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精选卡夫卡城堡
1、《变形记》 《饥饿艺术家》 《审判》 《城堡》 《商人》 《心不在焉的眺望》 《回家的路上》 《跑着的过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绝》 《骑手的沉思》 《临街的窗》 《不幸》 《判决》 《伙夫》 《变形记》 《流放岛上一幕》 《新来的律师》 《乡村医生》 《马戏团顶层楼座上》 《往事一页》 《法律门前》 《亚洲胡狼与阿拉伯人》 《视察矿井的先生们》 《钦差》 《家父之忧》 《十一个儿子》 《兄弟谋杀案》 《梦》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苦难的开始》 《小女人》 《饥饿艺术家》 《女歌手约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汉的对话》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情绪使卡夫卡生前不为世人所理解。在《城堡》中,卡夫卡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一次绝望的挣扎,由此揭示世界的荒诞、异己和冷漠。
3、关于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来到这儿,而是意外地发现自己站在这个地方的话,那真有点山穷水尽的味道呢!男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于是和她在一起,一切就都变成了为了这个女人,为了这个家!没有一处安静的地方可供我们谈情说爱,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坟墓,又深又窄,在那里我们紧紧抱着,难解难分。你们客房女侍在钥匙孔里偷看惯了,因此就会有那种思想方法,从你们确实看到的一点小事便对全局作出(自以为)绝妙而错误的结论。
4、《城堡》写于1922年,是卡夫卡后一部小说。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卡夫卡创作风格成熟与定型的标志。
5、《城堡》是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
6、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7、卡夫卡作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采用全新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构筑了这部现代艺术的迷宫,使《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学上的震撼力。
8、艺术贡献:独特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手法。
9、想起不久前我探望母亲时的一个月乡村生活。
10、城堡是某种抽象理想的象征。不仅城堡显得虚无缥缈,朦朦胧胧,人物形象和故事本身也是飘忽不定,既谈不上典型性格,也谈不上典型环境,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依然受到尊重。
11、《城堡》写于1920至1922年间,是卡夫卡创作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表现出“卡夫卡式”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卡夫卡一生思想探索与艺术探索的总结。“城堡”这个象征物就是他一生所感到的那种与人敌对、压抑着人的精神和肉体的社会超验的力量的象征。
12、(卡夫卡—1883~1924)
13、卡夫卡的作品尤为如此,因此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种种规则,由外而内地走近他的戏剧,由表及里地理解他的小说。
14、《城堡》这本书,民图君读来也很迷茫,但是也并未阻挡民图君对这部作品的喜欢和热爱。卡夫卡的这本小说可能只是写给自己的,并未想过让别人成为他小说的读者,内容让人很难理解。
15、随手扒开一些枯黄的野草,
16、《城堡》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写照,因为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欧洲正盛行排犹主义。
17、普,普通、全面;适,切合、相合。普适,全面适用的意思。在哲学和社会学上,普适价值是指所有人都认同的观念的集合,如自由、安全、快乐等。泛指那些超越本领域内个体差别,如宗教、民族、性别、分工等的价值体系。普适思想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思想,这里指适用于世界各国的文学思想。文学的本质就是通过语言艺术建立人与人、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让全世界、全人类获得理解、让每个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文学的普适思想。普适思想是卡夫卡在生命的后通过《城堡》全身心表达出来的核心思想。“卡夫卡影响了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作家而已”。“揭示人的灵魂”、“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这也正是卡夫卡作品超越宗教、神学、社会学、心理学、叙事学的普适价值的体现。
18、稀奇古怪的城堡,莫名其妙的人,以及毫无逻辑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读起来没有头绪,但民图君认为这也是这本小说的新颖之处,同时也是吸引民图君的地方。一层又一层的阻碍,仿佛也伴着一层又一层谜底的揭开,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怎样的神秘城堡,让人一辈子都无法找寻。
19、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术委员会将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理事会领导下,愿同党政、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就发展管理科学、开展管理咨询、建立智库联盟等共谋发展,为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积极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努力奋斗!
20、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
四十条精选卡夫卡城堡
1、进入村庄即进入了超现实
2、城堡是作为超验世界而存在的;
3、泛泛知道一点《城堡》这部杰作的人,都知道该作写的是主人公K要进入一座城堡却始终不得的故事。
4、学术委员会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学术指导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组织指导全院开展管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管理咨询活动。
5、城堡成为一种象征:不同生存处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农民工有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联想?大学毕业生有没有进入公务员圈子的联想?
