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7 00:24:26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前二十句)

1、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2、这是苏轼写西湖美景的名篇,雨后的西湖,犹如那美丽的西施一般,不论是淡淡着妆,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的好看。

3、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5、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7、 赏析:这首《惠崇》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8、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11、写出了作者人老而新却不老的一颗像年轻人的心。"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12、花影朝代:宋代作者: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13、后四句也是诗人自嘲。颈联以祸为福,身为"逐客",本该是悲凉忧伤的,但是"不妨""例作"二词显示出这样的境遇似乎是人生的另一种归宿,人们不必大惊小怪。尾联写自己无功却还要接受官家的俸禄,具有惭愧之意。

14、(出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18、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苏轼经典的诗词及意思2《自题金山画像》

19、(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20、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前四十句)

1、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时有美堂暴雨,苏轼即景写下此诗。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2、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4、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5、“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赤壁赋》),遗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个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突现了东坡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仅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神韵,而且为下片的“吾与子之所共适”风月的意境作了对衬性的铺垫。

6、(解析)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7、(出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8、苏轼赠刘景文古诗鉴赏

9、(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0、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11、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江南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3、关于苏轼的.诗词名句

14、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15、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1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7、人生虚名,就像蜗牛头上的两个触角在争地盘,这蝇头般的小利,有什么值得人们争来争去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不如趁此身未老,还有闲暇的时光,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人生不过百年,与其为名利所累,不如醉他个三万六千场。

18、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0、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前六十句)

1、(解析)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2、“当局者迷”是世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想要真正了解事物或者现象,还是需要跳出固有的环境才是。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6、zèng liú jǐng wén

7、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8、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9、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0、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1、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12、仔细思量,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时光?何况,有一半日子是被杂乱的事情所困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短道长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欣赏这江南美景,品味这江南美酒,再听一曲优美的《满庭芳》。

1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4、苏东坡的《望江南》诗词全文如下:

15、yī nián hǎo jǐng jūn xū jì,

16、面对时光易逝,苏轼看得也很开,虽然心绪惆怅,可我依然如那东栏如雪的梨花一样,依然清正坦荡,居俗世而自清。

17、(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18、苏轼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版

19、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20、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前八十句)

1、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4、(原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让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5、下片抒情,紧承上片,是触景生情。“寒食后”,进一步点明登台时间,酒醒后东坡开始感叹:“休对故人思故国”,这句是愁,为何?因为寒食后就是清明,传统意义上,这时应该返乡祭祖,但东坡却不得归,故而生出思乡之愁。“且将新火试新茶”,寒食起三天,要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三天后重新起火,故称“新火”,煮茶暗含的是东坡难以解脱的乡愁,但又是他排解思乡之情的一种方式。

6、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7、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8、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0、一向乐观自在的苏轼,在回首一生功业的`时候,会怎样评价自己呢?这首诗给出了答案。

11、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鉴赏:这首诗刻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14、上片写景,“春未老”起句,是点明季节:春已暮而春未老,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然后登高望远,映入眼中的是“半壕春水一城花”,将春水、春花一一展开,铺排在读者眼前。后以“烟雨暗千家”结尾,居高临下,举目远眺,烟雨笼罩着整个密州城,一城春光在眼底,有一种朦胧美感。

15、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6、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17、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1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9、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20、(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前一百句)

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2、岭南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有罪之人多被流放至此。可苏轼却不一样,这里的荔枝又好又甜,为了荔枝,苏轼愿常作岭南之人。

3、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4、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5、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6、(原诗)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

9、(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12、有关苏轼的诗词名句大全

13、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1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5、这是一首题画诗,却将春日晚景描写得闲适自然,桃花、水鸭、蒌蒿、河豚,真是一幅美丽的春景。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19、bě sòng:sū shì

20、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