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子百家名句分类【27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12 02:03:37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1、公生明,偏生暗。

2、其中《庄子》有“逍遥游”的经典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经典语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孙子兵法经典语录等等。

3、哲学的“入世”与“出世”

4、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康熙

5、其中的语录,往往简洁明了,却又深刻含义,可以启迪人们的思考和提高人们的智慧。

6、B、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围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有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

7、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康熙

8、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7.庄子名言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9、中的内容包括哲学、政治、道德、文化等方面。

1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康熙名言

12、《尚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韩非子:刑不可赦,过不可恕,所以治国而不乱也。

14、中国哲学的背景来自于中国是个大陆国家,有别于希腊这种依靠商业的海洋国家。

15、由假定观念出发的哲学家,喜欢明确的东西;而由直觉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则需要重视不明确的东西。

16、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康熙

17、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康熙

18、穷理求知,行事得之。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深,行事得之实。”此语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康熙教子名言

19、进德修业,依于经史。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康熙教子名言

20、鬼谷子:假道于虚,务实处空。

21、进入第四种境界闪现人生亮点,对于我们凡人而言,未免有些要求过高和不太现实,但通过对哲学的修养来实现对人生较高层级的领悟,找到精神的家园,确是每个人人生的一种使命。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

22、荀子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虽迩,不行不至。

23、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升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24、法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9)、先秦时期的争鸣,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先秦哲学探讨的重点侧重于政治、伦理、道德、人生等问题。可以说,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26、境界说的意义

27、事虽小,不为不成。

28、庄子:大庄周梦蝴蝶,蝴蝶飞呀飞,辗转思量化为蝴蝶,心有灵犀一点通。

29、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康熙

30、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31、(3)、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32、(7)、如果说,儒家的努力是一种从无到有、由简而繁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不纯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的境界,那么道家的努力则是一种删繁就简、去蔽澄明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的境界。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相辅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33、-3-1出版

34、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康熙

35、帷宫雨后纳新凉,虚谷风来百草香。——康熙

36、孟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37、(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二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时期。这时,哲学战线上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新阶段。

38、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康熙

39、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康熙

40、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康熙

41、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康熙

42、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康熙

43、“理”的实现,要有物质基础。各种类型的社会都是实现社会结构的各种“理”,实现每个“理”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一定类型的社会的经济基础。

44、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康熙

45、(4)、儒道两家共同的一种理论思想,都注意到无论在自然和人生领域,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有一种趋向,朝反方向的另一极端移动。借用黑格尔的哲学术语,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对它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主题,也是儒家阐发《易经》时的一个主题。即“反者道之动”。

46、人民文学出版社好些

47、例如庄子曾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意思是说大道理是深邃而宽广的,需要静心去领悟;而小道理则是琐碎而繁杂的,需要细心去体察。

48、在为功名利禄所累和人心浮躁的今天,中国哲学思想也许是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

49、(2)、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为了自己的好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50、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1、内容延伸:比如《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表达了道的本质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的思想;《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和学习的乐趣;《墨子》中的“兼爱非攻”,呼吁人们要爱心相待,反对战争和暴力等等,这些语录都是古代智慧的珍品,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

52、诸子百家都有重要的经典语录

53、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4、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有代表性的儒、道、法三家

55、曾天若有情天亦老,动我小念全干倒。

56、琮琤流水意,彷佛似鸣琴。——康熙

57、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康熙

58、(3)、做事为义不为利的境界,他们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这种人生境界即为道德境界。

59、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康熙

60、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康熙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61、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康熙名言

62、孔子名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不学礼,无以立。

63、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康熙

64、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生命的升华。

65、古庙青山下,登临晓霭中。——康熙

66、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康熙

67、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知不知,上。不知知3.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8、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康熙教子名言

69、诸子百家经典都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70、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康熙教子名言

71、学以养心,亦可养身。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康熙教子名言

72、立定脚跟,战胜私欲。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康熙教子名言

73、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康熙

7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康熙

75、明确结论:诸子百家经典都有很多蕴含智慧的语录。

76、通过境界学说的阐述,冯先生指明了中国儒家哲学主要倡导和期望的是升华人心灵的境界,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理想。冯先生一再强调哲学的功用就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其理想的高度就是“天地境界”。

77、禅宗由达摩东传,慧能为六祖。第一义不可说。好的修禅是尽力做眼前当做的事,而无所用心。顿悟:是一种类似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人只有经过这样的内心经验,才可以成佛。

78、(3)、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

79、墨子:兼爱非施,施于天下而不为私也。

8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1、山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2、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统一的“内圣外王”之道。

83、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康熙

84、(5)、另一方面“黎明即将到来”,这个理论对儒家和道家都主张的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依据,“不为已甚”、“勿太过”成为了儒家道家共同的语言。

85、(8)、此外,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86、吉林文史出版社

87、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康熙名言

88、佛家说,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归结起来仿佛是说,欲得到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89、尽其人事,以听天命。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康熙教子名言

90、梅梁存旧迹,金简纪神功。——康熙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91、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康熙

