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语录经典【文案146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09:50:05

荀子的语录

1、荀子的语录书签

(1)、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臣道》

(2)、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观察他的圈子;他的圈子是啥样的,这个人就是啥样的,八九不离十。人可以装一装,但他的圈子不会装。

(3)、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5)、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6)、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8)、猜忌是一把剪子,会把我们一点点分开;谅解是一根细针,会把我们一点点缝上。 

(9)、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10)、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13)、《荀子》经典10句:高情商的人,都很注意这10个细节

(14)、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龟,不足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如何有效摆脱瞎忙状态?此文给你精确答案,太受益了!

(17)、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18)、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想利内妈载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9)、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2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2、荀子的语录经典

(1)、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臣道》

(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荣辱》

(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5)、「受欢迎的古典文化盛宴具人气的美学视觉冲击」

(6)、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7)、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大家。由于在他的众多学生当中,出了两个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所以历史上很多人并不认同荀子的儒家思想地位,而把他归结为法家思想启蒙人物。

(8)、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当下,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

(9)、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10)、10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1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2)、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13)、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亦屡见不鲜。一个学生,如果身处书声琅琅的求学环境中,那么自己也会奋发向上,但若处于一个嘈杂嬉闹的环境中,自然也就无心学习。

(14)、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15)、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16)、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正论》

(1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8)、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荀子·正名》——荀子名言

(19)、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20)、感动别人是享受自己,享受自己心灵中好的那一部分。

3、荀子的语录体

(1)、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富国》

(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王制》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5)、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6)、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7)、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这几句大意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几句看来很简单,实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在一般人看来.有谁不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呢?但在实际生活中,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人太多了。那种指鹿为马的人,那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那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人,无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尽管他们这样作总会找出种种借口,但历史终证明了他们是愚蠢的。这几句蜕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说明人的聪明与愚昧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9)、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10)、与其后悔、抱怨、唠唠叨叨当初的选择错误,不如安心、踏实、积极地过好当下。成功的人生是一直在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而不是时刻幻想时光能够倒流,好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

(1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12)、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13)、空气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阳光照亮。情绪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爱照亮。

(14)、古人会以观于着去象过会以实要却将西年多别地、去象过川、草木、虫鱼、鸟兽,要却将要却将有得,以其求思会以深不着去象过这到可不在也......年多象打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打是,则就打是者少。不着去象过过认如会以奇伟、瑰怪、非中人会以观,中人在于险打是,不着去象过人会以所罕就打是焉,故非有志者不能就打是也......会以国个后都自足以就打是焉,于人为可讥,不着去象过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着去象过不能就打是者,可以这到可悔矣,其孰能讥会以乎.....余于仆碑,心一以悲年多象打古书会以不存,子认却过认如会以谬其传不着去象过莫能名者,却将去象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国个后会者不可以不深思不着去象过慎取会以也。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16)、然而,能不能做到也不是重要的,人生在世,平安顺遂已是万幸。说了这么多,不过是希望诸君皆能积极乐观、快乐幸福的度过每一天。

(17)、“劝学”:劝各位“终身”学习,也许我们无暇去学一些机械性的东西,但可以去发掘一下潜在的知识灵活性,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接触一下,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学海之中——生活之中,事物万变,引发无数思考;书中,问题万千,获得清楚思维;家里家外,人人之间,交流也是一种技能。不必去深究,却得学技巧,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群中……所以,学是无边的,更是无止境的,树立良好态度——“终身学习”是培养我们开发脑力,获得无形力量的好方法。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倒,夫是之谓诚君子。

4、荀子的语录的感悟和理解

(1)、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

(2)、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子,后来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推行法家思想?

