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句索尔仁尼琴精选
1、10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利莎的影子》、《钢琴教师》奥地利
2、1919年卡尔·施皮特勒(CarlFriedrichSpitteler)《奥林比亚的春天》瑞士
3、12017年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英国
4、孙超,1972年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2006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语文系,获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已出版专著《当代俄罗斯文学视野下的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主题与诗学》(201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中短篇小说研究》(2014)。
5、苏联解体以后,被驱逐20年之久的索尔仁尼琴终于获准回到自己的祖国。2008年8月3日夜间,索尔仁尼琴心脏病发作,闻讯前来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了抢救。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俄罗斯的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寿89岁。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娜塔丽娅·安德烈耶夫娜说:“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
6、1940年到1943年未颁奖
7、为了得到自己那份吃不饱的口粮,我们无可救药地就把人性抛弃了,把我们所有的原则、我们的灵魂、前人的所有抗争、后人的所有机会都抛弃了,只为了让自己能够可怜地生存下去。我们缺乏忠诚、自豪感和热忱。我们不害怕核武器,也不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是废墟中的难民了。我们只害怕作为一个公民,做出有勇气的行为。
8、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应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家庭》
9、2001年维·苏·奈保尔(VidiadharSurajprasadNaipaul)《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街》、《大河湾》、《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英国
10、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11、1959年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Quasimodo)《水与土》意大利
12、依据艾克曼所著的《伟大的灵魂》,索尔仁尼琴是在面对死亡时,才遇见上帝的。当时,他在监禁与劳动的重压下,得了腹腔癌。开完刀,在万念俱灰之际,在漆黑的夜里,他与邻床一位陌生的犹太医生进行了整夜的心灵倾谈。
13、自由是进步的象征英格索尔
14、一九二九——一九三零年,一条冲决一切的巨流滚滚而来,这就是数以百万计的被扫地出门的富农。他的流量过于巨大,尽管我们的侦查监狱十分发达,恐怕也是容纳不下的(况且已被“黄金”水流填满了)…….它在俄国的全部历史上无与伦比。这是国民大迁徙,这是民族的浩劫。
15、 获“诺奖”的流亡诗人布罗茨基。他是苏联后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6、1963年乔治·塞菲里斯(GiorgosSeferis)《“画眉鸟”号》希腊
17、奈莉·萨克斯(NellySachs)《逃亡》德国
18、图中绿色圆点位置就是德国团队查到的古拉格集中营分布图,其中保存完整、痕迹明显的遗址,就是代号为501和503的两段铁路线,前者从萨列哈德前往伊加尔卡,全长近1300公里,后者从伊加尔卡连接诺里尔斯克,约600公里长。
19、这是一篇短散文通过描写落叶松的特性来歌颂落叶松坚韧的品格实则赞扬了像落叶松一样拥有坚韧品质的人他们就像这高大的松一样不言语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不管是生活还是成长爱着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被给予的每一缕阳光
20、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Montale)《生活之恶》意大利
四十句索尔仁尼琴精选
1、但是,因为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普京不谋而合,2007年,他却欣然接受普京颁给他的高国家奖章。
2、1916年魏尔纳·海顿斯坦姆(GustafVernervonHeidenstam)《朝圣年代》瑞典
3、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作家之那么索尔仁尼琴应该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之一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他们有着深厚的基督教信仰。他们的作品,都在揭示着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体现了对不可摧毁的人之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企图之批判。
4、1955年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rKiljanLaxness)《冰岛之钟》冰岛
5、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GiosuèAlessandroCarducci)《青春诗》意大利
6、1968年,索尔仁尼琴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相继在西欧出版,此举令苏联作家们忍无可忍,当即投票将其踢出作家协会。有趣的是,就在当年,他和川端康成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1970年,索尔仁尼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迫于压力他不敢去领奖,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著名的“不同政见者”。4年后,苏联当局将索尔仁尼琴开除国籍并驱逐出境,在瑞士短暂停留后,索尔仁尼琴终流亡美国。
7、没想到,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让他在国内饱受抨击。帕斯捷尔纳克被开除了苏联作家协会的会籍。为了避免更大的打击,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8、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NaguibMahfouz)《街魂》埃及
9、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PíoAleixandreyMerlo)《天堂的影子》西班牙
10、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11、要想找回我们自暴自弃的自由,简单、容易的方法就是,你作为个人绝不参与谎言。虽然谎言遮天蔽日,无处不在,但是休想从我这里得到支持。
12、富农这个像抽人的鞭子似的术语的含义不可遏止地膨胀着,到一九三零年的时候,已经一般地把所有坚实的农民——经济上坚实的,劳动上坚实的,甚而不过是信念上坚实的农民,都冠以这样的称号。富农的外号被利用来打碎农民的坚实性。(索尔仁尼琴名言)
13、我们一直在各种政治学习中被洗脑,一直被教导要活得顺从,你想要好好活着就要听话。个人无法逃脱他的时代和社会。每天的生活都在考验一个人的良知。他们想把我们怎么样?我们真的无能无力吗?
