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母爱的现代诗20字(精选好句14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5 07:12:46

关于母爱的现代诗歌20字

1、以母爱为题写一首现代诗20字

(1)、花溪水、崔迪、冯岩、刁利欣、巴英竹、辛宵、刘莉

(2)、人世间的儿女们,望着两鬓斑白的母亲,哪一个不辛酸至极呢?

(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5)、匆匆相聚,就又要辞别老母,去外地谋生。要出发了,掀起帷帐,却又依依不舍。看着母亲的白发,不由得泪如雨下。诗人长叹一口气,掩上柴门,冒着风雪,凄然远去,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责骂自己:

(6)、 再次,如果说,“近取譬”所比喻的两个意象,多为同质;那么,“远取譬”所比喻的两个意象,虽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异质。“远取譬”的新奇感,就是由此而来。比如,“金黄的稻束”,是指稻子丰收的光亮和色彩,在夕阳的照耀下多么“金黄”;而“疲倦的母亲”则相反,年轻时是美丽的脸,现在却是“皱了”,疲倦中更显得苍老。隐喻中二者反差所造成的张力,清楚地表明:诗人看见“金黄的稻束”并没有引起丰收的喜悦,而是想到“疲倦的母亲”,想起甘于奉献的衰老的母亲们,所生发出来的是:沉重的感概和敬仰的深思。

(7)、图:儿子在老山前线牺牲,20年后,母亲终于在儿子战友帮助下凑足路费,在儿子墓前放声痛哭。这位烈士,叫赵占英;这位母亲,叫“赵家母亲”。

(8)、综合版母亲节同题诗--当年娇女今斑鬓,怕人前闻喊娘

(9)、大学生诗人郑敏,是通过导师冯至而发现里尔克,也就是说,冯至是郑敏与里尔克的艺术中介。里尔克那种冷静而客观的“观看诗”(咏物诗),似乎更适合于中年人成熟的理性。郑敏那是才23岁,是大学生诗人,尽管她有很高的天分,又受到西南联大哲学系诸多大师的指点,但心智和诗艺的成熟,毕竟需要时间。1942年5月,冯至《十四行诗集》出版,引起当时诗界的广泛关注,自然是郑敏学习写诗的范本(《金黄的稻束》创作于1943年)。当然,《十四行集》深受里尔克的影响,所以,与其说《金黄的稻束》受里尔克的影响;不如说,《金黄的稻束》是受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并且间接受到里尔克的影响更确切。

(10)、女性母亲开始了几千年的受压迫、受奴役的女权奋斗史。

(11)、    1889年,珂勒惠支到慕尼黑深造绘画艺术,受德国著名的版画家麦克思·克林格尔铜版画技法的影响很深。后来,当珂勒惠支的组画《农民战争》称誉德国艺坛时,克林格尔还代表艺术学院授予她维拉·罗马奖金。珂勒惠支在去慕尼黑之前,1885年已经在柏林学过绘画,但慕尼黑之行,却奠定了她成为版画家的基础。

(12)、评委点评语:抒情流畅,语意清晰,叙述较多。 

(13)、晚年的郑敏在《忆冯至吾师》中说:“……当时我们精神营养主要来自几个渠道,文学上以冯先生所译的里尔克信札和教授的歌德的诗与浮士德为主要……”。(8)1943年,也就是郑敏创作《金黄的稻束》的时期,她所受到的里尔克影响,主要是冯至翻译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二封信》。当年冯至在西南联大开设的两门课是“歌德研究”和德文课,并没有开设里尔克课程,虽然在课堂上也提及里尔克,并且当年译成中文的里尔克诗歌也不多。晚年郑敏还强调:“我确实认为,我一生中除了后来在国外念的诗之外,在国内,从开始写诗一直到第一本诗集《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的形成,对我影响大的是冯先生,一方面是他所讲授的文学,另一方面,是他诗歌中的境界。”(9)

(14)、这种“似懂非懂”“捉摸不透”的感觉,是因为《金黄的稻束》并不是浪漫主义抒情诗,而是现代主义诗歌。据英美新批评研究:浪漫主义诗歌是“近取譬”,是明喻;现代主义诗歌是“远取譬”,是隐喻。(1)但多数研究者和读者,都是用浪漫主义的“近取譬”,来解读《金黄的稻束》现代主义的“远取譬”,于是,误读中必然产生雾里看花的摸不着脑的朦胧。