6、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7、添加饲料,清理积雪,劈柴,
8、遗憾,无论高年生的还是汤永宽的,都不理想,高年生可能准确些,跟汤译比,汤有些句子没译通,高的就准确翻译了,但卡夫卡的神,太难把握了,国内真懂卡夫卡的残雪算一个,但她不翻译,期盼叶廷芳翻译《城堡》他却从不动笔。翻译卡夫卡不能光懂德语就搞定。是我们的文化跟卡夫卡的内心的精神世界总隔了一层,起码强烈的宗教原罪意识我们没有。只停留在社会学的观念理解《城堡》是不足以进入卡夫卡的精神世界。所以《城堡》暂难见好的译本
9、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10、这些不安就能马上抛诸脑后。
11、《判决》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12年。
12、K到达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岗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
13、读卡夫卡的作品,本来是简明、纯粹的语言,传神处却叫人仿佛透过湿漉漉的水雾去看世界,在满脸的水珠中反而把世界看了个真切,超过晴凛之下的时空。
14、卡夫卡的《城堡》的主要内容:
15、这其中写了很多的人和事,不论是人或事都透出了一种真。人物真,因为他们不再是单纯的高大上或真善美,而是夹杂着许多的丑恶坏,比如丁钩儿的侦察员形象不再是正义禀然、机智勇敢,反而是一副在生活中顽劣痞气、在工作中愚钝不堪的形象,也算是彻底颠覆人们心目中的传统侦察员形象,但正因为这种颠覆反而让人物更加真实,仿佛让你想起了自己身边的某个人。
16、卡夫卡生前一共出版了《观察》《变形记》《乡村医生》以及《饥饿艺术家》等四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留下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失踪者》《诉讼》和《城堡》,另有大量的书信、日记、杂感、随笔等。
17、“K到达时,已经入夜了。”接着写道,“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连影子也不见,浓雾包围着它,也没有丝毫光亮让人能约略猜出那巨大城堡的方位。”后一句是“K久久伫立在从大路通往村子的木桥上,举目凝望着眼前似乎是空荡荡的一片。”
18、添加的饲料是给路过的野生动物的,
19、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20、看似坚韧淡然地过着乡村田园生活,其实并不快乐;
六十条精选卡夫卡城堡
1、如果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是事实,那么《城堡》中所设下的预言就是建立在神话上的现实。巫师透明的水晶球中隐藏着对未来的猜疑,科幻小说的扉页夹杂着对于未来的窥探。不过这些预言未必准确,你大可以一笑而过。然而,对于《城堡》中的预言却不得不信。卡夫卡无愧于二十世纪伟大的预言家,《城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现代启示录。《城堡》中的预言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活在卡夫卡预言的世界里。《城堡》的预言至今仍有着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2、朋友说,没有猎物,枪店也要关门,热兵器也是瑞典传统土特产。我们哈哈大笑。
3、书中说,城堡真实存在与K的眼前,但K却找到不到任何一条通达城堡的道路。有人评价,认为城堡好像就象征着某种人生意义,可望不可及,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极力找寻人生意义。克拉姆只是城堡的主人,K想要通过他来进入城堡,此时克拉姆就成了城堡的代言人,就好像我们追逐梦想、获得财富来寻觅人生意义,但梦想、财富只或许只是属于人生意义的一部分,真正的人生意义我们还没有找到,需要一直找寻,直到老去。民图君并未过多去领会其中的意义,民图君只是单纯为其情节起意。
4、卡夫卡是奥地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计》、《城堡》,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深受影响,遂也写出《百年孤独》,并且因这部小说还获得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深受此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的独特之处,遂也发表了一些列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并且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由此可见卡夫卡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5、那么究竟是现实还是魔幻,到底是真相还是幻影,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明知是满纸谎言,却为何如醉如痴?”所以是醉还是痴,还是各人自品吧。
6、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7、我们的先贤孔子有两句话,说的大概就是K这样的人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8、故事大概内容便是一个外乡来的土地测量员K竭力想取得承包的认可,实施工作,却一直被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和原因阻挠,荒废着时间和精力,终其一生K也没能进入城堡,一切的努力都化为徒劳。故事来来回回就讲述着他是怎样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想与城堡取得联系,却又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村子里的人麻木又无聊,畏惧和崇拜着城堡里的一切,卑微地生活着,他们冷漠地对待K这个外乡人,在这里,K没有身份,没有立足之地,或许他是被一纸空文骗过来荒度一生的吧,他因为着城堡的荒诞和虚无而人格发生了质的异化,并在迷惘和痛苦中度过了看似毫无意义的一生。
9、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10、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11、K其实陷入了权力的包围中。山上城堡里的人是统治者,山下村庄里的人是被统治者。城堡其实是一个权力被神化的世界,很有寓意,大家对一个从未谋面的高领导克拉姆,膜拜到了病态的地步。
12、《城堡》写于1922年,是卡夫卡后一部小说。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卡夫卡创作风格成熟与定型的标志。这部小说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故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和代表作。卡夫卡作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采用全新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构筑了这部现代艺术的迷宫,使《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学上的震撼力。
13、朋友好奇,为什么添加饲料要带枪?
