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伏尔泰(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03 02:14:44

20句伏尔泰分享

1、女侯爵艾米莉出面为之活动,伏尔泰渐渐地摆脱了朝廷的控制。王室为了笼络他,邀他出任王室史官。但是,伏尔泰改变不了刚正不阿、出言耿直的本性,又和国王的势力产生了近距离的对立。于是,在1749年女侯爵去世后,伏尔泰又接受了普鲁士帝国大帝菲特烈的任命,做他的侍从。菲特烈热爱艺术,希望启蒙运动之风尽快吹入波茨坦沉闷而僵固的宫廷之中。但他贪得无厌,执政期间黩武好战,与伏尔泰一向口诛笔伐的暴君一样。菲特烈写诗叫伏尔泰修改,然后公诸于世。伏尔泰十分鄙视这种附庸风雅之举,说自己有如“为国王洗涤肮脏的内衣”。

2、在三十年战争时期或者之后,帕斯卡描绘的人的焦虑,恰恰与人当时的状态相符。那是布莱希特的“勇敢的母亲”的世界。人只有到了来世才能得到拯救,在今生今世是没有任何指望的。人只能接受国王、战争、不正义的命运。人只能接受痛苦和死亡。人躲避社会生活,无可救药地腐败了。行动是人企图麻痹自我的“娱乐”方式,似乎是邪恶的自然之标志。因此,这个不幸时代的人只能退避,只能孤独地与上帝对话。人为了躲避自然而走向了超自然。

3、伏尔泰的墓碑上铭刻着“他教导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他是光辉和不朽的,他的思想是一面争取民主自由的战争旗帜!

4、0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5、的确,出版商等得不耐烦了,把出版的图书卖了出去。议会的一项决定谴责了这本书,说是一本“令人感到气愤、违背宗教、有伤风化的书,而且缺乏对达官贵人应有的尊敬”。《哲学书简》在王宫的大台阶下被刽子手焚烧。国王下令逮捕伏尔泰。于是,伏尔泰不得不逃跑并躲藏了起来。

6、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

7、1721:在伦敦,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总理,掌权一直到1742年。

8、以前受私敌倾轧的时候,他在英国避居过两年多,跟英国人很熟,回国后就把牛顿、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思想、作品引介给法国人,后来他又跑到德国,去把法国思想传给腓特烈二世。他浑身都是能量。

9、1745:路易十五在冯特努瓦大获全胜,蓬巴杜夫人成了路易十五的情妇。伏尔泰被任命为宫廷史官。

10、1770:舒瓦瑟倒台。

11、(12)维柯:《新科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

12、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但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政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13、老阿鲁埃何时结束公证人生涯,现有资料语焉不详。有文献指出他为了谋取审计院司库的职务于1696年将公证人职位转售。但伏尔泰的洗礼证书是更具可信度的官方文件,上面记载老阿鲁埃的身份是“国王顾问、原夏特莱公证人”,这说明他在伏尔泰出生时已经离开了公证人职位,但尚未在审计院就职。(注释4)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推定老阿鲁埃在巴黎夏特莱担任了近20年的公证人。

14、所以说伏尔泰是资产阶级思想上的导师,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他带领人们在思想上获得的自由。

15、1729:孟德斯鸠来到英国。

16、伏尔泰太有才,他写剧本、诗歌、小说、杂文、书信都从来不费力气,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大舞台上,他是个报晓鸡式的人物,他向法国人介绍说,英国人受益于牛顿、培根、洛克的智慧,现在生活在一个多么良性的体制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同时嘲讽本国的种种恶状,特别是宗教和政治上的不宽容。

17、1767:伏尔泰发表《天真汉》。

18、(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19、但却总是找不到适合的书。

20、C解析根据材料“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可知,伏尔泰所倡导的是精英政治,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明显不符,故排除;作为资产阶级的启蒙者,伏尔泰是明确反对等级秩序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私有制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40句伏尔泰分享

1、他对参照的选择是恰到好处的;他的风格也是恰到好处的。他思想敏捷,目光犀利,斗志昂扬,《哲学书简》的口吻使人精神一振。这本书让人体会到了“启蒙”时代的乐观主义。

