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80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8 06:57:49

一、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1、人性其实不善不恶,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做出善或者恶的评价。对自己或者相关族群有利的,就认为是善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恶的。

2、再者,抛开历史,谈谈现实,我们生逢盛世,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这是恶。但归根到底,是少数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的错误决定,部分民众在的错误鼓动下变得激进暴躁。当对金钱利益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可能会滋生“恶”。我们无可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本身无可厚非,但外界物质与精神的吸引可能会引起欲望的过度膨胀,进而滋生“恶”。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很多人秉持着善心,战争之下,有多少温暖动人的故事,有多少人对和平充满了渴望,又有多少人在极端条件下舍身忘我。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时代的进步,我们个人对善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我们逐渐学会对利益的取舍,这绝不是因为原有的是“恶根”。

3、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4、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

5、在这一轮陈词中,正方二辩紧密衔接了本方的一辩陈词,以“人性根源点论”(人与鸟)和“真正道德论”(教化者背后的动机)为基础,结合鲜明的例子向正方的“后天教化论”发起了强势进攻。

6、反方季翔:那当然会动心忍性了,因为人都受过教化了嘛。

7、只要我们认真考证一下即可发现,所谓性善论代表儒家人性论的主流的说法恐怕是成问题的,至少在多数历史时期并不成立。

8、正方:台湾大学人性本善

9、“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荀子·性恶》善性是后天人为的。孟子的“性善”论,其本意是说:“善”来自于内心,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虽然人先天有善性,后天也有可能会失去;而荀子的“性恶”论的本意是说:“恶”来自于人的本能,但君子“化性起伪”,“强学而求有之”。也就是说,人先天没有的善性,经过后天的学习也可以具备。

10、各说各的理,都只说對了一半。

11、“人性本善”——尤晓彤

12、四辩:蒋昌建,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级

13、那么再说到人的社会属性,我就不懂了,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说人可以被教,人有善根,人有善端,那这不就是人的本性了?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本性可以移来移去,从恶换到善,从善换到恶,那我想请问,本来的性到底是什么?(鼓掌)

14、(1)能被教化吗?(驯兽师与狮子、恶人能接受善的观念吗):人性根源点

15、反方蒋昌建: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第一个所谓恶的老师从哪来呢?

16、从前三轮概括出来的攻防体系来看,台湾大学的体系简单明了直接有效,且攻守衔接得当配合有法,如此出色的逻辑和战术素养怎么可能会输给肤浅的“花辩”?

17、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

18、打价值是一个在辩论中重要而巧妙的技巧,因为它们往往难以被反驳。这个技巧的使用在这场辩论赛中尤为典型。反方支持“人性本恶”,从一辩到四辩一直在强调“只有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更好地扬善抑恶”;反方四辩在结辩中特别在价值方面做了文章,进一步指出“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19、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文明的进程”理论还有另一个观点,认为国家所带来的内部和平,有利于商业经济的萌芽和发展。骑士阶层和下层民众逐渐明白,靠征战所带来的利益,远不如经商,既能自己的人身安全,获得的利益还更加丰厚。

二、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的证据

1、如果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必须找到实际的办法,解决增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寻找这种或那种理论。这也符合理智的要求。

2、我们觉得很奇怪,对不对?比如说吧,一个老人跌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我们来新加坡,交这么多朋友,以辩会友,我们情意真挚;我们看到非洲饥民,人人心中都有孤拯、悲哀、悯天地不悯的心情,如果说扶老人就是沽名钓誉;交朋友这是虚伪矫情……(时间到)谢谢!(掌声)

3、这件案子,极其令人发指,更可怕的是作案的两个凶手年龄只有十岁。

4、民主,让国家的公民终于可以通过宪政和司法安排制约政府的权力,统治阶级再不能随意地对外或对内施以暴力。事实证明,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伴之以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就可以大程度减少对内和对外的暴力,同时获得可持续的极大的经济发展成就。而无论民主制度,还是市场经济制度,都是启蒙思想的成果,与宗教、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关系。有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但却不是民主国家,一旦经济发展受挫,政府就倾向于煽动民粹主义,终导向对内和对外的暴力,纳粹就是好的例子。靠暴力永远解决不了自身问题,以牙还牙终是无解,国家如此,个人也如此。

5、本善和本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是人性的两个方面。

6、压力骤减的反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个漂亮的反问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7、人一出生便是为了生存下去,所以说,一个人刚生下来是给别人带来麻烦也好,还是刚出生是心地纯洁善良,不会做伤天害理之事也好。

8、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9、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人性本恶,论述分为以下三点:

10、如果说呀,驯兽师可以改变狮子的本性的话,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教狮子敬礼,也可以教狮子行善吗?

