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农业谚语(精选好句14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4 07:03:12

农业种植谚语

1、农业种植谚语怎么写

(1)、这是我们老祖宗多年生产总结出来的玉米追肥的三个经验指标:分别对应于玉米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抽雄开花期。

(2)、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3)、瓜茬瓜,不结瓜。(瓜茬地里不能再种瓜)水地葫芦旱地瓜。

(4)、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5)、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时候,大家在课堂中学过,在家也听长辈讲过。那么下面这些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你听过几个呢?

(6)、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7)、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架上的丝瓜——越老越空

(8)、芒种这个时候,既是收麦的时节,也需要尽快种上秋季庄稼,否则就会错过佳生长期,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9)、比如:水缸出汗蛤蟆叫,工夫不大大雨到。只要看见水缸外面有水渍泛出或者河里的蛤蟆叫声不断时,不久就会下雨。

(10)、这些祖辈留下来的谚语,不得不说真的很有价值。以前农村可没有天气预报,没有农业专家教你种田,农民种地、判断天气,就是靠这些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

(11)、杂草是庄稼的大敌,农谚强调勤锄草,一是指杂草危害大,它不仅与庄稼争养分、夺地力、同时又是病虫害发生的温床。二是杂草繁殖快。三是生命力很强。据Odum(1974)考古资料记载,藤和大爪草的种子在土壤中能存活1700年,繁篓、葡枝毛莨600年,狗尾草、龙葵730年,野燕麦、早熟禾70年,荠菜35年。另外杂草的结籽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并有落粒习性。如螅蟀草单株结籽能多达000粒,荠菜4000粒,野苋菜高可达500,000粒,繁篓000粒,稗草500粒,看麦娘2000粒。有些杂草的种子长有冠毛,形似降落伞能随风飘到数百、千米以外。所以从初春到盛夏田间总有杂草蔓生。

(12)、每年3-4月份也是大蒜锈病和蒜蛆危害的高发期,蒜蛆我们可以先用清水将整个蒜田漫灌一遍,这样幼虫会向地表移动,当水刚刚消退后,马上浇第二遍水同时每亩加入5%虱螨脲悬浮剂300-500毫升或5%氟铃脲乳油300-400毫升,就可以有效铲除蒜蛆;锈病、干尖黄叶可以选用三唑酮或戊唑醇或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或氟硅唑+芸苔素+氨基酸肥料或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环唑+芸苔素内酯来防治。

(13)、惊蛰不耕地,好比蒸馍跑了气。 春分麦动根,一刻值千金。 清明前后,麦掩老鸹。 清明前后一场雨, 胜似秀才中了举。

(14)、1苗生三叶锄三遍,助苗生长又防旱。农业生产的谚语麦子锄七遍,麸子变成面。

(15)、第一遍过后十天左右,要进行锄第二遍,这一遍要对土地进行中耕,一般深度在3∽4㎝,目的是使土壤松软,透气,利于作物扎根。所以要深锄。

(16)、剜了心头肉。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17)、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一年生产两年闹

(18)、土地连片,放水好办。灌溉先整地,省水又省力。

(19)、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20)、麦苗浇水,白馍到嘴。 油菜浇花,黄豆浇荚。 战场要有新武器,种地要有好农具。 农机用时要保养,农闲不用要保护。

2、10句农业谚语

(1)、“天旱锄田,雨涝浇园”这两种耕作方式虽然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正确的行为,其实这些农谚的出现,都是农民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我们在进行农事操作时,适当进行参考可是很有必要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豆锄三遍圆溜溜。 干锄棉花湿锄瓜, 不干不湿锄芝麻。 春争日,夏争时, 一年大事不宜迟。

(3)、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4)、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春雨贵如油,一滴不让流。 水利修好,不怕旱涝。 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涝年排,旱年浇。

(5)、秋后的丝瓜——满肚子私(丝);一肚子私(丝)

(6)、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下雨,清明节会是晴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九月十三日无雨,冬季雨雪天气少,会出现—冬干旱。

(7)、乍一看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其实并不是。雨水往往伴随的是高温天气,而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而且现在的雨水并不干净,很容易携带各类病毒细菌落在作物上,更是加大了病害的发生几率。而清水浇灌,不仅能洗去作物的有害物质,也能给作物降温,同时水中携带的氧气也能弥补下雨之后,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雨涝浇园”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8)、处暑雨,滴滴都是米。 七月边,枣红圈。 七月枣,八月梨, 九月柿子红了皮。 麦收三(月)场雨。