2、为什么世界上存在这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美洲印第安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等),他们与已知的欧亚及北非人的关系如何,怎样在世界史著作中表现他们?“传统的世界史著作中,各国的家世曾有一个稳定的成员关系,并在中东有一个共知的祖居。”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问题是,如何把美洲或西印度等地那些奇怪的居民塞进这个世界史的框架中来。如果塞不进来,“过去写的世界史将没有世界性,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写出世界史”。早在1552年,就有人指出,美洲的发现是创世纪以来重大的事件。他把印第安人的问题看成是“向传统的历史解释提出的严肃挑战”。(④)

3、伏尔泰的这篇小说就是无情地嘲笑这一为神权和王权辩护的哲学。他在小说里安排了两个主要的人物:鼓吹这种哲学的邦葛罗斯与信奉这种哲学的老实人,通过这两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证明这个世界并不完善。

4、由于他是以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描写对象,因而他常常把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夸张到了荒诞的地步,以荒诞的叙述来表现十八世纪没落的封建专制社会的荒诞本质。

5、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6、C(解题关键点)文中第一句可以得出伏尔泰“博览群书”为他的“理性哲学”服务,所以A项错误。中国只是不很重要的“一家”,并不是“情有独钟”一句可知道,选项B明显错误。文中后一句可知,用特写镜头来描写中国的并不是伏尔泰本人,故D错误。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结束)

7、伏尔泰这人,虚荣心很强,嘴巴特硬,同时做事又很聪明。他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没有人能奈何他,可是真的要做点什么,他是懂得自我保护的。他的书都是匿名出版,在那个时候,原则上,哪怕书里的文风确凿无疑地表明那就是伏尔泰的书,政府也不能随便起诉他。

8、伏尔泰出生在巴黎,流亡英国、普鲁士,后长期居住在瑞士边境的凡尔内,也曾在日内瓦住过。卢梭在地理上的人生道路正与伏尔泰相反:他生于日内瓦,12岁时徒步流浪去法国,在巴黎自学成才并成名。

9、《爱琳》一剧成功上演两个月后,伟大的伏尔泰溘然长逝。又过了十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伏尔泰毕生奋斗反抗的政权垮台。法王路易十六和公然宣称“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骚莱尔皇后被押上了断头台。

10、为了塑造伏尔泰的形象,乌东先后为他作了很多件头像、胸像。这件坐像开始创作于伏尔泰去世前一年,直到1782年完成,该雕塑真实地记录了这位八十岁高龄的哲学家的生前形象,对他的性格特征进行了深刻、细腻的表现。

11、1736:夏特莱夫人学习英文,并翻译了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摩登人物》发表,伏尔泰到荷兰躲了几周。

12、相比老阿鲁埃的护犊情深,伏尔泰对父亲似乎有些薄情寡义。面对成为小贵族的机遇,老阿鲁埃更看重实际利益,情愿做低调的有产者,这为精神超脱、思想不受任何羁绊的伏尔泰所不喜。不过,与其说伏尔泰对老阿鲁埃的平民身份心怀芥蒂,笔者宁愿相信伏尔泰内心深处其实渴望父亲和自己一样,拥有理想式贵族那份浪漫、勇敢和崇尚平等、自由的精神气质,这更符合伏尔泰一生的情怀。

13、根据文献记载,伏尔泰的先祖在16世纪是普瓦图省的皮革商。伏尔泰的祖父于1625年迁到巴黎开了一家经营呢绒和丝绸的商店,并娶了一位呢绒富商的女儿,这使他拥有足够财力在1675年为其儿子购买了巴黎夏特莱公证人的职位。老阿鲁埃在1683年6月7日结婚证书上的身份是“国王顾问、夏特莱公证人”。

14、1717:伏尔泰在巴士底狱被关了十一个月。

15、平庸与天才是格格不入的。

16、回到巴黎的伏尔泰又开始和贵族们卖文弄墨、高谈阔论的日子,贵族们的招待和豪华城堡让伏尔泰很惬意,如鱼得水。年轻天才开始飘飘然起来,又写了辱骂摄政王的诗。一个叫Beauregard的警察卧底混进伏尔泰的朋友圈,从伏尔泰口里套出了证据。Beauregard在报告里写到:(伏尔泰)愤怒地回答道:“什么!您竟然不知道这个恶棍对我做了什么?他把我给流放了,因为我对公众说他那淫荡的女儿是婊…”

