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清明节的成语大全【文案99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09:19:21

形容清明节的成语或词语

1、形容清明节的成语或词语有

(1)、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如果你真的为他/她好,请你快乐多一点!

(2)、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3)、5)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走出优美的旋律。

(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6)、政清人和 出自《晋书·诸葛恢传》:“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7)、远至迩安: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8)、一叶知秋(yèluòzhīqiū),亦作“落叶知秋”,这里的植物指的是什么树?

(9)、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10)、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1)、生物成语大赛——语文老师,生物老师在喊你呢!

(12)、清风载着叮咛,明月写满祝福,云儿传递思念,细雨滋润心扉,春泥吐露芬芳,星光洒满希望,清明小长假,尽情享受这份清闲,收拾好心情,照顾好自己!

(13)、清明节地位提升了,放假时间早大增了,抛开工作能放松了,睡觉不用定闹钟了,闲暇之余去踏青了,节后又能神气清了!提前祝清明快乐!

(14)、神清气朗: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15)、勉求多福:勉:努力。努力追求更多的福禄。多用于对别人的规劝或祝语。

(16)、出处:《晋书·诸葛恢传》:“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17)、(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18)、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19)、不过介之推并不介意,他说:“天不绝我晋国。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真是上天好的安排!如果以为这是我自己的功劳,岂不是在骗人吗?偷人财物的人,被称为盗贼,贪天之功作为己有,那不是更加可耻吗?”

(20)、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形容清明节的成语大全

(1)、写扫墓时心情的四字成语大全:泣不成声、悲痛欲绝、闷闷不乐、愁眉不展、悲痛欲绝、伤心欲绝、愁眉苦脸、风木含悲、透骨酸心、百苦难咽、伤心欲绝、愁绪万千、触景生情、思绪万千、肝肠寸断、生死离别、哀鸿遍野、悲痛欲绝、悲天悯人

(2)、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3)、日月重光: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4)、秦国与晋国的交好,并不是从晋文公才开始的,但却是在晋文公的时候,达到了巅峰。而秦晋这种联姻的方式,也就被后人称为“秦晋之好”,后来人们便把两个家庭联姻称为“互结秦晋”或“秦晋之好”。

(5)、远至迩安: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6)、南柯一梦(nánkēyīmèng),成语中的南柯指的是一个人吗?成语中的这棵树是什么树?该成语的主人公叫什么?

(7)、匆忙的脚步让我们忽略了路过的风景,繁重的压力让我们生疏了亲人间的联系。清明节就似一台闹钟,惊醒迷蒙中的我们,提醒我们睁开双眼,重新审视人生。

(8)、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9)、杀衣缩食 “杀”念shài。犹节衣缩食。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d十余。”

(10)、清明节到了,每每看见一束束鲜花插在坟头,就知道又有一个生命永远离我们远去,而他们且可以远离这充满险恶的人世间,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时生死并不能由你自己。   

(11)、华夏文明永记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传统,感恩情怀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时,先祖的伟大世人牢记,真情的传递思念的情,先祖精神满神州

(12)、务本力穑: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13)、自掘坟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14)、水佩风裳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15)、出处:《古文观止·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

(16)、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7)、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离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追随左右、忠贞不历尽千难万难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三面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18)、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0)、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好。

3、关于清明节的词语成语

(1)、兰艾同焚(lánàitóngfén),这里的兰艾是指中国兰花和菊科的艾草两种植物吗?

(2)、冢中枯骨——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  

(3)、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4)、地负海涵: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5)、第三重境界,会串联,会思考。读懂一个成语,连同它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事件都能明晰。将几个成语串联起来,很可能就把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勾勒出来了,甚至把这一段历史时期也描摹出来了。这时就需要你的明辨慎思,不仅把这些事件的前前后后用成语串联起来,还要让你去思考,这些事件的背后透露了怎样的缘机,怎样的人生智慧。

(6)、与清明有关的这三个成语真实反映了介子推和晋文公阴阳相隔的君子之约。介子推宁愿一死也不贪天之功的清明气节,这是作为臣子的高洁情操。而晋文公作为君王,退避三舍以守信,终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这是作为君王的高远境界。

(7)、奋身独步:独步:独一无无可比拟。指努力去出人头地。

(8)、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9)、(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10)、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11)、悬门抉目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12)、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13)、出处: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14)、朗朗乾坤: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1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足、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小编也为大家准备了形容清明节的成语,希望能帮到大家。

(16)、(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7)、一抔黄土——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18)、哀而不伤、哀鸿遍野、惨绝人寰、刻骨铭心、历历在目、人面桃花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4、用成语形容清明节

(1)、谁给我过愚人节,我就给他过清明节;谁跟我过情人节,我就让她过妇女节。

(2)、楚军长驱直入,气势汹汹。晋文公避开楚军的正面冲击,设计将其引到有埋伏的地方,切断后路,大败楚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3)、清明节惦念心如焚,路上思绪心中神。借问真情何处有,发条短信暖人心。轻轻拂水远远去,多是多少梦。梦是当年勇。自古生老是常态,愿是平安愿是财。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6)、尽心而已:原指直到竭尽心力才罢休。后指明知无济于事,但仍然努力去做,以尽心意。

(7)、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8)、(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0)、(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11)、椿萱并茂(chūnxuānbìngmào),比喻父母都健康。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这里的椿指的是香椿还是臭椿?

(12)、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13)、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牛溲马勃(niúsōumǎbó),该成语是华而不实的反义词,意思是看上去不怎么地,但是用处却不少。该成语指的是哪两种生物?

(15)、11)春天是一个新起点。他让许多绝望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每逢春天来临时,我都会在心里暗暗鼓劲“以往的一切都应成为过去,要做的,只有把握好今天。”是春天,给了我希望,让我重新鼓起勇气向目标驶去。是春天,给了我力量,让我在新的一年里越发努力。是春天,给了我温暖,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16)、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7)、自掘坟墓 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18)、(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秋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19)、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烈士的日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烈士们的坟前,我用鲜花和真情祭奠着烈士们的英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安息吧!烈士们,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20)、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妃,便赶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重耳在流亡期间,有一次,他们在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饿又累,重耳饿得连路都走不动了。有一个随行大臣叫介之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把采摘来的野菜一同煮成汤,送给重耳喝。后来,重耳才得知这件事,内心感动,并许下承诺,说道:“等到我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你‘割股奉君’的恩情。”介之推却说:“我不求什么回报,只求您将来能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5、关于清明节成语

(1)、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2)、九转丹成: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3)、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4)、务农息民:甸: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

(5)、赵文子与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6)、(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7)、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8)、(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0)、(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秋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11)、墓木拱矣: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12)、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13)、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14)、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15)、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16)、(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7)、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试卷(1-6年级)

(18)、(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9)、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