神。
8、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阅读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精选了362个成语故事。用评书+故事的形式,将那些古代谚语、典故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由会讲故事的国学教育家、评书大师王封臣老师播讲,用评书来演绎故事,生动、有料又有趣。
9、这种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人们认为这是在糟蹋书籍,更是不尊重知识。他们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10、于是李密回家放牛为生。不甘心就此潦倒一生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发奋读书。一天李密听说缑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于是刘骑上一头牛前去求教,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
11、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李密后面赶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悄悄勒紧马缰在后面跟了一段。杨素发现李密自始至终读得十分投入,便忍不住赞叹道:“谁家的少年如此刻苦!”李密在宫中当差时见到过越国公,于是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
12、三字经里有如负薪如挂角这句,这里的挂角讲的是唐朝李密的故事。
13、答:书挂牛角是一个成语,又叫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好学。出自隋末唐初李密的事迹。李密曾至缑山从著名学者包恺读书,他常在牛角上挂一帙汉书,边行边读。此举恰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深受其赏识。
14、当时,书籍珍贵,但是王良并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相信自己出生高贵,无需花费时间阅读。因此,他将书挂在牛角上,表明自己认为书本无用。
15、尽管我已七十有余,而对这副名联的体会,却是越来越深了。甚至会感到,我活到现在,尚未泛舟出海,只不过是一个在海岸边不顾海浪没脚,兴致勃勃地捡拾贝壳的“顽童”,从少拾到老,即使拾得满满一小筐五光十色的贝壳,与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贝壳世界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16、【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17、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8、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杨素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19、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李密则投奔瓦岗寨,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20、【成语】:牛角挂书
21、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22、正解应为“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23、末了,补充说明两点。其一,本文集收入的文章、诗歌,绝大部分曾在和省市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过。其中,部分论文还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宣讲过,并获奖。其二,另有部分公开发表过的电力技术方面的论文,因其专业性太强,很不适合多数读者阅读,故未收入本文集。
24、书掛牛角的典故来自于隋唐时代的李密,李密因家境不好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把书掛于牛角之上,后被传为掛角读书之典故。
25、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26、李密是隋炀帝杨广的东宫护卫。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27、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王良的贵族,他有一天突然想到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主意,把一本书悬挂在了他家牛的角上,成为了古代“书挂牛角”的典故。
28、正确的成语表述是牛角挂书。成语故事如下。
29、杨素与李密交谈了一会儿,发现李密谈吐不凡。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时才能,都在你们兄弟之上,你们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后来杨玄感果真前来结交李密,两人成了朋友,这就是牛角挂书的故事。
30、李密虽然是西魏贵族后代,年少时己经家道中落,因为家里贫穷,只好每天帮别人放牛赚钱,但他又不愿意放弃学习,就常坐在牛背上读书。牵牛出门和回去的时候就把书挂在牛角上。
中国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31、李密书挂牛角故事二
32、【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去拜他为师,他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刚好在路上看到,骑马跟在他的后面问他为什么这样勤奋。李密见是杨素就回答说在看项羽传入迷了。
33、杨玄感于是就与李密结为知己。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并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运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李密到了瓦岗军后,取得了瓦岗军领袖翟让的信任,被推为首领。
34、我的老家在广州市,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广州度过的。1959年,高考前报志愿,按我自己的爱好和志向,本是想学文学或历史的。但父母都劝告我:还是学工科好。好在我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对电学、力学尤有兴趣。于是,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被录取为该校本科生,并以优等成绩读至毕业。从此,我把电力工程作为自己的终身专业,而把文学历史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后来,我虽已“奉命”从政,但仍不改初衷,并延续至今。
35、李密书挂牛角故事一:
36、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李密就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37、隋末群雄起义时,李密成了活跃分子,在多个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成为瓦岗军首领。后归顺李渊,受封邢国公,不久,反唐出走被杀。
38、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刻苦努力。
39、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40、李密主上本是北周和隋朝贵族,而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衰落了。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密大概在15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武职,在隋炀帝宫里当差。有一天,隋炀帝看到李密后,觉得这少年天性太活跃,怕他在宫里惹事,就将他赶出宫去。
41、后来,“书挂牛角”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形容没有学问、无知无识的人,也意味着没有从书中获得知识和智慧。这个典故,提醒人们要珍惜书籍、尊重知识,不断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