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注释(精选好句13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9 10:20:55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1、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图片

(1)、(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3)、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6)、注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7)、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9)、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0)、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2)、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13)、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6)、鼓:弹。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舍:放下。作:立起来,站起身;撰:才具,才能。

(17)、(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8)、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19)、 《论语》与(  )、(  )、(  ) 并称“四书”。

(20)、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论语的注释

(1)、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答案: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气。 

(3)、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4)、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6)、第二首: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7)、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9)、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地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1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15)、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16)、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7)、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及翻译七年级上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6)、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地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

(7)、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8)、(7)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河水

(9)、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0)、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11)、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1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6)、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8)、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4、七上论语十二章原文

(1)、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4)、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启发: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7)、(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8)、(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12)、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5)、(8)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7)、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18)、(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19)、(赏析)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赞颂。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他老人家不仅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对于诗歌,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不是个坏人。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七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3)、(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5)、(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6)、(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7)、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9)、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2)、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13)、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

(15)、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16)、 论语十二章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7)、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分析文义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19)、      三十而立  表修饰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3)、 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4)、(答案)(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6)、(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7)、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0)、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1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

(14)、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17)、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述而》)

(18)、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19)、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

(20)、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1)、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

(2)、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5)、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6)、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

(9)、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11)、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12)、(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3)、第一首: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一

(1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