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舌战群儒
1、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
2、就在此时,江东鲁肃前来吊孝,孔明大喜,愿随行前往说服孙权,共谋抗曹大计。鲁肃携诸葛亮到江东柴桑郡,再三叮嘱“见吾主公万不可说曹操兵多将广。”
3、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里边的精彩片段,讲的是曹操帅八十万大军南下,占江东,灭刘备,江东孙权让鲁肃去江夏请诸葛亮到江东商量抗击曹操之事,诸葛亮随同鲁肃到江东,江东的名宿大儒各持己见,与诸葛亮展开对战,诸葛亮舌战群儒,终达成孙刘结盟,火烧赤壁,击溃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4、张昭出身于汉代的儒学世族,以天下一统为“天之经,地之义”,秉承先哲修身治国之道、心念黎民苍生,他不愿意看到国家分裂,更不愿意东吴人民遭受战争之苦。
5、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
6、情绪控制,做到“对事不对人”
7、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
8、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9、《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10、诸葛亮再次回避了正面话题,称程德枢是小人之儒,自己则是君子之儒。潜台词也是骂他和严畯是一路货色。程德枢没有接着对骂,也算是自己败了。
11、这一问明显地是在取笑。他抓住了诸葛亮的要害,因为诸葛亮辅助刘备已经失败了是事实,“证据”十足。无论怎样辩,诸葛亮都是占劣势的,要想凭空辩赢,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12、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怕死的本质.诸葛亮避开某些辩士为一已之利益而游说的特点,在突出其“匡扶人国”大志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13、我们从华夏历史的高度来看,东吴之于北方的曹操,性质不是如抗日战争那般抵抗外族侵略,也不是如岳飞抗金那般对抗异族,而仅仅是作为地方势力的孙吴,归顺朝廷中枢,结束分裂,尽快实现天下一统,也理所当然。
14、诸葛亮到东吴舌战群儒,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卓越的口才,说服了东吴群臣,进而劝说孙权下定决心,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所以说口才对一个人是重要的,能展露自己的才华,宣传自己的的主张,改变别人的认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取得了成功,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就是典型代表。
15、第一个回合: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16、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17、张昭,徐州彭城人,自少便博通经史,儒学名士。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坚辞了陶谦的邀请,随一批江北名士流亡到江东,后辅佐孙策,被尊以师友之礼。史载“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18、诸葛亮娶了当地大地主黄承彦的女儿,并与荆州名士孟公威、石广元、徐元直、崔周平结成密友,诸葛亮积极运作,都是为抬高自己的身价造势。
19、你说,孙权是相信自己人呢,还是相信诸葛亮这个外人?
20、诸葛亮出世辅佐刘备,也只是成就个人功名,除了延迟了华夏之国近70年的统一之外,他们的“功业”原不足道,更不值得称颂。
二、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
1、孙权和曹操无怨无仇,在他15岁举孝廉入仕途时,曹操有“以礼征辟”之恩。孙策死后,孙权被朝廷封讨虏将军,也是由曹操朝廷举荐的。按东汉王朝传统,孙权类似于曹操的“门生”。
2、很多地方的人民群众是不说官话的
3、这时候又有一人大声问道:“葛亮兄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呢?”
4、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合力抗曹,按理孙子的理论,应该先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进行一波分析,可谓“讲事实,说道理,做决策”。但是在“舌战群儒”情节中,大家为了面子,只是靠气势来压垮对方,更多的是一种“刻意辩解”。试想一下,诸葛亮在这“刻意辩解”中占尽上方,不仅没有取得认同,反而属于拉仇恨,联合抗曹大业怎能成事?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舌战群儒”的进阶三招!
5、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
6、我们是弱,但是我们敢打,你倒是强,却只知道屈膝投降,你反过来质问我,你还要点脸不?
7、第三个发问的是步骘,要点及潜台词是说:
8、诸葛亮:*&%……¥…¥#¥…@!
