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朱熹
1、“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随便,到处都可以。】
3、万紫千红总是春。
4、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5、万紫千红总是春.
6、春日中的等闲,春日里司空见惯的,春日里习以为常的(景物)。
7、等闲识得东风面,
8、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9、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10、含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1、主要内容是,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2、无边光景一时新。
13、春日(朱熹)
14、《春日》是朱熹写的七言绝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从诗描写的风光美景和意境来看,这里的等闲是很容易,很随意的意思,田为是胜日寻芳,万紫千红的季节,有无边的风光美景,所以很容易就认清识得春天东风的面貌了。
15、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16、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用“东风”暗喻圣人孔子的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
17、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8、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这是一首游春诗.
19、诗人朱熹的《春日》三四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就是把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天,表达了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0、哲理: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1、意思是:春天白天里的悠闲自在时光。
22、朱熹〔宋代〕
23、无边光景一时新.
24、胜日寻芳泗水滨,
25、《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26、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2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8、等闲:平常。
29、泗水流经孔林,诗人会想起了长眠地下的孔子,思绪也会随着泗水的流向而被牵引过去。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老夫子的崇敬之情,就以“东风”、“春”比作孔子,抒发自己重德的感受。说明了有“春”的感召,必然会有“万紫千红”的丽景,用这比拟得到崇高的精神陶冶,把高尚的品德化为行动,就不愁没有效果。
3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31、胜日寻芳泗水滨,
32、②全文:
33、【等闲】
34、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35、《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6、【出处】
37、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释1、春日:春天.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3、寻芳:春游赏花.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5、滨:水边;河...
38、等闲识得东风面,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0、第一句交代了诗人有玩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句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
4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朱熹感悟圣人之道写下的感慨
4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43、第一句交代了地点和环境
44、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