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1、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2、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曰: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3、张文荪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学古者,自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含婀娜。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唐贤清雅集》)
4、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写的北国突降大雪白雪皑皑的景象,将雪白的白雪比作梨花,就好像是突然的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漫山遍野的梨花都全部竟相的开放。
5、 四两句,承上“风”“雪”,突发奇想,说纷纷扬扬、洒空积树的雪花,就像一夜春风,催开了千树万树梨花一样。梨花洁白似雪,前代诗人早有“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梁萧子显《燕歌行》)的形容比拟。岑参在另一首《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的七言歌行中也有“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的诗句。单纯从梨花与雪花二者之间形状、色泽的相似而生发联想,构成比喻,无论是以雪花喻梨花,还是以梨花喻雪花,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岑参的这两句诗却绝非对萧子显的“梨花落如雪”之喻的翻新,而是在自己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全新意境。关键就在于诗人是在北风呼啸、白草尽折、八月飞雪、气候酷寒的条件下,想到了一夜温煦春风的吹送,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并用这种景象来比喻眼前的塞外飞雪奇观,这就不是单纯的设喻的新颖奇特所能解释的,在它背后有更本质更内在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对塞外军旅生活,对边地奇异风光的热爱。如果视塞外为畏途、视酷寒的环境为难以忍受的折磨,就绝不可能由卷地折草的寒风联想到和煦温暖、化育万物的春风,不可能由胡地的八月飞雪联想到内地的万树梨花,不可能激发出如此鲜妍明丽、富于诗意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联想和比喻,正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在艰苦环境中豪迈、乐观的精神。尽管客观环境艰苦严酷,但戍边将士心中却永远存在着春天。可以说,开头四句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笔法,赞美边地八月飞雪的奇景壮观,不但为下面的描绘、抒情提供了引线,而且为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6、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7、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8、(学生)以短小精炼的文章讲述自己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或者在学习诗词过程中的感受收获等。
9、顾璘曰:写得出,末就题说送行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盛七古五》引)
10、岑参的伯祖岑长倩也是一位文人,但他性格耿直,当年朝中由诸吕把持,准备立武承嗣为太子,岑长倩坚决反对,这让诸吕十分痛恨,而后诬陷他谋反,将岑长倩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赐死。而岑参的从伯父岑羲的结果很悲惨,因为他一直跟武三思较劲。再后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权,岑羲站错了队,他依附于太平公主。而后李隆基一派占得了优势,岑羲被处死,而后抄家,并将其亲属全部流放。
11、岑参回到长安后,住到了长安西南杜陵附近,当时杜甫也住在这一带,于是二人就有了密切的交往,并且成为了密友。后来岑参又到朝中任职,就是由杜甫推荐者。
12、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3、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14、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5、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16、岑彭墓旁边立有一个雕有龙凤的残柱,细看上端有侧孔,似为当年牌坊的一个立柱。龙凤柱后面又立有一块残碑,碑上字迹已风化到读不出任何字句。残碑下有旧柱础两个,村民称这是前几年专门从四川找回来的。闻听此言,让我有些兴奋,看来这是岑参墓上的故物,这至少说明,岑参墓在成都还有痕迹。我马上向这位老乡打听岑参墓究竟在成都的什么位置。他说自己对此完全不了解,只是这些石础运回来时,运货的司机告诉他们是从成都拉来者。
17、 这首诗中的咏雪和送别,既有密切相关的一面(后段),又有若即若离的一面(前段)。前段咏塞外八月飞雪、冰天雪地的奇观,与送别并无直接的联系,它本身自有独立的美学价值,从这方面说,是“离”;但也可以说,它为这场塞外军中送别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从这方面说,又是“即”。从咏雪与送别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其表面的目的似乎是为了送别;但其内在的创作动因则主要是通过对塞外风雪严寒、冰天雪地奇观的描绘,表达对这种奇美壮观景象的惊奇、叹赏,抒发不以塞外军旅生活为苦,不以朋友的别离为悲的豪情壮采。诗人对武判官的归京有依恋与向往,却无感伤与悲慨,这本身就是豪情壮采的一种具体表现。对被送者来说,雪中送别的奇美壮观场景固然会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朋友以“白雪歌”为临行的馈赠,更将成为永远值得珍藏的礼物,因为这里凝结着自己人生旅程中一段值得自豪和回味的经历。
1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9、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0、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21、视频(Mp4格式,剪辑诗歌视频的拼接混剪,或者记录孩子们学习诗歌过程。)
22、天宝十三载,岑参再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即在任。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写下了此诗。
23、岑参的职位属于谏官,然而肃宗回朝之后却并不愿意谏官给他添堵,这让岑参觉得无事可做,他给杜甫写过一首《寄左省杜拾遗》,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24、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25、在岑参的朋友圈里,高适、杜甫是至交,李栖筠和武就是自己在西域时的幕友兼诗友。包括王维,也与自己相熟。可是,就属自己和杜甫惨。
26、⑥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貌。百丈,《丛刊》本作“千尺”。
27、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含“风”字诗句吧~
28、唐制规定,接到朝命动身,不得耽误。岑参强颜欢笑,在中军帐中为武就置酒送行。觥筹交错之间,胡琴声、琵琶声、羌笛声交响于耳,至于奏的是什么乐曲,他已无心去辨。因为,别人的欢歌,是自己的哀鸣。
29、这首歌的前四句极其有名,因为此诗被选入了《唐诗三百诗》,由此也使得该诗变得家喻户晓,尤其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了咏叹雪景的名句。此句诗是将南朝萧子显《燕歌行》中的“洛阳梨花落如雪”,反其意而用之。萧子显说梨花落瓣像飘下来的雪花,而岑参则说,铺天盖地的大雪有如梨花绽放。这一反一正,意境变得迥然不同。
30、注释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31、岑参的诗作广受后世高评,对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孙映逵在《岑参诗传》中做出了如下的比较:“岑参登上盛唐的边塞诗坛比较晚。在他之前,边塞诗创作已经相当繁荣,李白的神采、杜甫的悲咽、王昌龄的韵味、高适的雄浑、李颀的苍凉、王之涣的高远、王翰的沉痛……,各种风格的雄篇佳制,如同群星争辉。在这种多方开拓、难乎为继的情况之下,岑参的边塞诗章却另辟一境,创造了足以与前人以及同代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比较之后,孙先生接着说:“那么,究竟什么是岑参边塞诗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呢?我们认为,这可以用‘奇’、‘丽’二字来概括。”关于这“奇”字,我在上面已经引用了清人的评价,而明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五引用了徐献忠的评语:“岑嘉州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意多造奇。”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这样说:“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