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陆游的爱国诗句写两句【文案11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9 00:38:31

陆游的爱国诗句有哪些两句

1、陆游的爱国诗句是哪一句

(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自幼就饱尝民间的丧乱之苦,少年之时就受到家庭爱国主义教育。

(3)、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桔我大宋兴泰。

(4)、但是由于受到奸臣诬蔑陷害,陆游被贬回了老家,驰骋沙场、尽忠报国的机会很快就过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不得不长期蛰居绍兴。即便如此,陆游也一直坚守着报国信念,不忘洗雪国耻之心:“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但陆游报国壮志的愿望却再没有实现的机会,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家仇国恨,以血泪之遗憾,留下了他一生中后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开篇的两句,陆游便是交代了自己的当时的一个处境,以及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现在我已不再年轻了,可是在年轻的时候我是立志要收复北方的失地,可是谁能够想到这事情做起来如此的艰难,我时常会一个人站在高地远望北方的中原大地,那里热气沸腾充满了无限的怨恨。在这两句中,充分地表达出了陆游那种爱国情怀。

(7)、爱国诗人文天祥生于南宋末年,一生为抗元奋斗不止,终兵败被捕,写下这首《过零丁洋》以明志。

(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9)、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0)、译文: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11)、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请缨无路,屡遭失败,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审,这首词正是写出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其中上片数句尤具气势,“觅”字见出建功立业的心情迫切。“匹马”唤出无畏英雄的豪壮。“尘暗”一句点出作者因理想破灭而引起的阴郁心情。下片更多的是感慨“鬓先秋”,“泪空流”字字泣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作者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作这首词时,陆游以年近但仍未忘国忧,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除这首诉衷情之外,还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12)、我陆游当初还自许要在战场上为国杀敌封侯拜将,现在却没有这个机会了。有谁知道我心里的悲痛?虽然我鬓发斑白,可是我报国之心依然如昨,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是我一生的追求。

(13)、陆游写下这句诗的时候,中原已经落入金人手中六十余年了,中原人民在今人的铁骑下被压迫被剥削,他们日日以泪洗面,心中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早日出师北上,收复中原。可一年又一年,人们望眼欲穿,还是没有等来南宋的军队。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6)、   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17)、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8)、译文: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20)、但烈士暮年,夕阳西下,诗人自知再去戍守边疆已不现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终于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这两句的含义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诗人因为内心想着去戍守边疆,所以在夜晚难以入睡,对外面的风雨感触清晰,然后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再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中的情景,如此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铁马冰河”的梦境。

2、你还知道哪些陆游的爱国诗句写两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2)、《读书》一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后,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读书》。

(3)、1125年,陆游生于江南名门望族、藏书世家。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出生第二年,金兵就攻占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他随父四处逃难,目睹北宋统治者的荒淫无能,在投降派的主张下,一味的议和、投降,眼看祖国的大好江山被金兵吞噬、占领,广大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倍遭凌辱而无计可施。在爱国情怀十分浓厚的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5)、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6)、陆游的愿望一直到他去世的那天都没有实现,然而千百年来,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热爱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7)、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8)、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9)、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0)、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11)、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目前留存下来多达10457篇诗文。

(12)、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14)、这是陆游的绝笔之作。当生命走到尽头,陆游在精神残存之际,还不忘嘱咐儿子:如果北方收复,一定要到我的坟前告诉我。陆游的忠贞的爱国之心,至死不疑,令人感动。

(15)、然而,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使陆游的心静下来,他惦念着沦落金兵统治的中原百姓,也怀念着北方的大好河山,盼望南宋朝廷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6)、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17)、陆游勤于创作、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有抗金报国的作品,还有歌颂爱情、养生保健的诗篇。

(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译文: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20)、此诗为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罢官之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时所作。当诗人六十八岁高龄之时,独自躺在荒凉的乡村,病痛缠身,风雨大作,无心睡眠,往事一幕幕回想,幼时理想,青年挫折,中年抱负,老年怎一个失意了得,如梦之过眼云烟一齐向心头袭来。是梦境,而非梦境。在他心中流淌的热血,不能如大丈夫李广、卫青一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撒遍失地。听着北风呼啸,大雨洒落,铁马冰河却只能相见梦中。这是怎么的梦啊!

3、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四句

(1)、望着苍茫静寂的天地,心头惆怅的诗人写下了组诗两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首,被后人赞为千古绝唱。 

(2)、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3)、无论是在传统知识分子的视野里,还是在当下学术语境中,“爱国主义诗人”都是陆游的不二符号。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留存多的诗人,陆游近万首诗作词作中,近一半作品是抒写和吟咏家国情怀的。正如《唐宋诗醇》所言:“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4)、无论处境如何,陆游一生都热爱祖国,他的爱国诗词感情真挚,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国担责,报效祖国,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5)、释义: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6)、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8)、诗人从一个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性的场景着手,写了诗人脱离黑暗的官场,置身于家乡的纯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备感欣慰,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事的胸怀。这又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描绘出久别归家的这一典型场景。

(9)、出品/《诗画中国》融媒体工作室  责编/司燕红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2)、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13)、上片追叙今昔相聚之异。起首三句为第一层。抚今追昔,表现陆、唐二人丰富复杂的情感。“红酥手”以手喻人,抒写唐婉的靓丽仪容,表达词人的爱怜之心。“黄縢酒”是一种官酿的黄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描写,陡唤了作者无限回忆与感慨: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他们恩爱夫妻携手游赏的地方。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现在嘛,虽然满城春色依旧,但是已经人事全非。“满城春色”为他们沈园把酒,勾勒出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共赏春色的时间地点。“宫墙柳”虽是写眼前实景,但却暗含唐婉之变,现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时词中红(手)、黄(酒)、绿(柳)构成的明艳色彩,顿时黯然全逝,没了欢快、幸福和美感。

