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儒家解决的是人类的价值问题,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仁”,“义”,“礼”,“信”,都是人际问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太注意,所以说《论语》中很少有这方面的论述。不过你提起来,我还真想起一段来,在这段记述画风出奇地“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3、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4、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7、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意思是:鸟儿看到他们的神色飞了起来,盘旋一阵又落了下来。孔子说:“这山冈上的鸟儿,真懂得时宜啊!真懂得时宜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叫了,几声飞走了。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爱护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8、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射鸟但不攻击归巢的宿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不过度索取的生活态度。
9、对了,就是那句: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14、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5、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射鸟但不攻击归巢的宿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不过度索取的生活态度。
16、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意思是,鸟儿看到他们的神色飞了起来,盘旋一阵又落了下来。孔子说:“这山冈上的鸟儿,真懂得时宜啊!真懂得时宜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叫了,几声飞走了。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爱护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17、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话较长,意思是孔子与四名弟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理想。轮点曾点(曾参之父)时,他说:“暮春时节,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约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到沂水河里沐浴,在祭雨坛旁吹着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感慨地说:“我的理想与曾点一样。”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把享受自然作为高享受的生活态度。
1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19、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0、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译文: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2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24、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25、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26、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7、君子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彼此感恩也。
28、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意思是:孔子与四名弟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理想。轮点曾点(曾参之父)时,他说:“暮春时节,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约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到沂水河里沐浴,在祭雨坛旁吹着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感慨地说:“我的理想与曾点一样。”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把享受自然作为高享受的生活态度。
29、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30、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读解】
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有哪些
31、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32、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34、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35、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6、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7、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3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39、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了一群母野鸡,孔子跟她们确认了一下眼神,野鸡瞬间便感觉到了他神色的变动,立刻飞了起来,飞翔一阵之后才又聚在一处落了下来。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真是见微知著,见几而作,懂得这个“时”呀!”(感知到了有人在注意她们,便料想他要图谋不轨。)子路听了,大加佩服,(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她们这样的第六感呀!)于是向她们拱了三次手(也有人说是闻了闻味,看到时令能吃了没),野鸡便立刻又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