92、(2)、禅宗:潜默的哲学

93、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康熙

94、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康熙

95、比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墨子的“兼爱非攻,是谓大丈夫”,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有名的。

9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97、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康熙

98、在这四种人生境界中,前两种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种境界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的心灵所创造的。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

99、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康熙名言

100、人之所以有这些痛苦,就在于无明,对事物的本性一无所知。由于对生的贪恋,每个人都陷于永恒的生死轮回之中,解决办法,就是觉悟,只有做到不贪生,也就能够避免贪生的业,从而能够从生死轮回中实现涅槃,涅槃的状态就是人与宇宙的同一。

101、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康熙

102、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康熙

103、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康熙

104、例如《道德经》中有“道可道道,名可名名”的名言,强调道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孟子》中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名言,提出人性善良的观点;《庄子》中有“蝴蝶梦”等哲学寓言,探讨人生的意义。

105、中国人的观念主要反映农民的思想,表达方式有哲学、文学、艺术的形式。农民的眼界制约中国哲学的内容,中国哲学的方法是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做哲学思维的出发点。中国哲学的语言是提示性的而并不明晰。它并不明晰,因为它不代表用理性演绎得出的概念。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举例来说理,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与地。

106、A、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向来依靠农业维持生存,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以前我们都把“耕种之术”作为国家的要务。中国古代哲学家也都强调农业是立国之本,商业则被看作立国之末端,所以咱们国家以前一般是重农轻商。

107、(4)、入世哲学是强心剂,出世哲学是清醒剂;入世哲学使人关注社会价值,出世哲学使人关心自我的超越价值;入世哲学使人振奋,出世哲学使人安逸。入世和出世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人从入世和出世哲学中获得的人生智慧。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相辅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108、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109、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康熙

110、——《孟子•公孙丑下》

111、中国哲学家只是把所见的告诉我们,把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文哲学的出发点,并不区分主观与客观,因而文约义丰,富于暗示。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知识论和逻辑体系并没有发展起来。

112、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康熙

113、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康熙名言

114、(4)、超越世俗,自同与大全的境界是天地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

115、不忍舍处,方得书味。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康熙教子名言

116、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康熙

117、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康熙

118、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康熙

119、心经:要得金丹,须把心提静。

12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121、B、海洋国家靠贸易维持繁荣,他们首先是商人。商人要和账目的抽象数字打交道,所以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学思维,因此他们使用的语言明晰。

122、丰富多彩,不同学派和思想家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123、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康熙

124、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25、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康熙名言

126、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康熙

127、从实用的观点看,哲学是无用的。哲学能给我们一种观点,而观点可能很有用。用庄子的话说,这是‘无用之用’。”这种“无用之用”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成为理想的人,而不是成为不得已而羁绊于某种职业的人。

128、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12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30、(1)、地理环境

131、哲学并非是单纯的智力游戏,而是要“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在认识上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行动着”。这正好说明了“内圣外王”这一“合命题”。

132、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康熙

133、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康熙

134、(6)、只不过,儒家和道家的侧重点不同:儒家重“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道家贵“自然”(顺事物和人的本性);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讲究三纲五常,道家讲求修身养性;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

135、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康熙

136、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康熙

137、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康熙

138、诸子百家有很多经典语录可以引用

139、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40、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样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康熙名言

141、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142、孙武:速战速决,以免后患。

14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44、倭子国,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康熙

145、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康熙

146、佛学与禅宗

147、另外,虽然表面上看主要是六家,但实际上远远不止,因为各家的内部还有很多“门派”。

148、除去异端无忌惮,真儒若个不钦崇。——康熙

149、这些经典语录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启迪我们的思想智慧

150、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康熙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151、凡事暂时易,久则难。——康熙名言

152、(1)、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而生活。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所做的并没有什么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的自然境界。

153、曹雪芹:红颜易老,似水流年,肥水无情,更待何时。

154、郑玄:尚贤使能,非贤勿使,养贤而勿求于众,诛暴而勿怨于民。

155、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康熙名言

156、禅宗讲不知之知,不修之修。不必在日常修行之外在去用功。若是为了修行而修行,就是在求一个好的果,那么就是没有结果的修行。中文的“禅”,英文翻译为“沉思”或“冥想”。禅宗是释迦牟尼所传的见诸佛经教义以外的“教外别传”。

157、在高的层次只有什么都不说,也就是静默的状态。

158、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159、A、大陆国家的人们,生活方式容易倾向于顺乎自然,他们爱慕自然,谴责人为,不喜欢变革。

160、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康熙

161、小时候家里没钱,总拉着一根绳子后面系着一个塑料袋在放风筝。

162、——《韩非子•有度》

163、追魂刀隐身,天下独伤心!

