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教十大经典语录(文案100句)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7-31 00:44:20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Ⅰ)

1、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4、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5、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都是无常的!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6、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7、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8、你每天晚上都去十一街区的超市买点东西吃,你烦闷的时候都会去十三街区的小酒吧喝点东西。

9、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10、4)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11、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没有。

13、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14、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15、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16、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7、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8、佛曰: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虚空及涅槃,灭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19、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Ⅱ)

1、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2、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园觉经。

3、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在佛法中谈“虚”字,应该不能与汉语古文中的“虚实”概念相关。佛家说: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世界是波动的,在时间的调和下,一切都是对也都是错。一切既是波顶也是波谷。因为矛盾而又真实同时存在,所以正负抵消。一切皆为虚幻!

4、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后送上一段,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5、人生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6、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7、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8、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9、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10、能人带孙子,真后悔没早点看到!(看醒了很多人!)

11、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12、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4、地水火风在佛教术语中称作“四大”,一切物体皆为四大组成,人身亦由四大构成,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

15、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6、经典七: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7、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8、8)佛陀教化众生,远离感官的贪瞋痴,远离一切诱人的事物,明心断念地去修行,以达寂静之境,得智慧大解脱。

19、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20、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了,人生就会更精彩。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Ⅲ)

1、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2、宜珍紫砂官方商城:http://www.yizhenzisha.com

3、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4、佛曰,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

5、佛在华严经里面说,集一千多像我们娑婆世界(地球)一样大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千多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世界种海,佛又说虚空有无量无数世界种海。现在科学用哈勃望远镜拍摄能`观测到像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超千亿。还没有佛说的大,现在科学也不得不证明佛在二千六百年前就揭示的真理。

6、天缘,谁能看到这篇文章,那是他的缘分,看完之后谁开悟了,那是他的福分(强烈推荐)

7、想想是如此,今朝容颜老于昨晚,离生命终点又近了一天。且昨日之悲喜亦随昨天而去,斯有何乐?

8、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9、佛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10、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11、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12、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我们朋友?①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②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③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

13、人生之间,有些偶遇,因为行色匆匆,我们擦肩而过;有些机缘,因为缺少珍惜,我们失之交臂。有时由于任性,我们错失了一段光华;有时太过冲动,我们错过了一生的相守。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漠视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14、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15、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赤惩罚自己。

16、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1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8、2)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0、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Ⅳ)

1、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如此即无暇担忧你不想要的。

2、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3、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4、此句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5、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

6、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7、2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8、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amtired。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9、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0、18)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6)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易显现出来,这也是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12、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3、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00句佛曰经典语录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14、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5、佛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6、我们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如此计较付出的回报,到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的终将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

17、“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8、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也可以去极乐世界。

19、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佛语经典语录

20、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Ⅴ)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2、佛曰: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3、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4、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12)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7、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8、刘伯温碑记预言与猪鼠年有关,有缘人可见!

9、佛曰:看破不说破,你去吧。

1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2、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3、3)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4、不可恶语伤人,不可花言巧语骗人,不可大话欺人,要说真话,善言。——佛陀

15、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6、《一个理想的丈夫》是在王尔德入狱之前后一部搬上舞台的戏剧。它探索了同王尔德观点相符的大众以及个人荣誉观念,还探索了这样一种美学观念,即艺术家的目标便是创造艺术,将它带给世界。艺术也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观念束缚——也就是说如果你一无所有,只要你爱自己,你至少拥有了一个一生的支持者。

17、巨赞法师(曾任我佛教协会副会长),有诗赞之:

18、中国十大古筝名曲精选荐赏

19、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0、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