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乐美王尔德
1、莎乐美王尔德剧本
(1)、“它像一个小公主披上了黄纱,那双脚却是银色的。它像一个公主长了一双白鸽般的纤脚。你看它的样子就是在翩翩起舞。”
(2)、站在莎乐美的角度,她只是一个追求纯爱的女子而已,为什么施洗约翰说她是罪恶的女儿?为什么爱上施洗约翰是不被容忍的?
(3)、与古斯塔夫不同,卡拉瓦乔套装的技能与他本人有很大联系。
(4)、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和他笔下的莎乐美何其一致。
(5)、莎乐美的人物原型早见于《圣经》,被视为导致施洗约翰死亡的直接任务。新约中《马太福音》的第14章和《马可福音》的第6章均记载了“施洗约翰之死,主要内容为:施洗约翰责备希律王和希罗底的婚礼有违道德,因此得罪他们。莎乐美是希罗底与其前夫的女儿,在一次宴会上,希律王许诺兑现她跳舞后的任何愿望。在希罗底的怂恿下,莎乐美向希律王索要约翰的头颅,约翰因此惨遭斩首。
(6)、问题来了。王尔德本人是基督教徒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他出身于一个爱尔兰的新教家庭,又对天主教庄严肃穆的美学观念抱有兴趣。从他的作品中,不时会流露出源自基督教的救赎思想。不过,他并没有正式接受过洗礼。同时,作为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他还时常会发表一些渎神的言论。譬如,他曾经开玩笑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其实并没有死,而是在没过多久就从墓穴里爬了出来,偷偷在村子里住着,甚至在圣保罗过来传道的时候也没有去听讲,从而成为了基督教思想错误的在世证明。
(7)、莎乐美:一切我所要求的,即使是您王国的一半。
(8)、抱歉咕咕咕了这么久,一定是被轩轩鸽子传染了x
(9)、IOKANAAN:Cursedbethou!daughterofanincestuousmother,bethouaccursed!
(10)、剧中人物的情感冲突在莎乐美的疯狂与偏执中走向高潮,也在莎乐美之死中戛然而止。莎乐美的悲剧是王尔德一生矛盾、抗争和妥协的真实写照。
(11)、莎乐美是希罗底(希律王的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希律王(巴勒斯坦伽里黎的统治者)的继女。其母因施洗约翰指责她通奸,阻止希律王娶她为妻,而对施洗约翰怀恨在心。遂将莎乐美作为其复仇工具,指示她以跳舞取悦希律王,以换取圣人的人头。
(12)、《一篮水果》(BasketofFruit)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这幅画不仅表明了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标明了卡拉瓦乔与当时追求理想化时尚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
(13)、楚国的大夫登徒子看不惯宋玉的所作所为,就背着宋玉到楚王那里说他坏话,
(14)、经由王尔德的文学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约翰面对莎乐美连望都不敢望一眼的举动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一位嘴上那么坚定的“上帝的选民与人子的先驱”内心原来那么脆弱,面对莎乐美执著的示爱只有以乏味苍白的诅咒应对,这无疑与莎乐美敢爱敢恨的自我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资产阶级禁欲苦行主义的虚伪性和脆弱性,这就是王尔德“一直努力想要揭发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虚伪风气”。对此,诗人奥托·比尔鲍姆说道:“《莎乐美》强有力地证明了王尔德从罪恶中挖掘道德、从病态中寻找美丽的天才能力。”
(15)、阿拉伯皇后花园里的玫瑰,都不及您身体的白晢。
(16)、如果徐志摩是张幼仪的情劫,那么林徽因便是徐志摩的情关。生关死劫谁能躲,情关情劫也没有谁能全身而退,有伤仿似无伤。两个人之所以走不到一起,归根究底,恐怕就是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林徽因冷静、理智,而徐志摩却像一把火,野火燎原,全然没的救。
(17)、 右:雷尼《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颅》1639-1640
(18)、塞缪尔·贝克特 爱尔兰剧作家 《等待戈多》
(19)、Therewasabittertasteonthylips.Wasitthetasteofblood?...
