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学经典教育(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6 01:32:09

精选国学经典教育20句

1、我们应当看到,今天的青少年群体,从出生起就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教育,现代文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我们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站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文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2、《千家诗》选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名家名篇;《神童诗》主要辑录了神童汪洙的部分诗歌,《名贤集》《增广贤文》则汇集文献佳句及有韵的.谚语。

3、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明,受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走上了艰难探索的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在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过程中,终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世界现代文明。

4、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5、3《论语》《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6、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化于行—行)

7、既能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自己应尽的责任;又能以生活实践教育的形式,落实到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培养更多的崇礼守法的优秀青年。

8、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10、——《孟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1、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12、目前的教育模式皆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在孩子记忆力佳的黄金时期诵读中西方经典,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德福,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的人格。经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帮助孩子奠定四大人生根基,即:语文根基、人文底蕴根基、好习惯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

1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14、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内容

15、2016年投入使用。该中心将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标志性、开放性、的新型公益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81362平方米,建筑高度68米。项目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宗旨;致力于研究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审美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16、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

17、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18、诚信教育:通过评选“道德诚信好少年”“美沿中人”等形式,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9、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各历宦途悲聚散,几看时辈或浮沈。再来物景还依旧,风冷松高猿狖吟。

20、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

精选国学经典教育40句

1、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2、——《礼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4、学习《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其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国学经典》读后感11上小学后,我一直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7、2010年春节,在为纪念“西学东渐”第一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举办的展览上,一处名为“辉煌的‘无用之物’”的展厅引起了观者的兴趣,这里陈列着与利玛窦同时代的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拉斐尔、提香等的佳作,还有当时欧洲人使用的一些器物和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如果用物质世界的标准去衡量,也许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与价值,但它们又确实可以称之为“辉煌”,因为正是这些“无用之物”,构筑了人类灵魂和精神的意义坐标。可以说,国学也正是这样“辉煌的‘无用之物’”,它关涉的是国人生命素养的根基之学,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谈到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8、要精心教好所有学生:有教无类

9、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10、教育的层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这一句有关的是儒家认为教育的递进功夫,也就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修齐治平”

11、《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12、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国学经典》读后感13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期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爱。

13、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14、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15、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16、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17、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8、传统文化经典进入课堂的具体教育教学方法

19、这是一次学习之旅、心灵之旅、行道之旅。本次学习培训除了增加自身的修养之外,更深刻的认识到国学的博大精深。作为校长,我觉得我们更大的使命是传道。上山学到,下山行道。学校有序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这是本次学习之后的主要任务。以下是结合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倡导“悦读经典,感化育人”,旨在“悦读经典”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师生的情操——随风潜入“园”,润“吾”细无声。

20、如果能从课堂教育(德)和生活实践(礼)两方面入手,那么传统文化教育走进现代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文化的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也就指日可待了!

精选国学经典教育60句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记忆力旺盛,理解力不足。擅长模仿。因为他理解力不足,所以知识对于他而言没有难易之分。因为他什么都不理解,所以你给他什么他就记忆什么,不分好坏统统记住!教就有,不教就没有,教什么就有什么,一辈子不教,一辈子都没有!对于他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重复。边玩边学,无意识的吸收,潜移默化中记忆。小时候记住了,长大后才能体会理解;小时候没有记住,长大后就比较迷茫。小时候吸收的能量,长大后会慢慢的释放出来。(不分好坏,没有难易之分的)事物——模仿——熟悉——喜欢——重复——更喜欢——重复——……——吸收

3、“第二课堂”之“会说话的墙壁”

4、福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聘请教师

5、感恩教育:通过每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让每位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师长的养育、培养之恩,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6、黄山夫子峰(国际)双语学校(暂定名)定位为中华文化国际教育机构,是上海国学研修中心在黄山筹备设立的民办九年一贯制双语学校。学校将“中华学问、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核心理念,以中国传统书院制和国际化教育理念为主要办学特色,融合古今中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注重营造正统国学氛围,着力打造具有与时俱进的国际型教育社区。

7、孩子的理解能力虽然是有限的,但理解问题是人一生的事情,它会不断的深化,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8、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内化于心—思)

9、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10、这不是做题。国学,给国人至少有些自信吧。弘扬传承,在于修心。

11、推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公民素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12、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13、儒家学说经典合辑,阐述儒学哲学核心思想,汇集学习与传承的篇章。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5、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

16、以经典文本为基础,教学内容有明确指引,老师和学生都有章可循;

