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的意思褒贬意
1、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解释
(1)、(李子菌提示)洋洋洒洒既强调说话,也强调写文章;妙语连珠仅强调说话;文思泉涌、下笔成章仅强调写文章
(2)、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
(3)、(李子菌提示)事情流行起来,发展为风气,多用于积极语境
(4)、2难兄难弟:指兄弟才德都好,难以分高下。也指彼此曾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5)、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6)、(李子菌提示)无所适从有个大的应用语境,一般是面对众多观点选择的情况下用无所适从,语境参考
(7)、(李子菌提示)是反应迅速,而不是有勇无谋,鲁莽~
(8)、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相似的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9)、按照刘备的遗嘱,蜀的所有权限都集中在诸葛亮手中。后主刘禅当时还只有十七岁,而且是三国时代的头号昏君。而且在这以后刘禅也从没有过问过政事。(第四章)
(10)、移花接木:比喻暗中使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11)、茶几jī畸形jī羁绊jī羁旅jī放荡不羁jī无稽之谈jī跻身jī通缉令jī
(12)、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13)、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14)、奇货可居:指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比喻人有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拿它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15)、就像《水浒传》中的“小温侯吕方”,不过是一种夸赞与绰号,并不是要冒充或者压过、取代真正的温候吕布。
(16)、(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17)、(李子菌提示)多形容沿袭老一套旧东西,不去创新,常用于消极语境。
(18)、其实早在210年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就已经公开说得直截了当,简直是掏心掏肺、耳提面命——笔者以为,这是古往今来所有以大领导名义发出的文告中,写得好的一篇!诸葛亮的《出师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的《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包括收入《古文观止》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皆无法比肩,是一篇真正的雄文,能出此文者,非奸雄乃大英雄真圣雄也。
(19)、(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如: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
(20)、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2、拾人牙慧的意思及用法
(1)、鼎力相助:大力地帮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2)、考试注意事项,携带好证件及考试用具,外市考试人员须提前查看路线,以免延误。
(3)、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留言乘机会传开来。
(4)、(例子)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5)、(参考语境例题)2013年国考逻辑填空第13题
(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常误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类似的词还有“巧夺天工”。
(7)、(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如:借书忌一套书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这套书不完整。
(8)、(李子菌提示)乍一看,三者相同,但从语境用法角度,三者区别明显:
(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符合矛盾规律的正确观点
(10)、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在贬义场合。
(11)、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12)、(便宜行事) 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作“便宜从事”。
(13)、“也就是说曹操已经把称帝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曹操那时也许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不长了”(第四章)。
(14)、天差地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距极大
(15)、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多余之物,形容极端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秦晋之好东山再起 不知所云 风声鹤唳 表里山河 素昧平生 涣然冰释 积重难返过眼云烟高山景行高山流水振聋发聩不绝如缕 想入非非不翼而飞 秀色可餐洋洋洒洒灯红酒绿 玲珑剔透 罪不容诛 大快人心 休戚相关 箪食壶浆 以儆效尤 城下之盟 多事之秋 拍手称快 不寒而栗 草长莺飞 妙手回春 不忍卒读 不赞一词
(17)、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18)、曹操口中所说,手下所做都像马基雅维利,怪不得他要受千古的唾骂了。(《中国大历史·第八章》)
(19)、基本释义: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20)、炙手可热:手一接近就感到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炙:烤。
3、拾人牙慧什么意思解释
(1)、(侧目而视) 斜着眼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2)、(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褒义。如: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此处贬义,应为“振振有词”)
(3)、这种良莠不齐的二手“史料”,只能拾人牙慧,效果大打折扣,乖谬在所难免,书中屡屡出现荒唐之“历史”与说法:
(4)、故本书作者金文京亦深受其害,其立场、观点都深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而无法摆脱——而一旦离开了《三国演义》,金作者就表现得无所适从,尤其表现在对人物和事件的定性和分裂。
(5)、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使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8)、典型的是219年,面对孙权的“上书称臣,称说天命”,曹操一句“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表现了他的清醒与见识。
(9)、如是,天朝上国之中华、小中华之朝鲜、天皇之日本,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与定位自身与彼此的关系:
(10)、粗糙cāo嘈杂cáo参差cēncī差错chā偏差chā差距chā搽粉chá猹chá 刹那chà差遣chāi谄媚chǎn忏悔chàn羼水chàn场院cháng一场雨cháng 赔偿cháng徜佯cháng绰起chāo风驰电掣chè瞠目结舌chēng乘机chéng 惩前毖后chéng惩创chéngchuāng驰骋chěng鞭笞chī痴呆chī痴心妄想chī
(11)、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12)、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广大。。
(13)、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另有“举案齐眉”。易误为形容朋友。
(14)、中国传统的正史有两个特点,是很值得提倡的:
(15)、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6)、巴西人的生活水平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天差地别,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17)、考场上所有行动回避摄像头,不能有明显大动作。