(20)、1876年,当艺术家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Moreau)将画作《舞中莎乐美》和《幽灵显现》放在巴黎沙龙展展出时,五十多万观众慕名而来,成为当时法国的一大盛况。
2、莎乐美王尔德插图
(1)、达娜厄是希腊神话中海耳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这个题材曾为提香和伦勃朗等大师画过,不同时代、不同画家所创造的达娜厄的形象都不同。克里姆特所塑造的这幅蜷缩在方形的画面被各式图案纹样所包围的形象十分特别,他以写实的手法,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出发,描绘了一位体态丰润充满性感诱惑力的裸女,表现出一种潜意识中的压抑和欲望。
(2)、约翰︰诅咒妳!乱伦母亲的女儿,妳将受到诅咒!
(3)、《莎乐美》,(英)奥斯卡·王尔德,田汉译,中华书局
(4)、所谓成长,就是会权衡各种利益相关,不再不顾一切。
(5)、至今还记得翻到后一页的震惊,这就完了?这哪里是快乐王子,简直是悲催王子好吗?
(6)、文学史上没有比王尔德更追求唯美的人了,博尔赫斯说,“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者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
(7)、在图像内容上,莎乐美的故事逐渐脱离宗教故事的叙事逻辑,针对其中的关键人物和瞬间进行各种挑选,终在15世纪以后形成了“美女与首级”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上,莎乐美从一个单纯美丽、拥有绝世舞姿的少女变为一个丰盈妖艳的成熟女性;在故事情节上,莎乐美在约翰死亡实践中所占比重增加,手捧头颅配合着漠然的眼神和姿态,暗示着她从帮凶向凶手的转变,也为19世纪文学想象中引入因爱生恨的作案动机,和莎乐美“致命女性”的形象做好了准备。
(8)、Thybodyiswhite,liketheliliesofafieldthatthemowerhathnevermowed.
(9)、《道林·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代表作,堪称“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在戏剧小说及绘画方面的三绝。
(10)、后欣赏一幅现代作者创造的《莎乐美》油画。莎乐美的深刻内涵对于现代作者依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11)、王尔德让莎乐美对约翰产生了爱情,这跟原来的故事内涵完全不同,即使情节走向完全一致,却早已不是一个对圣徒迫害的阴谋了。
(12)、他的一生都在试图去反道德、反宗教、将美和自我满足视为自己的宗教和信仰,但在监狱服刑期间却对自己耽于肉欲的瞬间享乐进行了忏悔,临终前还皈依了教堂,这都说明他对自己坚持的信仰抱有怀疑态度,终还是向现实做了妥协。
(13)、而古斯塔夫裙子上的纹样则来自于其画作《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像》。
(14)、此后,福楼拜、马斯涅、于思曼等作家和诗人先后对圣约翰死于希罗底不可得的爱、莎乐美的七层纱舞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在文学家对一次次打磨中,莎乐美的形象连同这一题材已经跟爱情的主题形成牢不可分的关系。但将爱恨从希罗底过渡到莎乐美的,是奥斯卡·王尔德。
(15)、王尔德在创作《莎乐美》时,为什么向圣经取材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这是由王尔德那独特的唯美主义艺术观所决定的。“他认为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极力反对注重模仿生活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因此,他把目光从现实生活的大地上取材,转向圣经取典;从主观方面,这是由当时的时代氛围所决定的。19世纪的英国处于维多利亚统治时期,用王尔德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这动荡和纷乱的时代,在这纷争和绝望的可怕时刻,只有美的无忧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却,使人欢乐。我们不去往美的殿堂,还能去向何方呢?只能到一部古意大利异教经典称作Cilla(圣城)的地方去,在那里一个人至少可以摆脱尘世的纷扰与恐怖,也可以暂时逃避世俗的选择。”所以,有人把《莎乐美》比作嫁接在圣经这棵沙果树枝头的金苹果也是情有可原的。
(16)、附:历史上的莎乐美(当代以色列区域/犹太人)
(17)、这算是什么童话啊?都说童话是美好的,要不怎么说童话都是骗人的呢?
