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的全部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庄子·人间世》
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4、庄子这里说的“相忘”,是说每个个体的鱼在江湖中各自自由自在地逍遥于水,不需要互相搀扶。那么,一个由各自自由自在的鱼儿组成的群体就是一个在水里一起自由自在的群体了,鱼儿们就集体“自然”、“自由”、“逍遥”了。
5、北冥太大了,可容下几千里的大的一种叫“鲲”的鱼。鲲在北冥的大水里逍遥,常常“水击三千里”;但有一天它不知为何生气了,化作几千里大的大鸟“鹏”,迁徙飞去南冥,南冥是天池,似乎更大。
6、庄子在《庄子》一书里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7、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8、译:在道德昌盛的时代,人与鸟兽混杂而居,与万物聚集在一起,哪里会有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呢?人们都不会用智巧,自然的本性也不会失去;人们都没有私欲,都很纯真朴实。人们都纯真朴实,也就能保持自然的本性了。
9、更进一步,庄子认为,鱼儿不仅“忘水”,而且要互相“忘”了。
10、鱼游于江湖,逍遥于水,自由自在,甚至忘记了自己在水里;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反而忘记了人生活的空间存在着空气,人其实是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空气。
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2、庄子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的句子:
13、——《庄子。大宗师》
14、而“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道家的“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1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6、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7、——《人间世》
18、乘天地之正气逆乾坤之威仪
19、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20、“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1、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6、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9、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10、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22、汝不知夫螳螂乎?
2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4、鉴于止水是逍遥于水
25、乾坤有正气的意思是,乾坤表示上下合一,指一身是正气。比喻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2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28、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29、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30、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说的全部名言
31、后,像庄子告诉我们的那样,既内心相忘于我们追求的“道”,外在也摆脱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羁绊,让精神和心性遨翔于无限的天地之间,优游自得,无牵无碍,一任自然,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32、德是道的外在作用,养育万物,悟道需要我们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回归原始的本性。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应该是接近于此了,那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欺诈,没有隐瞒,更没有私欲,所有的人只有一个目的——生存。没有私欲也就没有了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也就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直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资源,就有了贫富,阶级,人与人之间也有了差别,生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更多地占有和获取,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本只为了生存而不得以获取的树木,花草,动物等,都已经变为了资本的积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有地方睡觉,还要住得更好,不仅有衣服穿,还要穿得更好。
3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3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5、神龟托梦: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
36、庄子的水:鉴于止水
37、我们可以把庄子的大逍遥理解为一种大解放大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把它用作我们大格局、大视野的人生视角,在人世间熙熙攘攘的滚滚红尘里,从蝇营狗苟的“自我”的人生束缚中挣脱出来,突破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种种“身外之物”的牵绊,使我们的精神作无挂无碍、无我无物的“逍遥”之游,去到天水之间的“逍遥”之境。
38、“忘”,体现的是一种生存和生活境界,不用刻意,自然而然地忘了“我的存在”,各各相忘,也就自然而然地忘了“你的存在”和“他的存在”。由自己而他人而群体,于万事万物之中,“自然”、“自由”、“逍遥”,各自逍遥,而后群体逍遥。
3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0、——《庄子·天运》
4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4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4、天地间有着正义的气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力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为的只是让自己的心态的平和,哪怕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得到,哪怕自己要面对一些困难,也要时时刻刻的保持内心的美好。
45、即便外界的动水冲击了静静的止水,止水也只是泛起波纹而不动,终消融了外来的动水,归于寂静。
46、——《庄子·养生主》
47、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心如止水,并不是说心中之水干涸了,而且怀一颗“心如止水”般的无忧无虑无为和逍遥的心,行于世间的“道”上。
48、庄子给了我们一个大水,像一面大镜子,大如般的北冥,南冥,可照天空。叫作“鲲”的大鱼跃出水面,化作大鸟“鹏”,“抟扶摇而上九”。以磅礴气势飞翔于天空。
4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50、如何才能逍遥于水呢?庄子告诉我们,要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51、——《庄子·齐物论》
52、顺应自然就是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天性从于心神没有挂碍才能逍遥游庄子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5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54、庄子的逍遥不是被动地躲避社会的逍遥,小家子气的故作逍遥,而是主动地,自然而然地逍遥于天地万物之间。所以,庄子的逍遥是大情怀,大格局的大逍遥。
55、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而对着静止的水面就能够照见自己了。静止的水还能够止住其他流向它的水,静止的事物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5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5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58、《庄子·养生主》
59、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60、他在《庄子》一书开篇《逍遥游》里就给了我们一个“北冥”和“南冥”的大水。他说:
庄子说的全部名言
61、庄子发现,水的平、静、明,都是“止水”而非“动水”造成的,所以,水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成为道家的修为标准。
6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63、不以物挫志。
64、如何才能逍遥于水
65、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是世间“平中准”的标准,可照天地万物,可为“道”之准绳。
6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67、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68、——《庄子·骈拇》
69、庄子的“止水”,是道家的水,体现了道家“安然”、“泰定”的心性。面对红尘中熙熙攘攘的喧嚣纷扰,道家人要保持一颗“安然”、“泰定”的心,不为所动,心如止水。而且,要经常在静静的止水面前反照自己,“鉴于止水”,以消除内心浮动的杂念。
7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71、大“鲲”游于大水而逍遥于大水;大“鹏”飞翔于天空而逍遥于天空。
72、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73、他说:鱼儿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江湖里各自自由自在地作逍遥游。
74、——《庄子·逍遥游》
7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76、“道”是什么?庄子的“道”是逍遥之道,是自然之道。那么我们的“道”呢?它可以是我们行走于世界的道路道理,可以是我们立志高远的学问,可以是孜孜以求的精神超越。如果我们能够像庄子说的那样,忘了这些“道”,那我们就逍遥于“道”了。
77、出自《庄子》中的《逍遥游》。
78、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79、庄子向来主张顺应自然之道,反对机心,警惕破坏过度的知识,其中有一句名言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就是强调生命要顺应自然之道。
80、这就是庄子给道家的内在思想: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则安然泰定,逍遥自在。
81、所以,我们经常行于“道”之中,学习于“道”,逍遥于“道”,故不必刻意去问“道”求“道”,我们忘了“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道”里面,就像孔子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
82、庄子的思想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无为的“止水”层面,而是要主动地逍遥于水。鱼儿要不受水的羁绊,自由地逍遥于水,人的精神心性要不受世俗的束缚,在世上逍遥自在地生活。
83、所以,庄子提供给我们的逍遥是是忘却真实世界的逍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和灵魂的逍遥,也是放在天地云水大背景下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心性的大写意,大逍遥。
84、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意思是,继承天地的正气树立天地的威仪,这里乾坤就是天地的意思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早出自《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85、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86、那么人呢?庄子认为:人在道上,相忘于道,各自寻道,求道,得道,各自逍遥于“道”。庄子是说,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维,独立行于“道”上,独自与天地交往,逍遥于天地之间。
87、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8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8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9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说的全部名言
91、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92、——《庄子·田子方》
9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9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95、学习庄子“鉴于止水”的“道”之理,在喧嚣的世界里,守一份安宁,守一份淡泊,守一份清高,守一份本真,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气质,我们的人生多一份自由和逍遥,多一份“道”。
9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97、鱼儿逍遥于水,我们逍遥于生活。
98、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99、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发生着酸甜苦辣,我们忘了这些酸甜苦辣,全当作是日常生活,我们就享受和逍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100、——《庄子·天地》
10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02、——《庄子·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