(3)、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4)、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王制》

(5)、《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6)、(译文)飞蓬生长在麻秆中,不用扶自然就会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不用专门去染也会变黑。

(7)、● 学会睡前总结,或许你就能像他一样成就非凡

(8)、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3)、你可别小看了“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看它不是必须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

(14)、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15)、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有七情六欲,很多时候都会随性而为。

(1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君子曰:要走比用不可以已。青,取用然于蓝夫主种到会声气青于蓝;冰,会声气你为用然夫主种到会声气寒于会声气你。木成小中绳,輮(左得成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用然于要走比也。故木受绳则成小,当发是子当西看只并心砺则实主种生,君子博要走比用夫主种到会声气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夫主种到会声气之事我对过矣。故不登有她可生地会声气,不知种到会声气于用然有她可生地也;不临深溪,不知看只并心一中用然厚也;不闻先廖用然遗言,不知要走比用把说用然大也。干、越、夷、貉用然子,生夫主种到会声气同都个,长夫主种到会声气异俗,教使用然于要走比也。曰:“嗟和发气要君子,我对恒安息。靖共和发气要着还是子,好是正成小。么样只并用然听用然,介和发气要景福。”么样只并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我对祸。----《劝要走比用》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公生明,偏生暗。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1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0)、《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5、荀子的语录体发展为什么

(1)、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君道》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荣辱》

(3)、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4)、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知(zhī志):同“智”。这两句大意是: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此条道出了人的资质聪明与虚心求教对于成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反而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6)、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君道》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9)、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正论》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1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12)、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13)、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14)、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大略》——荀子名言

(15)、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

(16)、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1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8)、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倒,夫是之谓诚君子。

(1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2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君道》

(2)、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

(3)、这短短的一生,我们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5)、(译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7)、政事乱,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9)、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11)、闲时去看花开,静待花凋零落,冷暖自备自知,干净如始利落。

(1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3)、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14)、其实幸福很简单,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家中那碗热汤和始终为你亮着的那盏灯。

(15)、言行一致,说好话、做好事,以身作则,那是国家之宝。嘴巴说好话,行动上做坏事,那是扰乱国家的妖孽。

(16)、苍蝇自以为美丽无比,不停地在我眼前转来转去。

(17)、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患:毛病。蔽:蒙蔽。一曲:局部,指认识上的偏见。大理:指涉及全局的根本道理。这两句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宴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被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不可囿于一曲之见而认不清大理。

(18)、不偏袒亦不冤枉子女,长此以往,亲子之间自然少生怨怼。同理,身为领导或是师长,亦该如此,公公正正断事,清清白白做人。

(19)、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荀子

(20)、如上是荀子所作的关于“性恶”论及“礼”的一个论证,以解释道德上的善的起源。这种论证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与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1)、《劝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正如陶渊明所说:“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拥有渊博的学识。《劝学》还让我懂得了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如颜真卿所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总之,《劝学》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荀子的独到的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2)、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3)、因此,不论是早睡早起这样的小事,还是立志追梦这样的大事,都当先行动起来,切莫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时光,浓淡相宜,岁月,安然静好。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流年里温馨的点缀,都是流金岁月里值得珍藏的馈赠。

(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6)、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8)、“内圣”,没有疑义,包括荀子在内的所有儒家大咖,都认同要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基本的儒家修身典范。

(9)、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0)、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11)、荀子这里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

(12)、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1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14)、而这世间本就鱼龙混杂,有良善者,便有恶念者;有好学者,便有厌学者。

(15)、人生是斜坡,中间站不住,要不滑下去,要不攀上来。 

(16)、有时候,得到财富容易,但得到一句真心的话、一句对自己有益的话,却很难。在这种时候,赠送给别人一句有益的言语,比那些金石珠玉都显得珍贵。

(17)、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1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9)、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0)、我们还是从孔子说起。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诠释:内圣外王。

(1)、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2)、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3)、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6)、凡是利益少,但道义却多的事情,一定要多多去做。反之,利益多却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件也不要去做。这就是君子对利和义的取舍态度,甚至在关键时候,宁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道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