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5 15:27:56

20句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集锦

1、金瑞国认为“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凝聚共识和智慧”是“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2、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3、秋天是个怀旧的季节,很多的故事和人都在不经意中被勾连,悄悄的说声想念。蓦然回首,发觉自己走过的路竟是那般萧瑟。但幸好,这一路的景色终究没有被你我辜负!

4、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决徙,偏离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为史载大禹治水后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5、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6、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7、饮水思源也好,追根溯源也罢,从古到今,中华儿女就一直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永不停歇的追溯,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诗篇。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出过许多首关于黄河的诗篇,其中著名的诗句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9、北风潜入悄无声,季节换了名字,依旧风光如故。寒冷的晚风中,色彩斑斓的灯光与黄河水打成了一片,

10、∆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黄河》

11、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12、禹之前鲧被舜派去治水,他采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败了,禹改变了鲧的做法,采用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九过家门而不入的他终于成功。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后人也尊称禹为“大禹”。

13、说的就是素有“黄河之都”之称

14、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主要的发源地。

15、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 “你要干大事,这批人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16、国家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升到新高度。

17、同学,你早!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一段重要论述。

18、它忍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都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19、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0、“天鹅之约”是河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项目之旨在通过航巡天鹅的生活轨迹,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意识和艺术修养。

40句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集锦

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东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慢慢地在扩大,不大一会就染红了小半边天。又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太阳好像背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挣扎着往上爬。到了后一轮火球般的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了出来,颜色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世间万物又回到太阳的怀抱。

2、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3、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4、为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5、地质史演变考证,黄河属于较为年轻的河流,约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黄河流域还只有一些互不联通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和夺袭,经历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联通,形成黄河水系的雏形。距今约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6、《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现存于世的十八篇里,有两篇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和黄河相关。

7、上午9点半到达目的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艺术空间,参观“眼中体,桥下树”青年艺术家画展。听说制作版画需要一些树叶、果子和花花草草,同学们又纷纷穿上雨衣到路边采摘。

8、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称多县文章载:南源为卡日曲,卡日曲源于各式冬雅和那扎仁,当为正源,理由有三:一源远流长,二水色与玛曲同,三水量较大。

9、下面,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同学们的精彩摄影吧!

10、成吉思汗乃性格刚烈而心胸狭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亚及欧洲时,要西夏随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视说:“力既不足,何以为汗。”成吉思汗远征欧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现在面对自己如此强大的军力,西夏还同过去一样傲慢、轻蔑。

11、慎海雄: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12、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13、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 “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 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14、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15、后进入“黄河文化传承”环节,邀请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连德林、连红增、连蕊、连茹悦四代同台剪纸示范,现场指导同学们完成剪纸作品《黄河》,让同学们在学习黄河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切身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16、中卫地区的先民很早就开发了黄河水运,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黄河上从事运输。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较灵活,在黄河边随处都可以停靠,木船载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须有码头(渡口),渡口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17、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时光如驹,匆匆而去。依山傍水的美食之都,白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夜晚,灯光璀璨格外耀眼。

18、河南广播电视台历时两年走遍黄河沿岸

19、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终堵上了决口。

20、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

60句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集锦

1、博物馆要讲清黄河文物的内涵,传播黄河文物的价值,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要把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融入今天的文化创造,融入当代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涵养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她像日出,像日落,像生命的轮回。

3、2020年1月5日,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48家博物馆再次聚首,结合黄河文化前世今生的艺术演绎和大众传播,进行研讨交流。大家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热烈研讨,凝聚了深度智慧,形成了广泛共识。

4、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5、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6、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跟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7、黄河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而兰州的中山桥是兰州境内历史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人们都敬仰它.观赏它。“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欢迎你们来领略黄河的雄伟吧!

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组织对黄河源头进行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

9、二是主干文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字、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结晶,在黄河流域萌芽、诞生并薪火相传。

10、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

11、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12、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终堵上了决口。

13、1970年代起,由于于经济发展、工业及农业的耗水量大增,大量河水被抽走,黄河的径流量由1950年代的575亿立方米,急剧下跌至1990年代中期的187亿立方米,黄河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鉴于黄河断流情况严重,中国政府自1998年起,开始限制用水及修整河道,于是黄河自2000年起便未曾断流,不过目前黄河仍会不时干涸,断流的威胁仍然存在。

14、黄河故事里,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奋斗创造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是肩负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国家希望的青年!

