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名言知乎-通用18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20 07:27:34

佛经名言知乎

1、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

2、【译文】坚持俭朴,厉行节约,是弘扬正道的本源;崇尚奢侈,放纵情欲,是败坏德行的根本。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4、遗子黄金满籝(读yíng),不如一经。(《梁书》)

5、【译文】依靠美德的一定昌盛,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6、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8、【译文】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呢!表现出为人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

9、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10、【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11、【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关爱百姓,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12、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13、有时候更喜欢一个人,随手一杯咖啡,一盏茶,享受生活带给我的一缕清闲。

14、【译文】明理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到,聪明的人在无形之中就能避开灾祸。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亦或: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一菩提,一朝一夕一人生。

16、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梁书》)

17、【译文】能思考发生危难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平安;能思考发生祸乱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太平;能思考导致灭亡的原因,才能够保持长存。

18、不惊不惧不灭。

19、“何为人生?”,“生活,生命,苦修行“,可否具体?,“清茶,淡酒,粗布衣”,可否再具体?,“我与你”。

20、一杯清茶一本书,往沙发上一趟,啊!人生巅峰了。

21、人生好的活法,不过是一杯清茶,一壶烈酒,一盆绿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2、祸福无门,逆顺有数,天道微于影响,人事鉴于前图,未有蹈义而福不延,从恶而祸不至也。(《宋书》)

2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晋书》)

24、养心莫善于寡欲。(《明史》)

25、【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的要义在于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27、【译文】处于贫困境地,仍乐于坚持守道;尽心于理想追求,乐在道中。

28、【译文】刑罚不能加于无罪之人,邪恶的势力不能战胜正义之士。

29、夫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乂(读y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三国志》)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佛经名言知乎

31、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后汉书》)

32、一壶清茶品人生,半卷闲书观古今。春风拂去凡尘事,细雨正好润禅心。

33、【译文】法网广大无边,即使再宽松稀疏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指天法公平,做恶者都要受到惩罚,警示人们不可以身试法,自取灭亡。

34、《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史记》到《明史》,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编写。有关德行教化、治国安民、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人处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警示人们要顺从天理,择善而从,以下摘录数则:

3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后汉书》)

36、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明史》)

37、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曹雪芹《红楼梦》

3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后汉书》)

39、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4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新唐书》)

41、天应人和,时会并集。(《旧唐书》)

42、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

43、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间,有白驹过隙之喻。(《三国志》)

44、一杯清茶,一副碗筷,一杯梅子酒

45、君子参禅,清茶一杯

46、【译文】清廉者心境平和而为人正直,忠贞者只走正道。

47、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48、想要一盏晚归时的灯,一杯宿醉之后的清茶。

4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0、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51、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后汉书》)

52、【译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3、【译文】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多少,在于是否知道百姓的苦乐。

54、【译文】欲望不能放纵,小错不可令其滋长为大错。

5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56、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晋书》)

57、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周书》)

58、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59、【译文】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禄不够多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认为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应去追求道德和学识的进步。

6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佛经名言知乎

61、世之质文,随教而变。(《三国志》)

62、【译文】祸福虽然无门,但逆顺自有天数,天道隐于迅速发生的感应中,人事在未来都将得到验证。没有实行仁义而福分不能延续、作恶而祸害不降临的。认为上天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是公正无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6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64、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65、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隋书》)

66、清者则心平而意直,忠者惟正道而履之。(《三国志》)

67、【译文】做好事的人,上天会回报其以福祉;做坏事的人,上天会报应其以祸殃。

68、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后汉书》)

69、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吴承恩《西游记》

70、【译文】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来的。

71、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72、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三国志》)

73、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74、【译文】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而万事吉祥,无所不利。

75、【译文】恭敬节俭是承载福禄的车子,而骄纵奢侈则是祸患之机兆。

76、【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77、【译文】使神与人共同愤怒的倒行逆施的人,必为天地所不容。

78、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后汉书》)

7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0、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81、自幼曾读经书,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施耐庵《水浒传》

82、当时若不登高望,谁识东流海洋深

83、【译文】迷途知返,能够醒悟过来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84、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曹雪芹《红楼梦》

85、《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被历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8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87、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8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89、集众思,广忠益。(《三国志》)

90、【译文】智者顺应时势而为,愚者却违反天理而动。

佛经名言知乎

91、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红楼梦》

9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93、【译文】希望树木长得茂盛,必定要使树根牢固;要想使河流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多积累道德、仁义。

94、【译文】顺应天理,和洽人心,时运就会一并到来。

95、【译文】原指桃李虽然不言,然其花果芬芳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至于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化他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96、【译文】有志向的人,有决心,有毅力,做事一定会成功。

9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98、欲不可纵,渐不可长。(《明史》)

9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0、【译文】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01、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征作。(《晋书》)

102、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

103、【译文】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104、【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子孙,不是很好吗?