14、有人称赞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是俄罗斯伟大的良心,是回归祖国的先知。但是波兰作家康布罗维奇却认为索尔仁尼琴浪费了一个作家的生命。
15、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16、那么,有没有获得了诺贝尔奖,却拒绝领奖的获奖者?有,而且不止一位。
17、所以,你不是第一个采用这种方法的人,你将成为已经这样做的人们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密切合作,这条道路将变得更容易和更短一些,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如果这样的人达到了几千个,他们就对我们无计可施。如果这样的人达到了几万个,那么我们将发现我们的国家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18、在2003年俄罗斯解密的部分资料中,501和503其实是分属两地的集中营代码,为防止泄密将其统称为萨伊铁路,保密级别与苏联克格勃名单相同,因为事关诺里尔斯克这座苏联大的工业中心。那么,将近2000公里的铁路项目又是如何绝密的呢?古拉格是关键。
19、1983年威廉·戈尔丁(WilliamGeraldGolding)《蝇王》、《金字塔》英国
20、1998年12月11日,老人80岁生日,俄罗斯政府和国家杜马,给了他高的礼遇和荣誉。当权者以为自己终于能和“良心”拥抱在一起了,而实际上是抱住了一只芳香而又滚烫的山芋。索尔仁尼琴接着就开始充当政治批评家的角色:批评戈尔巴乔夫放弃权力是政治上的幼稚,批评叶利钦不负责任地分裂了俄罗斯,还认为普京的烂摊子需要作为反对派的共产党人出来制约等。老人每天都在发布令人惊悚同时又令人厌烦的预言。但当他想稍事休息而沉默一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失魂落魄,都在焦急地等待,企盼那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如今,老人终于彻底沉默了,仿佛要让所有人的企盼彻底落空。但是,他的“四不”口诀却像咒语一样印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不相信、不害怕、不原谅、不撒谎!
六十句索尔仁尼琴精选
1、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AltonWalcott)《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
2、但是,正如大卫王和众先知一样,索尔仁尼琴也服事了他那一世代的人,然后就安息了。不知道在具有俄罗斯精神深度和宗教气质的作家中,索尔仁尼琴会不会是后一个?
3、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SamuelBarclayBeckett)《等待戈多》爱尔兰
4、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HenrikPontoppidan)《磨坊血案》丹麦
5、索尔仁尼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童年全靠母亲做教员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1945年,他在卫国战争的前线被捕,监禁1957年才因“无犯罪事实”被恢复名誉。此后,他在做中学教员的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此后,在国外出版了暴露斯大林时代阴暗面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等,引起巨大的反响。197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没有前去领奖。1974年2月,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先后到过西德和瑞士,1976年迁往美国,1994年回归俄罗斯。索尔仁尼琴在演说
6、江淳:台海无战事,中美难开战
7、截至目前为止,真正发自内心,自觉、自愿拒绝诺贝尔奖的人,是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
8、10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JorgeMarioPedroVargasLlosa)《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西班牙/秘鲁
9、但是在二战结束前夕,1945年2月,他因与友人通信批评了斯大林而被捕,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罪名,被判处8年劳改。1953年刑满获释,被流放到哈萨克。1956年被解除流放,1957年被平反,宣布无罪,恢复名誉,在中学当数学老师。
10、历史关注已经发生的事情,文学关注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知识分子”与作家的区别。我尊重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传统,但也迷恋俄罗斯的文学传统。在现代知识分子谱系中,索尔仁尼琴的形象很高大,但在俄罗斯文学谱系中,他却显得有些矮小。在爱的前提之下,与人类为敌、与自我或语言为敌、与历史中的制度或权力为敌,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三个等级。托尔斯泰以人类为敌,将所有的非理想状态和伪善的现实撕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我和语言为敌,将所有自我的包装和语言的自明性残酷地摧毁。索尔仁尼琴则是以历史中的制度和权力为敌这一谱系中的一员。随着时间流逝,他只能在托氏和陀氏的光辉中勉强地闪烁。
