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文案1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09:01:22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西南大学

(1)、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2)、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3)、 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一基本原则。他在论述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时(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作为理论基础的。

(4)、由于杜威没有留下讲演的英文的原稿,因此,直到由美国学者克洛普顿和香港学者吴俊升合编的英文译本JohnDewey:LecturesinChina,1919—1920于1973年出版后,美国教育学者及西方教育界才了解杜威在华讲演的具体内容。

(5)、对于中国之行,杜威自己在1920年1月13日给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科斯的信中就曾这样写道:

(6)、    (2)“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7)、杜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本质地问题。他提出了三个重要论点来对教育本质进行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地继续不断的改造”。

(8)、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9)、胡适曾把《每周评论》第26号、27号编辑成《杜威讲演录》专辑。有些讲演后来还被汇编成书出版,例如,1919年10月由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学社编辑出版的《杜威在华演讲集》、1920年8月由北京晨报社发行的《杜威五大讲演》、1921年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杜威三大演讲》、1921年9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杜威罗素演讲录合刊》(张静庐编)、1921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杜威教育哲学》。其中,《杜威五大讲演》一书在出版后的2年中,共计重印14次。

(10)、《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或译为《民本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问题》。

(11)、(3)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12)、 杜威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即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的;(3)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4)教学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教学就要适时地提供给他这方面的知识,一切都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总而言之,活动教学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3)、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4)、(3)“从做中学”的课程观: 解决传统课程中单一的知识标准,不注重儿童活动,割裂认知“统一性和完整性”问题。

(15)、与贵州教育实业参观团之谈话(在北京大学哲学教研室)

(16)、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17)、《我的教育信条》以杜威的名篇《我的教育信条》命名,分为教育心理、教育哲学、教育实验三个板块,既着意澄清了人们关于一些心理现象的误解及相关概念的误用,又表达了杜威关于教育学的核心主张和儿童研究的重要观点,还介绍了杜威任职于芝加哥大学期间所进行的富有创意的学校实验。

(18)、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19)、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20)、关于教育哲学的五大讲演(在北京教育部的讲演)

2、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教育即生活: 解决教育脱离社会和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

(2)、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4)、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5)、 他明确指出,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为人一生的事业,爱好、习惯等方面打下基础,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对这个阶段儿童的研究和教育。

(6)、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7)、“教育即生长”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8)、(2013新乡单选)在教育中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9)、A.以儿童为中心B.从做中学C.社会即学校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

(10)、胡适是杜威的弟子之一也是其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于20世纪初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11)、①教育与生活,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教育是生活的过程,生活扩大并启迪儿童的经验,刺激并丰富儿童的想象。

(12)、   (1)要把儿童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能够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并且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要求重视儿童的兴趣和给儿童自由。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

(13)、“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其基本涵义是: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学校课程不应是借助于文字符号向儿童灌输文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而应着眼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应从儿童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经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使儿童获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14)、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15)、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

(16)、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

(17)、②学校与社会。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基础。要指导儿童参加社会活动。

(18)、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19)、“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20)、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与学校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2)、(3)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3)、他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知识不断增长积累,“没有这种正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将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在这种正式的教育中,儿童由于掌握了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也就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知识的道路”。

(4)、邱磊在主编《“偷师”杜威——开启教育智慧的12把钥匙》一书的“副产品”,在编选的过程,作者摘录了大量杜威的经典话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天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践需求,从教学观、教材观、德育观、师生观等角度,梳理了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育箴言。力图从杜威有重要贡献的语段中,立体构建杜威的教育世界,给读者以启示和引导。

(5)、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6)、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8)、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4)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5)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9)、从1904年起,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一直到1930年退休。对于杜威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美国学者基南在《杜威在中国的实验》一书的开头就明确指出:“作为世界上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的重要的倡导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杜威在他的多产的生涯中达到了顶峰。”由于杜威与美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其他一些著名学者,例如,孟禄、克伯屈、坎德尔等,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任教,因此,使得哥伦比亚大学在哲学和教育理论方面不仅成为美国具有很大影响的一所著名大学,而且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一所著名大学,从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青年前去学习。

