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红楼梦
1、这句对联原本是杜撰的,《论语》中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良辰美景奈何天红楼梦)。
2、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3、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4、十三首《红楼梦》古琴曲|戚怨幽深、动人心魄
5、看完这一集后,我再去看前面的,发现竟有些索然无味。凤姐虽然伶俐,我却有点可怜她在人前的欢笑逢迎。倘若凤姐或者整个贾府都能预知今后的结局,他们是否还会如此不管不顾的有自己的一生做赌注,去赌这么一场浩大的繁华梦能否长久不散?我不知道这个答案。(良辰美景奈何天红楼梦)。
6、二门小巧通透,门上的对联却用“重门”二字,足见此处并非虚门。
7、“青天”出自《红楼梦》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是贾母的酒令“头上有青天”,所以与贾母有关。贾家的荣华富贵皇帝给的,所以青天指的是君王,君王就是贾家的天,既给了荣宠有是致命的关键。
8、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淮南节度使门下小官淳于棼宅前有棵古槐,遮天蔽日,淳于棼常与朋友槐下酣饮。一日酒醉入梦,被大槐安国国王招为驸马,后又任南柯郡太守,威势越来越大,享尽荣华富贵,终引起大槐安国国王的疑惧,被遣而归。醒后,竟是“南柯一梦”,淳于棼有感于此,遂杜绝酒色,出家为道士,捐屋为道院。现道院不存,而古槐依旧。
9、季节是素淡的,人心也是素淡的,若箱底搁置的一段陈年花布,那份鲜丽还在,柔暖还在,但毕竟是光阴荏苒,情怀不同了。 一年年,林花谢尽,匆匆春红;一日日,韶华暗改,镜里朱颜。不由轻叹,这季节,这人生,当真到了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时节吗?
10、后终于找到了梦里的意中人,并还魂结为夫妇。这样一出动人心弦、生死离合的纯真爱情的戏剧,每句话、每个字都是真实感情的结晶。
11、和前院不同的是,后院刚刚翻新,还散发着清幽的木香。
12、后院的南墙下种着一簇绿竹,北墙下种着一树向阳的玉兰。
13、 但由于灵能的特质,导致机甲对驾驶者的精神强度要求较高。同时也出现了驾驶机甲的精神强度和精神契合度的问题。精神契合度是天生的,也是几乎恒定的,契合度越高,那么驾驶者与机甲的协调度也就越高。机甲的动作也更快更精准,更接近驾驶者使用自己肉.体的层次。世上酸的感觉不是吃醋,而是无权吃醋。吃醋也要讲名份,和他相爱的是另一个人,他的醋也就轮不到你吃,自有另一个人光明正大地吃醋。原来,吃不到的醋才是酸的。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14、它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同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都是《牡丹亭》里“伤春”名句。
15、金簪雪里埋,这句话显得更加狼狈,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忠,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为钱死,鸟为食亡,一个即将上路的末路皇帝,曹雪芹的这句话更加体现了他的无助和金钱的无用,z纵然是丢弃在雪中也无人过问,并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战乱年代,生命诚可贵,钱乃身外之物,一个时代的高层建筑不复存在,对钱和经济不感兴趣,这就是曹雪芹所说的末世。
16、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忍心责怪。这是清醒的无奈,也是理智的选择,当她在戏台上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时,会不会有眼泪在心底流过,会不会感叹造化弄人,然而也无妨吧,若是真正心心相印过,又何必朝朝暮暮地久天长。
17、这段唱词颇有名气,《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题目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事,牡丹亭艳词警芳心》,该回中有林黛玉读到《牡丹亭》后的一大段感慨:“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思,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18、接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词和“你在幽闺自怜”等戏文,象一块巨石掷入了平静的湖水,激起她心田的波澜,使她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引起了丰富的联想。
19、《牡丹亭》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20、第三道门是雕花木门,相当于古民居的垂花门。前面的楹联面积狭长,但气魄十足。后面是一副雅联:
21、入冬后,心,一直是蛰伏的,像一只雪洞里慵懒的棕熊 ,少有文字见诸笔端了。帘外落着细碎的雪,不时,有清冷的风穿窗而过。安静的屋子,安静的人,凝神,提笔,落墨,写一首有关梅花的小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2、我读《洗澡》和《洗澡之后》,常联想到《周易》中的贲卦。新中国成立之初,天南地北的旧知识分子向新政权投奔,可谓是“贲其趾,舍车而徙”的兴会,在此后的各种运动中,余楠之流的积极表现不外乎是“贲其须,与上兴”的躬逢迎合。两部作品中都写到了“贲如,濡如,永贞吉”的爱情与旧式友情,也频频展现“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的种种礼俗,而整体风格上的素朴含蓄与文情兼美,自然是“白贲无咎”,是绘事后素的美学至境。若单论文字的雅洁,前后《洗澡》比之《围城》显然更胜一筹。那信手天然的白描本领,更是得《红楼》真传,实不多让张爱玲女史。
23、一块砖雕,使一堵青灰色厚重的墙有了灵秀之感。
