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灵魂三问(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04 01:53:46

20句苏格拉底灵魂三问集锦

1、有的人有贪念,无法跨越自己的内心。

2、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3、他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小缕头发放回原处:“你知道我们是彼此相爱的。当你对我唠叨时,我心里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乐意听你唠叨……等着吧,我们会在极乐世界见面的,在那里我将报答你一切。”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大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手回来。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

5、搏命著书,绝不立说;

6、Add:重庆渝中区邹容路68号大都会东方广场1802

7、有的人心冷漠,不论怎样都温暖不了。

8、苏格拉底教诲他的学生色诺芬说:“我劝你,色诺芬,当你一看到一个美人儿的时候,赶快拼命跑开。为什么呢?据他说:“‘青春美貌’的这种动物比毒蜘蛛还可怕得多!”

9、柏拉图又问苏格拉底:什麽是婚姻?

10、苏格拉底认为一切见识,均从疑难中诞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到没有见识,而他又要教授辞人见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见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先已经具有的。

11、所以人生旅途中难读懂的是:人心。

12、从“只知不行”和“只行不知”到“知行合一”就是成长蜕变,知行合一就是活在当下,时时安住于当下即是正知正行。

13、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棒的一棵。

14、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15、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16、第对懒散的人而言,主要是对工作没有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在他或她眼里,根本就没有把工作,事业放在眼里,所以,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17、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想像不到……""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

18、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19、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麽是爱情?

20、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40句苏格拉底灵魂三问集锦

1、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2、第三步,可朽的存在与不朽的存在。人类肉体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都是可变的,或者可朽的。比如你眼睛看到一朵鲜艳的花,第二天它可能就会枯萎,不再鲜艳了,或者你闻到肉的香味,隔几天肉可能就腐烂了,变臭了。肉体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可变的,所以肉体自身也是可变的,可朽的,所以肉身会死掉,腐烂。而在上一步中我们已经证明,灵魂获得的知识,比如的圆,的善,都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灵魂也必定是不朽的。在肉体死亡腐朽以后,灵魂不但不随之死亡,反而因为摆脱了肉体的束缚,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里,获得更好的归宿。

3、然而在苏格拉底的生命的后,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狱吏打开了门,她来到他床边,她腰板挺直,黑得发亮的头发卷起梳成一个大髻,在悲伤中她仍保持着体面,整个面目都带着一种庄重的气质。

4、与金钱与世俗声望相比,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更有价值。甚至在临死时,他依然宣称到:

5、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贵,人在拥有时,总是对那些幸福习以为常,视之为理所当然,以为那永远不会离自己远去,久而久之,自己习惯了享受,习惯了接纳,却忘记了付出,忘记了奉献,忘记了她也是需要你的呵护,需要你的爱惜,每一份感情都是需要回应的。人总是以为那些得不到的是好的,其实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的那简简单单的幸福,所以才有太多人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贵。并且回忆总是美好的,当拥有的时候,不会去回忆,当失去了,回忆会慢慢的涌上来,心里肯定会有一些感触。

6、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著我这朵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所以我把美丽的花摘来了。

7、今天,很多老师都很“虚势”,包括那些追求迅速成名,忽视学术研究的教授,总是装得比实际的自己更有学问。然而苏格拉底早在几千年前就懂得智慧始于“自知其无知”,在知识和真理面前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8、苏格拉底本身相貌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9、把握当下的幸福,知足常乐。

10、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能帮助人们改良生活。他认为“的善是知识,的恶是无知”,人们之所以作出不道德的事情,是因为缺乏知识。如果不反思自己的生活、不增长智慧,人们只会在无知中继续犯错。苏格拉底认为知识能够带来善与幸福,他督促人们要更多的关注自身理解力的发展。

11、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美丽的花了?

12、将本科生当成研究生上课,将研究生当成本科生上课,这样一换位,本科生崇拜你学富五车,研究生崇拜你记忆过人。其实就是显摆自己学问,啥都没教!

13、有心小的不能容下一句话。

14、要多学知识多听有益的音乐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工作珍爱生活过好每个今天,用健康文明的姿态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15、难战胜的,亦是自己的内心。

16、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

17、苏格拉底大的贡献是他的质疑理论—“苏格拉底法”。为了获得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必须将一个问题分解为一些较小的问题。这些小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思考者认识矛盾并提炼真相。

18、有心的人读《教父》,会点燃心里面的一把火

19、苏格拉底因此明白了神说他是有智慧的人,是因为只有他“自知其无知”,所以人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有限和“无知”,才能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向“爱智慧”(“爱智慧”也就是“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原意)靠拢。

20、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60句苏格拉底灵魂三问集锦

1、贾平凹|活得有趣,取悦自己,才是人生高的境界

2、人生白首不相离,难得一人心。

3、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4、与东方社会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主要是游牧民族,具有非定域性,其相应的政体也是以各个城市为中心的封建郡主制。因而,西方哲学强调个体的重要性,类似归纳法,认为世界是由基本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成的。

5、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认为万物的存在是因为有人在感受它。

6、这些理论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对于老师,应该学习苏格拉底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从学生具体的疑问出发,不断诘问,调动学生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一味的进行“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与被动知识相比,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更加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不断追问”的探究式思维方式与“将大问题分解为诸多小问题”条分缕析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更好的解决问题。

7、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

8、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9、刀子嘴豆腐心——生活总有小打小闹,假如没了你我和谁去闹

10、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粗结实的树回来好放在屋子裏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11、地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是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12、这三个问题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他试图以自我为中心和出发点,对“我”这个存在体的存在依据、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以及存在的目标进行本质性追问。