11、道德教化的根本目的:通过教育来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可以使善发扬光大。

12、针对正方咄咄逼人的进攻,反方对“恶”的概念进行了维护之后,立刻反戈一击,对着正方的“环境影响论”下了刀子。

13、今天对方辩友根本的关键的矛盾错误就在于说,他相信人性本恶,但本恶的人会摒弃恶的价值吗?本恶的人会喜欢恶吧,他讨厌的是什么呢?讨厌的是某一个人加在他身上的恶行。所以说,本恶的人应当是快乐地去行恶才对,他讨厌、难过的是别人的恶加在他身上才对。所以说,今天对方辩友在这样的错误矛盾之下,怎么能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的,但人又会摒弃恶的价值呢?既然人性本恶,人就会欢欢喜喜地接受恶的价值。

14、有些人不愿意去思考或者寥寥的思考,抵御不住各种诱惑,慢慢的变得贪婪、懒惰、自私、嫉妒等等。

15、从十字军东征,到黄巢的“杀人满街,巢不能禁”,从罪恶的三角贸易,到8”特大跨国拐卖儿童,从外国到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面对人类为了一己私欲犯下了的过错,我们难道不能说一句:“人性本恶”吗?

16、在外出旅行和访问期间,我会注意观察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会思考为什么它们运作得好……人的思想不只来自阅读,你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但如果你不把书本知识同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就无用武之地。我自己经常会把读到的东西同自身情况结合起来……

17、干货|这个世界需要有棱角的人

18、因此,西方文化还是更有哲理。

19、我的人生不是依靠某种哲学或某些理论指导的。我把事情办好,让别人从我的成功之道中总结理论或原则,我不会搞理论。相反,我会问: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如果我在查看一系列解决方案之后发现某个方案切实可行,那么我就会努力找出这个解决方案背后的原则。

20、反方三辩陈词解析如下:

三、人性本恶论述

1、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们今天要吃西瓜,是不是先要种西瓜种子呢?如果我们种红豆、绿豆,长得出西瓜吗!所以人世间为什么这么多善行呢,当然是在人的本性中就有着善的种子嘛。

2、反方严嘉: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所以,我再次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内因没有的话,那恶花为什么会从善果里产生呢?

3、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4、继续巩固“人性根源点论”和“环境影响论”:

5、(1)进攻“恶”的概念:人有“欲望”与“本能”,就能带来恶吗?(饿了要吃饭、喜欢一个人就要追求)

6、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而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

7、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避恶扬善。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再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命题。可喜的是,再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和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8、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不同。因此,这三个观点一定程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9、人类从部落开始,通过征战,逐渐建立了国家。一旦国家垄断了暴力工具,在国家范围内,人类社会的暴力就开始显著下降。这是因为,国家的统治阶层为了自身利益,有动机维护国家内部的和平安宁。由统治阶层主导的暴力惩罚机制开始形成并运转,这就是霍布斯所谓的“利维坦”的开端。然而,即便有了国家的存在,人类暴力还存在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为了抢占资源、争夺利益,国家之间的暴力并没有消除,反而暴力水平变得更高;二是无论是国家机器的残酷处罚,还是宗教战争或叛教酷刑,各种残忍的刑罚仍大行其道,暴力手段之五花八门,今天的人类难以想象。

10、前者是站在人先天固有的兽性角度来解读人的本性,其反映出人天生就恶;而后者则是站在人后天形成的思维角度来解读人的本性,其反映出人天生就善。

11、这是一种很乐观的儒家生活,他们想要打造一个大同的世界,一个没有纷争的世界,这种世界十分难得,性本善支持的就是这种大同社会。

12、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残暴侵略下的艰难岁月,较年轻的一代部长们也没有过这些经历。激烈的斗争造就了老一辈的部长们,我们中间那些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或者容易紧张的人就成为早期的牺牲品。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是在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

13、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14、反方姜丰:不是我们不告诉对方,是我们一再一再地告诉,你们都不懂。(笑声、掌声)

15、②社会属性: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

16、(3)立足进攻简单直接:

17、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18、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新闻,很多老人身患绝症,常年忍受剧痛,家属无奈之下为其实施安乐死。我相信,在中国的传统中人命关天,更何况这是我们亲的至亲。人们都是尊崇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安乐死恰恰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老人的久病耗尽家财,使后人筋疲力竭,人性丑陋的一面逐渐暴漏出来。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表明人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是能够依靠道德能够压制自己内心邪恶想法的产生,但是,一旦内心的邪恶无法被道德所压制,或者道德感本身就弱的那一部分人无法在控制住内心邪恶想法的产生,那么在遇到外界刺激之后,其意志变会转化为邪恶的动机,一旦时机成熟便形成犯罪。

