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霸气名诗【精选7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23 08:57:26

中国古代十大霸气名诗

1、史料中记载的苏轼,没怎么带过兵,但这首诗却写的英雄气概十足。从打猎,到要射杀西夏军队,大气磅礴,气吞山河!

2、杀杀杀杀杀杀杀

3、。——黄巢(唐)

4、有句颇有哲理的话说,要看你是否强大,首先看你的敌人有多强大!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先是写了敌人的强大,又写出了自己一方的阵仗,铠甲排开,一片金光闪闪,仿若迫不及待的就杀向敌人!

5、第五位,李白的侠客行。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6、这是黄巢当年科举落榜之后所作的一首诗,虽然那时他还未起义,但从诗中所描写的话语,足以见证他的愤怒与不满!可谓杀气十足!

7、这首词通过众多的实景,风、雁、霜、月、马等等,勾勒出雄狮百万的感觉,杀伐之气油然上升!

8、在民间的传说中,李白不仅是一个豪迈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飘逸的剑客。这首《侠客行》,描写的是一个武林高手,行侠仗义,剑气逼人,十步杀一人,想想都瑟瑟发抖!

9、岳飞的大名,足以震撼数万金人,而他的这首《满江红》,虽然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前几句,但后面几句,饿了吃敌人的肉,渴了喝敌人的血!才是真正的杀意浓浓!

10、待到秋来九月八,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第五句:

13、岳飞的《满江红》

14、。——辛弃疾(宋)

15、不知是哪八首怀古诗。应该有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吧?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算不算呢?都霸气。

16、。——毛主席

17、第十句: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9、第三位,岳飞的满江红。

20、满城尽带黄金甲。

21、高适的燕歌行。

22、这不是笑话!而是明末的大军阀张献忠所作《七杀诗》里的其中一句,感兴趣的可以搜下全诗。

23、不第后赋菊

24、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2、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唯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

2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7、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28、第七句:

29、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30、刘邦的大风歌

中国古代十大霸气名诗

31、第六句:

32、第二句:

33、——李白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4、。——朱元璋(明)

3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6、千古霸气的诗词有:

37、第一句:

3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9、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40、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4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2、。——苏轼(宋)

43、第四句:

44、第九句:

4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6、朱元璋从一个草根农民,一跃成为天下之帝,可见其才能有多厉害!他作的这首《不惹庵示僧》,虽然文学水平一般,但杀气却十分浓烈。

47、我花开后百花杀。

48、第三句:

49、冲天香阵透长安,

50、第八句:

51、!——张献忠(明)

5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战忧腥

53、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54、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55、第二位,朱元璋的不惹庵示僧。

56、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57、第一位,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58、。——高适(唐)

59、陆游的金错刀行。

60、曹操的观沧海

中国古代十大霸气名诗

61、在我们的印象中,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在历史当中,辛弃疾还是一个极善用兵的大将。这首《破阵子》,写的激情澎湃,战马和士兵的弓箭都等不及了,仿若要立刻上去干翻敌人一样!

6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63、。——岳飞(宋)

64、这句话写的寒意凛凛,杀气腾腾,军营、边塞、排兵布阵等形象,一跃脑海。气势悲壮淋漓!

65、。——李白(唐)

66、。——李贺(唐)

67、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6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9、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二首》

70、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