13、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14、将出国留学的重点放在了“留”(溜达),而不是“学”。留学回来,也不要回原来单位,一定要进北京城,不是冲着更好的学术资源而去,而是冲着名气而去。

15、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自从柏拉图提出后就成为从古至今各方神圣一直争论的问题。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柏拉图简介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16、出国镀金,进京扬名;

17、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18、有人心地善良,有人内心阴暗;

19、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酷爱聪明的人,而不是有聪明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垦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归来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20、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艳遇?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了。柏拉图去做了几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的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是盛开得大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

80句苏格拉底灵魂三问集锦

1、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2、47篇经典BBC纪录片合集

3、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

4、智慧始于“自知其无知”

5、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古博今,能够在历史上,人生的轨迹上,留下痕迹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的奋斗史,体现我们的价值,这就是人活的意义。

6、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7、片面追求数量,没有质量,制造学术垃圾,不知道浪费了社会多少纸张和人工成本;

8、有的人心软弱,被人当成索取的目标。

9、吃饭时就吃饭,干活时就干活。当下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对待每一个人。不执着,不妄想。不忘初心。

10、上海徐汇区汾阳路154号4F

11、“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12、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13、有的人心热情,去哪里都是一片光明。

14、其次,苏格拉底从来没有证明过灵魂的存在。不但他没证明过,据我了解,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应该基本都没有做过这个事。当然了,历史上的哲学工作者成千上万,难保没有谁在哪个著作里做过这个事,我就不敢断言了。但可以肯定的事,灵魂是否存在,这类问题从来不是西方哲学的主流问题,也不太可能成为主流问题,这里面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但是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暂且不论。

15、死亡哲学对于命运问题,有学者认为孔子采取的是回避态度:“未知生,焉知死?”用今天的话说,生的道理,我们还不明白,怎么可以懂得死呢?我国在殷商时就采取了崇拜天地的宗教。孔子信仰中国原始的天命现:天是人世间的主宰和人格神。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他“畏天命”。但他并不迷信周时的卜卦。他对神鬼也是敬而远之。在孔子看来,生与死的问题是不可以分开讨论的,解开了一个,就自然解开了另一个。若要明白死,就必须先明白生。笔者认为,孔子提出的“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由生来考究死,其用心根本不是要人回避死亡,而是在于避免把“知死”变成少数儒者予以穷究的纯粹理论问题,而使之成为常人都应当努力

16、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初形式。

17、让你的亲人爱人友人能够为你而自豪,活着的意义是无限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

18、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19、正因为他老婆总在家里发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游走于雅典的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辩论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语法,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20、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100句苏格拉底灵魂三问集锦

1、人生这辆列车一旦启动就会一直开往终点,我们能做的就是当遇见各种美好的时候,活在当下把握眼前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因为人生是辆单程列车,没有返程票。

2、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请提吧。”“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3、声望?知识?苏格拉底的选择

4、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5、人有没有灵魂这个问题还是不要去追寻了,只能这样来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个问题还是不要探究的好,大多数人相信,但很多人是不会相信这个的。唯物主义和为识主义两者间本来冲突就大。谁也不信对方的理论,还是踏实一点好了。

6、比如,古希腊人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世界的性质也是由原子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

7、苏格拉底宣扬神学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和主宰的。他否认自然界有任何规律性可循,反对认识自然现象,肯定人只能认识自己,研究自己的心灵,在自我认识中,探索、寻找永恒真理,寻找高的善——智慧。

8、你若喜欢,为我们点个在看哦...

9、活着的意义无须特意去寻找,但只要真诚的对待每个人、认真的做好每件事!这样大家能够一起和谐快乐的生活相处,让社会充满爱与温暖!一定要有大爱的胸禁才能有真正的开心快乐!

10、拿我的专业来说,需要学习一门专业课叫《流体力学》,这个学科,早的话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蓬勃发展是在两三个世纪前的欧洲,期间众多的科学家,提出了数不胜数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而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一学期,用32个课时或者48个课时,就把这门课学习完了,然后期末考试,我们在两天的时间内,学习一个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学科,后能学到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考试时候要用到的解题方法而已,而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数学公式背后的内涵,所以有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自己付出了时间,考试也不错,但没学到什么东西。

11、在谈话进行中,苏格拉底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

12、苏格拉底和孔子处在不同环境之中,却同样认识到政治与道德的分离是现世生活的“不洁”,他们都想通过重新整合的方式实现社会秩序的合理化,他们在政治与道德问题上的思考之相似性,表明了人类所遭遇的问题是相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相似的。但双方选取的路径和取向上不同,却反映出各自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环境而思考问题,这种思考展示了双方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的意义上,也预示了两种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分道扬镳。两位先哲的这种差异性,其实就是两种文化—东西文化在源头上开始分流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

13、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14、在“如何迅速成为著名教授”的现象中,“主人公们”的行为虽然够不上伤风败俗,更别说违法,但至少违背了职业道德。“教授”更多的是学术职称,而不只是荣誉称号,更不是行政职称,对那些只顾追求名利,而忽视学术的人,我只想送他们两个成语:名不符实!德不配位!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教授们”违背了职业道德说明存在知识的缺失,所以是时候该涨涨自我认知,职业定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了。

15、苏格拉底还觅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驳斥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独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6、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17、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18、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19、俗话说:浇花浇根,交友交心。

20、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带一支回来就可以。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他,发现他竟在树林里扎起帐篷。苏格拉底问:你还没有找到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帐篷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如果我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蒌了。苏格拉底问:你以为你不摘,它就不会枯萎了?柏拉图回答:我知道,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要在它还盛开的时候,守在它边上,欣赏它美的样子。苏格拉底问:那它凋谢了呢?柏拉图回答:等它凋谢的时候,我会欣然离开,去找下一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