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学有智慧的语录(文案100句)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8-05 09:43:08

佛学有智慧的语录(第一篇)

1、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2、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3、“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5、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红尘中,一个舍不得,耽误了多少人;佛法中,一句无所得,难倒了多少人。只不过,舍亦无所舍,得一无所得。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缘来是你,缘去是空,世间多少纷扰事,浮华落尽总随风。

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0、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1、时间没有尽头,生命有其长短。在无限的时光隧道里,计较太多就是对有限的生命的一种亵渎。因为计较,我们缺失了宽容,从而错过了幸福。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养出一份宽容。

12、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13、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藏。申贺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14、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5、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16、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8、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19、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20、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佛学有智慧的语录(第二篇)

1、“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

2、10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3、一七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4、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不逮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5、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6、您如何诠释礼貌?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7、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8、我曾傲视群雄,也挥刀划破过苍穹。

9、要求,是一种自我要求,并不是别人所要求你的,或是你要求别人。

10、佛教说千年修来同一饭,万年修来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顿饭,在一个家庭里面一起过活,都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多生累世积累起来的一种因缘。要成为夫妻、父子、母子这中间的因缘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话叫惜缘,要珍惜我们自己的因缘。惜缘从哪里开始?惜缘就是善待彼此开始。

11、内心拥有愈多慈爱,‘自我’就会愈微弱;‘自我’愈是消除,内心就会显露出更多的爱。

12、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13、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1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1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6、熟悉的莫过自己,陌生的也莫过自己。亲近的是自己,疏远的也是自己。人生易老,谁也耗不起。打算好了,就别拖延。开始了,就别驻足。经过了,就别回首。结束了,就别愧悔。人生不过是走过、看过、经过,再不堪,故事也是独一无不会雷同。

17、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18、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9、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20、1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佛学有智慧的语录(第三篇)

1、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女孩当然渴望有人爱,但你不要把力气使在讨男人欢心上,而在让自己可爱上。可爱是有内涵的,包括教养、气质、才华。你要做到即使没有人爱,仍能活得精彩和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会有人爱你。你不要把你的青春看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等待,而要看作是你自己的成长,只要成长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周国平

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5、八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伟大的人。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佛学经典佛语语录

8、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9、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11、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心安,便是活着的美好状态。

12、18)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3、佛法里说让人“放下”,有人便问“都放下了,谁来建国安邦?如何养家糊口?”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弃,更不等于消极处世。佛陀让你放下的不是你的工作和社会责任,而是你心中无底洞般的贪欲与执着。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社会公用,才能积极地完善自我,服务大众。

14、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5、看人看事有三重境界:第一重,黑白不分。涉世之初,天真幼稚,看不清人,看不懂事,对自己好就好,用感情驾驭理智;第二重,黑白分明。经验丰富,心智成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用理智驾驭感情;第三重,世无黑白。黑白起于心,我心若白,天下皆白。世间无对立,哪来黑与白?理智与感情融为一体。

16、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7、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8、一四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19、佛说: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20、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欢迎欣赏佛家经典智慧禅语句子!佛家经典智慧禅语句子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华严经》

佛学有智慧的语录(第四篇)

1、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快乐便是天堂;你若孤独了,爱情便是天堂;你若被困了,远方便是天堂;如果没有其中一样,断然不会有另一样;天堂是地狱的,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失败者走了成功者只走了一。

2、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3、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4、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5、就修持而言,舍弃自我,是肯定‘真我’和显现‘生命’之悦乐自在。所以说,在舍弃自我之后,人才发现到大的欢喜,就是‘实在’和‘恒常’的悦乐。

6、『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7、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原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六时吉祥!

8、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9、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0、一四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11、“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12、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3、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1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5、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16、0良心是每一个人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7、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8、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19、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20、一七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佛学有智慧的语录(第五篇)

1、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不同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相反,你喜欢深爱的事物,常给你制造痛苦带来烦恼,它们是你的影子,让你老是也抓不住。是故,保持一个好心态去面对才是真理。

3、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不要轻易暴露内心的脆弱,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不要轻易述说生活的狼狈,学会面对杂乱无序的现实;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都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不要轻易向世界妥协,它让你哭,你要在坚持中让自己笑。

4、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的事;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5、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诗百首度春秋。

6、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大的享受。

7、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8、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0、“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11、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智慧心来处世,用菩提心契佛心。

12、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可能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茫然的取舍着;路上,有成功的自信,也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

13、“贪”会带给人一时快乐,结局却是无尽麻烦;“嗔”能让人瞬间压倒对方,却会埋下无穷祸患;这二者都来自“痴”,由于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舍。

14、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公平的审判官。

15、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6、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17、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18、哪有什么错过的人,会离开的都是路人。哪有什么命运不公,都是懒惰让你变得无能。

19、所谓“烦恼即是菩提”,是告诉我们,烦恼与菩提并非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烦恼是什么?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个念头、一个妄想,其产生离不开众多因缘的和合。当我们看不清这些因缘时,烦恼就产生了。若能在众多因缘中保持智慧观照,烦恼就无从生起了。所以,烦恼到底会不会成为菩提,关键在于觉或不觉。不觉,就是烦恼;觉了,当下便是菩提。烦恼没有离开我们现前的一念,菩提同样也是如此。只是烦恼生起时,菩提就被遮蔽了;而菩提显现时,烦恼则烟消云散。

20、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当你的目光落在手机上,我的祝福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收藏,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清净身心,早证菩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