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经说过的名言(精选好句13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8 07:16:08

李世民名言

1、李世民著名的一句话

(1)、“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

(2)、例如某位大学生,刚毕业进入华为,就给任正非上了个万言书,陈述华为的利弊得失。任正非直接说他是神经蛋,赶紧去精神病医院看看。

(3)、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之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4)、山崩川竭,自古以为灾。比来水旱不调,抑亦由人事。

(5)、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与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不会有别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把灵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仅会发现每天中的每小时都变得更愉快,而且会发现人们都相信你,恰如我们以发电机时相信电那样。——约那桑·欧登·阿摩尔

(6)、他死之后,李世民更是说出了那句历史课本上画着重点的名言:

(7)、(译文)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8)、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9)、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10)、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威廉·奥斯勒爵士

(11)、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所用。

(12)、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13)、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14)、唐太宗李世民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

(15)、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

(16)、“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名句,会背一半算你厉害

(17)、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18)、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19)、出自《帝范·诫盈第七》。(译文)作国君的,应该以俭约质朴之道来修性,应该用淡泊静远来修身。俭约可以使人不疲劳,淡泊宁静可以使百姓不乱。人们困顿疲惫时,就会怨恨,百姓不安则使国家政治不和谐。

(20)、 &#x家住遥遥一点红, 飘飘四下影无踪。 三岁孩童千两价, 保主跨海去征东。 ——李世民 《薛仁贵征东》&#x

2、李世民曾经说过的名言

(1)、夫王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阔而莫补。

(2)、事实证明,宽恕的魅力在于征服人心,而被征服的人心,才能组成强大的力量。

(3)、关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故事。一次,李世民在和魏征讨论治国之道时,李世民问魏征:“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魏征回答道:“是因为隋炀帝失去民心”。李世民又追问道:“那皇帝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4)、(译文)一个人以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冠。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衰的道理。以人为镜子,可以知道得失、对错。

(5)、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6)、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

(7)、8月8日,李渊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再三推辞”之后,于8月9日,在东宫举办了盛大的登基典礼,改年号为贞观。

(8)、王珪、韦挺,虽然你们是李建成的同d,虽然你们在杨文干事件中,已经被父亲李渊贬到了嶲(xi)州(西昌)研究卫星,但是你们才能出众,以前也是各为其主,回来做谏议大夫,继续挑我的毛病吧。

(9)、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10)、蜀汉先主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12)、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13)、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1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15)、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反目得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6)、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唐太宗《元日》

(17)、译文: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18)、在咱们公司,没有不可用之人。企业为大家提供了足够宽广的舞台,至于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戏份,就看大家的了!”

(19)、出自《帝范·去谗第六》。(译文)如果朝廷里边混人馅谈奸佞之徒,就像禾苗有了专门吃苗根的鳌虫一样,是国家的大患。

(20)、经历了无数次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经历了无数次兄弟间的尔虞我诈,经历了无数次亲生父亲的厚此薄彼,李世民终于从血腥中接过了权力的大棒。

3、李世民名言覆舟

(1)、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如果谁敢站出来挑战李世民手中的权力,他便会毫不犹豫的收回和气的笑容,露出一个帝王应有的威严,将对方击的粉碎。

(3)、这句名言警句千古留名,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吧。这句名言的由来是唐太宗跟魏征在船上讨论治国之道,唐太宗问魏征:隋朝是如何灭亡的。魏征答:人心之所向。唐太宗问魏征:皇帝跟人民的关系又是如何的?魏征答:就像这大船跟的海水,大船可以靠着海水扬帆起航,同时海水也可以将大船掀翻。这也是后世一直铭记于心,现今也有很多领导都在谨遵着这条法则。

(4)、后来,李世民又重走了隋炀帝的路线,出兵高句丽,说来也怪,仿佛难逃历史的轮回,李世民再次铩羽而归。之后,他痛定思痛,意识到没有了魏征这面镜子,自己才会迷失了方向。另外,在李世民的晚年,耽于享乐,一方面大炼丹药,想要长生久视;另一发面,广选天下秀女以充实后宫,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徐惠和武媚。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于李世民一人身上,纵观整个历史,比比如是,如汉武帝、唐明皇、康熙帝······皆是虎头蛇尾,鲜有善始善终者,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怪圈,令人费解。

(5)、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语。多面听取就会明达,只听取一面,就会被蒙蔽。

(6)、李世民正准备竖个威,就征发了十州兵马,要大举讨伐岭南。满朝文武百官都没有任何意见,但是,魏征掐指一算,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7)、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8)、王珪因为敢于直谏、政绩突出,不久之后便被升为了宰相,被后世评为了唐初四大名相。

