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这个政治纲领一发表,就引发一场“改良和革命”的激烈争论,激烈的批评来自革命阵营。暴力革命的逻辑和使命,不能接受、也不相信温和改良。签名者之一李大钊给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写信解释,“好人政府”是当前混乱局势中一种差强人意的办法。陈独秀回信批评,把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放在“好人”当政上,实在是“跪着造反”。以“飞飞”署名发表《评胡适的“努力”》,认为胡适“所打的图样是要在破漏将倾的房子上添补丁,添那不可能的补丁,这不但徒劳无功,且更阻止革命的发展。”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讲堂录》)等等,都是中国“士”传承千年的道统、难以割舍的情结,胡适也不例外。
3、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
4、在思想信仰上独立思想,独立评判,不迷信,不崇拜教条,不固执成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胡适特别说明:这“就是我们当时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
5、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6、19雷振与台湾和香港的非d成员联合,反对蒋中正再次当选为违反台湾宪法的总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之后,胡适没有参加雷震的入d筹备工作,而是鼓励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间谍”案被捕,历史上称雷震事件。
7、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
8、老蒋怀恨在心,此后日记多次谩骂胡适,宣泄腹诽心谤,但毕竟没有为难他。究其原因有三:
9、胡适在辩论中拒绝让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专制主义”——甚至是“开明的专制主义”——终必将导致一个不受监督、不受制裁的强大政府。
10、没有哪个读书人不爱书,她深知,这些都是胡适心爱的东西,如果失去,丈夫可能会很心痛。后来,胡适在信中感激地说道:“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11、1923年,胡适到杭州疗养,江冬秀写信给表妹曹诚英,让其照顾这位表哥。而曹诚英与胡适可谓是一个佳人,一个才子,是世人眼中的绝配,而曹诚英也果然成了江冬秀的头号情敌。
12、胡适是听说过学校有一个天资过人的女生叫吴健雄,但是他对不上号。他们的相识于是有了一段佳话,还是因为她天资聪颖。有次历史考试,吴健雄就坐在前排,她只花了两个钟头就三个小时容量的试卷做完了,还第一个交卷。作为监考老师胡适很快看完她的卷子,兴奋地送教务室去,正巧学校的两位名师杨鸿烈、马君武也在。善作伯乐识人的胡博士激动地告诉他们,他刚看了一份的试卷,给了她一百分,因为岂今为止他还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两人立马也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的。于是三人做了个小游戏,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拿来一看,不约而同写的都是吴健雄,不禁哈哈大笑。
13、此次修订,编者广搜论红文献的原始手稿本和不同排印本,并加以严密校勘,参考互证,目的是厘定出接近原稿的本子。读《胡适论红楼梦》,可知道我们早前普遍知道的一些关于胡适论红的说法,有明显的讹谬和缺漏。例如,1961年2月24日胡适答赵聪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这样的内容:
14、胡适的风趣幽默,着实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现无遗。
15、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6、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17、某种意义上,《共产d宣言》是共产d、共产d员的“圣经”。但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认为其无缺,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8、周公孔圣当批倒,下士驽材据上游。
19、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
20、当时出版《胡适文存》等著述的上海亚东图书馆,因为版税及借款等事宜,弄得胡适很不愉快,而他又不善理财,更是手足无措。
二、历史人物胡适简介
1、1944年10月,胡适在哈佛讲学,每天,或午饭或晚饭,总在赵家吃。让赵家主妇为难的是:胡适老是想大块的肉,一吃总要两三块。打仗期间(太平洋战争)肉难买,须要配给票才能买。
2、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
3、改革开放以后,政治意识不再那么强化。就事论事的看,胡适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他较为独特的贡献。胡适是白话云运动的开创者,对当代汉语的影响大。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呢,又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还是有比较大的贡献的。胡适曾经担任过北大校长,公允的说,在这一阶段对于北大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胡适对于中国近代教育,也是有一定贡献的。这些历史贡献在过去的时候,要么被无视,要么被贬低。现在给予正常评价,自然会使得他的历史地位得到提高。