164、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康熙

165、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六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

166、荀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7、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康熙

168、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康熙

169、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康熙

170、例如《老子》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而《荀子》中强调“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

17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172、中国的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人格——自身修养与社会功用。这一点类似柏拉图所说“哲学家——王”,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

173、天下可运于掌。

17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75、(2)“入世的哲学”

176、为山九仞,未可偏废。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康熙教子名言

177、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康熙

178、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确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179、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康熙

180、中国人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181、朕是皇帝,皇帝是不求人的,但外公求你,不要再复仇了。——康熙

182、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康熙名言

183、阴符经:物之不齐,物加之而更不齐,人之不齐,己加之而更不齐。

184、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康熙

185、D、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孔、孟、老、庄、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大思想家。令人欣喜的是,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封闭的“四海之内”。中国的经济基础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所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除一部分具有持久的价值以外,很多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中国哲学史必会抛弃许多过去的意识形态,形成自己新的哲学思想。

18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7、《庄子》:人生自多情兮,我爱乃至深。

188、“内圣外王”一词,早是在《庄子·天下篇》中提出来的。内圣,就是一套道德修养功夫;外王,就是要让人的这套功夫发挥作用,用来治国平天下。《大学》开篇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内圣外王之道的好解说。

189、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康熙名言

19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191、答:诸子百家经典名句有:

192、这六家都是中国历史中“百家”里的代表,除了这六个中国本土学派,该书还讲了一些其它的,比如从印度传入的佛教,还有西方哲学等内容。

193、“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高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高理想追求。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德与政治的统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一个特点。

194、这些语录都具有自身特点和意义。

195、《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此二语简而要。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康熙

196、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康熙名言

197、解释原因:这些经典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代表着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

198、A、中国的家族制度,是世界上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亲的天然地高于儿子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这种家族制度的理想化。

199、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200、《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201、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康熙

202、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康熙

203、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但是又是中国的,并且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4、凡爱人爱物,皆爱也。——康熙名言

205、又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06、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康熙

207、兹来荐蘩藻,瞻对率群工。——康熙

208、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帷是羡安流。——康熙

209、(2)、《中国哲学简史》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

210、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康熙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211、中道宗的二谛义。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较低的俗谛和较高的真谛,较低一层的真谛是较高一层的俗谛。达到高的时候就是知无。只有做到与无同一,这种状态就是涅槃。

212、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康熙

213、《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康熙

214、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康熙

215、C、这就明显的体现出中西两种哲学看待事物的差别,中国哲学是感性的,平实的,叙事性质的,而西方的哲学是理性的,需要寻找到简明,精确的概念,而不管那个概念是多么抽象。

216、诸子百家经典都有很多经典语录,涵盖了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217、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

218、晴云任舒卷,凭高但见碧天长。——康熙

219、中国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境界——超道德价值(高于道德,高于现世)。

220、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康熙名言

221、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康熙

222、“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高福分。”

223、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康熙

224、中国哲学的背景

225、B、海洋国家的人们,情况则迥然不同。他们有根多的机会见到语言、风俗都不同的人们。他们习惯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并不惧怕。

226、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是化工。——康熙

227、《论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28、韩非子名言去好去恶,群臣见素。

229、朱栏画栋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康熙

230、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康熙名言

231、这些经典语录是古代智者的智慧结晶,也是后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

232、体一无终而无始,位三非寂亦非空。——康熙

233、(3)、中国的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但是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并不是取消这些反命题。中国的哲学认为圣人既是出世又是入世的。中国圣人的人格是所谓的“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他修养的成就来说的,外王是从他在社会上的功用来说的。

234、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康熙

235、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康熙

236、战马初闲甲士欢,挥戈早已破楼兰。——康熙

237、(2)、经济环境

238、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239、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康熙

240、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康熙名言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241、《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42、(1)、佛学在初的传播过程中被认为与道家很像,而且也是借助道家的术语来进行解释、阐发的。道家与佛教有很多相似的东西,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

24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的各种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各种意义,这些意义的总体构成了他所说的“人生境界”。它们从低到高的层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44、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康熙

24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4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47、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

248、(1)、“出世的哲学”

249、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康熙名言

250、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康熙

251、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康熙

252、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康熙

253、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康熙名言

254、不仅具有哲学思想,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人生和思考都有启迪作用。

255、(3)、家族制度

256、荀况:言有尽,意无穷。

257、九载随刊力,千年统绪崇。——康熙

258、忍耐一时,便觉无事。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康熙教子名言

259、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

260、《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从口入。

261、简介:《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精神财富;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的科学知识;还有一些内容出自文章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健康积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格言和警句,作为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对普及文化知识,创造精神文明,治世育人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262、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康熙

263、这些经典语录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启迪人心灵的智慧之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领悟。

2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65、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康熙名言

266、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康熙

267、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康熙

268、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所谓一以贯之也。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互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康熙

269、荆轲:臣心不壹,故不能成其志;而王心壹也,故能成天下之志。

270、西泠印社:博雅在兹,心旷神怡。

诸子百家名句分类

271、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康熙

272、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27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274、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康熙

275、佛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76、“理”的实现,要有物质基础。

277、《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到典章制度,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几乎囊括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它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它又是一本格言集,融汇了诸子百家、历代文人的名言警句,句句闪耀着中国人思想智慧的光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