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著名的句
1、在法家的另外两派中,或多或少还留有人治的后门,比如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治派,他也建立了一套法律,在韩国实行变法,但他那套法律的终解释权在于君上,而商鞅的法律,连君上也可以制裁。
2、当年,秦王嬴政脑子一热,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将所有非秦国本土的客卿全部驱逐,李斯的籍贯在楚国,故而也在被驱逐之列,但他在《谏逐客书》中以非凡的辩词让嬴政回心转意,并使自己得到重用,逐渐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3、秦国的崛起,商鞅功不可没,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哪里轮得到秦国张牙舞爪?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一穷二白,是战国七雄里不入流的角色,就连秦孝公自己都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是商鞅改变了秦国野蛮落后的局面。
4、这样的人物,功劳不可不高,但他的下场却极为凄惨。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起义,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扼守三川郡,赵高诬陷李由与叛党勾结,将李斯与小儿子腰斩于市,实情却是李由在与刘邦作战时英勇牺牲。
5、李斯作为秦国丞相,是秦灭六国的总策划师,他精心策划了兼并六国的先后次序,并在秦灭六国之后,建议秦始皇废分封而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每一项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6、商鞅建立的法律使秦国很快强大起来,但商鞅的下场却极为凄惨,他建立的法律是脱离了人治的,也是脱离了人的情感的,孝公死后,嬴驷即位,以谋反罪将其车裂于市。
7、韩非子认为儒家的思想很诡异,比如父亲有错,做儿子的去举报,儒家认为应该处罚儿子:竟然举报你老爹,你不孝啊!鲁国有人去打仗,总是逃跑,问他何故,说是家有老父,怕死了没人照顾,儒家认为应值得奖励:孝顺的人应当做官才对啊!
8、——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0、前已说过,法家分为势、术、法三派,商鞅推崇法派,法派的缺点是毫无人情味,而韩非是势、术、法三派的集大成者。
1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12、在商鞅时期,法家分为势、术、法三派,商鞅属于法家的法派。在法家三派中,商鞅是注重法律的的。他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分贵贱,执法极严,曾在渭水河畔一日斩杀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就连当时的太子嬴驷违了法也难逃被制裁的命运。
13、荀子也是够悲催的,正因为这俩“逆徒”,荀子不被视为儒家正宗,不被请入孔庙享受祭祀。这里先不谈荀子,就说韩非,他虽然师从儒家,但却对儒家思想深恶痛绝,他认为儒家思想虚伪至极,在《五蠹》里,韩非列举了社会上五种蛀虫一样的人,其中就包括儒家。
14、意思是说法家学派的人或者说主张推行严明法令的人,后也会被律法束缚、控制。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鲜明的例证,其中为典型的就是一心推崇变法的商鞅,后逃亡时也被律法束缚,落得了作法自毙的下场,这是法家缚于法的典型例证。
15、韩非认为这都是些狗屁逻辑,那些当兵的,谁家里没有妻儿老小需要照顾,都逃跑的话还打什么仗呢?这样的国家漫说有一个黄帝,就是有十个黄帝也治理不了(黄帝,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16、韩非子其学出于荀子,源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推究老子思想,归本于道家。司马迁指出韩非子喜好“刑名法术”且归本于道家的“黄老之学”。他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17、李斯知名的一句话莫过于下面这句:
18、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19、韩非的老师是荀子,荀子是儒家的一代宗师,儒家的宗师竟教出法家的集大成者,这岂不怪异?更怪异的是还有俩,一是韩非,二是前面说过的李斯。
20、法治派,是法家中注重法制的一派,他们建立的法律严格杜绝人治,不依赖任何人,所以只要一个国家接受了他的治国理念,这套理念便具有了生命力,不依赖任何人,即便君主无道,也有法律约束他们,不至于很快亡国。势治派或术治派就不行,他们依赖居于上位的执行者,君主贤明,法律就能执行,国家便能强盛,君主不贤明,法律就成了摆设。
21、韩非的法家思想利于国家的统治,秦始皇读了他的著作欢喜,邀他出使秦国,结果竟被李斯陷害,一身抱负未得施展就不明不白地客死他乡,岂不是死得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