19、荀子的“性本恶”观点:

20、当然,还存在另一种身份认同的差异,它不是由权力结构带来的,而是由极端意识形态带来的。在近代以前,这种极端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宗教。非此即彼的信仰,辅以替天行道的冲动,造成延绵不绝的宗教战争,以及数不胜数的异教徒审判。到了现代社会,宗教(比如,ISIS)仍是由极端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暴力的来源之同时,纳粹等极端意识形态又带来了新的暴力伤害。当然,无论是宗教,还是纳粹,很难说极端意识形态背后没有夹杂着权力结构的因素,就像中世纪所奉行的政教合一那样。

四、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观点

1、读完全书,无论是否同意平克的结论,我相信,至少读者会对他的专业态度和学术精神抱以深的敬意:中文版全书约1000页,仅注释和参考文献就占了100页,索引占了100页。用功之深,用力之足,令人惊叹。就该书所涉猎的领域而言,每个领域都可谓是一个宏大课题,数本专著都难以概其全貌。而平克所做的就是,对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旁征博引,将其作为论据,贯穿于故事的讲述之中,形成论证过程,终得出结论。结果,读者发现,往往要读若干本不同领域专业著作才能领会的道理,作者一本书就把它们融会贯通了,且整个讲述过程有理有据,逻辑连贯,清晰易懂。

2、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是用本质主义来定义人性和善恶,我认为人的本性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选择来塑造的,没有一生下来就完全定性了的人,人是被自己和社会一点点塑造而成的,而善恶是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当时的社会道德对人的具体行为作出的道德判断,所以人性既不本善也不本恶。

3、如果你是二战战场的幸存者,你可能会认为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暴力的世纪。如果你生活在叙利亚,你肯定不会认为现今世界处于和平盛世。但平克认为,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历史的近视”,就像人们总是容易发现并夸大熟人身上的弱点一样。

4、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或者说应该是平等的……但这种想法现实吗?如果不现实,那么追求平等就会导致倒退。

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面对陷入重围的猎物,复旦大学自然不会心慈手软,抓住对手的“环境影响论”又是一通暴揍。

6、这种政教合一终走向了自身的反面,导致了中世纪人性压抑的终结。随着人类对自身、对经验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霍布斯、洛克、休谟、康德等近代思想家开始冲破宗教和专制国家的意识形态牢笼,反思人性究竟为何,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为何,这就是近代启蒙运动,其思想成果影响至今。

7、第从个人成长初始来看,人从出生伊始,性本恶的特点充分暴露。有人说小孩子天真无邪,但若真没有邪念,为什么不满一岁的幼儿知道与人争抢食物和玩具?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欺负年幼弱小的弟弟妹妹?为什么校园欺凌、考试作弊、违反校纪、辱骂师长父母的行为在初等年级甚至学龄前儿童身上屡屡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可见,人自成长开端,其心智尚未开启,无知多于自觉,而在这种朦胧混沌的状态下暴露出的种种恶行便更能体现人性本恶。

8、一个分享好书、新知、趣识的公号,一个对人类和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站。

9、此处,笔者更得给复旦大学喝声彩,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反方复旦大不仅阵脚未乱,更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进攻策略,死死咬住正方的“环境影响论”不放。

10、干货|一个人大的体面,就是放下面子

11、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12、这一学术理论的发展过程,恰恰印证了平克通过该书所要表达的思想:

13、我本人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

14、早在近代启蒙运动之前,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就已经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尽管国家的产生,带来了内部的和平,但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和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区别,有时就是人与非人的区别,这就是由权力结构的等级差异所带来的身份认同的差异。如果我都不把你当人看,让你做牛做马当奴隶,或者,把你丢进罗马斗兽场与虎搏斗,就完全不会激起我丝毫同情和怜悯。

15、自然属性就是说人的天性就跟动物一样,有欲望的本能。对了,对方辩友说得好,自然属性,人就只有自然属性,本能的欲望而已吗?那人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跟狮子老虎又有什么差别呢?对方辩友,请您待会儿要解释给大家听。(笑声)

16、反方姜丰: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笑声、掌声)

17、恶性是由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恶是受外界影响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人性应该是本善的。

18、有人将首都师大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双方采用的陈词模式不同:马来亚大学采用的是“崭新”的进攻式陈词模式,这种模式更有攻击力,且更有现场感,而首都师范大学是采用的还是“一辩论证、二辩理论巩固、三辩事实论证、四辩价值提升”的老陈词模式,显得过于僵化。

19、有些人宁愿一生进行自我蒙蔽和欺骗,到死都不愿意改变。这种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人不合理的言论,直接暴露了这一个人的无知性,而这些人却因为自己的言论而感到洋洋得意。

20、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大的利己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