17、提高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并由此开发出儿童的强大记忆能力;

18、——《史记高祖本纪》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19、全球化挑战下国学经典教育被负载了过于沉重的文化使命

20、孟子善于论辩,长于思考,探索人性、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问题,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谨记保持美好的品德,经常通过自省等方式修养自身,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修身,勇于挖掘自身缺点并改正的人。

精选国学经典教育80句

1、——《论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3、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4、行孝道、做善事,珍惜时间,勤学苦读,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价值。

5、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孔子家语·王言》

6、不主张去理解,孩子大的才能是记忆的才能,先熟记在心。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解释比孩子高明,要知道用白话文去解释文言文是多么苍白的一件事情。孩子三岁有三岁的理解,十岁,二十岁,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读经像存钱,存钱难,理解像取钱,取钱易。经典是道,大道。所谓大道无形,道是靠悟的。厚积薄发,自然有开悟的时候,至于是哪一天开悟,我们不必太早强求。注释都是后人的理解,未必正确。我们先熟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内容自己就可以理解了,用文言文理解文言文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很多时候,白话文去解释文言文反而是苍白无力的。如果碰到个别难的地方,无法理解,再查资料或请教老师。

7、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8、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就不杀曹植了。

9、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10、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1、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2、我们不赞成将国学奉为文化复兴的大力神丸,然而,以西方的契约精神、自由伦理和公民社会为尺度来反思与审视国学,难免又带来另一重危险。前者极易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后者则一不小心就坠入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空巢。

13、被誉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

14、穿过国学中心的正门南门,除了国学堂,还将看到24位从古至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先贤铜人像。

15、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16、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经典对心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修习经典,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让经典嵌入脑子,融进血肉。讲求文道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经典,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恰恰从另一方面阐明了国学经典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二者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以及德行教育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修习经典的过程,就是唤醒沉睡的良知的过程,就是“求其放心”的过程,就是巩固天生的善性、克制欲望、提升修养的过程。

17、在主楼的地下还有一个名为“琅嬛室”的藏书阁,面积约300平方米,藏书阁内将布置成类似大英博物馆的高大书架。“‘琅嬛’是汉族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

18、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

19、第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20、国学中心融入中国元素与国际化特征,从外观看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与相邻的鸟巢、水立方风格相统一。该中心主楼采用“鼎”的造型,两边配以汉阕附楼,包含图书馆、球幕影院、讲堂、展览、书店、咖啡吧等功能空间。国学中心建筑设计取“百柱成林,国学丛集”之理念。方圆规矩,堂堂正正。主体建筑由百柱堂、净水台和四周环绕体块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于国学展示与体验、中华文化论坛及国学研究与培训三大功能区块。一道长达二百米的丹陛飞虹,跨至南侧绿地,接引四方来宾。

精选国学经典教育100句

1、——《论语》不迁怒,不贰过。——《论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名贤集》

3、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4、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经典诵读,让每一寸光阴都浸染书香

6、总有人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7、——《孟子尽心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行成于思,毁于随。

8、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笠翁对韵》

9、训练正音;普通话标准流利

10、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杜霞

11、《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12、约10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13、——《史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4、每每问及时下幼儿园和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情况,常常能听到肯定而自豪的回答:我们那里的孩子都能背《弟子规》、《三字经》。于是,我们看到,五六岁甚至三四岁的孩子,有多少“余力”尚且不可知,却能够摇头晃脑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而不少学校也把感恩、孝道作为凝聚校园文化的核心,不仅在校规校训、环境建设上处处体现,而且还通过浓墨重彩的报告会、宣讲会,重申孝悌之义,礼赞传统规范,常常是讲到动情处,大人孩子泣涕涟涟,台上台下哭声一片。回归传统道德、重申人伦规范和礼仪修身——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道德滑坡价值失衡的社会文化现实的回应。但毋庸讳言的是,由此引发的泛道德化倾向,却已成为当前国学经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一种只求其形、囫囵吞枣的学习方法,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没有理解、想象空乏,所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处于这个境界的学生尚占绝大多数。为此学校给每位学生发放《沿江中学课外阅读记录本》,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多摘录,多思考,多写读书笔记。

1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要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认同的确认。而这一切,都要从揣摩和感悟传统文化经典开始。传统文化经典,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其作用巨大,“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隋书·经籍志序》)。对于个体而言,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有一个滋润、内化和发展的过程,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正纪纲,弘道德”的愿景终将成为现实。

18、这就是国学经典教育应有的教育目的。

19、国学经典熏陶价值: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

20、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