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论语十则精选
1、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3、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4、完成课时检测习题。
5、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6、第一到第十则均为语录体。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7、不要因为别人而影响了你的生活节奏。
8、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9、其次,此文遣词造句也很讲究。"说"(悦)与"乐"似乎是同义词,但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说"是心里感到喜悦、高兴,可见孔子教育弟子对待学习要从内心感到高兴。
10、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11、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12、2003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
13、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14、第十则:修身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15、(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6、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8、50篇中考必备古诗文之——《醉翁亭记》
19、书籍浩如烟海——如何读(含小、初、高书目推荐)
20、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40句论语十则精选
1、寻山历百艰而无悔,一朝见井纵九死以何辞。
2、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3、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黑骏马》)整本书阅读五——马建伟
4、学会宽容,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5、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6、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7、(赏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9、白话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0、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1、让我们相约良知,给学生润物无声般浸润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4、(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15、《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6、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18、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后枯萎的。”
20、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0句论语十则精选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卫灵公》)
3、汲取营养于武汉,砥砺成长助今生
4、白话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通读论语,就如同品一杯古茶,
6、实用软件“直播、录放、生活、听读、撰写、排版、推文”微讲座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8、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11、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12、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3、(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17、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8、译文: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19、(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0句论语十则精选
1、《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4、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5、来唤醒你那真挚的情缘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7、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
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9、《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0、须知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曾率领一批弟子周游齐、卫、宋、陈、蔡、楚等国。终不见用。这里他告诫弟子,当人家不了解你的时候却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风范。
11、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2、(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13、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14、白话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5、生活如美酒,虽然炙热似火,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7、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9、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
20、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100句论语十则精选
1、整本书阅读——18个阅读群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5、“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6、《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爱莲说》
7、(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8、⑦第七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10、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3、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14、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做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哪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
15、要很愉快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而"乐"是快乐、欢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对待朋友的到来应现出欢乐的表情以示欢迎。
16、(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7、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18、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1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0、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