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30 02:21:56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第1段)

1、强逼秀才吃屎——难为人(兼语式)

2、10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近义词:打破沙锅璺到底

4、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5、提示一下:都是谐音歇后语哦~(关注我们,留言“歇后语”,验证答案)

6、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原词应该为“打破沙锅璺到底”。

7、(拼音代码):dpsd

8、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9、婚期快要到了,然而丈夫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思的谐音)。这后一句可能是当地的歇后语。

10、“严”与“盐”同音相谐。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形势危急。

11、A.点滴成绩是我们奋斗的起点,追求亦是我们拼搏的终。

12、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13、“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是原因,构成因果复句,“‘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是结果,但在这句中又是一句复句,歇后语其实隐含着一个省略的前提“(由于)王成义很软弱”,是大小原因套成的多层复句。

14、姓氏姊妹篇:外国姓名趣谈

15、歇后语是指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熟语,前一部分是比较显豁的意象,后一部分则对前一部分做深入的、进一步的解释,如“骑驴子看唱本——走着瞧”、“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刘叔新(2005)指出:“歇后语的‘歇后’,表明这种固定语在构造上的特点。前头一个比喻性的或含蓄的说法,像谜面一样,真意隐藏着而不清楚;歇下来停顿一会儿之后,后头接着才有一个真意的说法,像是谜底。”(145页?)反映出对歇后语本意理解的不同。

16、(你)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蒙后(注)省)

17、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8、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19、他以前骑过摩托车,所以教他开汽车很容易,响鼓不用重槌——一点就通(嗵)。

20、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第2段)

1、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2、这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歇后语之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歇后语)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是一个成语,(成语):打破沙锅问到底(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原意):砂锅有了裂纹就会裂到底部,(引申):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 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用法)学习中,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问题搞明白,才能不断进步!

3、(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4、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玩歇后语的游戏!

5、(3)《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如意金箍棒原本就是兵器,是太上老君所炼制,“如意金箍棒”这个名字也是太上老君所取,并刻在棒身上,是初的名字。猪八戒所使用的武器是九齿钉耙,全名称为上宝沁金耙,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

6、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7、“言”与“盐”同音相谐,“尽”与“进”同音相谐。一句话难以把情况说清,也指有不能说的苦衷。

8、梦里吃糖瓜——想得甜(述补式)

9、1竹篮打水——一场空

10、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1、10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2、砂锅白肉就是白煮肉也是白肉片,即用大沙锅白水煮肉。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白肉出锅,晾凉后,切片,而后码盘上,蘸调料吃。后来白煮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把煮好的白肉、下货再加工成特色菜肴,称为“小烧”。因菜盛装在六寸的浅盘中因此叫“烧碟”。早的烧碟仅有8种,有炸排骨、炸腰花、炸脂油卷、炸里脊、炸肥肠、炸肝尖、烧子盖、烧脸子等。后经发展到64个烧碟。全盛时期,烧碟品种多达130个之多。所以我们来砂锅居,除了砂锅,还有很多都是必点菜,干炸丸子,火爆腰花,爆三样儿,九转大肠,三不沾,都是全北京数一数二的水准,要是一次吃不过来,就多来几回吧。

13、从前的砂锅居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做上午半天生意。食客如果到了中午之后才去砂锅居,往往会吃闭门羹,扫兴而归。因为当时砂锅居的大砂锅只有一口。每天晚上宰杀一头肥猪后,拾掇干净,放在这口砂锅里连夜烹煮。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猪肉刚好煮熟,迎接前来光临的顾客。由于砂锅居的白水煮肉畅销,每天上午几个钟头就卖完了,供不应求,久而久之,一句北京歇后语应运而生,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清末民初,砂锅居的生意依然很火爆,一座难求,与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万福居、广和居、同和居并称为“京城八大居”。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选择在这里宴请贵客,是一件很有面儿的事儿。

14、蟑螂落油锅——全身都酥了(主谓式)

15、C.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16、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1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8、“动”与“冻”同音相谐。心:本指事物的中央或内部,转指心思。指思想感情等发生了波动,或产生了某种想法。

19、“问”与“璺”同音相谐。璺(wèn):陶瓷器皿上的裂纹。底:本指器物的底部,转指事情的根源或内情。砂锅一旦有了裂纹,会一直从上裂到底。指对事情刨根问底。

20、“息”与“熄”同音相谐。釜(fǔ):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柴。奄(yǎn)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从锅底下抽掉柴火,火焰即将熄灭。指气息微弱,生命已到了后关头。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第3段)