(9)、生粪上地连根环。 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10)、这件事很多农民都熟悉的事情,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在天气特别旱的时候,总有些人在地里锄地。这是因为天气旱时,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高,锄地时不仅可以将地中的杂草去除,减少杂草对水分的吸收,还可以耕松土壤,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流失。同时高温天气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锄地也可以将土壤散开,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升根部活力,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12)、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13)、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容,雨少它能吐。

(14)、早稻栽插时,气温和水温较低,需要保持浅水层,提高土温和水温,可以浅栽,促进早发。而晚稻栽插时,则刚好相反,气温和水温都较高,移栽后,需要深水降温护苗,为防止漂秧,要适当栽得深一点。

(15)、世界上三种东西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七月秧儿,八月瓜儿。(指红薯)七月鲜,八月黄,九月柿子挂满墙。

(17)、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低的“一九”。

(18)、当然,谷雨前后能够种植的作物还有很多,例如春玉米、黄瓜、茄子、辣椒、丝瓜、苦瓜、西红柿、豆角、冬瓜等都可以种植了。夏至栽红薯红薯别名山芋,是外来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引入到我国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种植。红薯喜温、怕冷、不耐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0℃,温度低于15℃时停止生长,所以老辈人有“夏至栽红薯”的说法。这时候的温度正适宜,有利于栽种后存活。

(19)、早上观雾预测天气。春、秋天早上有雾,多为好天,气温偏高。但是如果早上的雾中午前收不起来,连续三天有大雾,会出现连阴天。冬、夏季节有雾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20)、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3、农业种菜谚语

(1)、地是宝,牛是宝,粪是宝,没有三宝农民活不了。

(2)、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3)、庄稼发现枯心苗,连根拔掉用火烧。 一棵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 年年防灾,时时防虫。 春灭一条虫,秋增万粒粮。

(4)、柳毛开花,种豆点瓜。柳絮扬,种高粱。柳絮落地,棉花出世。柳絮落,栽山药。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5)、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6)、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7)、豆子种下后当天就可以发芽,等过几天再下雨就不怕了,就怕当天播种当天下雨;因为豆子一般是夏天种,此时雨水较多,所以人们会比较担心下雨。

(8)、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9)、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0)、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1)、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

(12)、收蜂先收王,灭虫先灭“娘”。苗要好,除虫早。

(13)、而24节气变化是半个月这样就是另外一个节气,到了另外的节气,天气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若是出现闰月,那闰的那个月天气有可能就会跟之前的那个月份一样,而比较后面的月份本来应该是更热或者凉了,但是却不是那么回事,乡居小菜记得二零一几年的时候有听到妈妈说过当年闰九月,然后就是到新历11月份立冬后,天气还像之前的凉甚至热(我们这边是南方),妈妈说入冬晚啊今年。

(14)、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5)、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农作物的收割时间应在八成熟时就收,否则熟过了头就造成浪费。

(16)、一粒粮食一滴汗,细收细打细凭算。一粒粮食一粒金,颗粒还家要当心。地不丢穗,场不丢粒。

(17)、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18)、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1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0)、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 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麦锄三遍没有沟,

4、关于种植的农谚

(1)、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2)、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3)、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4)、小麦在冬前苗期苗体小,根系所能够伸展的范围小,施肥量少,浇水少,所以应当顺着麦行呈线状来集中施肥浇水。而春季的麦田群体生长量都较大,根系发达,拔节肥、拔节水的量应该加大,肥水要浇足浇透。

(5)、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6)、这主要就是关于小麦合理的收获时间的讲究,一般小麦在蜡熟末期(九成熟时)收获佳,因为过分成熟会导致籽粒的养分倒灌和掉穗造成落粒损失。

(7)、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8)、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9)、   关于地利的谚语:冷土换热土,一亩顶两亩。水土不下坡,谷子打的多。

(10)、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1)、小麦在发芽出苗时,胚芽鞘具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这股力甚至还可以穿过山石缝隙,但是,如果遇到了烂耕烂种或者土块较多等情况,就不利于出苗。

(12)、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3)、“春分”秧壮,“夏至”菜黄。 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 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山上有果,垌上有禾。

(14)、  周炳臣,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高级农艺师,现任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推广部主任,该同志自2008年出任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以来,致力于企业的科研和新品种的推广,先后获得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粮食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06—2012年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农业部“国家粮食高产创建”、“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与“农业综合开发高产示范”等项目在许昌项目区的实施和试验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2012年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十大农业科技推广人物”;周炳臣同志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的高产栽培种植经验,取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其负责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多次接待了国家、省市主要,如、等的视察指导,并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赞誉。