4、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009年的夏天,听说今年《辞海》将再次发行修订本,不知道“胡适”有没有新变化?这是值得所有胡适研究者与喜爱者期待的事情。应该说,六十年来对胡适评价的翻天覆地,现象耐人寻味,也反映了当代学术研究受政治影响、左右摇摆的无奈。然而胡适的思想光辉与学术成就,不会因为某一时期的政治影响而消亡,这是一个学者的大幸,也是我们的大幸。
5、江冬秀决定带着孩子与胡适鱼死网破,她从厨房中拿起一把菜刀,说:“你要娶她可以,离婚也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再自杀。”
6、数年后,聂华苓撰文——政治在我眼中,一场又一场的戏。我关怀实际政治,而不喜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就凭胡适那个人物,就堪人回味。
7、“伟大领袖”曾称赞“鲁迅的骨头是硬的”,其实胡适的骨头硬度不比鲁迅差,公开批评政府、执政d及其首要的“辣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标枪,那么胡适的时评就是冲锋枪、手榴弹。胡适的麻辣时评,总体而言比鲁迅的晦涩杂文更具思想、更有质量、更为锐利、更易传播、更受欢迎。与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犀利批判迥异,胡适对积重难返社会的温和改良,同样闪烁着人性的温暖和光辉。
8、充和说:“胡适对汉思也很好,我们在一起,总是在说笑,很愉快的。”
9、(此书)发现胡适论《红楼梦》的新材料甚多……较从前收录胡适有关《红楼梦》的论述多的《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又多出50余件。这对于胡适研究和《红楼梦》研究无疑是一种新贡献。
10、写她的初恋,恋爱十年青梅竹马,留学美国的博士表哥朱君毅,遇到年仅十七岁理想的佳人后,决绝与她分手,毫不在乎她的感受。誓言如泡沫般易破,感情像玻璃般易碎。表哥逝世后她写的悼文《悼君毅》写道:“倘没有你的影响,我也不会受高等教育,更无论留学。倘不认识你,我也许不会孤零一身,坎坷一世。”写和吴宓之间的感情瓜葛,也写的客观公正有分寸,集册成书《往事》,得以出版发行,她原本只想留给少数亲友。一篇篇写下来颇受好评,街谈巷议再次引起海内外关注,不愧为民国才女,文字洗尽铅华,朴实隽永,一版再版,这本书让她的余生再次绽放出思想的光芒,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毛彦文抚摸记录自己人生的书,百感交集,对胡适感激不尽。
11、其几经犹豫观察,胡适还是回台湾,间接承认老蒋“正统”之尊,给力、给面子;
12、胡适在政治强势面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离不弃,不失独立思考,不失批判立场,不失浩然气节。支撑他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来源有二:
13、后来,杨步伟真就写出《一个女人的自传》。
14、胡适海外归来,聘为北大教授。当时他的课堂,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听后,对傅说:“胡博士真有学问,你去听听吧。”
15、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的信,一直催她多写。
16、这是充和与胡适的初识,她称呼胡适为“胡先生”。
17、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与多次长谈。据《西行漫记》记载,毛承认青年时期,“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也抱怨当年在北大受到怠慢、轻视。“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18、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19、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含标点符号才短短101字,胡适敏锐地发现其中三处“硬伤”,随即在《新月》杂志二卷二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一驳斥。嘲讽这是“一纸模糊命令”,抨击“今日我们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或假借政府与d部的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呼吁用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
20、周汝昌的红学成就与当年胡适的信任鼓励是分不开的,是他的引路人。
三、胡适的介绍
1、其胡适名头太响,执中国思想文化界之牛耳,刘文典就没这样幸运,1928年11月任安徽大学校长时,因与老蒋对骂被拘禁多日;
2、这天,杨步伟买了一大块马肉,毫不声张,作一红烧。胡适来了,左一块右一块,到第三块,还不忘表扬女主人:“做得真好,我再来第三块第四块了。”
3、后来毛彦文到了台湾,胡适看她孤身一人,大半生漂泊,经济窘困,渐渐年龄大了,身心亦受到病和痛的折磨,鼓励她写传记,悯其无儿无女,让作品得以留下“雪泥鸿爪”,延续她的精神生命。越是孤独,越是要给心灵一个安放的地方。毛彦文心想早已改朝换代,自己已被人们遗忘,很少有人问津,谁还会关注她的人生,在意她的悲欢。便凄然地说:”谁会看呢?”胡适信心十足激励她说:"我看。“在胡适的支持鼓励下,将这一生的主要过往人情,单篇发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烟云和际遇。
4、1960年9月5日,《联合报》头条新闻:雷震涉嫌叛乱。随后,雷震、傅正先生等四人被捕。