14、其小说结构就像“糖葫芦”:以主人公的经历串起一个个事件的“糠葫芦”。而且,只要竹签足够长,事件可以被无穷地串下去。因此.传统的线性结构模式的根基和底部是无数的事件。
15、但在小说的结尾,莫言本身也从书信中走了出来,来到了李一斗小说中的酒国,且莫言来到酒国之后的经历似乎又与丁钩儿在罗山煤矿厂的经历又惊人的相似,都一样的觥筹交错、一样的酒酣耳热、一样的不醉不归,以至让现实中的莫言都有了恋爱般的感觉,基于这一点,让人感觉到小说是将荒诞与现实在某种程度上的对接或隐喻,只怕这也是作者的另一番苦心所在。
16、书中,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可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后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据有关资料说, K在临死前终于接到城堡当局的传谕:K虽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据,但考虑到某些原因,允许他在村中工作与居住。
17、卡夫卡认为,一定要阅读让人感到会心一击的书本。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快乐,那不读书的人可能会更快乐。而卡夫卡本身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凿开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斧子。”
18、也许“城堡”是世界的一个缩影,是国家机器和权利的象征,就是卡夫卡时代奥匈帝国的代表;也许城堡就是卡夫卡父亲的出身地,卡夫卡写《城堡》就是克服自己和父亲不愉快的经历;也许城堡的寓意就在于卡夫卡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所说的“神的恩典和恩赐”;也是城堡代表着一条充满荆棘的永远不可到达的追求真理之路......
19、我们应当去了解卡夫卡的平生经历
20、卡夫卡、普鲁斯特和乔伊斯。
八十条精选卡夫卡城堡
1、卡夫卡的深刻是公认,但似乎很少人提及卡夫卡的想象力。就我所读过的,卡夫卡可以说是想象力好的作家之一。能体现一个小说家想象力的是什么呢?不是天马行空的情节,而是对细节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卡夫卡。
2、是什么重要的家畜非要养在森林里面。”
3、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有一部作品《城堡》,晦涩难懂。很多人读过之后都不明白这篇文章究竟寓意了什么,象征着什么?可以说,自从这部作品问世以来,将近一个世纪,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
4、“(克莱姆给你的)信里只字不提您当土地测量员的事,只是泛泛的说什么伯爵大人效劳,就连这一点也说得不很明确,‘如您所知‘,您只是被录用了,这就是说,您已被录用的证据要由您来提供。”
5、DoraDiamant
6、人生就像小说中的那样苦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城堡,虽然美好,但是这个城堡却无法达到。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这个城堡的虚无,就会从失去了奋斗动力。
7、这里的“城堡”不是普通意义认知的那种可视的城堡。它其实没有可视的城墙,也没有可视的宫殿,甚至没有可视的城门。但是,它的确就在那里,一动不动,你能看得到它,但是却永远走不进去,无路可走,只能仰望。
8、添加饲料可以让动物更大可能地活下来,
9、那水雾、水珠就是卡夫卡的魂魄。
10、(1)《城堡》从人与城堡关系的角度来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2)“城堡”有多层寓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两者隔开,永不相通。
11、“你觉得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很酷,所以想成为我们?仅凭你自己想象的赤羽来描绘我们,开什么玩笑。生活在赤羽的人,在座每一位,都是认真的在生活的,抱着玩一玩实在不行就逃跑的心态的话,你还是回家去吧。”
12、 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13、草木被雪水冲刷后的味道特别好闻,闻惯了会上瘾。
14、《城堡》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妇女的遭遇和命运,桥头客栈老板娘的自述,奥尔加叙述自己和阿玛利亚的故事,弗丽达的故事,各占了一整章甚至几章的篇幅,妇女的故事在一篇小说中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
15、便向我力推一部日本电影《小森林》。
16、这部作品整体上就笼罩在一种令人窒息的黑暗和压抑下,就如同开头阴沉的环境描写,空荡荡的环境暗示着这座城堡的虚无缥缈。卡夫卡的小说经常会通过描写真是的瞬间来表现虚无的时间,通过具体的场景来表现玄密的空间感受,就如同文中:“城堡”随着主人公K的出场,在K进入村子的第二天,他便沿着大路向城堡走去,但是无论怎样走,总给人一种“虽然并没有离开城堡,可是也一步也没有靠近它”的感觉,这样的行走,以及之后所下起的大雪,让城堡增添了更多的虚幻之感,是一种令人无法靠近的虚无,给人以心灵上对异化的陌生、孤独、荒诞的强烈冲击。
17、这部小说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故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和代表作。
18、于是莫名其妙地,K就在这个常年下雪、即使夏天也只有一两天时间的村庄里呆了下来,而荒谬却永不止息。要见到当官的仿佛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好像都很忙碌,但到底忙碌着什么呢?没有人能知道。