(15)、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农谚谚语_有关农业的谚语农谚谚语_有关农业的谚语_(防灾)

(16)、农谚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谚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我国农谚丰富,各地广为流传,但有很强的区域性,故在编写时主要收集河南中原农村流传的农业谚语,并把这些农谚按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耕作管理、农业气象、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二十四节气八个方面分类加以整理和注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7)、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地没赖地,戏没赖戏; 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扫帚响,粪堆长。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18)、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四旁:家旁、村旁、河旁、路旁)光栽不护(树),白费功夫。

(19)、正月响雷土谷堆。(指正月打雷,有天灾)粮食进仓,莫忘饥荒。

(20)、所以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来改良让条件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比如旱地通过培土等来提高地温,更利于农作物生长;而若是水田的话要看情况适当的排水晒田让稻苗生长更旺盛;田地做好排水抗倒伏管理,以防降雨多挨淹、倒伏。

5、农业种植谚语有哪些

(1)、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2)、早上红云由东到西超过头顶,不出一日有雨。所以“朝霞不出门”。晚霞、傍晚火烧云,红云形如鲤鱼斑,来日定是大晴天。

(3)、粪是庄稼宝,攒粪如攒金。 人瘦脸黄,地瘦没粮。 有产无产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储水如储金,打井如掏银。

(4)、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5)、10好田不如浅灌水,稀插不如密插多。深点浅灌,砌牢田坎。

(6)、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7)、挂羊头,买狗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8)、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9)、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

(1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1)、小麦是北方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可以制成面粉,做成馒头等面食。这句谚语意思大概是:如果一年中种植大麦前寒冷的时间太久了,那么小麦就不用种下去了,即使是种下去根也是生不了的。

(12)、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若想苗不干,多挖塘和堰。

(13)、在庄稼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需要养分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一旦养分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合适,对作物的产量影响大。如种子发芽后对磷的需求特别强,此时缺磷,以后大量补施,也挽回不了苗期的损失。如小麦苗期缺磷,会出现苗弱小,叶色红,分蘖少,次生根少,冬前培育不成壮苗,以后就是加倍补施也难以弥补。另外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肥多时期。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大部分追肥应在这个时期施用,从而发挥肥料的大效率,不同的作物需肥多的时期也不相同,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玉米在拔节—抽穗前;棉花在现蕾后;西瓜在幼瓜膨大期,西瓜在结瓜前施氮肥过多易化瓜(受精后子房不膨大),要做到结瓜前控,结瓜后促,达到不徒长,不早衰,结瓜早,瓜个大;施肥施到劲头就是这个道理。“上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千撒不如一点”。主要指追肥,不管玉米、小麦或其它作物在追肥时,把肥料撒到地表面,易挥发影响肥效(特别氮肥)。不如用楼窜施(一条线)或穴施(一点)。

(14)、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杨叶钱大,要种黄瓜。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15)、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农业谚语: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6)、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

(17)、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18)、晒不死的棉花, 下(雨)不死的南瓜。 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 桃三杏四梨五年。 枣树当年能换钱。

(19)、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农业谚语:北风无露定有霜。

(1)、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3)、收麦有五忙:割、拉、晒、碾、藏。麦黄三晌稻黄七。

(4)、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5)、看田选种,看种种田。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6)、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7)、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8)、玉米能吃能干。是指玉米需肥量多,增产潜力大。据统计,美国2002年高单产1850公斤;河南浚县2007年高单产1065公斤。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2007-2009年,全村1000亩玉米平均单产700公斤。河南省1949年到2007年,面积由1393万亩发展到418万亩,增长了近3倍;单产由48公斤提高到36公斤,增长了9倍。可见,玉米只要选好品种,施足肥料,及时管理增产潜力大有可挖,确实是能吃能干。

(9)、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10)、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1)、牛套马,累死俩。(一慢一快,不配合)牛不喝水强按头。

(12)、在过去农村老人常叮嘱“不过谷雨,千万别种花生”,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花生喜温高,温度低于13℃时,我们即使播完种也不会发芽。而谷雨前,温度还忽高忽低,时有低温、冰雹、降雪等寒潮天气,不适宜种植。另外,这时候的土壤比较潮湿,播种过早会出现霉变烂籽现象,出苗率低,反而影响后期产量。谷雨过后,地温升高,寒潮天气基本不会出现了,能够达到花生发芽条件,适宜播种。

