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文案100句)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8-02 00:28:43

20段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汇总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8、(30)刚、毅、木讷,近仁。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孔子が出現する前は、「学は官府にあり」といい、教育を受ける権利は貴族階級に独占されていた。孔子は歴史上初めて、官吏でない個人が講義する気賦をひらいた。長く教育に従事し、弟子は三千人、そのうち六芸に通じた者が七十二人いたと史書に記されている。孔子は偉大な教育者で、のちのひとびとから「至聖先師」と尊称された。

11、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用我家乡话说:就是不认字但肯干还能吃上饭,不识人连饭都吃不上,强调知人识人洞察人性的重要性。

12、(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13、(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5、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8、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20、(2)巧言令色,鲜矣仁!

40段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汇总

1、(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释:在教学时一视同仁,不区分学生的类别。社会有各种区分,阶层、贫富、智愚、地域、亲疏,能够平等相待,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释: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倦怠,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呢?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为师的基本品德。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12、(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6、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7、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60段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汇总

1、给你出一道有趣的翻译题:自负的名字用孔子讨厌的名字打谦卑的名字。翻译是:老子用棍子打孙子。孔子怕棍子,有点邪恶哦,但愿你没猜出来!

2、(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3、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8、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9、(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这段话翻译为现代语大概意思是:

17、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1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80段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的认识,听他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现在我对于人的认识,不但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这是宰予让我改变了。”

3、(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4、(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6、(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1、热门丨衡中校长开学致辞刷屏:我命由我不由天!

12、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5、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16、(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7、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18、孔子的经典语录有很多,这里分享几段我喜欢的:

19、(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也有义务将国学经典、文化瑰宝传承光大!

100段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汇总

1、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孔子《论语》(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又害了。”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10、(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11、这句话是孔子和弟子讨论“仁”时,对颜回的赞誉。

12、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3、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6、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7、(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而小人所存“怀土”“怀惠”之心,他们心中想的只有自身的那点私利,对一些小恩小惠和个人的利益十分在意,很少有人去关心道德的修养,很少顾及到事情的后果和他人的感受。为了获得一些利益,即使是作奸犯科,他们也在所不惜。

20、(译文)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