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故事5个
1、吴发喜花了20元钱,叫人定做了一块红底白字的“慈善拥军车”牌子,并把它挂在出租车车头的正前方。凡是军人坐他的车,路近的免费,路远的半价,以此方式来感恩军人,完成父亲曾经的心愿。
2、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3、行佣供母
4、在公益路上,吴发喜总身先士卒,处处带头,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5、“就把我当作你亲闺女吧”
6、从此以后,刘秋梅也加入了老公的公益队伍中。每次只要队里有公益慈善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而且把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7、年4月,在辖区巡夜中,发现小公园内的一块石碑遭了“毒手”,破碎成多块,吴发喜想办法和队友一道把它修复了。
8、几年来,在公益路上,夫妻俩夫唱妇随,各家敬老院、长宏国际船厂、北蝉工业开发区等都留下了他们俩的足迹。仅去年一年,夫妻俩公益服务就有200余次。
9、唐朝宰相狄仁杰因从小家庭贫困,于是十分刻苦好学。后来官至丞相,也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十分尊敬这位狄阁老。
10、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11、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12、今年50岁的吴发喜,生在河南开封。在兄弟姐妹8个人中,他排老七。
13、怀橘遗亲
1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15、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16、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17、回到家后,丹丹对老爸吴发喜说:“以后活动如果是在周末,只要我有空就尽量参加。”现在,只要是丹丹的休息日,她就会跟着爸爸妈妈,和志愿者们一起穿上鲜艳的红马甲,活跃在公益活动的队伍中。丹丹深有感触地说:“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帮助别人,奉献爱心,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18、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9、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20、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21、丹丹一看到敬老院里有这么多穿着红马甲的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帮老人按摩、洗脚,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而敬老院的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丹丹深受触动,“种下一个善念,就会收获一种良知。”爱心、善良的种子在丹丹的心中开始萌发。
22、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23、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做好事,做公益。对此,妻子刘秋梅从无一句怨言,而且很坚定地说:“丈夫去做好事,我肯定是要支持的。”
24、哭竹生笋
25、《沉香救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等。
26、晋朝有人名王祥,生母去世后父再娶继室。后母生子名王览,因后母偏宠爱亲儿,所以经常叫王祥干活。一年冬季,父母生病卧床。继母想吃鱼,可那个季节不仅没有鱼更没有卖鱼的。王祥为了满足继母,来到河边宽衣解带,用体温融化了河面坚冰。冰融后,竟越出两条锦鲤。
27、父亲嘱托子女要感恩
28、芦衣顺母
29、王祥将鱼带回家做给继母吃,继母遂病愈。因其乡邻感于王祥不计前嫌孝顺继母,和睦兄弟。对此纷纷称赞,继母也一改往日态度。其弟王览也仿效兄长,与兄长和睦共处。
30、汉文帝刘恒,
孝心故事5个
31、在一次巡河护绿中,发现有的河道中有相关部门禁止的地笼网,吴发喜和队友们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把一个个地笼网清理上岸,并上交给城管等部门处理。
32、望云思亲
33、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34、父亲才知闵损受到虐待,归家后,父亲执意要休弃后妻。闵损跪地替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深感闵损谦让不计较的性格,就同意了闵损的要求。继母知晓这件事后,悔恨交加,从此待闵损如亲儿一般。
35、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36、吴发喜的“慈善拥军车”穿梭在城乡道路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坐过他车的军人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
37、在公益活动中,刘秋梅更是用心、用真情服务。记得有一次去敬老院,刘秋梅双手捧着一盆洗脚水,准备给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洗脚,老人觉得不好意思。“就把我当作你亲闺女好了。”刘秋梅情真意切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38、孝顺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39、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40、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41、在某日巡视时,偶然之间登上太行山顶。只见白云孤飞,因而思念起了远在河阳的双亲。对随从言曰:“我的双亲就住在白云底下”,狄阁老在山顶看着白云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白云移位。
42、顷刻,一阵阵热气从敬老院的厨房中弥漫开来。一只只白白胖胖的水饺在锅中翻滚着,如一张张笑脸为他们夫妻俩的爱心和善举点赞。
43、孝顺故事:包拯辞官回乡赡养双亲
44、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以前我们熟知的包拯是铁面无私的代表,从此则小故事可以看出,包拯包大人还是一位不择不扣的孝子。
45、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
46、卧冰求鲤
47、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48、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慈善拥军车”车队正式成立了,吴发喜成为车队长。“有了车队,总要有像模像样的管理制度。”吴发喜说,他和团队一起商量制定了服务规则、统一收费标准,对军人优惠的统一价目。