19、所有的角色都在告诉K以及读者我们,这些荒谬性的合理性。以至于这个噩梦般的城堡村庄的岁月仿佛都是我们自己赋予其可怖的意义。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一切的不公平或者在我们看来荒诞可笑的元素,都是始于人类、孵育于人类。我们所承受的生活的荒诞,是我们对荒诞的纵容。如果这么一想的话,可以说,卡夫卡从来就不属于荒诞派或者超现实派,而是妥妥的现实派。
20、然而预言终有一天会被揭开,就如同K不可能永远只拘泥于小小的村庄中一样。他需要得到城堡对于他的价值的肯定。那个庞大的城堡犹如炽热的太阳一般闪耀,而K也甘愿做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次次奋不顾身地扑向他所谓的光明。为了能够进入城堡,K开始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公职人员之间。他敲开一扇扇官僚机构的大门,一次次等待城堡老爷的降临。然而在一扇门被敲开之后,真相却跌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在K的眼中,城堡的实体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大的压迫力使他喘不过气来。城堡无数次出现再K深的梦魇中,如同海市蜃楼。K觉得它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城堡此时就如同上帝与K开的玩笑,位于现实和虚无之间的临界点上,真实而虚幻。
一百条精选卡夫卡城堡
1、这里出现的“城堡”是整本小说存在的大的谜团,它没有正确的解释,因此让本本小说透着一种迷幻,仿佛有一层薄纱蒙住了作者和读者的眼睛,让人看不清。
2、不错,要进入而永远不得——这是作者卡夫卡写照科层社会的切入口。但凡等级差异社会,这照会的一面难戳穿,对精神制约也起作用。一旦戳穿,精神变化也大。
3、主人公K与小说中人物的多重对话——尤其是较长篇的对话,如同给主人公K打开了一扇扇的窗子,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我们“所见”的和所“经历”的一切。不仅如此,“对话”还扩展了《城堡》的时间和空间。
4、在捷克,他的家乡,卡夫卡更曾被认为是一个标奇立异的怪人。
5、就能找到一些在冬天也生长的红浆果,
6、《变形计》的主人翁格里高尔可谓是一位心地善良、工作勤奋的优秀青年,由于他的工作出色,有了经济来源,他的父母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他的妹妹也可以追逐音乐梦想,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
7、因为能住进城堡,是对你身份的认同。即使你在城外买了房子,可是你终究不是城里人,只能是在城堡外面买了房的外地人。《城堡》事实上可以认为讲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故事。他揭示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拯救自己?
8、一条道路通向城堡的内部,它可能是一条无限遥远、不断为新的房间和新的栅栏所阻挡的道路,但这条路却存在着,它是一条巴纳巴斯走过的路,至少可以抵达城堡的办事处和前部建筑物;
9、这一切乱哄哄仿佛闹剧一般的场景和对话,书中的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却觉得在正常不过了。这让我们身处城堡之外的读者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越来越将自己与K所在的世界联系的时候,我们或许能发现,我们生活中所谓的“正常”,其实根本就是荒谬的。就比如加缪所言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且荒谬的。
10、结合了边缘人种学和多媒体艺术的卡夫卡国,以人种学描述,视觉表达,和行为表演来进行旅行探索。
11、从《城堡》的情节和作者经历看,卡夫卡所要表达的正是从倾诉自身的经历、痛苦、希冀和追求开始。卡夫卡一生无法突破父亲的禁锢,因此造成理想的幻灭、事业的沦陷和世情的缺失,国别、战乱、种族歧视这些“城堡”让他彻底失去了对现实和人的信任。“回到自己内心的生活,回到一种经验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正像卡夫卡自己说的:“通向内心,启动心的交流,铺设一条心的历程”。“地窖一样的处境中沉思冥想的内心写作方式”。因为,卡夫卡要对所有人表达深邃而有影响力的“普适”思想,那是他的人生追求。
12、据有关资料说,K在临死前终于接到城堡当局的传谕:K虽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据,但考虑到某些原因,允许他在村中工作与居住。
13、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14、无论它是狼,是鹿,是兔子,还是其他动物。
15、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
16、城堡是卡夫卡的父亲形象的象征。K想进入城堡,而城堡将其拒之门外,反映了卡夫卡和其父亲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17、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他有一位专横的父亲,这让卡夫卡自小就敏感成性。与父亲的强大、刚毅相比,卡夫卡显得弱小,这使他一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18、我开始羡慕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19、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1908年进入一家私人保险公司任职。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20、把城堡看成理想,也就是说凭借一己之力,永远没法靠近理想,而旁人也无法帮助你,其实是一条孤独苦难的路,K象征着为了理想奋斗的人。我们每天拼命工作,却发现工资的增长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