(10)、 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唯心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在杜威看来,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因此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11)、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12)、 总的来说,杜威提出的以“从做中学”为核心的活动教学体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僵死状态,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但是,由于杜威过分强调活动课成和儿童的直接经验,甚至提出一切知识都要儿童亲子去实践获得,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浪费了儿童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必然导致学习质量的和效率的下降。

(13)、    制作建造,让我们的宝贝,喜欢动手,爱思考。

(1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5)、在晚餐会上,蔡元培致词说:“我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是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很有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后来,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杜威本人后来说,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A.从做中学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C.教学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D.教育即生活E.学校即社会

(17)、优秀育儿经验分享之二:让孩子健康成长,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多重要

(18)、教师职业之现在机会(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20)、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4、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启示

(1)、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讲演)

(2)、陈鹤琴也从批判传统的中国封建教育出发,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在他看来是合理的和有用的东西,并结合中国的教育进行了改造和实验,试图使教育理论科学化和中国化。

(3)、③经验与课程。在“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思想指导下,杜威强调课程教材必须心理化,即在课程教材和心理之间建立联系,并在儿童的生活范围内吸取和发展它,以便克服传统学校课程重视经验的逻辑而忽视经验的心理的弊病。主张心理化的课程教材应该以儿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根基来组织。

(4)、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D.教材中心

(5)、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6)、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2年多时间留下《杜威五大演讲》以及许多著作和论文,引发对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7)、  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响亮口号。他分析说,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为儿童服务的。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8)、④知与行。从批判传统学校静听的教学方式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强调“从做中学”是人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欲望的表现和兴趣的所在。通过“从做中学”,使儿童掌握如何做的知识和能力。“从做中学”的内容包括艺术活动、手工训练以及要动手的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引起课程教材的改革。

(9)、   (3)“以儿童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杜威强调,应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自己去经历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奥妙,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

(10)、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11)、    杜威倡导的教学方法立足点是应根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应该“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达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劳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既是儿童本能生长要素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好的教学方法。

(12)、美国学者基南也这样指出:“约翰·杜威在中国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杜威个人对改革和进步的赞同以及他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哲学的,使他引起了很多听讲者的兴趣。”

(13)、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4)、但是,胡适选择的却是一条与陶行知和陈鹤琴不同的道路,其教育改革探索仅仅停留在学术研讨上。前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孔斐力在《陶行知:一位教育改革家》一文中曾指出:“陶行知和胡适是同时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俩人都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普通学校观点的影响。然而在起始阶段,陶行知的事业和胡适……便存在着分歧。”这段话也反映了胡适和陶行知那些教育家之间的不同。

(15)、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美国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缺乏生气。杜威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誉为是“教育学三大经典著作”之一。

(16)、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17)、②学校与社会。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基础。

(18)、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19)、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在上海沪江大学的讲演)

(20)、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5、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333

(1)、“这是我一生中所做过的有趣的和在智力上有用的事情。”

(2)、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3)、教育家的家教智慧之四: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家长必读!

(4)、杜威的教育思想。听完语音别忘记继续往下看,精彩的一般都在后面哟!

(5)、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6)、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7)、回复”612“ 可获得总部及各地市开课新详情及中冠名师在线解答疑惑

(8)、盖笑松教授送给你支持孩子自主成长的行动指南!

