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感悟
1、 ①廋(sōu):隐藏,隐瞒。‚春秋:此处指孔子著的《春秋》一书。③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④四非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⑤颛臾(zhuānyú):诸侯国名称。⑥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⑦大赉:指周朝著名文献《大赉》。⑧“说”通“悦”。⑨尊四美而屏四恶:四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是指不教而杀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十则的感悟)。
2、“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他提出反复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中我也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于开阔出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还包括学习态度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态度就应该是老老实实的,不懂就说不懂,努力学习,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这样,不耻下问,由于孔子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知识在当时就比别人丰富。再有,孔子教学也比较注意“因材施教”。《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不想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就让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
3、格物是修身治学的第一个科目,如果一个人立志读书修道,还因为自己穿得不好、吃的不好为耻,那就等于还没有入门,就不必和他谈论学问了。
4、---------------------关于我们-------------------
5、司马耕性格急躁,喜好言谈,他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算“仁”,孔子告诉他:“仁人说话谨慎”。司马耕对此有些不理解,也有几分不满意,追问道:“说话谨慎就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紧接着反问他:“事情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曰:“其言也‘言刃’,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言刃’乎?”——《论语·颜渊》)孔子仅以“说话谨慎”回答了司马耕所请教的“仁”,抓住了“仁者”的言谈要则,也抓住了弟子的性格特色。
6、此阶段是孩子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且年龄未满13周岁,即可继续留在学堂深入学习第二阶段的内容,或进入体制学校。如进入体制学校,其必将品学兼优。
7、15:00—16:00户外活动(篮球/花都湖环湖拉筋踢腿散步/菜地)
8、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9、当时,我们可以想象,子禽问子贡的时候,很有可能孔子正在跟卫灵公在谈话,然后他的这些弟子们都在外面,子禽悄悄的来拉着子贡的衣服:大哥,咱们的老师到哪里都参与政治,是他自己追求的,还是人家国君一定要问他呢?我们老师是不是要当官呢?
10、 这些孩子,十年书院的学习,不说学富五车,就是那一身的技艺——古琴、书法、剑术、弓道、瑜珈、养生医学为书院必修的课程,且皆延明师教授,能“依于仁,游于艺”——想想就幸福;
11、孔子用牛车和马车作喻,虽然有牛或者马拉着车,又有轮子可以滚动,还有辕、衡,但如果没有輗与軏(古代车辕前与车衡衔接处的关键,在大车即牛车上的叫輗,在小车即马车上的叫軏),车就不能行进。人如果不讲信用,如何在社会立足?若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人事如何运转推进?所以人不可以无信。
12、 故洛谦学堂为此理想,招收3~13岁的学员,以入学文礼书院为目标,以成为时代与国际大才为志。力求在3~5年的时间里,让孩子包本背诵30万字经典(中文20万+英文10万),进入文礼书院。
1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4、孝弟何以为仁之本,凡仁之爱亲、敬兄,与夫父母之爱子,都怀着一种柔嫩而真挚之情。
15、——人,做有德之事,是价值选择,还是求人感恩?
16、这个态度有好几条可以看得出,而显著的话就是:
17、可见礼之根本即是人情,人有情便顶好,不在许多繁文缛节。孔子所认为不好的,就是情不动。他说:
18、子贡问怎样做是君子?夫子说:“君子先行动,然后把做到的说出来。”
19、君子对于事业是怎么样的呢——以义为原则,依礼节来推行,语言谦逊,用诚信来完成。所谓信以成之,既是说做事要诚信,也是说成之在诚信。同时也强调了,成为君子,信是必备品德之一。
20、◆中文经典20万字共八本:《学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选》《易经》《诗经》《书礼春秋选》《古文选》《佛经选》
21、(收费标准):寄宿生8万/年缴,走读生8万/年缴。所收学费除学堂正常开支外,主要用于读经教育的推广,如学生中途退学或请假不退。(学生汉服费和保险费按照实际费用收取)
22、秦瑟感悟:漂泊在外的人,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多也就两三次。尤其是工作以后,每次就算回家,也都是匆匆来去,真正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真的极其有限。我的爹娘半生操劳,到现在还在天天为儿女操劳。做儿子的,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