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谚语并解释【文案17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9-12 09:57:41

天气谚语并解释

1、天气谚语中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俚语,例如“四月初一难得勤,皮匠娘子要嫁人”、“九月廿七催懒妇,十月初五拖勿过”、“一日南风十日暴,三日南风狗钻灶”、“云如海和尚,风雨响叮当”等。

2、解释天气现象。这方面的天气谚语主要解释或描述某种天气的含义与特征,使人们了解它,从而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利用它。如“霜前冷,雪后寒”、“乌头风,白头雨”、“久雨勿停,雷响天晴”、“单雾日头,双雾雨”、“霜重见晴天”、“满天星,明天晴”、“东鲎日头,西鲎雨”、“日出胭脂红,无风便是雨”等。

3、2002年4月偏东风由27天,当年的梅雨量达到24mm,也较常年明显偏多。

4、“春霜不隔宿”这条谚语在农村尽人皆知。其实这句谚语还有后半句叫“隔宿就要赖”,这是许多人不一定知道的。赖,在崇明话中是拖拉的意思。

5、例如“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从气象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乌龟身体贴着地面,龟背光滑阴凉,当湿暖空气移来,就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于是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龟背也干燥,暂时不会下雨。

6、    鱼鳞斑在气象学上叫"透光高级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

7、“六月天公,冇闲阿公”: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8、经由不断的观察,配合反复的实证,天气谚语虽然是假设,但亦能提供部份有用的资料。因为天气谚语是经过反复观察与实践而得,因此并不能称其为不科学。然而,其有地区局限性,未必是全球通用。而使用天气谚语来作长期天气预测亦受到气象变化的主观局限,并不一定可行。

9、天气谚语还比较注意运用修辞,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增强记忆力和传播力,同时也体现出其文学上的审美价值。尤其是以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的天气谚语,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用夸张手法表达的如“四月九大风吼,鲤鱼游到灶门口”(形容潮水大)、“星星眨眼,吹断旗杆(形容风大)”、“四九中心腊,河里冻煞老绵鸭”(形容天冷)、“雾里见日头,晒破大石头”(形容天热)。用比喻手法比表达的如“春天好比孩儿脸,一日之间变三变”(比喻天气多变)、“十月田鸡叫,叫声赛砒霜”(比喻天旱对麦子出苗的影响)、“十七快手婆娘杀只鸡”(比喻月亮出来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比喻天气不正常)、“腊雪花稻好,春雪不值钱”(比喻春雪对农作物没有好处)。天气谚语中有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形象生动,如“东北风,雨太公”、“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勿多”、“太阳笑,淋破庙”、“曲鳝唱山歌,有雨落勿大”等。

10、Thereisnowaist.YushanYushanwearhat.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11、初夏连绵阴雨,崇明入梅早,梅期长,梅雨量大,造成麦油菜籽霉烂,早稻空瘪率高,造成早稻减产。

12、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13、崇明岛地处北亚热带,地理位置在东经121°和北纬31°,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湿热,盛行东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梅雨、干旱是常见的灾害性气候。这些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历史上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灾害:

14、(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15、例如“上看初下看十六”、“六月晒龙袍”等看农历关键日来预测天气。为什么这些关键的天气容易出现变化呢?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冷暖气团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因为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16、   钩钩云指的是高云族卷云属的钩卷云(Ciunc)这一云种,由于大气上下层风速差异较大(切变较大),形成了钩子一样的云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