11、有人说他与时代脱节了;有人说他走得不是时候,回来的也不是时候;也有人说他太天真了、太狭隘了、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但我们不要忘记,他只是一个“人”,是一个受限于时空环境的“时代之子”。
12、 “良心作家”及晚年忏悔的索尔仁尼琴。在获诺贝尔奖的俄罗斯作家中,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人,1918年生于高加索。
13、本文摘自张柠作品《白垩纪文学备忘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4、他曾拒绝叶利钦颁赠的“圣安德烈勋章”,却欣然接受普京颁赠的、标志着人文领域高成就的“俄罗斯国家勋章”。原因是他认为叶利钦走西方资本主义路线,带来社会道德的沦丧;而普京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路线,却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公开赞扬普京,认为他是俄罗斯文明的捍卫者。他也因为西方国家批评普京“专制”,挺身为普京辩护。所以,有人批评他是俄罗斯沙文主义者。
15、原载1974年2月18日《华盛顿邮报》,A26版
16、索尔仁尼琴度过了八年的囚禁生涯,在这八年里,他屡次更换监禁地点。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文学创作,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将创作的文字写在零星的碎纸上,等记下来之后马上销毁。
17、得知获奖的消息后,萨特起草了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并由他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代为宜读。在声明中,萨特宣布了自己拒绝领奖的理由是:“我的拒绝并非是一个仓促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抱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18、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BashevisSinger)《魔术师·原野王》美国
19、“它们一代代的命运就是套上枷锁,接受鞭挞。”
20、B解析:本题切入点在第二空,第二空所填词语要与“勾勒”搭配,而“勾勒”一词指的是用线条画出轮廓,所以只能用B项的“轮廓”。ACD不搭配。“一脉相承”指的是学说、观点等有继承关系,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八十句索尔仁尼琴精选
1、我知道他在撒谎这句话是索尔仁尼琴说的,原文: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2、1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3、如果你这样选择,那么从一开始,你的生活就将发生巨变。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工作。对于那些想寻找真相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岁月很快就将变得坎坷,因为要求背诵的内容中充满了谎言,你不得不做出选择。
4、 伊凡·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5、沿着铁路往西北方向走了大概5公里,所过之处都是一副锈迹斑斑的破败之景,我忍不住问向导:这么多铁轨就这么扔在这里不要了吗?得到的回答是:90年代有92公里铁轨被拆掉,送去维护西伯利亚大铁路,剩下的如今就算想用,也不大可能了。
6、只要我们不合作,铁筒一般的包围圈就有一个缺口。这是我们能做到的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谎言,却是具有毁灭性。因为只要人们不说谎,谎言就无法存在。它就像一种传染病,只活在那些愿意说谎的人身上。
7、索尔仁尼琴刚被苏联驱逐出境的时候,来到了人类的希望之地伟大的美利坚。一上岸就把苏联狠狠地批了一顿。正当美国佬鼓掌的时候,机智的索大爷又把美国狠狠地批了,指责美国的消费文化,指责美国的工会出卖工人,号召让美国工人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制度。
8、*不参加任何违背你心意的集会或游行,也不举手赞同任何一个你不完全接受标语或口号。
9、靠斧头办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一切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只有那些少不更事和自以为是的人,才会以为通过恐怖主义可以达到目的。流血的暴动和内战都已经行不通了。如果有人还要教导我们这样做,我们只能说谢谢。现在我们知道,坏的方法只会导致坏的结果。请让我们保持清白!