5、从早年编辑《新青年》,接办《每周评论》,创办《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等,一直到晚年的《自由中国》,胡适作为多个政论报刊的策划者、发行人、主编、主笔,一直是中国公共舆论的核心人物,也是普世价值的虔诚守护者和传播者。他创造了公共舆论,设置了时代议题。
6、政权更迭之际,胡适成为国共两d倾力争夺的重要目标。圈定挽留重要统战对象的名单,胡适名列其中;蒋介石手谕制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胡适也名列其中。胡适的选择是既不愿留在大陆,也不愿前往台湾,而是跑到美国做了几年“寓公”,拒绝成为双方利用的“政治符号”,维持着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矜持和尊严。
7、胡适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去台湾。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胡适在“欢迎新院士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蒋介石送去的挽联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可以说,这是蒋公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胡适的一生进行了知根知底的评价。同一时期,国内忙于浮夸风之后的恢复生产,忙于新一轮政治运动准备,对猝然去世的胡适早已失去了继续批判的动力。新文化运动另一著名人物鲁迅早已被钦定为神,成为思想斗争的利器,而被贴上反动标签的胡适不再是新文化领袖,学界宗师,他已经销声匿迹,被世人遗忘。
8、君子以厚德载物,胡适是有悲悯情怀的学者,他提携帮助过很多人,不图任何回报。他为了民族的尊荣,为了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从不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人死了,其精神在。伟大灵魂,永不寂寞,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9、其中国传统文化。尽管胡适1921年6月16日在《吴虞文录·序》中首提“打孔家店”,但孔孟之道早已烙印在他的血脉中,无从消除。被胡适称为“民主哲学家”的孟子,定义“大丈夫”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胡适在《自由主义》文章中认为这是“中国经典里自由主义的理想人物”。
10、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11、很明显,这些话有很强的主观性,烙有很深的时代印记,不仅与胡适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也不符合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话语环境逐渐宽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逐步放开,胡适的著作很快再度出版,并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十年后再版的《辞海》似乎仍有顾忌,关于“胡适”的词条虽内容有所增删,但仍保留了原版基本评价,如“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等。
12、杨用个双关语:“你觉得真好吗?要知道我做什么肉,都可以一样的好吃。”
13、1962年1月,胡适从台大医院出院。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胡适去世获得哀荣。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然后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4、穿过时空隧道,审视二十世纪,不难发现,九十年前的胡适,春风得意,高举新文化运动大旗,振臂一呼,众星捧月,其热烈场面,大概跟时下的周杰伦差不多吧,自然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八十年前的他,应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依旧是学界骄子,青年人的楷模;七十年前的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驻美大使,以一介书生意气,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六十年前的他,辞去北大校长,仓皇南下,从此漂泊海外,无缘故土。
15、一顿点心,一点幽默,一脸微笑,华苓连续用了三个“一”,实实在在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与悲哀。华苓的心,是痛的,苦的……
16、错过了第三季的万元大奖
17、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胡适和江冬秀就是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不过不同于鲁迅对包办婚姻的厌恶,胡适认为母亲的“包办”是出于爱。
18、胡适曾在周汝昌给他的第一封信上批道:“许他一切可能的帮助。”——胡适践诺了自己的“心誓”。
19、“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浅的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高又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因为后一步是艰难的,所以一切民族主义运动往往容易先走上前面的两步。济南惨案以后,九一八以后,极端叫喧的排外主义稍稍减低了,然而,拥护旧文化的喊声又四面八方的热闹起来了。这里面容易包藏守旧开倒车的趋势,所以也是不幸的。”
20、其老蒋年纪大了、挫折多了、平和多了,涵养确有长进,对中国知识菁英们的雅量相当不错。