17、局限性思想主张: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18、先生,十五年以来我一直在发奋努力,使自己配得上您的关注,能得到您对小有才华的后起之秀的提携……

19、1749:夏特莱夫人逝世。

20、这本书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思想。一边是帕斯卡、笛卡尔,另一边是伏尔泰,在这两边之间,从一边到另一边,法国的思想从人过渡到了人类。伏尔泰言辞准确地表明了他的意图,那就是他决心与“人类”站在一边,反对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愤世嫉俗。当然,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遭受的痛苦,他并非不知道:欺诈、压迫、战争、狂热……但是,他摆脱了灾难的想象,而虔信宗教的人却沉湎在这样的想象中,并自得其乐。

60句伏尔泰分享

1、伏尔泰身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主张的斗士,以惊人的勇气和热情,全力以赴地呼吁开明君主和有势力的朋友们踊跃捐款,并运用他的社会影响,成立了“卡拉委员会”,并写出了《论容忍》这篇热情奔放的文章,迫使当局于1765年3月开审,上诉法院做出了平反裁决,撤消了土鲁斯法院的原判。这是整个法国社会激动人心的时刻。通过卡拉及其家人名声的恢复,伏尔泰体验和证明了舆论的力量。随之而来的,又有许多冤案请求伏尔泰为之昭雪,“他为西尔旺和蒙贝利而战,也为卡莱斯和拉巴利而战。”

2、纵观人类历史,“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三个民族曾经用人的名字来总结和命名时代,使这个时代具有某一位特定人士的品格。这就是说,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时代,这正是文明的高标志,他比各国元首更高,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了,从此,人们感到高的统治力量就是一切被理性所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杖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已经变换成自由,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雨果又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3、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世界各地的知识震撼着欧洲的思想界。詹姆斯和马丁曾这样说道:“从十五世纪初期以来,源源而来的新资料在欧洲知识界不断涌现,宇宙学者们为这些问题争执不已。初,他们遵循传统的方式,去追求天命论的证据。就象在十五世纪以前的中世纪时代里,大部分学者几乎全都逐字逐句地接受创世纪中所说的一切一样,他们费尽心力,使他们对于地球的新发现和《圣经》相适应。但是,这些方法和传统变得一天天难以保持了。”(③)

4、1751:《百科全书》第一卷出版。伏尔泰发表《路易十四的时代》。

5、(37)J·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6、把新“发现”的居民放进世界史是一回事,在世界史中给这些居民以什么地位,或者说怎样去描述他们是另一回事。这就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历史学面临的另一种挑战:如何解释东方(中国、印度)文明比西方的更古老,在很多方面比大发现时期的西方达到更高的程度?西方人的传统解释,是人类文明从近东(埃及等)向远东传播的套路。直到18世纪,法国人还普遍认为“中国人仅仅是埃及的殖民地人,或者说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人。”他们还甚至认为,埃及的第一任国王美尼斯就是中国的大禹,埃及的第二代国王亚托埃斯是中国的启。其理由之一是,“埃及人有时候在夜间点燃火炬,中国人也点灯笼,所以中国显然是埃及的一块殖民地。”(⑧)

7、对伏尔泰其人,雨果是这样评述的:“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加以教化、抚慰,播种文明……他承受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自命的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8、1711年,17岁的伏尔泰中学毕业。老阿鲁埃希望伏尔泰和自己一样,从事法律职业。迫于父亲的压力,伏尔泰开始学习法律,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和贵族、诗人们吟诗作对、风花雪月。才华横溢的伏尔泰觉得自己是为享乐和文学而生,与阿鲁埃家庭毫无共同点可言。在务实的有产者老阿鲁埃眼里,伏尔泰的举止纯粹是不务正业。为了让伏尔泰脱离巴黎游手好闲的贵族圈子,老阿鲁埃一度把他打发到卡昂。