105、【译文】博学广闻又坚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未悟之事并随时思考自己能及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6、增广贤文中,劝告要用心读书的名句如下:

107、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元史》)

108、一杯清新的绿茶,一曲舒缓的音乐,一本优美的文字,一个人,一个安静的下午。不过是端一杯茶捧一颗心等一个人罢了,时间久了,茶凉了心冷了人也就远了。忽然喜欢上了独处,一桌,一椅、一茶杯、一个人,就这样静静的静静的发呆。

109、【译文】天地大德包含宇宙万物,无不覆盖,无不承载,使万物生生不息,却不以此为功。

110、【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承诺过的必定要实现,以示诚信。

111、恭俭福之舆,傲侈祸之机。(《北史》)

112、【译文】大丈夫要有远大志向,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旺盛。比喻人须立志,不怕困难,逆流而上。

113、【译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114、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115、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1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117、【译文】合乎道义的事,很果断地去做,对于富贵名利则看得很淡。

118、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119、【译文】以德行回应上天,则美善吉祥会降临;以轻慢回应上天,则灾祸的征兆就会出现。

1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佛经名言知乎

121、神人之共怒,谅天地所不容。(《旧五代史》)

122、【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123、【译文】由于天地长久,而人居于天地之间,因而有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的比喻。形容人生之短暂与天地之无穷。

124、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旧唐书》)

125、【译文】效法天地之质朴无私,诚信如丹青始终不渝,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6、【译文】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天下治平,达到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

127、【译文】凡事只要正本清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28、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129、正其本,万事理。(《后汉书》)

130、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131、【译文】留给后代满筐的黄金,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132、【译文】仁义哪里是专属于特定人们的,奉行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

133、【译文】独断专行的人,会使自己陷于孤立;拒绝谏铮的人,会耳目闭塞。

134、【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135、晨泡清茶静心欢,忘切日忙化烦烟。人生沉浮随日去走,品茶品人过凡间!。

136、【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137、只要你心成志坚,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西游记》

1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39、【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以真心诚意去做事,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4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汉书》)

141、【译文】若想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或者是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思想(或者是根本)。

14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后汉书》)

143、一杯清茶,一副碗筷,一杯梅子酒。

144、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后汉书》)

145、【译文】修养内心的好办法是减少欲望。

146、【译文】公正廉洁是任职的根本,节俭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14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48、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旧五代史》)

149、【译文】志士再渴也不饮盗泉的水,廉者再饿也不吃嗟来之食。

150、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一菩提,我印象中应该出自佛经里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一花一草就是它一生一世界,是一种心境,一种认知。心若有知,便会懂得,如若懂得,便会尊重一花一草一生的世界。

佛经名言知乎

151、庸者悟道,经书万卷。

152、见微而知清浊。(《史记》)

153、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154、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155、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罗贯中《三国演义》

15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157、【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58、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能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

15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

160、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天。——吴承恩《西游记》

161、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162、庸者悟道,经书万卷。君子参禅,清茶一杯。

163、【译文】人心所归向,惟在天理、道义。

16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

16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新唐书》)

166、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新唐书》)

16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168、【译文】天下文风的朴实或华美,是随教化而改变的。

169、人生并不是一杯清茶,苦涩的背后是甘甜;人生好似一杯白水,平淡而让人越发留念……。

170、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宋史》)

171、【译文】君子以志同道合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为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172、天不称高而体尊,地不矜厚而形大,厚无不载,高无不覆。(《旧五代史》)

17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

174、【译文】立人之道,在于仁与义。

175、【译文】在猛烈的强风中,能看出不畏风力的坚韧的劲草;在冬天的严霜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树木是不屈于严寒的。比喻在严峻考验中,有忠贞品德之人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76、【译文】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177、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178、【译文】不执着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指不慕荣利,安于淡泊。

179、【译文】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180、【译文】要修身,应先从心灵做起;要想要求别人,首先要求自己。

佛经名言知乎

181、鸠摩罗什(343-4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