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一)
1、点题: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3、动亦定,静亦定。
4、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5、点题: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6、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7、点题: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8、“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9、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10、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12、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1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4、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15、好文欣赏,点击即可阅读:
16、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7、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8、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9、王阳明龙场悟道(资料图图源网络)
20、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王阳明名言(二)
1、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於吾心。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经典名言摘抄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4、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5、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7、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8、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9、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1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1、第二层:“圣人”就在我们心中,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
12、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14、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15、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
16、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7、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18、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19、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20、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名言(三)
1、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2、王阳明的名言就是天人合凡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应有的道理和规律,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天地之间人为贵,人要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于天地,而不是破坏和滥用,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物命,保护自然资源,节源减流,成为文明人
3、唯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4、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王守仁名言大全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6、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薛瑄
7、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9、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0、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11、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12、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5、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6、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17、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18、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19、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20、很短很戳心的句子,句句精辟
王阳明名言(四)
1、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4、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投身处地,焉能随盂水为方圆也?
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7、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8、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9、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0、有志於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守仁
11、王阳明:光不仅在烛上。
12、“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13、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4、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15、天地之性,人为贵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16、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17、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王守仁
18、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19、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名言(五)
1、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4、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5、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7、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11、阳明先生说:“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一句,意味深长。“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天道之是非。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良知自能知是知非,知是知非之“知”同时也是“是其是、非其非”之“行”,所谓“好恶就尽了是非”,尽了是非即能尽万事万变。
12、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13、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王守仁名言
14、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5、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
16、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7、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8、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9、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20、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