9、新史学并不排斥实证史学的成就,而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些方面。新史学“有长期的坚实的传统为基础”,它虽然是在反对实证史学的斗争中成长起来,但对它来说,“实证史学方法的一部分技术经验仍然是有效的”。新史学还“扩大了历史文献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它扩大了实证史学方法的应用范围。(37)

10、上述三个条件,构成了伏尔泰的世界史观与当代新史学世界史观的差距,为了这种过渡,提供这些条件,世界史走过了一条长长的弯路。

11、伏尔泰是启蒙主义思想家,所以他一生的使命都是在教化人民,去把人民从愚昧中唤醒过来,去反对专制,去为了“自由”“平等”去斗争,而求得人类社会的进步。

12、1758:舒瓦瑟公爵进入政府执政。伏尔泰买下瑞士边境法国境内的费尔奈和图尔奈的地产。

13、(25)伏尔泰:《哲学辞典》,商务1991年版,上册,第333330页。

14、1621—130

15、(26)A·J·Ayer,Voltaire,London,1986,pp.104,10

16、MarieArouet

17、老公证人阿鲁埃的顾客兼朋友德.古马尔丁侯爵很同情伏尔泰的遭遇,他说服阿鲁埃,把伏尔泰带到了自己在巴黎郊外的城堡生活了一段时间。老侯爵曾是路易十四的重臣,老阿鲁埃希望伏尔泰跟着侯爵学习法律,但伏尔泰更喜欢听他讲述宫廷秘闻和趣事,这给伏尔泰之后创作《亨利亚特》和《路易十四时代》提供了不少启发。

18、当然,当代西方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但他们与19世纪的学者不同,他们高度重视物质因素的作用,不再那么过份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从而使历史比较地接近原来的面目。

19、如果一个专制的国家建立了严苛的检查制度,戏剧必然成为检查的重点。任何统治者,都从利弊的角度给予戏剧特别的关注,这是戏剧之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从未获得的“殊荣”,不仅整场演出,连一个人物、一句台词都要品味一番,以鉴别是否有不全统治者利益的“异味”。当时的法国,在戏剧方面有专门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一类的事物。为一切有思想的人随时敞开的是巴士底狱之门,伏尔泰一生中几次有幸饱尝其铁窗风味。

20、新史学是一种从对人类命运(不是世界上某一部分人的命运)关怀出发的历史观,因而是一种基于民族平等的历史观。勒高夫说,新史学是一种“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问题去研究的史学。”“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从现时出发来探讨历史问题,以便能在一个‘动荡不宁的世界中’生活和理解”。所以《年鉴》创刊时就主张“突破并反对欧洲中心论,渴望面向整个世界”。(35)

80句伏尔泰分享

1、试题答案: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开辟了一个新世纪。①善良仁爱,教化、抚慰、播种文明。②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③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理性、文明、自由、法治、光明。(意对即可)C、D。

2、(20荆州)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启蒙思想家,其中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思想家是伏尔泰。

3、伏尔泰在巴士底狱呆了不到11个月。国王根据摄政王的意思于1718年4月10日下令释放伏尔泰,摄政王指示“把获释的阿鲁埃先生送到索镇附近的沙特奈马拉布里接受管束,他父亲在那里有个别墅。”从巴士底狱到父亲的城堡,待遇大不同。虽然无文字确切记载,但其背后自然少不了老阿鲁埃的营救。伏尔泰的一再闯祸让老阿鲁埃很是烦恼,但爱子情切的他还是四处奔走,伏尔泰很快又回到了巴黎。

4、如他在《如此世界》里要说明现实社会善恶并存的复合状况,就构思出这样的情节:主人公用名贵的金属和粗劣的泥土石子混合起来,塑造一个小小的人像,去向神灵汇报,而他表现"让世界如此这般下去"这一妥协改良的思想,则是通过主人公向神灵的这样一段陈词:"你是否因为这美丽的人像不是纯金打的或钻石雕的,就把它毁灭掉。

5、伏尔泰是开明君主制的拥护者。

6、公证人的儿子或女婿除外,他们只需要有担任书记员的经历即可继承父亲或岳父的职位。

7、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部作品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根本。