(15)、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妇好,

(16)、《织工的反抗》第六福《突击》铜刻版画24×29cm

(17)、所以,《金黄的稻束》,是融合了冯至的沉思抒情和里尔克冷静而客观的刻划,形成一种新的现代诗歌形态。换言之,《金黄的稻束》即不是冯至式的“沉思的诗”,也不是里尔克式的“观看诗”(咏物诗),而是郑敏独创的在“观看”中抒情和沉思的现代诗。郑敏的创造性,使《金黄的稻束》成为20世纪四十年代诗歌的杰作之一。

(18)、其次,我们还要区别“稻子”与“稻束”的差别。长在田里的是稻子,而“稻束”则是稻子的成熟后,收割扎成的一束束。水稻的丰收,对人而言是喜悦,但对水稻来讲,却是它一生的完结,所以,“稻束”也意味着奉献和自我牺牲。正是后面这一点,深深地触发了大学生郑敏的灵感(很可惜,研究者们都忽视了。)晚年郑敏在创作谈中这样回忆:““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的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后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6)

(19)、有导师点评,加现场人气票数,不得制作虚假票数,一经查出则被选无效。现场有无配乐均可朗诵,通过语音发送。

(20)、但是,“我想起”“我看见”的明喻句式,也让一些研究者,误以为这首诗是“近取譬”,便以此展开解读:把“疲倦的母亲”,解读成是在田里收割的农村母亲,秋收劳作引起的母亲们的疲倦。这正是“近取譬”想象逻辑必然导出的结论。其实,这是误读,郑敏并没有在诗中写母亲们在田里收割。她在诗中明确地写了:“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强调是“我想起”。(“无数个”,也是想象的不确定性,不是写实,现实中的田里,不可能有无数个母亲在收割。)后面一句,“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虽然有“我看见”,但那是由想象而引起的幻觉。如果是诗人看见,或者说是写母亲在田里收割,那应该是这样写:我看见“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2、歌颂母爱的现代诗20字

(1)、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在我迷失方向时, 她会指引我、照亮我, 走向光明。

(2)、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关于描写母爱的现代诗二采一束鲜艳的玫瑰花,

(3)、  ★平台已开通原创保护功能,作品必须原创,不允许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如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4)、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不少中国进步木刻青年,无论是创作思想或是表现技法,都受到过珂勒惠支的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当时产生与发展于上海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

(5)、母亲走了,我们朝思暮想,我们甚至盼望奇迹发生,时光逆转,母亲重生。

(6)、母爱常被描绘成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是无私、伟大,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古代有不少诗词歌颂母爱,例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关于母爱的现代诗也有许多,如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写给母亲的诗》、《繁星》;舒婷的《母亲》;洛夫的《母亲》等。

(7)、    凯绥·珂勒惠支本姓施密特(Schmidt),1867年7月8日出生于德国格尼斯堡。父亲是一位建筑师,也是社会民主d的d员;外祖父是一位激进的牧师,曾被普鲁士官方教会驱逐。在家庭的影响下,她以自己的艺术投身于工人运动。

(8)、 “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9)、    1914年,无情的一战爆发,珂勒惠支的小儿子受到了德国爱国情操的感染而选择了参军,头一个月,便不幸牺牲,这成为她作品从反抗到母爱的转折点。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可谓英才远略,鸿业大勋,

(11)、让—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

(12)、很多人从墙的左边走到右边,感觉就像重新出生、长大了一次。当面对后一幅画时,看到女儿抱着母亲曾经穿过的衣物,回忆母亲生前播撒的爱,每个人都会悲从心起,忍不住啜泣。

(13)、都是由一种自然景物引起的联想和哲思,写人的一种黙黙无语的伟大品质。艺术上,都是在抒情中融着沉思。而且关键词,或相同,如“静默”;或相似,如《鼠曲草》“伟大的骄傲”,《金黄的稻束》“伟大的疲倦”等。

