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家对人生的感悟123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17 07:40:08

一、道家对人生的感悟

1、老子哲学的核心是无为,但无为思想的核心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

2、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3、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4、03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

5、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7、社会生态观。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

8、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9、功利境界。

10、《老子》五十八章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这个意思,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对立的,祸福相依,在一定条件下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1、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12、天地境界。

13、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比如现在的生命科学也都是在到家的气功、养生、医药等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14、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5、大意: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6、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17、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不必有外在的刻意

18、点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太着急,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糟糕,应该保持随遇而安、从容镇定的心态。为什么呢?因为再大的暴风,也不会连续刮上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不会连着下上一整天,都是一阵儿而已,往往避一避就过去了。

19、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20、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要顺应大势,在无为中寻找有为之道。

二、道家思想的感悟

1、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2、事实上,当时老子的思想确实称得上是“龙”的高度。老子的大道思想深奥,他所构建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规定一切主宰一切的,世间万物都符合“道”的规律。

3、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道家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4、道祖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道祖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

5、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6、我还好,前两天都平稳地度过。到了第三天,学员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明显优于前两天,只有我早上出现了轻微腹泻和胃反酸的现象。

7、合适的人生位置,既不靠近钱,也不靠近权,而是靠近灵魂;真正的幸福,既不是富贵,也不是凡事都对,而是问心无愧。

8、点评: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反着来的,有些东西,你越是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你根本不去想它,反而得到了。

9、庄子本人和庄子后学都有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以魏牟为代表的庄子后学认为庄子之学大如东海,而名家公孙龙等人则似埳井之蛙。以《天下篇》为代表的庄子后学批评诸子百家之学“皆有所长,时有所用”,皆为“不该不徧"之学。”

10、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

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❺低谷,能看清一个人!

13、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师父便带领我们大家吞气,此气并非空气,它纯净无污染,是宇宙中精微的能量物质!

14、自然境界。

15、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6、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7、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8、在老子看来,道一是宇宙产生之本源,二是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在我看来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很难理解清楚的,或者说是,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道怎么就是宇宙的本源呢?那么宇宙的本源是什么?老子的道不是无声无形无色无状的吗?这样的话,宇宙的本源不也是无声无形无色无状的东西吗?在现在的情况下,我自己是解释不了宇宙的本源问题的。

1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中国形上学的主要概念范畴,如:道、理,有、无,虚、实,动、静,常、变等,多来自于道家。正是通过对这些范畴的解释,中国哲学才呈现出丰富的思辨色彩。”历史是由少数人创造的,而道家思想更鼓励我们做大多数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之道,物极必反也是自然之道,道家思想更注重生存智慧,对自我的欲望保持克制,耐心等待自然时机,顺势而为,当然这些都没有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智慧的。动之徐生,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

三、道家人生智慧的体会

1、译文: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2、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汉人所谓的“道家”,虽然都从学术宗旨着眼,但至少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黄老、《老莱子》在内的道家,黄老是道家中有影响者;一类是外延更大的兼综各家之长的道家。

3、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4、贵港市道教协会桂平市道教协会

5、道家的十大智慧: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6、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7、道家黄老学一方面它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

8、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基本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且用老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学体系。两晋时期的佛教般若学,则更是玄佛结合的产物。

9、小不忍则乱大谋,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10、晚上练习完辟谷功法后,再次的太极,八段锦练习!体悟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11、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都是通过植物动物转换而来,再通过肠胃的消化吸收,后才能被我们利用,所以食物是否营养、均衡、安全,肠胃的消化程度如何,利用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

12、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13、从罗博士那富有人格魅力的讲解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计回报”,当时脑海中立刻蹦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我深刻体会到了只有不计回报的付出爱心,内心才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我们都知道,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生、养育我们,并未要求有任何回报,只是盼望我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会以同样的爱去回报他们,这种付出是快乐的,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会在学习、工作上努力,希望他们引以为豪。在生活方面经常照顾,给予他们物质方面回报,希望父母能过得更好些,这是遵循了道的规律,大家生活都很快乐。

14、《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仅仅五千字,但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处处都包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下面挑选其中的10句名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1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给孔子传道过,孔子对于老子十分钦佩,他曾经说过:

16、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17、喝了一些葡萄糖加盐水后精神立马好了起来,腹泻和胃反酸的现象也消失了。每天重复着,练功修行,辟谷一周身轻如燕我辟谷的第七天,我的身体变得比以前轻快了许多,走路轻盈,身轻如燕,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七天后我意犹未尽,自己又加了几天,只吃大白菜的日子!辟谷这一周我不吃也不饿,头脑灵活,思维也比以往更敏捷。练功的效果和经络的敏感度都有明显提升。听说其他道友在辟谷状态下可以登山,身轻如燕,如果师父允许还真希望将辟谷再进行下去,辟谷真是越辟越舒服!