15、成吉思汗时期的“黄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时期的中卫渡口,说明在很早以前,中卫经济发展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6、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17、——英语181班邹雅帆

18、那个十字路口的红灯格外久,不由生出的几分焦虑在回头时被着白汗衫的老人抚平。报亭,单反,老人,如梦如幻。阳光、行人、车辆、岁月,都不曾着急。兰州就是这样呀,时光也缓慢流淌,兰州人就是这样啊,敦厚安详。

19、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 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20、《山海经》里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发大洪水,禹的爸爸鲧受命于尧,专门负责治水。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随着水位的升高而生长,水一直涨,“息壤”也随之增高,水涨到了天上。天帝派怪兽把“息壤”吃了。鲧治水不成功,被尧杀死。爸爸鲧治水失败了,大禹苦思冥想,决心把“堵水”的方法废除掉,开始用“疏导”的方式治水,终取得了成功。文中特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和百姓一起奋战,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三载春秋,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大禹治理的水系,就是黄河流域。

80句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集锦

1、雷佳:每一位扮演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座高峰

2、三是融合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结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

3、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 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4、(具体以实际播出为准)

5、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6、《山海经·北山经》里说,往北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鸟的名字叫做精卫,它发出的叫声也是“精卫精卫”。传说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而漳水从这座发鸠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7、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8、d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黄河文化也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激荡中,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注入新的内涵,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崭新气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9、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没有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10、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11、大家强调,要打破圈层,加强与教育、科研、文旅、传媒等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深入发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中国精神、世界意义、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文物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增强全民文化认同,增进公众文化自信。

12、从古至今,人们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持续的不间断的考察,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无疑为黄河源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些许神秘色彩。这也许就是黄河的魅力所在。

13、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14、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15、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正源。

16、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17、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18、9月21日晚20:30(第6集)

19、公元前192年,几位大将率领着若干精壮武士,保护着一位身怀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宫,一路艰辛辗转,来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在惊慌与绝望中,他们意外地看见了河中的小岛,别无选择,他们孤注一掷地在这里隐藏了下来。

20、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为线索,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9月1日开学之际,由共青团郑州市委举办的“青春寻访黄河文化”“河小文”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在郑州外国语中学开课。

100句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集锦

1、玛多县黄河沿黄河桥以上称河源段,河源段长25公里,流域面积09万平方公里。

2、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因为它铭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在未来它将会为兰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增添一抹瑰丽的历史色彩。

3、今天为您播出第三期:他忘记了关于自己的一切,却始终记得爱你

4、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把黄河的故事,讲给你听,让我们一起拥抱黄河文化。

5、在这里,我们遵从1985年的科考结论,用一段总结性的话来说明黄河的源头:

6、公元前25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轩辕氏黄帝这面大旗。于是,一朵朵绚丽的文明之花,便从黄帝这个人文始祖中先后开出。黄帝植谷,黄帝造车,黄帝捕鱼,黄帝制镜,黄帝纺纱……在中国文化的曙光里,处处留下了黄帝的剪影。

7、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8、∆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连德林老师现场指导同学们完成剪纸作品

9、“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

10、《我的黄河故事》系列短视深入细腻地展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视频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以奋勇拼搏的平凡人物为切入点,以“剧情+旁白”的讲述方式,生动而又深刻地呈现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显著成就,纪录赞美了新时代黄河战略的伟大实践。自2021年12月以来,以“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为代表,人民网、新华社等央级媒体以及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先后对《我的黄河故事》系列短视频进行了重点推介,全网点击量突破5000万!

11、就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传媒合作、共同讲好黄河故事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2、散步在落叶地,听着唯美的歌,夹杂着踏在落叶上的声响,暖阳绕过枝头上还顽强守地的叶片,跳跃在肩膀上,飞绕在身边。时而兴起扬起这落叶,便在阳光下焕发光彩,似飞舞的蝶。摘了眼镜,睁大眼睛,透过模糊的现在,看到清晰的过去。

13、李耳推开棋盘来到凤凰山上一看,原先被引过来拦在凤凰山下的黄河水,已经偷偷地从西面绕过潼关、风陵渡,向东直奔大海。水势汹涌,奔腾咆哮,看样子谁也挡不住它了。李耳一见,心中十分恼怒。他立即生起烘炉,拿起铁锤,在自己的膝盖上打成了一根几十丈长的大铁鞭。接着,他拿着铁鞭,迈开呼呼生风的两腿,很快追赶上了波涛翻滚,奔腾呼啸的黄河水。

14、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15、∆郑州外国语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张昌明以《黄河大合唱》为主题切入点,向同学们讲述歌曲创作背景及历史

16、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17、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18、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2540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19、夏日的银滩大桥,在蓝天与路边灌木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纤细玲珑。

20、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黄河在青海省内干流长168千米,流域面积3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是青海省第一大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