10、如果在大规模捕人入狱时期,比如列宁格勒,当把全城四分之一的居民投入监狱的时候,人们不是坐在自己的洞穴里,听到每一次大门砰砰响声和楼梯上的脚步声就吓得发呆——而是明白了他们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于是精神抖擞地几人一组手中拿着斧头、锤子、火钩子,拿着顺手拿到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门道里设下埋伏,那又会怎样呢?…….这样一来,不管斯大林多么渴求,这个可诅咒的机器一定会停下来!……对于后面发生的一切,我们简直是咎由自取。
11、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12、索氏先到德国,后迁居瑞士苏黎世,后流亡美国。
13、1937年罗杰·马丁·杜·加尔(RogerMartinduGard)《蒂伯一家》法国
14、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英格索尔
15、原版《古拉格群岛》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来自7个盟国的囚犯和数不清的德意俘虏(苏联官方没有记载),被全部打乱后随机组队分散在501和503铁路沿线,沿途设有数千个临时营房,分不同工种和施工阶段逐一往前进发。
16、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胆怯的,但是让我们做出一个选择。要么你自觉地作为一个谎言的仆人(当然,这并非由于你赞成谎言,而是由于你要养家,你不得不在谎言之中把孩子们养大),要么你就脱掉谎言的外套,变成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人,得到你的孩子和同时代人的尊重。
17、1915年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法国
18、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广阔更重要,甚至比经济繁荣的程度更重要。民族的伟大在于其内部发展的高度,而不在其外在发展的高度。
19、20世纪90年代初期,索尔仁尼琴一度试图涉足政治。那时候,人们还会反驳他。现在,连反驳也没有了,人们把他所说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话,视为老人的固执和怀旧。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平常孤独地蛰居在自己的深宅大院。但他俨然一头老狮子,常常用骇人听闻的吼叫,给自己平静而孤寂的生活带来短暂的喧嚣。但无论如何,人们都试图要将索尔仁尼琴和他曾经生活过的悲惨时代一起忘掉。
20、索尔仁尼琴认为,是无神论造成了斯大林的乌托邦和暴政。那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公义、没有信仰的世界。用口号来宣扬阶级平等,只改变了外在的社会环境,而没有根本改变人的内心,反而使人心的罪恶更加泛滥。
一百句索尔仁尼琴精选
1、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IosifAleksandrovichBrodsky)《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美国
2、作者:(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原作名:Раковыйкорпус译者:姜明河
3、江淳:期待一场凌厉的冬雪
4、1978年他应邀在哈佛大学演讲,严厉批评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这在自由主义大本营的哈佛引起一场争论。但当年留学哈佛的马英却因听到这篇演讲而感动不已,以笔名写了一篇回应文章《勇者的证言——索尔仁尼琴的哈佛演讲及反应》,登在《中央日报》上,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后来马英九返台,应聘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这成为他日后在政坛崛起之因。
5、12016年鲍勃·迪伦(BobDylan)《随风飘荡》美国
6、真有他所说的那么严重吗?对于他的“毁灭”、“高雅”、“平庸”、“文化的真正意义”之论,我不想多作分析。我只是觉得,他的整个发言,不像一个有理智的作家,倒像一个诺查丹玛斯式的骇人听闻的预言家。像年轻的时候一样,索尔仁尼琴依然是一个激进的勇士。所不同的是,如今更添加了固执的成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原来所反对的是苏联的专制主义和非人道主义的统治,而现在,他所反对的是大众文化、物质主义潮流和资本主义市场。
7、然而,苏联时期究竟有多少座古拉格集中营,至今为止也没个准确数字,有说700座、也有说476座。上个世纪末德国25名历史学家曾专程组队去印证,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都已消失不见,目前仍有遗址存留的不足130座。
8、1948年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荒原》、《四个四重奏》英国
9、柯尔律治才能和天才的差别就如同泥瓦和雕塑家的差别英格索尔
10、1991年内丁·戈迪默(NadineGordimer)《七月的人民》南非
11、*如果听到任何一个发言者公然说谎,或者传播意识形态垃圾和无耻的洗脑宣传,你应当立即退出该会议、讲座、演出、或者电影放映场合。
12、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ShmuelYosefAgnon)《行为之书》以色列
13、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hy)《福尔赛世家》英国
14、1973年,由于黎德寿和基辛格签署了一份停战协议,因而诺贝尔评奖机构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他们。黎德寿认为,越南仍处于战火之中(事实也是如此,直到两年后战火才完全停息),拒绝领奖。
15、中国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他对专制主义的反抗,却很少有人知道,他那巨大的道德勇气,是来自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
16、1974年,索尔仁尼琴因持不同政见,被苏联政权驱逐出境,1976年定居美国。他经常以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的名义发言。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那些言论和立场,他的《古拉格群岛》等作品,得到了世界性的回应,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他曾经渴望苏联人民能够摆脱东方式专制主义的生活模式,过上自由而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到了美国之后就不大习惯。两年之后的1978年,当美国人都快要将他遗忘的时候,他耐不住寂寞,到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分裂的世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就是:道德沦丧、民主和自由过度发展、游戏的人生态度、空虚的灵魂、盲目追求快乐、浅薄等等。他的言论受到了美国知识界的冷遇。
17、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18、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daoChristianTheodorMommsen)《罗马风云》德国
19、《熔炉》:改变国家制度的电影(附百度云链接)
20、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