1、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主谓式)

2、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3、(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4、(1)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必须做到:①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②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③发散多种思维,展开合理想象。结合积累可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石猴坐天下——毛手毛脚。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5、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勇于改革,在这智能时代锐意创新,真是无所不为。说起网络领域的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的名字,那是如雷贯耳。其实,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真才实学足够优秀,你也可以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6、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7、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8、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9、“打破砂锅”和“问到底”,这里利用了“问”和“璺”的谐音。“璺”音同“问”,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现的裂纹。

10、咳,真是老鼠钻风盒,两头受气。(《大路向阳》239页)

11、(1)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孙悟空翻筋斗,猪八戒照镜子

12、破沙锅——问到底。沙锅:用陶土和沙烧成的锅,不易与酸和碱起化学变化,常用来做菜或熬药“璺”与“问”谐音璺: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比喻追问到底,弄清真相。纹和问谐音,(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砂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砂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3、10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5、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16、(2)诙谐性:“诙谐是指言语中对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温端政,19113页),粤语的说法则是“搞笑”。不少歇后语都很能体现出民间语言创新的智慧,于嬉笑之间将这种老百姓的语言幽默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三点:

17、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18、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9、只要你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这道题一定能做出来。

20、温端政(1985)指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在表义上只起着辅助作用,在语法上多数情况也是起辅助作用,但在修辞上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102页)这些修辞作用包括: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第4段)

1、下面是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请你补全。

2、铁公鸡——一毛不拔(名词性短语)

3、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4、(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羊城晚报2009年5月27日A4版)

6、老九的弟弟——老实

7、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8、打破砂锅问到底(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示例):我们必须绞脑筋,~。★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近义词):打破沙锅问到底(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9、磁石遇铁块——不谋而合

10、歇后语还有好些其他的,比如:

11、猜对了谜底——严(言)重(中)了

12、(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13、“通”与“嗵”同音相谐。点:本指用鼓槌轻敲,转指指点。嗵:模拟鼓的响声。指稍经点拨,就能明白道理。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6、胖得出奇的胡风风,飞着风沙眼,瞟了喜气洋洋的男人一眼,撇了撇嘴说:“看你乐的,不要闹个猫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奔腾的大黑河》12页)

17、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携程“泄露门”警示从业人员,忽视细小安全隐患,可能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严重打击。

18、这个劫匪眼看无路可逃,就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劫持了一名人质跟警方对峙。

19、打破沙锅——问到底属于歇后语。相关的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求源

20、歇后语还有多种别称,如半截话、缩脚语、解后语、譬解语或俏皮话,各地方言也有不同的称说,如东北的“俏皮嗑”,四川的“言子”,山东的“坎子”,山西的“洋话”,不一而足。本节主要讨论共同语中的歇后语,但其实方言中也有精彩纷呈的特色歇后语,也可能进入共同语(如“萝卜干加盐——外咸(行)”是吴语的歇后语;“矮子过河——安心”“安”谐音“淹”,可能也有方音的影响)。以下对歇后语进行详细的论述。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第5段)

1、歇后语在韵律上前后两部分通常会有所停顿,停顿的作用相当于“是”、“等于”。但在语用时前一部分往往可以独立运用,后一部分隐去不说(故称为“歇后”,“歇”即“略”也),熟悉歇后语的听者(即具备文化背景者)即可意会,当然亦可以前后两部分一起使用。

2、柳大筐是的编筐匠,父亲一辈子,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老实人。(《西辽河传》209页)

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4、我本书借俾佢,一直无还,真系叉烧包掟狗,有去冇回咯(我的书借给他,他一直没有还,恐怕有借没有还了)。

5、B.七年级开展了“孝亲敬老”活动,同学们那些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6、“样”与“羊”近音相谐。狗头不像羊头,头上本没有角。指人装模作样。

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①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比喻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③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比喻做事分辨不出好坏。

9、他高烧三天没退,看来事情咸菜蘸酱——严(盐)重了。

10、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11、下面,我们连起来读,请你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这些字。

12、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13、万事俱备必先利其器

14、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

15、(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6、歇后语中有趣的当属谐音类歇后语了。这类歇后语往往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既形象,又风趣。

17、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半部分构成来表达某个含义,前半部分类似谜面,是一种隐喻或比喻;后半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说出前半句,“歇”去后半句,含蓄的表达。因此这种语言形式被称为歇后语。

18、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9、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布,承前省宾)

20、老虎屁股——摸不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