18、什么叫静?不再向外贪求,而是向内去寻找根本,这叫静。人的心能静下来,就是回归到生命的本性中来了。能够回到生命的本性,这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如果能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依循循环往复的法则,那就算明白了。

19、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20、不要被贪欲所左右,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四、道家的意义和心得体会

1、道家老子的64个人生感悟(道德经)

2、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3、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4、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5、老子推崇的圣人的治理方法是:“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人,无知无欲。”意思是,使其心无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饥饿),使其思想单纯,没有未满足的欲望。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7、★名著读后感5篇600字

8、❽说话须谨,闭是非之口;待人宜宽,开方便之门!

9、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0、《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11、人生只有经历没有苦难,有无相生,一切都是道的运化而已,所谓苦难只是人有形躯体的欲望而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自然而合道,与道同行有何苦难。

12、春秋后期,老子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以后,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成为世界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代名词。

13、老子在这句话里阐述了“祸”与“福”的辩证关系,是中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14、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5、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6、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则能“修道”成功。

17、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上道。

18、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19、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也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老子》作者生活年代在学界尚有争议,或以为与孔子同时,或认为晚于孔子。老子主要批评了孔子所执之“礼”及“仁义”观念,对杨朱则主要批评了其“予智自雄”及对“明王之治”的追求。

20、★《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5篇

五、道家感悟人生的句子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4、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6、所谓“俭”,即节约,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

7、大意:大的祸患是不知足,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8、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9、★《活着》读后感600字5篇

10、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1、老子的思想核心“道”是精辟的辩证法哲学。

12、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第十六章》

13、道家思想是自然之道,人要尊重和敬畏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明白自身的局限性,顺其自然才是好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了解生命和自身的局限性,是一种至德的表现。一方面,老子和庄子的很多思想,充满了智慧,对人性和大自然的规律都有深刻的洞见,但另外一方面,也束缚了人作为独立自由个体,突破自我、改造自然的冲动和能力。道家文化在当代仍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道家传统的内在生命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14、❶懂得放下,才是美的姿态!

15、点评:越是踮起脚来,想站得高一点,就越站不住;越是大步流星,想走快一点,就越走不快。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6、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17、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18、老子还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对于生死,庄子做了详细而深刻地论述。他认为,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认为生死不过是生命形式的变化。他说:“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以生观死,则死为死;以死观生,生者也是死。即生死是相对的。

19、❻庄子:普通人逃避问题,聪明人解决问题,智慧的人消除问题!

20、在《道德经》中,老子着眼于道与德的关系,而得到了“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而书中所讲的道与德是我们很难理解和想象的,要不是看过这本书的,是不会想明白更深一层次的道与德有什么含义的。

1、道家哲学自然无为,也就是不主动标榜自己是强者。老子提倡“上善若水”,水就是看似柔弱的东西,而水却可以以柔胜强。

2、人生一定要有梦想,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3、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

4、《道德经》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思想其实是在“无为”之中蕴含了“有为”的思想,顺应大势,顺应道,才能找到有为之道。

5、比如有的人比较勤快,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家务,都是她干,家人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都念她的好,都感激她。但是呢,她却居功自傲,没事就当众炫耀自己多么能干,为家庭付出多少,甚至抱怨家人太懒。这样一来,她所有的功劳就都没了。

6、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合适的概括。

7、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基本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且用老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学体系。两晋时期的佛教般若学,则更是玄佛结合的产物。

8、★《红星照耀中国》5篇读后感600字

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0、大意: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1、《道德经》中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意思是,世界上水是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认真做到。

12、真正得道之人,从来不想着自己,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后,后却赢得众人的信赖和尊敬;他们总是把生命置之度外,反而却保全了性命。

1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保持自我,不入流俗。

14、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5、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6、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17、第一话:“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18、人生无须过于执着,尽人事安天命而已。

19、★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5篇

20、❾古训:顺境时善待别人,逆境时善待自己!

1、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2、儒家对人生的启示有: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3、人生,很难称心,生活,很难如意,朋友不比高低,要相互真诚;穿着不比贵贱,要合身得体;房屋不比大小,要舒适温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