(9)、(出处)《魏郑公谏录·卷对为君之道先存百姓》

(10)、我发现,辛勤工作的报酬几乎总是幸福。格雷森

(11)、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威廉·哈立特

(12)、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13)、唐太宗李世民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

(14)、但即便这样,唐太宗也没给役工政策上的优惠,史书记载“丁既役尽,赋调不减。”意思是,役工即便服完了徭役,该交给政府的钱物也一分不能少。

(15)、另外,魏征的文章也写得贼溜,主编了《群书治要》,撰写了《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等等。古代能写史的人,那可必须是当时的大才啊。

(16)、出自唐·李世民《答房玄龄请解仆射诏》。义,本义、原则。本,根本。选拔优秀人才的原则以无私公正为根本。此言选拔人才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唯才是举。

(17)、面对如此找抽的人,李世民竟然被逼的无言以对。搞到后,李世民看见魏征就跟小学生看见了班主任一样,宁可把鸟捂死在怀里也不敢拿出来让他给看见。

(18)、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布克·华盛顿

(19)、出自唐·李世民《赠萧瑀》。板荡:指《诗经》中的《板》和《荡》两首诗,所表现的是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荡。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知道什么草是坚劲不会被吹倒的;在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中才能识别谁是真正忠诚的臣子。只有勇力的莽夫怎么能识知大义,只有那些智慧的人才心怀仁义之道。

(20)、每个天才的产生,必是热忱的产物。——本杰明·狄斯拉里

4、李世民百字名言

(1)、出自唐·李世民《帝范》。用上等的标准,实际中只能取得中等的效果;用中等的标准,智慧取到下等的效果。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3)、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4)、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

(5)、可是,他的身边刚好又有个喜欢吹牛逼的巫师,天天吆喝着他面有贵相,劝他赶紧反(去死)。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8)、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9)、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10)、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11)、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2)、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李世民 《芳兰》

(13)、所以,不只是魏征喜欢怼他,很多大臣都喜欢怼他,而他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只有极少部分时间,他才会表现的异常生气,但是生气也不要紧,这时候长孙皇后总会出来劝他。

(14)、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5)、不妨分析一下二者的年号,大业者,开创大一统之业也,即功盖秦皇汉武;贞观者,即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也。无奈杨广用力过猛,不懂“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在错误的时机干了正确的事,无论是西巡、东征高句丽还是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都无疑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而李世民则“无为而治”即可,因为这些隋炀帝代他办了,罪在杨广,利在世民,这岂不是天意?这也难怪,谁让人家是老君的后代,“我无为而民自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基因早已根植在潜意识里,不学即能。

(16)、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良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朗费罗

(17)、只要用力呼吸,就能看到奇迹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8)、出自《魏郑公谏录·卷对刑法宽猛》。(译文)君主很难做事,法律如果过于苛刻,恐怕伤及好人。法律如果宽松,就不能肃清奸恶之徒。

(19)、人君之道,唯在宽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挞亦不欲行。

(20)、人君之道,唯在宽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挞亦不欲行。

5、李世民关于人民的名言

(1)、(译文)作国君的,应该以俭约质朴之道来修性,应该用淡泊静远来修身。俭约可以使人不疲劳,淡泊宁静可以使百姓不乱。人们困顿疲惫时,就会怨恨,百姓不安则使国家政治不和谐。

(2)、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100句,值得读100遍!

(3)、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4)、但是,一个人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李世民也不例外,随着贞观盛世的到来,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对他的警示作用也日渐削弱。如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逆龙麟”,惹的李世民气愤至极,回到后宫后,声称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幸得长孙皇后的劝解才罢休。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6)、唐太宗的名言有很多,著名的有两段,其一如下:

(7)、薛万彻在后来大唐平突厥、灭薛延陀、征高句丽时,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位大唐对外征战的佳男配角,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讲。

(8)、出自唐·李世民《帝范》卷四。用上等的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用中等的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这句话说明一定要有高的标准,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9)、出自《魏郑公谏录·卷对西蕃通来几时》。(译文)我遇到千虑一失的时候,一定希望有人直言不要隐瞒。

(10)、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爱因斯坦

(11)、(译文)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

(12)、例如,李世民刚刚当上皇帝,岭南(广东、广西)的各级政府单位,就发来了十几封急电:当地部落首领冯盎造反了。

(13)、(出处)《魏郑公谏录·卷对怀州有上封事者》

(14)、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名人名言警句摘抄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1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6)、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明君、圣主,也成为此后一千多年的帝王典范。然而,若对之仔细思索便会发现,隋炀帝对他的影响随处可见,隋炀帝就好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源于古希腊神话,即“悬顶之剑”,使人时刻感到危机意识,犹如警钟在鸣)悬于其头顶。二者具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毫不讳言的说,正是隋炀帝的前车之覆造就了李世民的明君大业。