(14)、母亲像冬天的太阳一样, 在我遇到挫折时, 他会鼓励我、安慰我, 温暖我的心. 母亲,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在我迷失方向时, 她会指引我、照亮我, 走向光明, 母亲, 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 在我孤独、无助时, 她会陪伴我、支持我, 给我充满信心.。

(15)、《母亲》洛夫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如果删去明喻的联想文字,“金黄的稻束”直接与“疲倦的母亲”重叠,这种大跳跃联想的“远取譬”,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解。所以,郑敏采用“我想起”、“黄昏的路上我看见”的“明喻”的联想桥梁,把几个意象很自然地联接起来,大大减少了远取譬的晦涩和解读的突兀感。

(18)、这字字行间,刻画了母亲细腻的爱心,体现了母亲无私无怨的真实情感。

(19)、“三不要”:不搞帮派、不玩噱头、不惧流言;

(20)、儿女对母亲的爱,同母亲对儿女的爱,是如此不成比例,以至于我们那点爱都带上了表演性质!

3、有关于母爱的现代诗歌20字左右

(1)、从全盛时期走向了以伏羲氏为首领的第一代父系社会,

(2)、(曲水流觞)特刊‖清明同题诗--古诗词唱和豪气冲天荡,箭弩满弓弦/沙场阅兵,八一专辑‖(曲水流觞)2017第161期 个人专辑周同 龙爪沟人 东方泽华  周海洋  老捕  树华    莫凡  雨载鹰  封期任  鑫鑫  朱际展  小杜牧    高良华 诗墨  廖志斌 于连江 范安萍  廖志斌    蔡显江  纳兰牧心  索妮娅  简黛  心梅  银昱    原野绿草  王荣堂   霍庆来  阳春三月  黑岩    瑟笛  术乐  王海建   烟之外  许日辉   耕心   刘成宏  云逍遥  纳兰毓琳  刘智堂  柴明科    梦在深巷  徐庆鹤  马国孝   震煜

(3)、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母亲坚韧、智慧和无私的高贵品质,

(4)、“两并重”:名家与新人并重,新诗与旧体诗并重。

(5)、宣传辽宁诗人、辽宁诗歌,为辽宁诗人及诗歌爱好者打造诗歌创作、交流平台。

(6)、妈妈:鲜花不能表达我对你的爱,因为它会枯萎。

(7)、《金黄的稻束》是第一次表现母爱主题。母爱的主题,使郑敏作为女诗人的特征得到鲜明的展示,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有不同而杰出的表现。比如,《战争的希望》,是写战争与母爱,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郑敏晚年笔下的那种母亲丧失孩子的悲痛和哀思,更为丰富,达到一种深刻的世界性。

(8)、冰心诗歌或散文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9)、山中修建的慈母馆集中体现了人类母爱的博大。

(10)、每个人都有过逆反的经历,甚至与母亲发生过冲突。也许,我们在朋友眼中,是个懂情理的人;可是,面对母亲,我们反而不讲道理。

(11)、   这次诗赛虽然评委会严格按照公开公正的程序进行评选,力求公平,可是由于奖项数量所限以及评委审美观和评判标准的差异,也许很多优秀的作品并没有获奖,但是只要推动了诗友的创作激情、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学习,那么我们这次母亲节诗词比赛活动就是圆满成功的!

(12)、(2)《〈金黄的稻束〉入选高考语文题诗人郑敏不说答案》《中华读书报》2000年7月20日。

(13)、(6)郑敏《〈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名作欣赏》2004年第4期。

(14)、可是,我还能怎样报答母亲呢?我知道母亲不怨我,还说我孝顺,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母亲节前,翻阅这些诗歌,数度落泪。

(15)、    1933年10月14日第二次外国木刻展览时,又展出了珂勒惠支版画。这一次展览很成功,鲁迅在展览会场上,与木刻青年们谈起收集珂勒惠支原拓版画的情况,还提到他曾经和珂勒惠支通信的事。

(16)、“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体现了一位爱国的母亲。

(17)、今天,又是歌颂母亲的日子。我们从无数母爱主题的诗歌中,披沙沥金,精选10首,献给母亲。

(18)、母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需要翻译。俄国诗人叶赛宁的母亲,也同天下的母亲一样,在儿子叶赛宁身上倾注着母爱,寄予着厚望。

(19)、1945年4月22日,珂勒惠支逝世于德累斯顿附近的摩里茨堡。

(20)、母乳慈怀儿幼时,十指沧桑儿读书。华发霜眉儿远处,反哺跪恩儿悟时。

4、关于母亲的现代诗20字

(1)、倡导身心健康、自利利他,简约禅意的生活方式,并让这种品质成为生活常态,真正有益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灵!

