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诗句
1、关于家国情怀的诗词
(1)、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6)、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8)、再如《贫困山村见闻》“遍地穷山兼瘠土,田园生草难生谷。却惊物态变基因,产出村官如老虎。⑬”
(9)、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关于家国情深的诗句有哪些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谥忠敏,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他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2)、释义: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有些事在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13)、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14)、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李益《塞下曲》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15)、释义: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1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7)、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18)、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家国情怀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9)、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家国情怀的唯美句子
(1)、《谒鼓浪屿郑成功雕像》“雾里云中立,沉思仗剑横。风雷仍贯耳,跃马待出征。③”
(2)、——杨《竹枝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4)、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5)、《抱朴子》是晋代道教大师葛洪所作。他提倡儒家的忠孝仁义传统,并明确提出“爱国如家”的思想。这里烈士是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这样的人热爱祖国,犹如热爱自己的家,在国家有难时,他们愿意为国尽忠,体现大义。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边塞》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疾风知劲草”,苦难是块试金石,所以,何必害怕那阵风,我们应该迎接它,拥抱它,战胜它!
(9)、“南京市十佳家长”夏光清:用11年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教育理论应找寻回到实践之家的路
(10)、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南京市“十佳家长”谈家教:一生之计在于“童”
(16)、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十首史上有名的书写这种“家国情怀”的古诗词。
(17)、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8)、——聂夷中《咏田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吾气有以一敌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3、有关家国情怀的诗句
(1)、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2)、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4)、《礼记·大学》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中华诗词》是当代诗词的高刊物,它的第一个栏目“时代风云”就是家国情怀的一面旗帜,其中作品一首首清一色都以身边发生或出现的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人、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人、事、物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或明确,或委婉地表达家国情怀。此外,《中华诗词》其他栏目体现家国情怀、君子情操的作品也随处可见,其他地方诗词刊物情况也基本类似。由此可见,在中国诗词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6)、——鲁迅《自题小像》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8)、在儒家所倡导的人格阶梯中,进退有序、长幼有序的“齐家”是一个人成年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是古代志士仁人的宏愿。
(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0)、三如:《琴》“子期闻绝响,善解伯牙心。世上和谐曲,无非美善真。⑪”
(1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4)、《嫦娥一号绕月成功》“广汉寂寞不知春,捣药三更只自闻。忽报汉家来使节,重施脂粉整罗裙。⑥”
(1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16)、陈同甫,名亮,字同甫,号龙川,是南宋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状元。史称其“才气超迈,喜谈兵事”。也是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并曾为此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辛弃疾和他,因为志趣相投,是很好的朋友。
(1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8)、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19)、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0)、释义:我一颗赤心渴望着报效国家;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又不禁使我双眼泪流成行。
4、家国情怀的名言名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3)、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已沦陷于金人之手。青年时代,他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归宋后,历任江西、福建安抚使,绍兴、镇江知,枢密都承旨等职。著有《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也因此为主和派所排挤,后被弹劾落职。从此退隐山居。
(4)、天地之间,十几年的战争没有休止,四诲之内百姓深深陷在痛苦之中。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6)、就是瞄准社会上某些与现行d纪国法、道德伦理、时代精神、社会民生相违背的人事物现象,通过揭露、抨击、调侃、讽刺等手段,达到贬抑和批判的目的。虽然这些现象的本质精神与家国情怀背道而驰,但是,从正义的立场上以批判的态度蔑视、鄙夷或者怒怼这些现象,可以净化社会空气,引起读者的共鸣,终使家国情怀得到反衬。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9)、设备抢修本是行业职责,但是,在恶劣天气中紧急抢修以保障用电,其行为便从行业职责升华为社会奉献,值得褒奖。
(1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1)、“人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香港回归祖国日,家祭毋忘告邓公。”香港著名实业家曾宪梓难抑心中的思念与感激,和着泪水改写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
(12)、日光照耀着海上的这座小岛,海气侵润,千里秋光中,我独自登上了这座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