24、真是一物降一物,这么个灵透人在遇到龄官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所以说啊,有魔力的东西还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洗心革面”,它让人再不想流连于花丛中,让“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敏,应名来上学,不过虚掩耳目,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的贾蔷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一个人。
25、春夜,忽然惊醒,仿佛七拐八拐,又来到那所院子。
26、院内植有三棵山楂树一棵樱桃树,问为什么种山楂树。老先生淡淡地说:“一到秋天,红红的山楂像是秋天的魂。”
27、玉带在林中挂,说明玉带挂在了林中,意味着朝廷的皇帝在逃往,在一片陌生的树林中,遇到了冤家,被逼无奈,上吊身亡,临死的时候多想了一下红尘美人,这里的真宝玉是亡国之君,显然不是出家之徒。
28、 谁能想到,杨绛先生会以一百多岁高龄续写她的一部长篇小说《洗澡》。起因于不满意自己心爱的人物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糟蹋:“假若我去世之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如此卖萌,令人不禁莞尔。从中不难看出,她是何其在意这部小说,在意她书中塑造的一对璧人。
29、坐在太师椅上,仿佛可以听到辛纣王和云中子的对话:
30、槐古道院遗物,传为“南柯一梦”中的“南柯”。
31、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奈何天原文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奈何天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百无聊赖的思绪。
32、乱哄哄方罢你我登场,看似繁华的相聚,后也不过如此破碎荒凉罢了。
33、记得在我未好好品读过红楼梦时,看了红楼梦的电视剧。巧的是,我看的那集正是贾府被抄家,凤姐卧病在床的场景,贾母召集子孙分家产的那一集,贾府上下一片乱哄哄,而王熙凤,那个曾经手握权势、恃宠傲物的人,竟是凄惨的角色,算尽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34、 我只看了《牡丹亭》的半场,便觉惊艳到青春怒放的哀婉凄离。《红楼梦》里“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就吸引黛玉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黛玉仔细忖度,越发如醉如痴,情思萦逗,感慨缠绵,不觉心痛神驰”,且有多处谈及此句,可见曹雪芹对《牡丹亭》又是何等的喜欢和推崇,而《红楼梦》距《牡丹亭》时代并不久远,明末戏剧流传至清时不如家喻户晓,至少在上流的士大夫阶级当中已经是遍体珠玉早知晓了。
35、驶上高速,行驶一百二十多公里,回到抚州市,交费有交费的好处,路途中的时间果真能节省很多。进入抚州市时,天还没全黑下来,我想到汤显祖纪念馆去拍照,此时已过了下午五点的关门时间,但阳光尚好,我还是不愿意浪费这短暂的光阴,一天的寻访过程使得司机明白了我寸阴必竞的急切,他告诉我说:汤显祖纪念馆有一个后墙,从那里可以爬进去。我接受了他的建议,跟着他来到后墙,没想到后墙的位置竟垒起了围栏,可能要进行翻修,这种情况司机说他也没想到,我让他把车开到正门去碰碰运气,果真看到门口的公示牌上写着五点闭馆,但我注意到有一个小侧门是开着的,院内还有几个孩子在玩耍,我试探着从小门走入院内,竟无人阻拦,于是大胆地在院内拍照一番。
36、作者:恋夏,红学爱好者。本文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13824393166)。
37、又隔一日,大年初一些朋友随我同行,再度与薛家大院重逢。
38、河东旧族,柳氏名门。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39、出自明代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这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时所唱曲子,原文是:
40、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41、繁华如斯,而今却不过是风烟俱净,花落人亡两不知。
42、屋前屋后种梅数百,等到花开的时节,漫山的香气袭人而来,整座孤山岛笼罩在一片香雪海中,此时,诗人灵感忽至,写下千古不朽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因着这两句,诗人王淇有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读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43、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44、其中的玉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居住在贾府,就是为了嫁给贾宝玉,求善价臆测成了求善嫁。
45、瞧了你润风风粉腮,到花台、酒台?溜些些短钗,过歌台、舞台?笑微微美怀,住秦台、楚台?因甚地病患来?是谁家嫡支派?这颜色不像似在泉台。
46、再一次是贾府为省亲大搞土木工程和文化建设,贾蔷分的差是去姑苏请聘教习采买戏子。贾琏提醒他事虽不大,里头却有藏掖的;贾蔷没在怕的,微微一笑:“学着办罢了。”从后文梨稥院的表演成果来看,这个任务贾蔷是完成得很圆满的。
47、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子虚乌有,毕竟这句话中有玉和钗,判词中也有玉和金簪,这一切都是曹雪芹的伏笔,可惜后四十回不了了之,没有了精彩的故事和续集。
48、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49、《牡丹亭》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50、我极为钟情于“耕读”二字,见到此联,心生欢悦。