(2)、从这十首诗中,我们能感受母亲怀孕时的欣喜,苦心抚育的艰辛;母子离别的思念,儿女归家的喜悦;还有,当母亲老去时,儿女的悲伤和愧疚……

(3)、从逆反期走出的孩子,却要忙着离家了。他们要到外地求学,要到远方流浪,要寻找梦中情人,要实现心中理想……

(4)、从“金黄的稻束”联想到“疲倦的母亲”,是建立在“远取譬”的想象之中。所谓“远取譬”,是指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习惯性的联想关系,而是诗人把它们强行“铐”在一起,并产生一种智性的联系,给读者以奇异感。

(5)、我们常说母爱平凡而又伟大,这么说似乎有点过于抽象。诗人洛夫的诗歌《母亲》,选择具体生动的意象,带我们体会天下母亲的共同特点。

(6)、 ★投稿邮箱:Lql15193676218@qq.com,

(7)、诗界普遍认为,《金黄的稻束》在艺术上是受到里尔克的深刻影响,这种观点似乎是定论。其实不然。

(8)、其也被后人尊称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之首。

(9)、那里装满了我所有的忧伤、泪水 彷徨和迷惘……

(10)、(4)《中国新诗鉴赏词典》唐祈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416页。

(11)、    珂勒惠支只留下了她自己创作于40年代和50年代的自画像,都是些饱经沧桑的形象,然而她所珍视的、年幼的儿子彼得过早死亡加速了她的衰老。彼得是《女人和死去的孩子》这幅画中儿子的原型,在她的大腿间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安慰着她。通过珂勒惠支的日记我们了解到,她记录下了这一切,并且写到:这一切将会变得美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刚刚被送去前线不久他就不幸牺牲。在距离他可怕的死亡之前,又是一个11年过去了。他太年轻了以至于需要父母的批准才能入伍,他的孩子苦苦恳求珂勒惠支劝说她的丈夫,以便于能拿到有他们签名的相关文件。

(12)、现需要管理人员3名,有意愿者到百合处报名。报名后由百合邀请进入诵读沙龙比赛群! 

(13)、如果是纯粹采用“远取譬”的“隐喻”句式,那就要改成:(删去括号里的明喻文字)

(14)、汉藏联姻的亲证者文成公主是为民族安宁和亲的伟大母亲,

(15)、   值母亲节之际,曲水流觞诗刊举行了盛大的诗赛活动,此次活动现代诗共收录各诗友作品200余首,经评委会初审后,确定入围作品29首。经过评委会通过公开公正的程序进行评选,广大诗友通过网络投票的积极参与,现已决出曲水流觞诗词大赛古诗词一二三等奖和网络人气优秀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现代诗网络人气优秀奖6名。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诗赛组委会和评委会成员的作品没有参与评选。

(16)、你外表虽不算美丽,却有善良的心地。你虽然身材瘦弱,但骨子里却渗透着做人的魅力。

(17)、中国历史上“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诗词传颂为经典, 

(18)、                 ——题记

(19)、1983年,袁可嘉在《西方现代派与九叶诗人》中,把《金黄的稻束》与里尔克的《豹》进行比较,认为是受里尔克的影响:《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在这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画幅中,金黄的稻束站着象沉默的雕像,这是物的静态的;但它们肩负着母亲的疲倦,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这又是静中的动态。如果我们拿这诗与《豹》相比,就能看出两诗在构思和手法上的相近了:”豹“也处于静止的画面中,但又有‘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这类动作的描写。静中见动,才使诗篇不致成单纯的景物诗,而引起读者的玩味。”(7)由于袁可嘉是著名的“九叶”诗人兼诗论家,他的说法具有相当的性。所以,这一说法流传开了,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20)、误解了你呀用心良苦的妈妈儿子决不辜负你的期盼