四、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1、生性浪漫的胡适未必不喜欢这位才情与美貌并重的得意门生,但他们之间确实年龄悬殊太大,而胡博士曾有过许多绯闻后都不了了之,还因为他家中有个镇宅之宝—敢作敢为的泼太太江冬秀,再加上他也分外珍爱自己的羽毛,不可能离婚再娶谁。正如他说的,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件事而已。所以,他伤了好几个痴情女子的心。
2、总的来说,蒋忠是想阻止雷震组建一个新的政d。胡适当时还是中央研究院院长,他没有参与到雷震的营救中,但没有成功。胡适留下了一本三千字的日记来解释整个故事。
3、周汝昌回家后,与四哥周祜昌捧着这本奇书,惊讶不已。因不忍多翻黄脆的纸页,周祜昌便利用两个月的暑假抄录了一本。这是学术界的忌讳。但胡适没有怪罪,反而去信说,这个孤本现在“有个第二本,我真觉得十分高兴!将来你把这个副本给我看时,我一定要写一篇题记”。
4、显然,这次修改与1999年版《辞海》关于“胡适”的释义还有不小的差距,该修订版中将前两版列举的主观臆断文字大抵删去,较为客观地介绍了胡适的生平,并肯定其“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发起人权运动,反对国民d实行独裁与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主义”等。这次修订,基本还原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学术宗师、自由主义者身份,与过去的“买办资产阶级文人,国民d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中国人民的死敌”(引自《鲁迅书信选》第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大相径庭了。
5、“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d与孙中山?”
6、胡适却强词夺理:“我不会曲,可你唱的曲子,都是我写过的——都写在我的《中国文学史》里面呢!”
7、表妹见到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的胡适,情不自禁地爱慕上了表哥,而胡适也有意冲破婚姻的围城。两人很快陷入热恋,每日下棋、读书、散步,真乃神仙眷侣也。
8、当时所知不多,只知胡适来自海的那一边。隐约知道,上世纪大陆轰轰烈烈的各项运动,他曾成为靶子。据说,1957前后,大陆曾派人对在美国的胡适,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适的思想。胡适当即回答: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
9、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在其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10、1929年12月13日,胡适为次月即将出版的《人权论集》作序言时,酣畅淋漓地吹响思想者的冲锋号角:“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批评国民d的自由和批评孙中山的自由。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d与孙中山?”壮哉胡适,好汉子;伟哉胡适,真猛男!
11、1947年秋,燕京大学学生周汝昌在本校图书馆意外索到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一书,其中有六首诗涉及曹雪芹,对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胡适久觅不到的珍本。周汝昌撰文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胡适更是兴奋,立即致信周汝昌大加赞赏。
12、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中,胡适批评孙中山的“行易知难”学说“真意义只是要使人信仰先觉,服从领袖,奉行不悖”,把“知”、“行”分的太分明,存在着两大风险:第“有打倒知识阶级的喊声,有轻视学问的风气”;第当权执政的人“掮着‘训政’的招牌,背着‘共信’的名义,钳制一切言论出版的自由,不容有丝毫异己的议论”。
13、胡适一生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捍卫人民有批评执政d及政府的合法权利。他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文章中的一段话,概括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精华:
14、江冬秀没怎么读过书,识字不多,见识学识都不如胡适,但她有主见,深知胡适所爱,也爱其所爱,对胡适绝不盲从。
15、众所周知,胡适既不赞成三民主义,也不赞成共产主义;既不加入国民d,也不加入共产d。早在1927年6月27日致蔡元培的信中,胡适就明言:“我虽没有d派,却不能不分个是非。”
16、*主播简介:佳萌,电台主播,爱小说爱美食,幻想一夜暴瘦。能够听到我的声音就是缘分,愿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生活。喜马拉雅FM:佳萌的声音。
17、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04首),为中国社会与思想界打开了门窗,吹进了新鲜空气,令昏昏欲睡者精神一振。他从政、干政的一个重要偏好和途径,就是办报办刊,发表时评政论,传播民主理念,传播自由主义。相对于学术研究的“正途”,他自谦这是“我的歧路”。
18、1934年,张充和(沈从文的妻妹)考北大时,国文是满分,而算学却是零分。后来,北大录取了她。
19、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
20、无学运时增学运,不风流处却风流。
五、胡适 百度百科
