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孔门弟子追随孔子的初动机是学习和掌握步人仕途所需要的礼乐文化,寻找人仕的机会。孔子对他们的这一动机并不持否定态度,但他更看重的是让学生们形成他称之为君子的一种道德人格。他认为养成健全的人格比掌握广博的学识更有意义。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4、·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5、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从西周末期开始,随着被统治阶层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向贵族集团争取政治权力。与此同时,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复杂和贵族集团的日益腐朽堕落,也迫使贵族统治者从被统治阶层去发现和选拔有学识和有能力的政治人才。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3、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14、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18、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19、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四十条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日:何器也?日:瑚琏也。
8、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0、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11、听读名著: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2、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1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4、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15、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6、(1)大司寇:鲁有三卿,司空兼司寇,孟孙兼职。司空下有小司寇,孔子似乎是小司寇,《苟子·宥坐》作"孔子为鲁司寇"。(2)季孙:鲁桓公子季友后裔,又称季孙氏,三卿之司徒兼冢宰。自鲁文公后,季孙行父、季孙宿等都是鲁国实权人物。(3)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家臣。(4)狱犴:这里指刑狱。(5)《书》:这里指《尚书·康诰》,文字有出入。(6)勿庸以即汝心:旧注:"庸,用也。即,就也。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即不要只求符合你的心意。(7)《诗》:这里指《诗经·小雅·节南山》。(8)俾民不迷:旧注:"俾,使也。"迷:迷失。(9)错:放置。(10)限:《荀子·宥坐》作"岸",这里指险阻。
17、(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8、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9、在攀登人生阶梯的旅途中,我们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达到顶峰。
20、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六十条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翻译: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3、解释: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④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6、(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7、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8、·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9、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2、《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4、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5、翻译: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粗食穿敝衣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商议。
八十条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2、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3、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古人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人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6、(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翻译: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10、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11、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12、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1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4、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1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17、(只有女子和小人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8、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19、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20、子贡问孔子说:我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一件器皿。子贡说:什么器皿?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
一百条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6、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9、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0、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黼述而》)
15、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16、春秋·孔子《孔子语录》原文:
17、“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18、(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孔子说: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