9、新三国第37集剧情介绍:
10、张昭对孙权视若子侄,感情真挚,他主张降曹,完全符合孙氏一族和孙权个人的利益,绝不是自己贪生怕死,也绝不会让孙权去送死。
11、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12、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表面上在隆中读书做隐士,可是他背地里可没闲着,积极与荆州一带的豪强地主和社会集团建立密切联系,主动结识当地名士庞德公和司马徽,并获得二人的赏识。
13、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14、他和孔明斗了三个回合,但后不得不甘拜下风,弄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终被孔明含沙射影地讽刺了一通,只能暗暗地喊肚子疼。
15、诸葛亮16岁时常念《梁父吟》,并以管仲、乐毅自比,以抬高自己的名望。
16、我们来捋捋舌战群儒说的是什么方言:
17、平心而论,薛综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指出了历史发展规律。诸葛亮也是知道王朝兴衰的道理的,但他抛出了王朝正统观点论,几乎是诅咒和辱骂:
18、一连串的反问句,语势强烈,咄咄逼人,我们可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所以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论辩过程语势的力量。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诸葛亮更以其语言的气势压倒了对手。
19、诸葛亮舌战群儒战胜了7位谋士。他们分别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诸葛亮舌战群儒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20、就语句而言,也突出显示了诸葛亮语言的气势.善用短句、排比对偶句该是其突出的特点.短句的使用简洁明快,适于论辩;排比句对偶句更有“壮气势广文义”的修辞特征,如“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极言刘备当时所处的劣势地位;讽小人之儒,则有“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可谓数尽小人儒者之弊.非语言大家无此上乘之作.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几个人
1、通过诸葛亮的恶言恶语,他的品行,野心,以及此次过江东的图谋暴露无疑,焉知不是吴主孙权故意安排,来试探诸葛亮的?
2、赤壁大战前夕,张昭希望孙权接受曹操的收编,归顺汉统,早日结束乱世。这样做,也没有违背先主孙策的托孤遗训。
3、第四个发问的是薛综,要点及潜台词是说:
4、诸葛亮笑着说:“必须的。”
5、诸葛亮回答说:我们起点低,客观条件差,为了照顾老百姓耽误打仗了。在道德上不忍夺同宗基业,战略上别有良图。
6、然而,诸葛亮辅佐刘备后,开场时局并不利于他。刘备被曹操打的屁滚尿流,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刘备孩子都丢了,老婆也投了井。
7、薛综问:“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又何必问?”综曰:“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人皆归心。刘备不识天时,强欲与争,以卵击石,安得不败?”
8、和现在的汉语几乎完全不同
9、诸葛亮跟着刘备一路狂奔,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跑。到夏口时实在没地儿逃了,此时的诸葛亮巴不得孙权能和曹操打起来,这样他和刘备就有机会浑水摸鱼。
10、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11、孙权抗拒统以及刘备以汉室宗亲之名提出的恢复汉室的口号,皆是自己想做皇帝而已。
12、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对张昭的反驳洋洋洒洒,周密细致,丝丝入扣,而对以下诸儒则多以简洁明快的对答迅速结束战斗,不与多做纠缠.
13、诸葛亮的“软”在于“失败已成事实”,江东谋士的“软”在于“胆小与无能”。双方若都死揪住对手的软,则理论上为均势,否则无胜机。诸葛亮始终都揪住了所有对手的软,而江东谋士7个人中只有张昭一个人揪住了对手的软。
14、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15、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16、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17、⊙荀彧小漫画,看完就了解了他的一生
18、第六个发问的是严畯,要点及潜台词是说:
19、看过《三国演义》,记得诸葛亮赴东吴在孙权主持的议事大厅里,他舌战群儒,说服了众人,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周瑜等率大军正面应战,刘备属下将领予以阻击和追击,孙刘两家赢得了赤壁之战,为一国为奠定了基础。
20、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小人之儒不顾气节屈膝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四、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多少集
1、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2、你诸葛亮也是娘生娘养的,怎么能拿这事儿来羞辱别人呢?估计也只有诸葛亮干的出来吧。
3、语势磅礴源于理直气壮,“理直”是因,“气壮”是果.在诸葛亮的意识中,此番东吴之行乃为正义而来,故而正气浩然,处变不惊.潇洒的风度、广博的学识,使对手在气势上先输了三分,加之诸葛亮一阵穷追猛打,遂有破竹之势.