1、吴健雄,这分明是个气宇轩昂的男人名字嘛,可是看到吴年轻时的照片,我被惊艳到了,这分明是个古典美人。身着旗袍,端庄清雅,集精致五官、柔美脸蛋、沉静、闺秀、知性、古典气质于一身,她的美不是性感热闹,而是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我猜想,正是这份安静的气场才造就日后事业上享誉国际的盛名吧。
2、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可破”(《建国方略》),因此在《建国大纲》中整出个“军政、训政、宪政”三段论、三步走。胡适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中,质疑孙中山“根本不信任中国人民参政的能力”、“根本大错误在于误认宪法不能与训政同时并立”,反驳国民素质低就不能搞民主的谬论,认为“民治制度的本身便是一种教育。人民参政并不须多大的专门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参政的经验。”
3、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点赞,留言获得点赞数第一的读者,将会获得一本《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的纸质书,每人每月只有一次获奖机会。(每日的点赞数截至时间到第二天文章推送早上8:00前。
4、事实上,远在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以前,中国已有不少流行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了。像《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这种晚清小说,不但说明了一般人对白话文学的兴趣越来越广,而作者也越来越依靠白话文来讽刺和暴露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弱点了。另一方面,报业兴起,积极提倡使用白话文,因此,白话文除了小说外,多了一个派得上用场的地方。
5、胡适本来在民国都有高的地位,49后一段时间大家知道,而现在回归正常,我们也在进步,肯定地位会恢复起来。
6、要之,红学研究的许多论题,胡适或胡适同时代的人基本上已经提出了。
7、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也说:“他没有深入西学固是事实,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灭顶在西学的大海之中。”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8、再看知识分子小团体舆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曾经发表过不少对于国共两d的政治见解。这些政治见解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是有些内容迎合了目前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主张,所以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先行者。在这样类型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当中,胡适的地位自然也高。
9、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10、胡适的大名在我国也是鼎鼎有名的,但是他的学问却并不出众,也许在那芸芸众生中他的学历也就是平淡无奇的历史。有许多人好奇他究竟是怎么成为学术明星的,毕竟他也没有什么学问。对于胡适而言,他却是一个开辟新天地的开始,他自成一派,通过自己优秀的自学成才,终成为了优秀的学术明星。
11、之后的十几年,直到江冬秀嫁给胡适,他们都没有再见面。
12、《胡适论红楼梦》是宋广波先生“胡适与红学”研究系列的先起步的一部书,2005年曾以“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为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订,总共收入胡适各类论红文献214篇,较北图版《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多出45篇,较上海古籍版《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多出125篇。
13、后简单谈一下如何看待胡适这个人。公允的说,胡适的三个身份,教育家,学者和政治家,以教育家的身份为突出。我个人认为他的主要贡献部分也就在于此。从学术层面上看胡适的水准其实不是特别好。某些人批评他能力一般,靠的是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才博得大名。这种批评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不完全准确。不过总的来说,胡适虽然谈不上学者,但也可以算是一个准学者。政治家的身份其实是失败的。胡适本人书生气比较重,根本不适合从政,但他又热衷于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后在国共两d那里,胡适其实都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评价,也就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确实是比较无能的。
14、回忆这段婚姻,毛彦文写道:“我们整天厮守在一起,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可惜这场老夫少妻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三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失守。熊希龄夫妇转移到香港,熊希龄打坐时脑溢血猝死在香港,毛彦文悲痛欲绝,战乱中失去了依靠。同心人已去,走到哪里都空空荡荡。