8、“远古的文明民族是迦勒底人、印度人和中国人”,(21)他们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伏尔泰在讲到印度人时说:“如果允许猜测的话,恒河边的印度人恐怕是早联合成一个整体的民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块动物容易找到牧草的土地上很快就布满了各种动物,因为牧草富于营养”。他还认为,“世界上没有其他人比恒河边的人在两手触及之处就能找到更促进健康、更惬意或更丰富的食物”,因为这里同时还生产稻米、菠萝、可可、海枣、无花果、桔、柠檬、甘蔗、棕榈等等。(22)关于中国,他又说道:“我们敢在说到中国人时不求助于谈论他们的动物吗?”他把中国的繁荣看成是中国的自然条件优越,因而避免了各种诸如洪水、革命、瘟疫等等的天灾人祸。(23)

9、1720:伏尔泰到奥尔朗附近的苏斯城堡拜访博林布罗克勋爵。

10、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名言咨询

11、1759:伏尔泰发表《老实人》。

12、伏尔泰作为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即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伏尔泰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实行法治。伏尔泰的影响不只限于法国,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迪了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和灵魂,被启蒙思想家们公认为导师。他漫长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他崇高的威望、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并在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伏尔泰重新整理了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的远大抱负。但是,伏尔泰强调的却是经验,而且科学不仅仅是人们的希望,还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14、伏尔泰以戏剧家的身份活跃在法国的社交场上。他身高不过一百六十公分(低于他身后出世的那位伟人拿破仑),瘦骨嶙峋,面如刀削,谈不上是美男子,但他穿上翠绿的外套,头戴蓬松的假发,周旋于各古堡的沙龙之间,以其锋利、机智的口才,敏锐深刻的思想赢得了社会名流的崇拜。他的风度和魅力搅乱了法国的上层社会,和特权阶级的一些人物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伏尔泰视贵族如粪土,对于他们的挑衅给予毫不留情的回击。有一次,他在剧场看戏,罗昂骑士——法国显赫家族的子孙,闯到他面前,嘲笑地说:“阿鲁艾先生?伏尔泰先生?你到底姓什么?”

15、(31)TheBestKnownWorksofVoltaire,NewYork,1927,pp.374,373,374,387,388,389,404,408,386,375,409,388—389,40

16、与伏尔泰情若父子的孔多塞的说法则完全不同。他在《伏尔泰传》中明确指出伏尔泰继承了父亲和哥哥(阿尔芒无子女)的巨额财富,加上《亨利亚特》在英国的版税以及他的投资收益,伏尔泰成为了一位巨富。孔多塞认为伏尔泰的财富让他保持了哲学家可贵的独立精神,并且为后辈精英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笔者认为孔多塞的说法更有可信度,其他文献也普遍认为老阿鲁埃给伏尔泰留下了不菲的遗产,而官方档案中也没有伏尔泰打过遗产官司的任何记载。

17、1719:通货膨胀,约翰·劳的“体系”崩溃。

18、是“微不足道的原因”导致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吗?邦格罗斯会说:“如果罗昂没有招惹伏尔泰,伏尔泰也就不会写《英国书简》(也就是本书,因为是伏尔泰在英国时写的书信,故又名《英国书简》)这本哲学世纪的重要作品了。”实际上,这件事和别的事情一样,“微不足道的原因”只是起到了某种揭示的作用,而不是解释。

19、1737:伏尔泰发表《牛顿哲学原理》。

20、伏尔泰对自己的资产阶级家庭没什么感情,也不喜阿鲁埃的姓氏,他在1718年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笔名“伏尔泰”。伏尔泰作品无数,但极少谈及家人。他一生写过1万到2万封书信,没有一封是写给父亲老阿鲁埃、兄长阿尔芒或姐姐玛丽的,但他曾暗示父亲“严格、朴素,平凡”。

100句伏尔泰分享

1、1732:8月,《萨绮尔》发表,这是伏尔泰题词献给英国商人法格奈的一部悲剧剧本。

2、格言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

3、法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王室公证人、领主公证人和宗教公证人三种形式的公证人,分别由国王、封建领主和教会任命,在各自的辖区内执业,分别服务于国王、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司法体系。随着王权的不断加强,王室公证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直至1791年大革命期间才得以将三种类型的公证人合并为公共公证人(notarypublic)。巴黎夏特莱公证人是历史悠久的王室公证人。