4、语带双机之辩术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一石二鸟,弦外有音,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颇具战斗力。似不经意中显出智慧,信手拈来时愈见功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5、诸葛亮的这番恶语,在当时的封建王朝是符合儒家正统学说的,薛综明知被骂,却无言以对。诸葛亮再次占据道德制高点取胜。
6、此处虽然没有掌声,但是后人们可是对诸葛亮的雄辩之才称颂有加,佩服的五体投地,纷纷总结和学习诸葛大才的雄辩技巧,巴不得能遇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雄辩机遇来获得赏识。
7、也有很多人喜欢把《三国演义》小说当成历史来看,那我们就权且认为这个故事是“正史”吧。
8、在八百里秦川说着复杂的南方方言
9、善于观察,隐忍。其实他心中早已有主意,只是他比较的有城府,聪明,以静制动,毕竟他根基未稳,还得听大家的,不能一意孤行的,是故意放任诸葛亮舌战群儒,以造时势。
10、所以我们就不奇怪了,诸葛亮精心谋划的《隆中对》难以实现。所谓的孙刘联盟,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孙吴手里。
11、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
12、张昭为孙权逐渐成熟并坐稳无主宝座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孙权对张昭“待以师傅之礼”,尊敬有加。
13、诸葛亮更加不客气了:直接痛斥严畯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个只会寻章摘句,纵然写得千言,胸中却无一策良谋的腐儒。
14、既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如此深入人心,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早已活出历史,那我们权当有这个故事吧。
15、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原文吧:
16、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17、鲁肃,黄盖、孙权,谁又是傻子?难道不能说是自作聪明的诸葛亮落入了东吴的圈套。
18、孔明厉声曰:“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本。你既为汉臣,不思报效,反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19、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20、诸葛亮一看是虞翻,说到:“他那些资产都是虚的,员工也都是骗来的凑的临时工,成不了气候。”
五、诸葛亮舌战群儒台词
1、曹操大军压境,孙权的日子很不好过。武将有的说降,有的说战,文官是个个说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了75%的比例。但是终的决策权还是老板说了算。大家都在力争说服孙权,希望孙权能做出对自己方有利的决策。孙权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2、汉哀帝时,政治腐败,扬雄失望,无力无计扭转朝局,便发奋遂闭门著书,汉哀帝去世,汉平帝用王莽为大司马,权倾天下。王莽欣赏扬雄的文采,有意拉拢杨雄,但扬雄并没把王莽放在眼里,而是著述学问。结语所以看杨雄一生,我们了解杨雄并非诸葛亮所说的小人之儒,他有他自己的不得已,他无力改变别人,就只能做好自己,他的很多作品影响了后世,被誉为“汉代的孔子”。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只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正史并未提及此事,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也不必细说。
3、大丈夫当以忠孝为本,像曹操这种反贼,天下之人都恨不得宰了他,你怎么能说出这种无君无父的狗屁言论,你不配与我说话,闭上你的臭嘴。
4、那都是别人瞎说的,我怎敢自比管仲乐毅啊?
5、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详答老辣者,略对浅薄者,挥挥洒洒,左右逢源,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着实令人叹服.
6、对陆绩:“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对严:“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7、东吴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历经三代已具较大规模,孙权是一个守业型企业家。如今东吴被曹操——一个收购合并的财技高手要敌意收购。孙氏父子兄弟公司的手头资本有限没有很大的谈判空间。而刘备的出路就是和孙权合作对抗曹操的兼并。诸葛亮说:“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但是因为孙氏集团的员工们各怀私心,大敌当前个个自顾,完全没有把孙权的利益当作一回事。所以诸葛亮与鲁肃一道与孙权谈判。
8、薛综笑着说:“你说错了,老刘家的集团早就不行了,曹老板现在风生水起,人心都被人家拉拢了,早晚要取代老刘家的。”
9、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第三十集,新三国是37集。
10、诸葛亮心想,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取荆州之地易如反掌。刘琮孺子,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另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11、突然另一个声音大声嚷道:“曹老板准备了资产上千万,员工好几千,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全部股份,不知道葛亮兄有什么办法抵抗?”