15、的确,曾有人评价,胡适,无论身在哪里,似乎都能“适当为之”。
16、1959年兼任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17、陈独秀和钱玄同等人的言论既然这么激烈,直接怀疑到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本质,照理说白话文运动是不会得到舆论支持的。但这种言论在当时却得到学生的支持。这批学生,大多数是《新青年》、《新潮》的读者,心中充满爱国热诚,常常希望在这两个刊物的文章里得到自己行动的启示。对他们来说,采用白话文不但是进步的开始,而且也是建设国家的。在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可能跟钱玄同这等激烈分子一样,对计划中的语文改良运动表示不满,但他们并没有反对使用白话文。反之,他们利用了白话文比较自由的形式,尽情发挥己见。
18、没有谈恋爱的理工女吴健雄,当然也有少女情怀,少年情怀总是诗。她为什么没有在美丽的大学校园谈一场青春的恋爱,不只是因为她心气极高,对人生、对未来、对爱情都有很高的期许,所以一直在奋斗,更重要的是在她青葱岁月,有个类似二次元里的人物一直驻扎在她心头,无人可超越。
19、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20、对于别人对他们频繁交往的飞长流短,她欲辨还休:“但另一方面却又怕您以为我误会您的意思,使您感到不安,其实以我对您崇敬爱戴之深,决没有误解您的可能,请放心好了。”
1、——“大派”,道尽了胡适的气象,也道尽了胡适的学术胸怀。
2、1947年,中央研究院召开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院士候选人名单。围绕郭沬若能否入选,胡适挑起了一次不小的争议。胡适很清楚,有些人因政治立场对郭沬若很有意见,如果不进行公开讨论,郭沬若很可能不能进入院士候选人名单。
3、科学家、散文大家陈之藩比胡适小34岁,却是胡适晚年重要的一位“忘年交”。多少年后,陈之藩对著名记者李怀宇说:“我见过的教授多了,胡适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大派。”(作者:陈新/刊于《各界》杂志/江淳编辑配图)
4、情义无价,胡适心到神知。
5、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6、胡适开始是怎么出名的?
7、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d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8、不变的是我们的投稿邮箱
9、上世纪三十年代,赵氏夫妇爱旅游,一次经过歙县,胡适的老家,山清水秀之乡。
10、江冬秀早知道丈夫的魅力很大,也早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会平平坦坦,但在得知他们同居的消息时,还是十分的愤怒。
11、先看民间舆论。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胡适的了解是很粗浅的,很多人都没有看过他的书,也不了解他的思想。只是从网上一些只言片语的内容当中认定他是一个带有自由风骨的近代学者。这种形象认定使得他们把他视为对当代学者的一种讽刺和否定。换句话说,推崇胡适,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当代的学者失望。
12、1924年,和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在1925年2月份,参加北京善后会议后并参与起草部分会议文件。
13、红学在近百年为显学,而红学史上,胡适是有着突出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创立的“新红学”是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研究红学,绕不开胡适,因此汇编出版胡适的红学研究的著述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此书将成为胡适研究和红学研究领域的必引、必用之书。
14、美女学霸从来都文理兼优,吴健雄不是天生的理工女,而是她的天分决定了她做什么都可以很优秀,历史可以学得那么出众,得到名师们的一致满分,物理可以学得那么牛叉,竟然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
15、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16、后来,杨回忆——哪知给适之急坏了,给到处领馆通知招待我们,并告诉他详细情形,他不知公路多数是穿大城而过的,并且我们向来恐打扰和麻烦,从不一路拜望人的,所以给他急了好多天。等到我去了第三封信时,他才觉得安慰一点。以后适之见了我,就大骂我只顾好玩,不顾危险,让元任开这么长的汽车。我只好笑笑,因为这么深切的友谊,我不好意思骂还他不懂。
17、其胡适开《红楼梦》“探佚学”之先河。胡适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他根据程高本的叙,断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既然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属于曹雪芹,就吸引了一大批红学家们探讨曹雪芹拟创作的后四十回的原意,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探佚学”。
18、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在胡适看来,中国被传统政治文化统治了二千多年,个人被彻底扼杀,造成了中国的僵死和落后。
19、“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20、其实,胡适与傅斯年,也是“不打不相识”。