5、赞美母亲的现代诗歌20字

(1)、母亲,好久以来就想为你写一首诗但写了好多次还是没有写好;

(2)、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3)、“观看诗”,是泯灭抒情主体“我”,自然没有情感的流露,所以只有“物”而没有“情”。“情境诗”,则是“我”的主观情与客观境的融合。开篇的“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是客观境的展开,“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则是主观的联想。通过隐喻,把客观境与主观情,融合成一个情境。“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是客观境的进一步展开,从黄昏,写到圆月之东升。“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诗中的“我们”,特别耐人寻味,是叙述者的“我”,与“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融合为一体。黄昏、树林、满月、暮色、远山,构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情境,以此来突显母爱的崇高感。

(4)、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

(5)、初读《金黄的稻束》,整体印象是似懂非懂。它不像浪漫主义抒情诗那样单纯和透明,也不似现代主义诗歌那样晦涩,令人如堕雾中,“伸手不见手指”,而是让人感到有点隔,有点朦胧,总之是捉摸不透。

(6)、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7)、诗中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并不是在田里收割的农村母亲,也不是那位孩子的具体的母亲,而是哲学层面上抽象的人类母亲。(这也是冯至和里尔克的影响)

(8)、梁继梅(女)国企职员。现吕梁市集中供热服务中心工作。热爱生活,从小爱好写作,有双善于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美的眼睛。近年来写的文章近1400多篇,处女作有《生命的真谛》、《追梦》、《你我他都在、就是满满的幸福》、《心路》、《无常人生》等,深受读者喜爱!

(9)、诗人毛小军的母亲,一眨眼就老啦!母亲的老,那么温柔,那么寂寞,那么凄凉,令人心疼不已……

(10)、当我已成了您的时候,才真正懂得母亲的内涵和真谛。

(11)、一年未见,母亲的思念弥漫了365天,她在家里,早为我做好了棉衣,针脚细密,似乎把所有的思念都被缝在棉衣里。我寄回的家书,就摆在床头,母亲一遍又一遍地翻看……

(12)、为了提高朗诵爱好者的诵读水平,本平台本周起搭建诵读沙龙活动栏目,让更多的诵读爱好者在练习中提高水平,在比赛获奖中提高诵读激情,因此,特推出诵读沙龙活动栏目。

(13)、从此妈妈用她那台缝纫机每天都要缝到夜半三更才肯放下

(14)、(5)刘燕《“金黄的稻束”与“人类的思想者”》,《名作欣赏》2004年第4期。

(15)、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16)、雕像,在诗中半是具象,半是抽象。具象,与前面的母亲相联系;抽象,与后面的母爱(人类的思想)相联系,把整首诗前与后的内容紧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生命,体现了郑敏严密的构思。

(17)、    1928年,珂勒惠支被选为柏林艺术学院版画部主任,同时被授予教授的学衔,这是德国艺术教育界的第一个女教授。

(18)、研究者如果以农村母亲代替人类母亲,不仅是外延的缩小,而是把“远取譬”变成“近取譬”,大大缩小了这个核心意象深广的内涵。因为“远取譬”,才能传达出郑敏在哲学层面上的沉思:在母亲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类的思想:就是“疲倦而静默”的母爱,伟大而永恒。

(19)、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20)、本次诗词大赛奖品由山东鲲鹏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奥瑞克美学生活馆提供友情赞助。

(1)、参与诗人:杨振,酬勤,流沙,三月桃花雪,飞雪迎春,少彰,东方亮,海阔天空(吉林),高林幽梦,寂寂秋草,火焰,失业猎手,落叶无痕,行云流水,刘康华 ,连雪中,一缕阳光,崔志明,茶茶,云泉,心生,章成,蟾宫折桂,赵国灿,在路上(广东),闲庭信步,云淡风轻 ,季冬梅,闲庭信步,牟龙

(2)、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3)、这首不讲逻辑的诗歌,却把我们与母亲的分离,转化成了好的思念。

(4)、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凄楚之情,令人寸肠欲断!