49、来自河南开封的吴发喜、刘秋梅夫妇,虽然家境一般,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热爱公益,乐于助人。拥军、敬老、护河护绿、辖区巡夜、衣循环爱循环……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时时可见他们的身影。
50、汉文帝时期,有个人名叫淳于意。曾拜齐国著名的医师杨庆,学得一手好医术。曾出任过齐国的仓令一职。师傅去世后,淳于意开始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在行医时不小心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自己遭受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51、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52、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53、周朝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又娶继母进门。继母因为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
54、说干就干,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带着面粉、鲜肉及配料来到敬老院包饺子。和面、擀皮、拌馅,夫妻俩配合默契,很快就包足了敬老院里16位老人吃的量。
55、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56、晋代郭巨,对母亲极孝。家境贫寒,妻子生下一男孩,郭母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57、只因遭人陷害,但缇萦愿代父受刑。汉文帝感于缇萦的孝心,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下诏废除了肉刑。
58、古代孝顺的小故事有:
59、孝感动天
60、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心故事5个
61、后来,除了日常的拥军服务外,吴发喜又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敬老、拥军、护河护绿、辖区巡夜、开展衣循环爱循环;创城期间,拾垃圾捡烟蒂;疫情期间,和其他公益团队一道,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
62、郭巨深感不安,为奉养老母,竟然将儿子埋了,节省粮食供养母亲。
63、吴发喜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在生活上也很节俭。
64、他的女儿叫缇萦,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她不辞辛劳,千里跋涉一同来到长安替父申冤。她不仅向汉文帝陈述了肉刑的坏处,还力证自己的父亲在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
65、前几年,女儿刚工作,妻子长期待业在家,有时摆点小摊、赚点小钱。为了节约生活费用,他每月花650元和哥哥拼租住在一套毛坯房中,连墙壁都没有粉刷,家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
66、有一天晚上,夫妻俩到盐仓敬老院走走,看到老人们吃的是冷冻水饺。想到自己包水饺、手擀面都很在行的,何不为敬老院老人包点水饺呢?
67、多年前的一天,吴发喜的父亲在离家300多公里外的路上,意外昏倒,正好被三名路过的军人救下。等父亲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某部队的医院里,三天后身体好转就回家了。后来,父亲带着家乡特产麻油、土鸡蛋等特地去感谢三名救他的军人,并再三叮咛8个儿女,以后不管在哪里,只要遇到军人,一定要对军人好,要知道感恩。
68、在他的真诚感召之下,先是一批志同道合的老乡加入到了“慈善拥军车”车队,后来有其他省籍的出租车驾驶员也陆续加入进来。大半年后,有20辆出租车挂上了“慈善拥军车”的牌子,40名出租车驾驶员成为车队队员。
69、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70、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感染下,25岁的女儿丹丹也积极加入进来。公益不但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家的家风。
71、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72、父亲这句话,深深印刻在吴发喜的心中。2014年,吴发喜带着老婆刘秋梅和女儿丹丹,在舟山开起了出租车,他发现舟山有很多军人,于是,觉得是完成父亲嘱托的时候了。
73、女儿也加入了公益队伍
74、吴发喜还常常对女儿说,做点公益,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75、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76、“今天你拿人家一枚针,明天就会拿只西瓜,以后就会把别人家的牛牵回来,到后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父亲的谆谆教导,成了家中的一条家规,也成了后辈们的立身为人之本。
77、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78、一日,父亲因为要出门,便打发闵损去牵车。因为闵损牵车时寒冷打颤,不慎将绳子散落在地上。因此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顺着被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
79、在吴发喜的印象中,从小父亲对他们兄弟姐妹要求特别严。父亲对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别人家里的任何东西只能看不能拿。
80、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81、亲尝汤药
82、上书救父
83、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84、年10月1日那天,他们去盐仓敬老院献爱心。女儿丹丹正好休息,他就叫女儿一起去。
85、“当时我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单薄。”吴发喜说,为了让更多的军人享受这一特殊服务,吴发喜萌发了成立一个“慈善拥军车”车队的想法。
86、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87、出任宰相后,因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本该奉诏出使边疆,因家里老母体弱多病需人照顾无法脱身,狄阁老便奏请皇上替其出使外疆。
88、、刻木事亲
89、啮指痛心
90、后来,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