12、在舌战群儒中,诸葛亮厉害的不只是对情报的运用,而是谈判中对自己情绪的把控。纵观全场,张昭、步骘、座上一人等等,不但质问的角度刁钻,还特别扎心,比如张昭以“无容身之地”暗喻刘备是丧家之犬,又以“自比管、乐,”“反不如初也”讽刺诸葛亮自大,却没有真正的本事,这已经是侮辱性的人身攻击了。如果诸葛亮觉得丢脸,勃然大怒,那这次谈判就失败了,没准连命都会丢了。
13、孙权犹豫不决是开战还是讲和,众家武将要求决一死战,孙权才派鲁肃过江邀请诸葛亮过江商议联盟对抗曹操的事,可是江东的众家仲谋士们,害怕曹操兵多将广,都在劝孙权投降曹操,于是就在大厅与诸葛亮展开舌战。
14、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
15、“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口才、学识的较量,也更是敏捷的思维和胆识的较量,这一段对话精彩,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有力佐证!“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16、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17、诸葛亮笑而答应。鲁肃先行入见孙权,正逢老臣张昭劝孙权归降曹操,孙权犹豫不决之际,鲁肃力谏孙权不可降曹!
18、严酸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曰:“寻章摘句,腐儒也!古之伊尹、子牙、张良、陈平,皆有匡扶宇宙之才,并不见他们治何经典。书生仅会舞文弄墨而已。”严峻不能对。
19、CPPM职业采购经理认证课程的培训老师曾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例,分析过关于谈判技巧的运用。今天我算是借花献佛,把CPPM职业采购经理认证的这堂课分享给大家。
20、⊙“驱虎吞狼”是哪一计?
1、估计诸葛亮过江东之前,已经把孙权身边的七大谋士研究透了,他们会怎样发难,自己怎样反击都有设计,凭诸葛亮的心机,做到这点并不难。
2、估计诸葛亮是被瞒着的。到现在为止,孙权依然没有表态,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孙老板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高招!
3、曹操再高贵也是个贼子,刘备出身低微咋了,他的身份皇帝可是认证过。高祖刘邦又怎么样,出身比我主刘备更烂,你凭啥瞧不起刘备。你也只是小儿之见,不配与我这个高士辩论。
4、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5、明代罗贯中先生所著《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所部。
6、幽州人管“耿”叫“简”
7、诸葛亮:…&*%¥!#@#!#%%*!
8、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三国演义》文学作品中的“舌战群儒”大戏。
9、后,诸葛亮取胜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气势。群狼压身,面不改色。一人对战群狼,却一直面带微笑,不卑不亢,不慌不忙的逐一反驳,回击,这就是气势!CPPM职业采购经理认证的老师强调,谈判的时候,气势很重要,如果自己先泄了气,漏了底,被对方压住,那想取胜就难了。
10、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11、才知道三国时期的汉语为“上古汉语”
12、诸葛亮一山东人是怎么听懂吴语的?
13、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小人之儒不顾气节屈膝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14、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15、张昭的发难尖刻而锋芒毕露,简直就是一个下马威!虽然他的言辞带有羞辱和人身攻击的特点,但仍不失儒生的礼仪和客套,他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一步步逼迫孔明承认自己无能,终达到羞辱孔明、杀一杀孔明傲气的目的。他和孔明斗了三个回合,但后不得不甘拜下风,弄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终被孔明含沙射影地讽刺了一通,只能暗暗地喊肚子疼。
16、这一回合,诸葛亮“证据”十足,又轻易揪住了对手的软。
17、诸葛亮一看是薛综,鄙视地说道:“投机小人,百姓公敌,有啥可说的。”
18、当时楚国人不仅说楚语,还说雅言
19、平心而论,诸葛亮极不地道。当年陆绩年幼,家境贫苦,趁着参加袁术宴席的机会,偷偷拿了一个橘子,准备回去给家中忍饥挨饿的老母亲吃,这完全是在无奈之举下的孝道啊。
20、舌战群儒,一场稀烂的口水大战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是江东众谋士十几个人对诸葛亮一个。
2、而到了现场,第一个出言难为诸葛亮的果然就是张昭,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东吴情报掌握的准确,对谈判对手定位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