(5)、于是,天下儿女耳边,总飘荡着清代诗人黄景仁的那声长叹——

(6)、大学生诗人郑敏走的虽然是冯至和里尔克把诗歌与哲学相融合的路子。但我们不免要问:郑敏与她的老师冯至与里尔克的区别在哪里?郑敏的独创性在哪里?

(7)、    这些被当做纪念珂勒惠支诞辰150周年的印刷品创作于19世纪末期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些作品中包含了沧桑的脸,破碎的脊背,饥荒,眼窝凹陷的民众,还有生病的婴儿。这些鲜活的生命都是她直接碰到过的,作为一名艺术家和医生的妻子。在柏林已经沦陷的贝格区,一个通过廉价劳工来哺育快节奏工业化的地方,手术是在家庭住宅里完成的,而她的版画制作也是在这里自学的。学习版画制作比学习油画更节省空间。所以,为了反对对妇女的不平等,她开始了学习之路。

(8)、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

(9)、被商朝后人尊称为“母辛”,是儿女对母亲的初称呼来源。

(10)、爷爷奶奶为什么在诸多儿女中把整个家都托付给了你,

(11)、清朝蒋士铨的《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12)、凝眸着中华民族奴隶社会到近代母亲的奋斗历程,

(13)、作者简介:彭一女,湖南株洲茶陵人,在各个平台发表诗歌,有诗歌上了《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等,有诗歌获得一等奖和其它奖项。 

(14)、她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婚姻法》,她的贡献无可替代;

(15)、所以,好好爱我们尚在人世的母亲吧,这是诗人给我们的恳切的提醒。

(16)、首先,作为隐喻,“稻束”与“母亲”之间自然有相似之处,并不在于外在的“形”,而是内在的相似——稻谷与母爱,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之处都是牺牲自己,无私给予,养育人类,而且都是“静默”——安于奉献不事张扬。越是饱满的稻穗,就越是弯着稻杆;越是甘于为子女牺牲的母亲,就越是无言。

(17)、如果说,里尔克的《豹》所刻画的是客观的场景;那么,《金黄的稻束》所表现的则是客观与主观相融合的情境。如果说,冯至的《鼠曲草》是主观的抒情和哲思;那么,《金黄的稻束》,则是客观的意象与主观的情思的融合。

(18)、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19)、先从“金黄的稻束”联想到“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然后,又再想到“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雕像,不仅是静默,而是是永久的,不会轻易消失,作为艺术品,将被人类永久珍藏。这其中是暗含着这首诗的主题:母亲会衰老,但母爱却像雕像那样永恒。

(20)、母爱就象一首蜜意的歌,委婉委婉,轻吟浅唱;

(1)、母亲老了,但在她心中,已经成年的我们,却仍然是长不大的孩子。

(2)、《金黄的稻束》显然不是《豹》那样的“观看诗”(咏物诗),没有《豹》那样冷静而客观的视角,作反复的观看;也不像《豹》那样没有主观叙述者,把“我”深藏在“物”中。《金黄的稻束》有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写的是叙述者受自然景物触发产生的哲思:“我想起”、“我看见”、“我”对“你们”(母亲)的抒情。也就是说,仍然保持着抒情诗的写法。总之,与《豹》的手法大相径庭。

(3)、    类似这样的图像充满了理直气壮的恐怖和伟大的抗议。然而当珂勒惠支用作品来回应那些20世纪发生的主要剧变时,她所表达的情感与我们的并不完全一致。她并不像毕加索或者戈雅一样,以一种荒诞感呈现战争和旧时光。他以作品表达对于社会平等愿望的方式更像是一条充满悲伤的黑色隧道。批评家们抱怨她的画作太单一。虽然在20世纪早期她在巴黎度过了好几个月,但是激进的现代主义似乎从来没有影响过她。她更像是一个来自19世纪的孩子,被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所吸引。比如说左拉的小说,还有版画家马克斯•克林格尔笔下的都市女性的困境。