(18)、(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姿容娇柔美好,让人心动。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适用对象错误)
(19)、(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很少。原来比喻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20)、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4、拾人牙慧是褒义还是贬义
(1)、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
(2)、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
(3)、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4)、(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5)、(李子菌提示)各方势力相互勾结,多用于消极语境
(6)、风韵犹存: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7)、首先是分权:不再设立大权独揽的丞相一职,而以蒋琬为尚书令,以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各有分工又相互交叉。其中费祎是刘禅的姻亲,其长女嫁与刘禅的太子、次子娶了刘禅的女儿。
(8)、例句: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9)、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10)、3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尽自己的职责,不可推卸。(义不容辞)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3逐鹿中原:旧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现在比喻竞争夺魁。3擢(zhuó)发难数:形容多得数不清.多指罪恶。擢:拔下头发。3自怨自艾(yi):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而自己改正,后只表悔恨的意思。艾:改正。3作壁上观:在一旁观看,不介入,坐观成败。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11)、(拾人牙慧) 刘义庆《世说新语》:“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作自己的话。使用时注意其褒贬色彩。
(12)、首当其冲:“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
(13)、(重整旗鼓) 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是褒义词。如: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不作贬义用)
(14)、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5)、(人言啧啧) 此词中的“啧啧”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
(16)、(首当其冲) 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望文生义)
(17)、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18)、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修饰房屋高大上
(19)、拾人牙慧好比是捡了别人咀嚼后的残渣,当作珍宝,还要冒充是自己的,向别人显示。
(20)、后是掌权: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收相权为皇权,解决了蜀国多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丞相诸葛亮)”的局面。
5、拾人牙慧的褒义说法
(1)、(三人成虎) 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就以迅速地传播开去。
(3)、睿览讫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
(4)、(洛阳纸贵)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理解成物价上涨。
(5)、卷面整洁:要做到卷面整洁、工整,答题时字迹清楚,不要过于潦草,同时,格式要规范。
(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7)、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8)、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诲、熏陶。与“景物”无关。
(9)、伟大导师教导我们:“人类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只能是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人性和兽性在程度上的差别”(恩格斯:《反杜林论》)——人类这条兽性的的尾巴是人类的如影随形,而《三国演义》就是《三国志》的这样的一条尾巴。
(10)、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另有“举案齐眉”。易误为形容朋友。
(11)、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易混“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
(12)、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13)、3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3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3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3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3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3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3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3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庖,厨子。注意:“庖”不能错写成“疱”。 3要言不烦:文章、言论等简明扼要。(正:简要;误:重要)3一衣带水:原形容像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后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3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用再费事了。“一劳”不能仅理解为“辛苦一次”。
(14)、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15)、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16)、洋洋洒洒:形容说话写文章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17)、(近义词)随声附和、鹦鹉学舌、追随骥尾、人云亦云、吠影吠声、拾人涕唾、步人后尘
(18)、(李子菌提示)指做学问越来越好,而不是指从这个屋子到那个屋子
(19)、(李子菌提示)常暗指不思进取的意思,多用于消极语境
(20)、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1)、综观全书,作者金文京对相关的历史,并不了解,更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可靠的结论,这可能与其本身是“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及说唱文学历史的研究”(推荐序)、“我……专业是中国古典小说,近一直从事于《三国演义》版本问题的研究”(《中文版自序》之专业背景有关。
(2)、认识的客体是指——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做指向的对象
(3)、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算错。
(4)、(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5)、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