1、(小文注:理科学生兼学文科,是胡适的一贯主张。胡适在1936年10月旅美期间见到吴健雄的第二天就给吴写了一封信,在勉励她“成就不可限量”后,又建议她“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扩大,使见解高明。凡第的科学家,都是极渊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约,故能有大成功。”)
2、这个人就是她的恩师——胡适。
3、何日燕园铸金像,普天彻地正红楼。
4、1941年7月,胡适以《民主与极权的冲突》为题,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演讲,列举极权主义的二十个重要特征,批评极权主义“根本不容许差异的存在或个人的自由发展”,认为“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是个人主义的。”归纳民主与极权在价值观上的基本分歧在于,“第这种急进革命的方法,与渐进改良的方法之冲突;第这种企图强迫划与重视自由发展的冲突。”
5、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认为低人一等,自信的女人迷人。我们能做的是在人前风轻云淡,人后拼命努力。
6、在两营对垒激烈的时刻,胡适出于内心的理念,顽强地树立起一个标杆,使人感佩。
7、中共曾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放言,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的馆长。
8、民主只是形式,自由才是目的。20世纪四十年代,国民d大肆鼓吹“一个d、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式”统治,实质就是专制独裁。当政者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引诱、肯定、推行个人和其他团体对蒋介石愚忠,服从d国利益,为d国牺牲“小我”,好“忘我”、“无我”。而在哈耶克眼中,这种“致命的自负”恰恰是“通往奴役之路”。如果民众多接触胡适等人的启蒙思想,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些蛊惑人心的口号、政策,就难以畅行。
9、《胡适论红楼梦》的竭力搜罗之功自不待言。“全”无疑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也是广波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但令我更看重是编者在搜求的文章之后所做的大量校勘、注释,乃至编制出的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0、随后,赵元任、杨步伟(赵元任妻子)写给胡适的信中——你们有这种好风水的地方,所以出了你这个人。
11、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1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六十年来,从地狱重返人间之后,胡适研究渐露“显学”之相。当初毛子水为胡适墓志铭撰文,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裏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13、虽有惶恐焦虑,但江冬秀从不显露在脸上,永远一副现世安稳的模样,并积极向胡适靠拢。在胡适的引导下,江冬秀开始学习识字写信,而且不断进步。
14、1948年4月,老蒋实施所谓的“宪政”,想做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让王世杰再三鼓动胡适,做行宪后第一任虚职总统,胡适勉强答应,但在国民d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上被否决(据罗家伦日记,只有他、吴稚晖两人发言赞成蒋不做总统),忽悠了胡适一把。1954年2月,败逃台湾的老蒋又提议让胡适竞选“总统”,不断派人游说,胡适不断谢绝。
15、胡博士人才出众、俊逸儒雅、学识广博,一生赢得过多少优秀女子的爱慕,细细数来,恐怕也是一长串的名单。又帅又有才,风度气质,如果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他,保不准我也是暗恋者之一。
16、胡适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 他在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
17、红楼梦研究专家胡文彬先生说:
18、《学衡》的创刊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现实的起因,则是由于胡先骕与胡适的论战。吴宓说《学衡》杂志的发起,一半原因是胡先骕《评〈尝试集〉》写好后,投遍南北各大报纸和文学杂志,竟没有一家愿意刊登,或者没有一家敢刊登。这样,才促成了《学衡》的诞生。
19、胡适如果答应留下,不仅不会再列“战犯”,还将是座上嘉宾,再安排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长也不稀奇。但1949年后第一个被政治审判、整肃祭旗的“大腕”文人,未必是“此胡”而是“彼胡”,胡风大约不够格,胡适反而当仁不让。
20、中共曾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放言,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的馆长。
1、胡适天资聪颖,又专心于学业,接受新思想的熏陶,逐渐成为一位学识过人的进步青年。江冬秀虽然出生于大家,但并没有读过书,她在家乡,整日学习女工、刺绣,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像其他才女一样,和胡适吟诗作对,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