(4)、       山东鲲鹏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美丽的风筝之都潍坊,公司注册资金5010万元,拥有职工340人,其中大专以上280人,高级工程师5名,技术18人。山东鲲鹏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安全鞋、防护鞋、职业工装研发、生产的企业。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理事单位,国家质监、安监局认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连帮注塑设备技术,生产的征雪品牌劳保鞋在业内属于中高端产品,产品主要有防砸(保护足趾)安全鞋、防刺穿安全鞋、防静电鞋、电绝缘鞋、耐油、耐酸碱、耐高温、防滑鞋等。本企业拥有多年制做安全鞋经验的团队,产品款式新颖,多款鞋型远销欧美、中东、非洲、台湾及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但如果仅仅是一位抒情的女诗人,到此就会止步。而郑敏的独特,在于她一方面有女诗人精微奇妙的感觉和想象(这在《晚会》、《怅怅》、《云彩》和《冬日下午》中,有精彩的表现);另一方面,哲学思维又使她能从感觉的具象,转换为思辨的抽象,具有女诗人罕见的玄学思维。“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在诗人的笔下,具象词与抽象词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在具象中沉思的效果。    整首诗,表面上看是客观宁静,实际上暗藏着深厚而热烈的情感。对于大学生郑敏来说,虽然采用宁静的视角和沉思的语调,但又内含激情的起伏。所以,《金黄的稻束》没有采用十四行,还是袭用抒情诗的结构,便于画面和情感的传达,虽然加入了理性沉思的成分。这也是得益于冯至的真传,《十四行集》中哲学的沉思与真挚的情感,是融为一体。在我看来,这也是郑敏喜爱冯至而远离同样是在西南联大执教的大诗人卞之琳的原因。因为卞之琳的诗歌中有更多的知性并有意压抑情感。

(6)、母亲老了,踏不出脚步声了,她的脚步声,只能在我心头响起……

(7)、在这10首诗中,这一首可谓直抵本质,让我们无地自容、无话可说。

(8)、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社微情书征文大赛中,评委读到一首《你还在我心旁》,诗歌就是一条时光隧道,能让母亲再回到我们身旁。

(9)、母亲眨眼间就老了,时间就像歌里唱得一样,飞快流逝,“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10)、(8)郑敏《忆冯至吾师》,《当代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11)、评委点评语:感染力强,意象抒情结合,有撼动人的出彩之处。

(12)、在诗人笔下,母亲如“青苔”般平凡卑微,又如“晨曦”般斑斓壮丽,她是温柔的“江南水声”,她是坚韧的“千年寒玉;“皓皓明月”,是母亲纯洁的心灵;“莽莽大地”,是母亲宽广的胸怀。

(13)、所收费用用于对获奖人员的奖励。若奖金费用余额不足,由现代诗歌传媒平台提供部分补充。

(14)、作者简介:李景春,77岁,大庆石化退休高级工程师。首任“大庆晚晴文学社”社长,“老年日报”通讯员。受《铁人文学社》派遣,担任“驻京记者”。在北京社区参与文学活动,被聘为社区“记者”、“宣讲师”,被评为丰台区“群众理论家”,“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19省(市)69家报刊、媒体发表文学作品723篇,2009年在中组部主办的全国征文比中获一等奖。

(15)、“我想起”,“我看见”,来连接“金黄的稻束”与“疲倦的母亲”。

(16)、妈妈像月亮,她的目光,月亮一样温和;妈妈像月亮,她把美好的祝福,带进我甜甜的梦乡。

(17)、(7)袁可嘉《现代派论•英美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84页。)

(18)、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19)、作者简介: 郑成美,女,黑龙江人,祖籍山东日照。曾任黑龙江省嫩江县诗词协会副会长;现任嫩江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诗诗报一室诗歌编辑。出版诗集《山野清风》、诗词合集《中华诗词十二家》。诗文在《京华时报》、《中华诗词》、《上海诗报》……多家刊物发表作品200余首(篇)。网络发表诗文4500余首(篇)。旧体诗、现代诗在全国文艺大赛中多次获奖。

(20)、上述这些研究者的结论虽然不同,但解读的方法却一致:都是根据浪漫主义诗歌“近取譬”的思路,推导和提取出主题。

(1)、周安德,字周同,1971年出生于临朐城关街办,现任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东镇诗社编辑。周安德擅长书法、国学、儒学和诗词创作,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凭借自著、自书(小楷)的古体五言律体长诗——《华夏史诗》经专家评审,被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