(13)、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14)、养了三年蚀本猪,田里好来勿得知。农业谚语: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15)、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6)、阴天种豆子的话好了,湿度大然后也容易发芽;而种棉花一定要晴天,今年种棉花赶上了雨水后来出的苗就少很多了;而种菜好是连阴天好了,这些都是种地的一些技巧。

(17)、再有,配置花生三遍药时,一定别少了下面这四样,分别是:钼酸铵、螯合钙、螯合硼和磷酸二氢钾。

(18)、田间管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秋作物,如中耕、锄草、施肥、间苗、定苗、浇水、培土、整枝打叉、病虫防治等,管理不及时就会减产。确实有“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这句话听着矛盾,但很有科学道理,因为在地面上,水总是往低处流,但在土壤中,水是沿着土壤微粒之间的微细空隙上升的,升到地面就慢慢蒸发了,天旱时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升到锄松的那一层,便不再上升,这样就保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说“锄头有水”。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过多,中耕能让表层土疏松,又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使下层水不易上升,表层土也就容易干了,所以说“锄头有火”。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水、肥能力,所以说“锄头有肥”。

(19)、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20)、豆见豆,九十六。(96天熟)冷装豆子,热装麦。

(1)、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2)、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调节,不然损失就大了。

(3)、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菜苗个性娇,时常要洗澡。不怕头水晚,全怕二水赶。水田饿肥,干田饿水。

(4)、犁得深,耙得匀,土里长出金和银。 耕地不平,难保墒情。 一年一层皮,十年深一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种多收,不种不收。

(5)、庄稼要紧,开苗要稳,锄不伤根,耥土要匀。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6)、洼地种到霜降前。 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 三分种,七分管, 十成收成才保险。

(7)、因为爸妈是在家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他们比较关心24节气、天气变化,家里年年挂有新的日历本,他们没少翻看,常听到他们说闰年、闰月的,所以不算陌生。

(8)、锄头上有水,越锄越美;働头上有粪,越锄越嫩;锄头上有粮,越锄越强。

(9)、这是四川等地的俗语,意思就是芒种时期,农民太忙了,农活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路上碰到亲戚都来不及搭话。

(10)、2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1)、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2)、玉米是喜温好光作物,株行距配置,以宽窄行(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好。宽窄行通风、透光,能让叶片转开身,一个棒子能打半斤。

(13)、人靠饭养,地凭粪壮。 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14)、农业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反映了深刻的道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超凡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5)、   肥料与农业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6)、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 耩地要见湿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有钱买种儿,没钱买苗儿。

(1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18)、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19)、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植”“保”“收”等环节的经验。人和地的关系甚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成正比的,我们不可以忽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人勤地也勤,粮食堆满囤”、“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地里埋着宝,只要勤快就捡到”、“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20)、六月连阴,遍地黄金。是说农历6月份如果是连阴雨,秋天就会有好收成。

(1)、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农业气象谚语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2)、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 小雪不分股,大雪不出土。 参儿(参星)不落,地不冻, 有麦种只管种。 耧铃响,红薯长。

(3)、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意思是夏季进入伏天的时候,在头伏(一般在7月中旬)适合种植胡萝卜。二伏(一般在7月下旬)种植芥菜等;三伏(一般在8月上旬,立秋时节)里的种白菜是指大白菜、萝卜等,因为白菜、萝卜种植过早因温度加高,容易发生根腐病、软腐病等病害,一般在立秋后种。

(4)、当然,这句农谚也是分地区的,有的地区夏至栽红薯就有点晚了,生育期缩短还会影响产量。但有的地区,温度没有达到15度以上,是不能栽种的。例如,像在4月下旬-5月中旬前期温度较低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栽种时,将4个节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干旱时将两叶一心露出地面,其余叶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结薯分散均匀,提高商品率和产量,种植密度建议在4000株/亩左右,株距20厘米即可。

(5)、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6)、水是庄稼的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农作物及农产品内也都含有水分。如番茄、黄瓜、西瓜等含水量达95%以上,草本植物的叶片含水量达80%以上,就连风干的谷类种子也含有12-14%的水分。水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新陈代谢、养分吸收、运转、调节体温等,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庄稼确实是“有收无收在于水”。

(7)、地头地边没有草,庄稼少受虫虫咬。虫害除光,谷米满仓。

(8)、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9)、大暑不暑,五谷不鼓。是说天气该热的时候不热,粮食会欠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