51、下一次是和贾蓉一起,帮着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收拾贾瑞,贾蔷以此要挟,哄得贾瑞写了赌钱输账的文契,又骗贾瑞台阶底下等着,被浇了一身尿粪,把个叔叔辈的贾瑞整得狼狈不堪。
52、这世间,有无将梅花爱至的人呢?他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以鹿为家人,一个人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他,就是林和靖。
53、“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牡丹亭》,意思是说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值得高兴的事。大好春光,美丽的景色无人欣赏,有负苍天,能引起赏心悦目、使人心旷神怡的,又是什么样衰败的院落啊!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恰如美丽的她关在深闺大院无人爱慕。然而书中几次提到这一句,说明此句与黛玉后回的命运惜惜相关,重要。应该是指后回贾家家亡人散,黛玉早早死去,所以青春已逝,从此不能欣赏这美好的景气,而发出的感慨。
54、⊙投稿信箱:1515260082(欢迎原创诗词投稿)
55、很多人觉得,宝钗和黛玉两个是完全相反的女子,一个从容大量,一个清高自许,实则他们两个亦有相似之处。而大的一点,便是她们都活得透彻。看透了,便都在如水的时光里往来游走,顺因自然,死生由命。“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原来再华美的花事,再嫣红的春光,都是假象,过后都是苍凉。谁悲?而这两个女子,亦是梦中一现,葬送红楼。如花美眷,真真是抵不过似水流年。
56、前八十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健在,共同经历着人世间的爱恨缠绵,纵享富贵温柔,后四十回,林黛玉和薛宝钗在同一天各走一边,林黛玉成了相思鬼,魂丟良辰美景,奈何天,薛宝钗金玉良缘,洞房花烛,良辰美景奈何天。
57、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58、可龄官无奈,在看到贾蔷买来逗自己开心会衔旗串台的雀儿时,她没有像别的女孩一样觉得有趣,反而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本质,这是她看透了自己在贾府中的位置,与那笼中鸟别无差异。
59、《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在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60、汤显祖墓是公园内的一个独立单元,因为此处用围墙包了起来,我沿着公园内的河边边走边打问,而后来到了他的墓前。从外观看,此墓作了新的整修,其制式有着元代人墓葬的味道,墓的正前方写着“汤显祖之墓”,三面有着半圆形的墙围,封闭的墓顶上有一颗圆形宝珠,上面刻着祥云图案,而墓的后方则用碑石的形式介绍着汤显祖的生平。墓的后方,有一个新修小亭,里面坐着一些游客,在那里歇息谈天,一眼望去,气氛祥和。
61、 命一场,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礼,一次岁月的历练;或浓或淡,都是一抹绽放,一抹美丽的风景。春风得意时,不必张扬骄傲,淡定从容一些,没有人能永远一帆风顺。一切得与失、隐与显,无非风景与风情。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即使遭受别人的不看好和挤兑,不必辩解讨好,云淡风轻一笑,用时间来证明自己。何必追慕名车香宴,我只需清茶淡饭,爱相随,情也真。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不违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开执念,随缘是好的生活。不管这世上会有多少寒凉,依旧会有不一样的烟火。遇山过山,遇雨撑伞,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淡若清风,含笑走过。人世喧嚣,名利来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安之若素,人淡如菊。淡淡地做人,淡淡地生活,淡淡的日子,每天都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甲就是驾驶者,驾驶者就是机甲。而光脑的运算能力,也足够负担机甲运行时所需要的全部运算。
62、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63、林黛玉耳昕戏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篱下,幽困潇湘,风吹竹叶,如泣如诉。失去亲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贾府这座牢狱里,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此时此地,此境此情。
64、林和靖养鹤种梅,终生未娶。或许,他的一生都在期等,期等有一位梅一般品格的女子,与他偕老白头,厮守一生吧!
65、光。光阴旧,覆水难收,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说好,永不回头。向前走,穿过一段岁月的风烟迷雾,走到山清水秀……
66、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67、老先生说,那块砖雕是辗转从他人手上购得,原本镶嵌于大和恒面粉厂的厂房之上。
68、沈璟当时是把《牡丹亭》改为了《同梦记》,然而他所修之本已经失传,只是有两首曲子保留在了沈璟修订的《南词新谱》中,对于这两个曲子的比较,徐朔方先生在《汤显祖评传》中把汤的原作和沈的改编作为对比收入了书中,我将此抄录如下:
69、贾蔷提着雀儿笼子回来了,兴兴头头找龄官,看见宝玉,只得站住,估计心里正埋怨宝玉来得不是时候呢,勉强敷衍宝玉两句,着急往龄官房里来。宝玉的好奇心上来了,早把听曲的事忘到脑后,跟着去看他俩。贾蔷边说“买个雀儿你玩,省得天天闷的无个开心”,边拿些谷子,哄的雀儿在笼子里戏台上乱串、衔旗子。其他女孩子都道有趣,只有龄官冷笑两声,赌气仍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