4、公证人在法国被称为“贵族职业”,封建专制时代的很多公证人都获得了贵族身份,但伏尔泰的父亲却没有获封贵族。让伏尔泰抱憾的原因在哪里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伏尔泰时代法国公证人特别是巴黎公证人的社会地位。

5、1746:伏尔泰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6、老阿鲁埃为人正直公道,做事勤勉严谨,睿智而善藏拙,低调而擅交际,是典型的务实资产阶级。巴尔扎克1840年在《公证人》一文中对公证人有着生动精彩的描写,老阿鲁埃正是巴尔扎克笔下典型的巴黎公证人形象。

7、伏尔泰决定对这个“理性之岛”进行一番调查。他先从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开始。他请了一个年轻的公谊会教徒给他上英文课,并由此而发现了这个特别的教派。他的第一封哲学书信中的对话者安德鲁·皮特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后来,他与这个人保持了联系。几个星期之后,他学会的英语足够让他去看戏了,并由此而感受到了莎士比亚这个天才的“蛮子”带给他的震撼。

8、“一片荒芜而可怕的孤岛”,一个屠宰场,人人只能等着轮到自己被宰杀的时候。从这些触动人心的比喻中,我们一点也看不到现代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子。英国的例子恰恰表明我们可以安排好集体的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根据其天性而应该享受的一份幸福。

9、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小说以及两部历史学巨著《路易十四时代》和《论通史及各国习俗和精神》。

10、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在大革命时期曾被囚于宫中,一日,他读到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竟然掩面长叹:是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

11、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2、我们可以说,既然你承认了“对古典主义的态度比较强硬的狄德罗积极主张现实主义,热衷于和贵族情趣判然有别的市民戏剧,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承认了“在启蒙主义时期法国有成就的戏剧家博马舍”,那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两者的先导是伏尔泰,贯串他终生思想言行的真正的意义,还在于其后——资产阶级市民戏剧“矫健行空之时,很快表现出充分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莎士比亚将取得高的地位。”难道,这一切和伏尔泰能分得开吗?!

13、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14、①倡导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君主立宪制

15、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他的《伏尔泰传》中曾这样说过:"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这句话代表了不少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批评家对伏尔泰的评价,它虽然不无夸张,但的确也反映了伏尔泰在当时影响之大。

16、每周日合图在这读给你听,

17、(42)EenstBreisach,Historiography,Anlient,MedievalModern,ChicagoLondon,1983,p,128,178—179,179,184,179,20

18、1715年,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登基,奥尔良公爵摄政。21岁的伏尔泰风华正茂,其才华让王公贵族和命妇们趋之若鹜,争邀其为座上宾。伏尔泰本有机会成为摄政王的朋友,但他经常出入的贵族沙龙不巧是摄政王政敌们的据点。年轻气盛的天才忍不住写了辱骂摄政王的诗,竟大胆讽刺摄政王和女儿贝里公爵夫人乱伦。震怒的摄政王下令把伏尔泰流放到远离巴黎的南部偏僻小镇蒂勒。眼看伏尔泰就要倒霉的关头,奇迹发生了:舔犊情深的老阿鲁埃向当公证人时的贵族顾客们求助,居然打动了摄政王,将伏尔泰的流放地改到了卢瓦尔河畔的美丽小城苏利(注释5)。

19、各民族的理性是统一的。他说道:“上帝向我们注入了普遍的理性原则,就象他让鸟有羽毛,使熊有皮肤:这一原则永恒不变,尽管所有的情欲都反对它,它还是存在着……正因为如此,不文明的民族归根到底经常能很好地根据他们的统治法律作出判决,因为他们感觉得到那些法律是否符合怜悯和公正的原则。这种能力是注入在他们心中的”。(27)

20、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才公认伏尔泰是他们的思想导师,于1971年把他的遗体运回了巴黎,十万人执绋送葬,数十万人瞻仰了在“伟人祠”举行的国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