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明借东风(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15 02:58:42

孔明借东风(1)

1、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2、这说明,在隆冬十一月,长江赤壁一带,一般规律是刮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而在二十一日凌晨到上午这一段时间却出现了特殊情况,即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精通天文地理和传统预测学的诸葛亮就抓住了这一有利天时,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由此,也可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之。

3、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

4、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5、到了时日,黄盖就用十艘轻利小船,装满柴草鱼膏,趁东南风急,就把曹操的战船给烧尽啦,顺便把岸边曹营也给烧了。

6、故事起源: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7、中心在紫藤廊下为教职工准备了贴近教职工生活的趣味灯谜。教职工们积极参与,争相竞猜,脸上洋溢着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猜出答案的教职工们欢欣雀跃。

8、孔明借东风打一成语的谜底是“巧用天时”。赤壁之战的故事中,周瑜打败曹操的原因就是因为孔明算准了东风来的时间,靠着东风传播火势将曹操的战船全都烧毁了,以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巧用天时”。

9、周都督心想好厉害的孔明哦,我的病源~~大概他都知道啦。想到这儿啊,周瑜用话引孔明,“先生,那么要想顺气~~我应该吃什么药?”

10、曹操领兵出许昌,雄兵百万扎长江,要扫东吴灭刘备,天意不随又何方。

11、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晴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然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12、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13、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

14、这时周瑜都督传令让鲁肃,派五百精壮士卒,到南屏山,建坛。

15、接着,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

16、草船借箭与本题无关,就不啰嗦啦,专门说一下借东风这事吧。

17、杜牧把周瑜的胜利归结为东风,这与苏轼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没说曹操是自己把船烧掉,但很偏向曹操。

18、鲁子敬往前一探身,低低的声音,“都督,您感觉怎么样啊?”

19、曹操后悔万不该,不该把船锁起来,战船上了连环扣,一时三刻解不开。

20、孔明的计策——神机妙算

孔明借东风(2)

1、孔明开口说原因,此番过江大交兵,东风我可借得到,缺少一人把计行。

2、孔明先生,给鲁肃开了一个单子,就按着这个单儿你就给我预备这些东西。先把那一百二十名军校,给我拨到山上来。孔明先生,要和这些军校交代一番。

3、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处于公元220年到280年之间,中原大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争霸的时期。我们了解三国的故事,大部分都是通过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而其中提到善于占卜精通谋略的佼佼者,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的隆中对预言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出师表》更是世代流传,著名战绩多不胜举,被人们奉为百战百胜的军事家。其中,赤壁大战借东风这段,在《三国演义》之中写得更是神秘莫测。下面,刘易生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些与诸葛亮借东风的有关传说和论点,并且对借东风的史实进行了一些推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

4、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5、孔明借东风歇后?"巧用天时"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巧用天时。巧用天时意思是巧妙的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6、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7、读史可以了解历史真相,这很重要,但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样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8、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9、孔明背过身去~唰唰~写了两行字把这纸叠好了就交给了周瑜。都督接过来他展开这么一看~~~~这药方儿开的干净利索漂亮,只写了十六个字。写的什么呀?

10、从故事中学习地理历史知识

11、五丈原孔明逝世——一代人杰升天

12、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1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4、点击下面绿色按钮进行试听

15、他们的对话呀,都是双关语。都说的是病,却另有寓意呀。

16、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7、诸葛亮吊孝——假的

18、按此说法,周瑜大败魏军,曹操自己说:“我并不以此失败逃走为耻辱。”

19、这时候呢,全营之中所有的事情,就由老程普~来管理了。程普管理呀,那么一切主意、安排,还得倚靠鲁肃。

20、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借东风(3)

1、之后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定下了火攻赤壁的计策,但是当时是冬天连着几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这样火烧赤壁的计划就不能实施,火攻不仅仅不会烧到曹军,只能是伤到自己,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诸葛亮前去为周瑜看病,开出了药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曹操率军进攻荆州后,荆州牧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向南撤退,在当阳长坂地区被曹军精锐的虎豹骑打得大败。此时东吴使者鲁肃来到当阳,与刘备商议共同对抗曹操。为尽快达成联合,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拜会孙权。

3、隔着门缝看孔明——瞧扁了英雄

4、(观点一)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借东风的事情根本不存在,属于艺术虚构的。

5、关于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6、周瑜定了破曹之计,准备采用火攻,谁知万率俱备,只欠东风,见天时不利,于是急得病倒了。诸葛孔明便去看望周瑜。孔明精通天文,测定这几天会有东南风起,却故意说他学过法术,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周瑜听后,立即传令,在南屏山筑起一座七星坛。孔明披头散发,赤着双脚,身上穿件道士用的法衣,上了七星坛,开始作法借风。周瑜坐在大帐内,不时向帐外旗杆望去,还是西北风。将近三更时分,周瑜拉着鲁肃跑出帐去,见所有旗帜向西北方飘动,果然起了东南风。这就是孔明借东风的故事。这句歇后语比喻善于掌握和运用有利时机。

7、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落空亡,为孤地。西北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癸即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8、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9、有一天到赤壁下散心解闷,突然发现了把断戟,打磨之后,经过考古发现,原来是当年三国周瑜大战曹操时留下的东西。于是发出了惊天长叹:“如果不是东风帮了你的忙,江南二乔恐怕早就被曹操捉走,锁到铜雀台去了。”

10、“说这个病让谁给看好的呢?”

