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Ⅰ)
1、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2、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当响(述补式)
3、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4、这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歇后语之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5、强逼秀才吃屎——难为人(兼语式)
6、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玩歇后语的游戏!
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孩子轻松掌握!
8、他是我们这里的文化名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他都是药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9、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10、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1、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低的低(联合式)
12、兔子尾巴——长不了
13、③前后部分密切配合,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将语义引向深入,从而体现出幽默、风趣特色。如“吃了磨刀水,秀(锈)气在内(内秀)”、“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等。
14、甲虫掉在粪坑里——越陷越深(紧缩结构)
1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6、打开天窗——说亮话
17、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在“谜面”“谜底”之间有一个破折号,它的意思是“间歇”,有时“间歇”之后的部分不说出来,让人们猜出它的含义,所以这种语言形式叫“歇后语”。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18、“办”与“拌”同音相谐。指事情办起来不容易。
19、歇后语是指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熟语,前一部分是比较显豁的意象,后一部分则对前一部分做深入的、进一步的解释,如“骑驴子看唱本——走着瞧”、“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刘叔新(2005)指出:“歇后语的‘歇后’,表明这种固定语在构造上的特点。前头一个比喻性的或含蓄的说法,像谜面一样,真意隐藏着而不清楚;歇下来停顿一会儿之后,后头接着才有一个真意的说法,像是谜底。”(145页?)反映出对歇后语本意理解的不同。
20、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Ⅱ)
1、嚯,他心里白糖拌蜂蜜——甜透了。(形容词性谓语,《沸腾的军营》90页)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4、你是怎么记住下面这些生字的呢?我给他们分别组了个词语,跟我读一读吧!
5、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6、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7、歇后语的语法功能:
8、(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9、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0、“一个人、两只梨、三口钟、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11、打破的砂锅一一纹(问)到底。这句歇后语是根据自然现象而得。字面上理解是说打破的砂锅它的裂纹是从上到下的,所以叫纹到底。纹和问谐音,谜底为问到底。应用此语时主要是形容做事要究根问底,力求明白,不能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12、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13、④状语。歇后语做状语时,往往需要在歇后语后加上“地”之类的助词,例如:
14、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15、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16、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8、此外,还有少数用其他方式构成的歇后语,如“礼义廉——无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前者属于截取,后者则是截取加谐音;“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则运用了析字手法(加双关)。
19、我本书借俾佢,一直无还,真系叉烧包掟狗,有去冇回咯(我的书借给他,他一直没有还,恐怕有借没有还了)。
20、点击关注参与(百日读诗计划)免费领书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Ⅲ)
1、[反义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2、王教授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瓶),对古文字的研究深入。
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全册动态生字,一笔一画教学生书写
4、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5、春天的毛毛雨——贵如油
6、请来服务员“打破沙锅问到底”,服务员亦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羊城晚报2009年8月8日B11版)
7、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8、到了粤方言则变成“叉烧包掟狗”,因为粤文化中“叉烧包”更能体现岭南的饮食特色,更有象征意义。如:
9、(2)注的构成。注与引不同的是,它可以由一个单词构成,如“谷糠榨油——难”、“和尚到了家——庙(妙)”,或单词带上助词,如“喇嘛的帽子——黄了”、“蝎子的尾巴——毒啊”,但多数情况下还是由短语或句子构成。例如:
10、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11、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是一个成语,
12、这是一句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比喻追根究底。璺,坼裂。谐声为“问”,现在都用“问”。
13、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4、蛤蟆撵鸭子——找死(主谓式)
15、近义词:打破沙锅璺到底
16、(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17、阴沟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
18、对待科学,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19、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0、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Ⅳ)
1、单韵母:aoeiuü(6个)
2、“你聋子拉二胡——胡扯!”三石虎瞪眼道(动词性谓语,《漳河春》20页)
3、老婆担遮——阴公(粤语歇后语)
4、他高烧三天没退,看来事情咸菜蘸酱——严(盐)重了。
5、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6、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7、铁公鸡——一毛不拔(名词性短语)
8、(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9、讲义|甘于恩:粤语词汇与南粤民俗
10、⑤错综关系。即在上下两部分中,充当的成分不对当,如:
11、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12、“通”与“嗵”同音相谐。点:本指用鼓槌轻敲,转指指点。嗵:模拟鼓的响声。指稍经点拨,就能明白道理。
13、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14、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15、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哪里吗?
16、在一般状态下,“引”和“注”连接在一起,但上面“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中,插入“你真”,显示陈述的对象;后一例则加上“我算是”的字眼。
17、柳大筐是的编筐匠,父亲一辈子,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老实人。(《西辽河传》209页)
18、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9、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20、0"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Ⅴ)
1、骑自行车下坡——踩(睬)都不踩(睬)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4、①“引”描写的是一种奇特的意象,令人捉摸不透,但一听到“注”的解释,便前后贯通起来,产生妙不可言的修辞效果。例如:河边洗黄莲——何(河)苦;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这种奇妙的效果在方言歇后语中同样可以感受得到,如粤语歇后语“非洲和尚--黑(乞)人憎(僧)”、“拿破仑——费卵事倾(FranceKing)”。
5、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6、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7、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8、小方很少喝酒,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量(亮)儿,你就饶了他吧。
9、虎落平阳——被犬欺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12、“麻秆打狼两头怕”实际上是一句歇后语,前部是“(用)麻秆打狼”,后部则是“两头怕”(暗含“两头不讨好”的意味)。但是,重大新闻或国际新闻,以及社评等,过多使用歇后语就不太合适,当然在带有评论性的采访中亦偶尔可见歇后语,如:
13、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
14、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5、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闹海记》上253页)
16、若有人问他的绳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是贵重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呼兰河传》182页)
17、个、头、块、匹、条、斤、名、位、群、座、口、阵、双、本、道、把、份、根、次、列、架、栋、辆、台、片、轮、只、棵、颗、朵、艘、场、对、封、张、件、所、杆、瓶、顶、项、幅、部、支、枝、首、尊、堆、钩、叶、弯、缕、伙
18、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19、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0、壶中无酒——难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