(14)、陆游一生以慷慨报国、匡复大业为己任,把收复失地、拯救黎民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但其抗敌御寇理想屡屡受挫,只好依托诗词抒发报国热情与许国志向。

(15)、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6)、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7)、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8)、陆游一生悲壮豪迈的一首诗,此诗虽是写梦,却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

(19)、很合适,而且在其他诗人中是不多见的。译文是:“我本来明明知道,人死了万事皆空。但是我内心遗憾的是没能见到祖国一统。等到国军挥师北上收复了中原失土时,你们举行家庭祭祀,别忘了告诉你老爸。”全诗二十八个字极其朴素平淡,但蕴含感情,极其深厚,悲壮慷慨,使后世读者看到了一位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一个在病榻弥留之际的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样博大的胸襟,就连一代英杰曹操在辞世之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后的意愿。对于这首诗后评价有明代学者胡应麟:“悲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清代诗人贺贻孙:“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20)、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关于陆游的爱国诗句写两句

(1)、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2)、《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

(4)、   苏轼写了一首称赞自己的诗,佛印看后回复两个字:放屁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到了这第三四句,陆游依旧还是在回想,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情境,还记得当年我在瓜州渡痛击金兵,在那夜雪里真是酣畅淋漓,秋风中我骑着战马纵横驰骋,而且这个时候又收到了大散关捷报,真是让人欣喜万分。

(6)、这是收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7)、释义: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8)、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此诗首句描写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诗人已到了年迈多病的“僵卧”年纪,居住在孤寂荒凉的村庄,此句写出了诗人回乡后的寂寞处境和生活的窘迫。但贫病凄凉对诗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诗人依旧乐观豁达。次句写诗人心中仍想着为国戍边,结合首句来看,可知诗人之所以不把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是因其爱国热忱高于一切,一心只想着“为国戍轮台”,彰显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11)、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12)、当南宋君臣甘于醉生梦死,把家仇国恨抛之脑后的时候,陆游是多么的愤恨和失望啊!所以他写诗来呼号,希望能让当权者警觉,来恢复失地。

(13)、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当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其经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是陆游68岁时留下的一首爱国诗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5)、陆游在悲叹之中不失信心,越是愤慨,心中的爱国热情越高,让人读之心情激愤。

(16)、陆游写这首诗,目的还是想提醒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光复大业。但可惜的是,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壮志全无。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9)、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20)、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5、陆游的爱国诗句有哪些两句一年级

(1)、直到秦桧死去,陆游才出仕做官,还因诗名大盛被孝庄皇帝召见。虽未被重用,但其为官期间,励精图治,为民办了很多实事,还惩治了很多的贪官污吏。

(2)、《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3)、“当年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4)、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5)、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6)、这位南宋诗人写过很多爱国诗词,其中感人的莫过于《州桥》中的这一句。

(7)、读陆游的60句经典诗词,体会他的爱国与爱情。

(8)、释义: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9)、《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10)、在《水调歌头》中,在《关山月》中,在《诉衷情》中……陆游的爱国情结无处不在,他将爱国主义诗词创作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至死不变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念,不仅使其在同时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无人比肩,而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极为罕见。

(11)、其诗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意境宏阔、气象浑成、文辞清丽、格调高昂,将“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的爱国主题阐释得深透妥帖,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酣畅。

(12)、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13)、在临终的时候,诗人交代给儿子的,不是家事,而是国事。他这一生为遗憾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国家的统一。

(14)、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陆游28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第居位于秦桧孙子秦埙之上,由此惹怒了宰相,在榜单上报时将他除名。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得以被朝廷起用,但还是因力主抗战,恢复神州,被主张投降议和的奸臣张焘等人所压制陷害。宦海浮沉,两起两落,始终找不到报国的机会。

(1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楚屈原《国殇》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

(18)、   “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19)、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0)、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觅封侯》

(1)、上片是感遇。“折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以此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志,“无意”两句,表明梅花本性高洁,不为争春而来。“零落”二句,赞赏梅花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而不难看出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被免职,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受时忌。但爱国壮志始终不衰。他借咏梅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情操。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7)、释义: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8)、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9)、陆游的这首《书愤五首·其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写得气势磅礴,读来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在这首诗中,充分地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爱情情怀,值得一读!

(10)、所以他要儿子们记着,大宋军队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的时日,一定要在祭祀他的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他。

(11)、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不像别的诗人,可能也是很爱国,但也只是在诗文中感慨一番,可是陆游却不一样,他不仅写诗表达了这方面的情怀,同时他还是真正上个战场的诗人,带领着军队与北方的金人多次作战,真可谓是能文能武。仅仅是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感动不已,而且他一辈子都在为了收复北方的失地而奋发图强,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醉心于江南美景,满足于江南一隅之地,并不是真正的想要收复北方失地,这也使得诗人留下了终生遗憾。

(12)、陆游因与秦桧的孙子一同参加考试,排在其前,被秦桧除名。

(1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三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5)、想当初我自比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16)、《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17)、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18)、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19)、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孤村”何等凄凉,却是“不自哀”,缘由?陆游的爱国热忱以致忘我境界,个人身体和居住环境早已置之度外,尚思为国,志在千里。“夜阑卧听风吹雨”承接上句,因“思”不得入眠,“风吹雨”自然联想到壮年时的军旅生涯,战争的血雨腥风。辗转反侧之间,幻想出“铁马冰河”,诗人陆游满心报国却无法御敌,一腔热血只能化为梦境。这场夜雨所思,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英雄气概。也无形中体现了一代仁人志士的心声,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民族正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