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的句子苏格拉底
1、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2、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3、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性:
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5、德性为首与知性为先
6、尚贤与爱智
7、打开邮箱,拿出那封神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8、所以离开生活,哲学是空虚的,它没有内容。如果你离开哲学,生活是盲目的,你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去哪里。
9、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10、·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ThomasPaine
11、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12、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罗丹
13、·Formanismanandmasterofhisfate.
14、《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方面的故事,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坚持读了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15、坚持“有教无类”思想。作为中国教师始祖的孔子,首开私学,广收弟子,打破了春秋之前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苏格拉底学生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
16、偏感悟与重逻辑
17、“麦穗原理”来源于这样一则小故事: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向老师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只全麦田里大金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18、很多时候,老师会不自觉地对学生说:“你应该了解生活的真谛,走好生活的每一步”,这里有一种哲学的含义。因此,生命的智慧归结于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选择。
19、哲学思考:理性的反省“当人们理性地反思自己的经历时,他们是真正清醒的”。然而,理性思考有时困难。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确实在不断地被削减,原因仍然是混乱的。因此,人们常说,“我们明天再谈吧!”后,我根本不想,因为我不能清晰地思考,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20、有三个层次:信息、对知识和智慧的感知,智慧代表完整和根本。因此,当谈到反省的生活经历的全面性时,它涉及到反省和根。人们会说这太抽象了,但它会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实现,所以他们不仅会着眼于现在,还会着眼于未来,包括现象和本质。当教育者教书时,他们不仅应该知道它是什么,而且应该知道它是为什么。没有它,教育的法则会让它发生。例如,当教育学生上车让座时,学生会想: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了,所以我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第一个座位。如果老师引入哲学思想:每个人都会变老,需要别人让座,但没有人你现在会把座位让给别人,当你老了,别人也会把座位让给你。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真理,当人们相处时,这种模式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可以感到轻松,不仅看到现在,而且思考未来。
21、先培养智慧,然后发现真理,然后验证价值。这将使生活发生具体的变化,知道去哪里,就像我航海时有指南针一样,别人说这条路线不好,但我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人们怕不知道。这种选择受到社会风气、他人影响甚至他人操纵的影响。结果,似乎很多人都在走,而终这并不一定是他们愿意走的路。
22、·Allthingsintheirbeingaregoodforsomething.
23、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24、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25、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26、·困难坎坷是人们的生活教科书。
27、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28、·Difficultcircumstancesserveasatextbookoflifeforpeople.
29、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是一门人们迟早会遇到的学科。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尤其是当遇到重大的转折点、巨大的痛苦、罪恶或灾难时,人们特别需要有一个方向让我知道我在做正确的事情,或者给自己这样的选择,这样我就可以改变人生的不同路线。
30、·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生感悟的句子苏格拉底
31、哲学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32、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我们应该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33、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仅包括监督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真、善、美,远离伪、丑、丑,日益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34、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35、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罗曼·罗兰
36、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
37、教学手段
38、生活的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
39、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中间就算看到大金黄的麦穗我也不知道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现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大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终我什么也没摘到。”
40、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41、这种态度被称为“爱智慧”。同时,作者指出了“爱智慧”的原则,“有智慧不等于爱智慧”。对智慧的热爱代表了一个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强调的“过程”应该不断地被质疑和询问,并且总是等待着被惊讶。这是否暗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学习的认知理论的起源和基点?
42、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43、既然“爱智慧”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是什么影响我们去追求它?
44、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45、·失败乃成功之母。
46、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注重身体力行、节制自律。但孔子的德以礼为基础,而苏格拉底的德是以法律与理性的至上精神为基础。
47、哲学的三个层次
48、生活就像航海。如果你没有罗盘,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罗盘是哲学,而哲学是生活经验的综合反省。人们可以从哲学家那里借用这样一个罗盘或指南针,在思考后参考他们的见解,并在自己心中激发这样的智慧。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他的罗盘,但他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或去反省找到它。
49、教育内容
50、“哲学”出现在西方古代希腊时代。它初的定义是哲学,起源于希腊,被称为“爱的智慧”。三个层次,首先,感觉或接收信息,感知和感性。这是感觉。第二,将掌握的信息融入知识。例如,今天的学生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理解的。然而,这种知识是分裂和不相容的,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第三个叫做智慧,它是完整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51、在这里阅读,我想,这难道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吗?我想学习哲学,我应该学会用哲学思维去思考这些事情,以便更快地解决这些迷雾。
52、《哲学与人生》是2006年8月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佩荣。本书傅佩荣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已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
53、如伏尔泰说:“孔子既没有给予他们新的世界观.....他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只是“爱智慧者”,苏格拉底的聪明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所不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与推动着西方理性主义进步。
54、扩展知识;
55、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56、接下来是下一个关键点。
57、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58、“首先要指出的是人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惰性的和虚弱的。这种弱点将阻止人类拥有智慧。例如,有时我们希望我们能早起,但是我们根本不能起床。这时,我们觉得我们的身体是我们大的敌人。这个物体太重了,所以它是惰性的,因为它是物质。有时我们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着灵魂的美丽,但我们可能懒得采取行动,因为这需要时间和努力。因此,人体是虚弱的。人们应该降低身体控制的程度,也就是说,让身体的惯性对个人没有影响。只有这样,灵魂才能自由地追求智慧。
59、今天不走,明天即使跑也不一定跟得上。
60、这本书的作者傅佩荣,用三句话描述了哲学:第一句话是培养智慧,这接近西方传统。第二,发现真相。因为人们经常发现变化的事物,并感到困惑,你必须找出这些变化背后是否有真实的东西。例如,道教是终的真理,所以你可以知道这些变化有一个来源和一个目的地。第三,核实价值。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你,我和其他人。
人生感悟的句子苏格拉底
61、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62、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63、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64、在恋爱的过程中,人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究竟怎样的对象才是好的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下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适合自己的就是不用后悔的。
65、教育对象
66、本书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生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死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67、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68、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69、说实话,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真的没有深入研究过。有必要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原本只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即保持好奇的本性,探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70、孔子作为中国的教育祖师,他是道德化身的圣人,上天将宗法制道德赋予了他(“天生德于予”),他的使命是“诲人不倦”,学生只能接受他的思想。
71、哲学是生活经验的综合反省
72、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