(17)、(译文)这么旷大的国家,一个人怎么能治理得了呢?所以要与别人来共同治理。这么至极至尊、人人垂涎的皇位,一个人怎么能守得住呢?所以皇帝要与别人来共同守卫它。

(18)、(译文)损害自己的身体的,不是因为外物所致,都是因为过分地追求欲望而酿成大祸。

(19)、一个人如同一只钟表,是以他的行动来确定其价值。—佩恩

(20)、一句话顶10万雄兵,瞧瞧这谋略水平,房玄龄、杜如晦这种谋士都没想到的问题,人家魏征竟然能想到。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有道是“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领导者面对的也是形形色色的人。作为领导者,要如何选拔人、使用人?

(3)、众所周知,唐太宗是一代圣君,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和他这样的选人用人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的选人用人理念,也值得我们企业总裁和团队领导者学习、借鉴。

(4)、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5)、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6)、从这句名言警句中可以看到唐太宗不愧是个开明的天子,当时的大臣魏征是唐太宗的宠臣,他可以直率的讲出唐太宗的错误之处,唐太宗也收纳魏征的意见,由此看来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是高明的。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写下了这句:用镜子来照映,可以看到我们穿衣打扮是否整洁;以旁人的意见为借鉴,可以看到我们做人处事中有何正确得失之处;以历史题材作为借鉴,可以告诉我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可以知道一个国家是如何的兴亡衰败的一个过程。

(7)、(出处)《魏郑公谏录·卷对为君之道先存百姓》

(8)、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家庭排行处于中间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引起重视,他们就会通过后天的自我完善来获得竞争力。所以二者在其青少年时期均有不凡表现,从隋炀帝灭南陈,李世民平义军等行为来看,这一观点还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随着竞争力的增强,不可避免的带来信心的膨胀,即:天子有德有才者居之,这在其潜意识里不自觉的生根、发芽,一旦破土而出,逼宫之事便是势之使然,后来果然如是。

(9)、(译文)君主居高位,处深宫,与民隔绝,不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不能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唯恐自己有过失而不能听到,害怕自己有缺失而不能及时补救。

(10)、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11)、虽然有这层矛盾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依然没有打算追究李艺的责任,相反还拜他为了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12)、(译文)人民是国家的先决条件,国家是国君的根本。

(13)、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赦令》记唐太宗李世民语。惟在,只在。国家的法令,要简约简单。

(14)、(译文)如果朝廷里边混人馅谈奸佞之徒,就像禾苗有了专门吃苗根的鳌虫一样,是国家的大患。

(15)、(译文)英明的君主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像有了病去吃药,疾病能够被消除。昏暗的君主却听从馅按小人的阿谈奉承,就好像喝味道甘甜的毒药一样而送了命。

(16)、626年6月7日,也就是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李渊宣布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一切军国大事,全由李世民处置。

(17)、出自李世民撰述的《帝范》,意思就是说,在会用人的高手那里,是无所谓曲直长短的,运用得法,短处也能变成长处。

(18)、虽然即位贵如天子,却难以服众,只有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才是天命所归,如何才能证明这一点?惟有文治武功、开创盛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证明。根据何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上天常佑善人,否则何以能开创治世?那么,上天无心,何以知之?上天虽无心,但“天生烝民”,烝民代天所视、代天所听,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即:老百姓认同就是天命,哪管你是弑君还是嗣位。二者都明白这一点,但明白归明白,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究。

(1)、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2)、不过,不得不说,魏征的青史留名也得益于李世民个人的开明,别人骂我千百遍,我对别人如初恋,这是李世民独有的气质。

(3)、长孙皇后简直可以称得上所有女人的楷模,从13岁嫁给16岁的李世民开始,她便一直和李世民同生死、共进退,而且在无数个关键时刻,给了李世民无数的关怀与帮助。

(4)、但是,你的勇猛有目共睹,你的忠义让人赞叹,别躲在终南山里当野人了,来我身边做右领军将军(从三品),掌管宫中宿卫吧。我相信,你对李建成忠心耿耿,也会对我忠心耿耿。

(5)、而第一个站出来接受暴击的,竟然是功勋卓著,并且已经被李世民宽恕了的燕王李艺(罗艺)。

(6)、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7)、(译文)匡世辅君,必须要有忠臣良将。倘若任用人才得法,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8)、(译文)作为国君,必须先想着百姓,如果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就像割下自己腿肚子上的肉自己吃一样,肚子吃饱了身体也坏了。

(9)、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10)、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11)、出自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心地随着朗月的明月一样高远,志向像秋霜一样远大。这句话也用来表达自己的抱负高远。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