(9)、发现和揭示了传统教育的问题:传统教育三中心。

(10)、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11)、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

(12)、但是他过于强调学生的经验与需要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3)、大学与民治国舆论的重要(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14)、1967年,大约在杜威访问中国46年后,曾参加过杜威的中国之行的露西·杜威也回忆说:

(15)、 根据“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思想。他要求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便从中能培养出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人,这是杜威社会个人主义观点的具体表现。

(16)、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17)、唯心主义的倾向。唯心主义倾向在杜威的著作中多有表现:一方面,对宗教信仰和道德践行的关系认识上,杜威曾断言,“能信仰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认为人人都有宗教感情,都应该信仰宗教。信仰上帝真的就可以践行道德了吗?果真如此的话,全民信教的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践行道德的充分条件,毕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任何单一条件的满足就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在谈到道德教育的心理学方面时,杜威也曾指出,“一切品行从根本上和实质上说都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而目前为止在心理学上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到还存在争论,但比较肯定的是,这种忽视或者干脆否定外界、客观因素作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的。 

(18)、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9)、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三中心。

(20)、   经验中心是杜威关于课程和教学的基本主张,他认为:

(1)、读书与工作结合(在福建省立蚕业学校的讲演)

(2)、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早期著作5卷、中期著作15卷、晚期著作17卷,全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答案及解析:A A B B D B C C D C C A DD ADE ABCDE

(4)、④知与行。从批判传统学校静听的教学方式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强调“从做中学”是人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欲望的表现和兴趣的所在。

(5)、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整合课程

(6)、美国教育会之组织及其影响于社会(在福建省教育会的讲演)

(7)、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8)、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而赫尔巴特则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9)、杜威的理论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适、陶行知、陈鹤琴以及蒋梦麟、郭秉文等作为赴美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先后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们无疑受到了杜威的思想方法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些后来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学者,“在美国进步主义思想的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其生平的某点上自认是他的大师约翰·杜威的追随者”。特别是胡适,他终选择实用主义为自己的思想信仰,实际上是由于杜威的影响。

(11)、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它反对只强调观念的孤立或独处状态,而主张将观念与行动统一起来,并在二者的结合中把观念能否产生效果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杜威教育思想渗透了强调探究和创新的思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特征。

(12)、1919年4月28日,杜威偕夫人奇普曼一行乘“熊野丸”号轮离开日本前往中国。据1919年5月1日上海《民国日报》的报道:

(13)、(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4)、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15)、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16)、   杜威活动中心是其对儿童学习的重要主张,这也是课程实施(教学)的核心方法。

(17)、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挖掘和提升自身的学习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借助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大限度的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18)、1919年10月20日,是正在中国访问和讲演的杜威的60岁生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特地为杜威举行了60岁生日晚餐会。

(19)、讲座时间:2020年12月16日14:30-16:30

(20)、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 杜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并把它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是对卢梭自然力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儿童中心主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是杜威在其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生物化本能活动的产物,完全否定社会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因而是不科学的。杜威一味强调教育要顺应并促进儿童心理本能的发展,要以儿童为中心,却忽略了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性。  

(2)、    谈话交流,让我们的宝贝情商更高,更自信,善于表达。

(3)、③经验与课程。在“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思想指导下,杜威强调课程教材必须心理化,即在课程教材和心理之间建立联系,并在儿童的生活范围内吸取和发展它,以便克服传统学校课程重视经验的逻辑而忽视经验的心理的弊病。

(4)、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5)、⑤思维与教学。壮威提出了“如何思维”的命题。强调成功的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

(6)、⑥教育与职业,杜威主张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中,职业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不是狭窄的职业训练,而是使学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结合的职业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把职业课程和普通课程结合起来。

(7)、杜威尤其强调了成人的角色,儿童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协助。家长要用丰厚的学识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做好协助工作,通过儿童观察来设计和组织家庭活动。例如,在长期的观察下,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上有障碍,不会与人沟通,家长可以积极的组织孩子和小伙伴经常在一起活动,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并用心写成长日记,协助儿童总结已有经验形成新经验,帮助儿童用自信、勇敢、好奇、渴望走向未知世界。

(8)、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9)、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同时,他还指出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0)、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11)、这是杜威以前的一些中国学生胡适、蒋梦麟等人努力的结果。胡适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回忆道:“当蒋梦麟和我这一群杜威的学生听说他在日本讲学时,我们商请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江苏教育会和……尚志学会筹集基金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并负担全部费用。”

(12)、(2)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13)、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一种生活,认为教育的目的应来源于内部,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