11、“对,先生说的不错。我确实啊~~心里头觉得~闷~满~不舒。”

12、诸葛亮可以预测出来起东南风的时间,这个观点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

13、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4、孔明一笑,“都督,亮有一方可与都督~~理~气~宽~中。”我这儿有个小方儿,这药您要吃下去,你这病立刻就好了。

15、但周瑜的确以此声名远播,曹操、刘备都羡慕嫉妒恨,想方设法来诬陷、中伤他。孙权没听这一套,对周瑜更加倚重。

16、导语:《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孔明借东风歇后语意思,欢迎借鉴!

17、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19、孔明借箭的天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孔明借东风(4)

1、尽管苏东坡很看好周瑜,但早在唐朝年间,杜牧被贬黄州知州时,却对周瑜这个大胜不咋感冒。

2、有品味·有品质·有时尚

3、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

4、就这事,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心中憋屈,认为自己不比周瑜差,却混得不咋滴,又是一个羡慕嫉妒恨,就作了赤壁二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

5、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几乎人人都能背诵,也就不必啰嗦。意思是周瑜年纪轻轻的,喝着茶、聊着天就把曹操一把火给烧跑啦。后世许多文人骚客不仅去苏轼呆过的那里看赤壁,也认为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8、唉呀~~子敬一想这个病真不轻啊。“都督,方才呀,我上孔明先生那儿去了,孔明先生说他颇通医理,他会看病。特地来看望都督,正在帐外。您见是不见呐?”

9、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10、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1、让我们根据东南风大起的年、月、日、时,利用奇门遁甲的方法,补测验证一下这时候长江两岸的天气状况吧!

12、孔明借东风一巧用天时是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3、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4、东吴孙权难抵挡,武将要战文要降,鲁肃过江来探望,盼请孔明作商量。

1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6、在豹眼看来,这就是扯淡,周瑜那会儿哪有闲工夫干这个哦。但有人就说这是周瑜亲自干的,还以此作为周郎赤壁的佐证。这没有史料记载,并不足以为证。

17、孔明借东风的典故来自于《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设计了孔明借东风的故事桥段,突出了孔明的神机妙算。

18、悠悠东风望下飘,交兵正好在今朝,命令黄盖开船去,装得硫磺和烟硝。

19、拓宽孩子世界各地见识!

20、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孔明借东风(5)

1、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2、想到这呵儿,周瑜望着孔明,“先生,您这个药方子开得好哇。病源也说的对。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宽中理气,望先生教我。”那就是咱们呐~~干脆~~别捉迷藏啦,您实话实说叭,我现在等东南风火烧曹营,这风怎么办?

3、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4、现在比喻及时与正确利用了天气的变化来作战,而使自己得到胜利!

5、三国人物成千上万,其中写得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写诸葛亮精彩引人入胜的故事,莫过于赤壁大战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特别是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读者和观众几乎无法分辨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者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6、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沈著

7、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8、应"官鬼申金“父母亥水白虎

9、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火烧赤壁。‍

10、因此,在豹眼看来,周瑜火烧赤壁,是依靠了东风,但依靠的是天,而不是诸葛亮。

11、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12、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13、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14、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15、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16、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7、就算诸葛亮本事再大,没有罗贯中那张利嘴,他也借不来东风。

18、从此卦看,①妻财辰土持世,虽囚于月令,但得日辰丑土、时辰丑土拱扶,为旺相,主晴天;②四爻子孙午火,虽逢月破,但动而化生妻财丑土,也主晴天;③应爻官鬼申金主雷霆,但它处休地,虽得日辰生助,但化空泄气,所以不会有雷霆;④初爻兄弟寅木主风,它得月建子水生助,丑日丑时又为冠带之地,兄化兄,又临东方青龙,在震宫本位,可谓旺上加旺,所以必有强劲东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到寅时为临官,卯时为帝旺,必然风越刮越大;⑤朱雀持世,青龙旺相,大利东南;西北戌、亥逢空,白虎、玄武空亡无力。

19、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20、孔明借东风歇后语是:巧用天时。解释:比喻巧妙地利用某种时机进行活动,获取成功。孔明借东风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借来东风与周瑜打败曹操的故事。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并且他常年居住在距长江不远的南阳,有能力预测长江中游一带的天气变化。所以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他只是准确预测了天气情况而已。因此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巧用天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