(18)、然而约翰对她严词拒绝,莎乐美却爱上了约翰。
(19)、犹太人甲:那不可能。先知厄里亚之后,没有人再见过上帝。他是后一个直接面见上帝的人。之后,上帝不再显现,而是隐匿了起来。所以可怕的邪恶笼罩了大地。
(20)、据此王尔德创作了戏剧《莎乐美》,但去掉了原有的宗教寓意,而表达了一种阴郁而唯美的爱欲。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用剧本创作了歌剧版《莎乐美》,剧情在音乐烘托下更显阴森,展现出一种血腥中的唯美。作曲家的配器十分有特色,其中一段犹太人争论“上帝显现”的问题的五重唱尤为精彩。
3、莎乐美王尔德讲了什么
(1)、初读王尔德,尤其是习惯了“美等于善良”这个逻辑的读者,会对王尔德的行文感到震惊,觉得不可接受。
(2)、《夜莺与玫瑰》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之出版于1888年,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3)、为莎乐美注入人格与意识的人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他在巴黎的一次沙龙上看到了莫罗画的莎乐美,大为惊叹,随后创作了著名的戏剧《莎乐美》,是唯美主义思潮下的一部经典,剧中的莎乐美爱上了先知约翰,遭到无情的拒绝后,她用一曲舞蹈换来了与约翰血腥的一吻。
(4)、现在想来,这两篇故事本来就不是童话,或者说,是只给成年人的童话,在王尔德那里,美跟美德没有关系,并不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美德伦理,而美就是美,爱情也是如此。
(5)、 奥斯卡·王尔德的后半生比较坎坷,在1895年入狱,服了两年苦役,在监狱中还创作了诗集《瑞丁监狱之歌》和忏悔录《深渊简书》。1897年,王尔德移居法国,随后字啊1900年11月30日去世了。
(6)、民国文人情史有一段佳话,“一个女人差点闹散一所大学”(徐志摩语)。被誉为民国莎乐美的俞珊,倾倒八位大学教授,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等。沈从文还专做了一篇小说,描摹此情事。自己心里,未尝不着一丝涟漪。
(7)、该唱段的视频无法上传(上传失败信息显示,其中含有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违规内容),因此仅分享文字。
(8)、《不可儿戏》是19世纪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所写的一部讽刺风俗喜剧。
(9)、《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10)、希律王被眼前这一幕吓呆了,下令处死状如疯癫的公主。士兵们渐渐围住莎乐美,大幕缓缓拉上。
(11)、《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像》是犹太糖厂主的夫人阿德勒·布罗赫-鲍尔(AdeleBloch-Bauer)的肖像,画中人庄严端坐,眼神迷离,红唇富有美感。为配合布罗赫-鲍尔的华贵形象,克里姆特特别在背景及衬裙用上灿烂的金色,画面以金色作背景底纹,各式金黄色纹样图案构成的衣饰包裹着人物的优雅形象,整个画面显得高贵华丽,克里姆特花了3年才完成此幅画作。美术史专家普遍认为,一生都于男女关系上处理不清的克里姆特此刻可能恋上了布罗赫-鲍尔夫人。
(12)、尽管克里姆特一生都在女人间游走,艺术史学家们仍普遍认为服装设计师艾蜜莉·芙洛格(EmilieFlöge)是他终其一生的伴侣。而在三张立绘中都有出现的人偶形象,则和芙洛格的形象较为匹配。
(13)、SALOME:Iwillkissthymouth,Iokanaan;Iwillkissthymouth.
(14)、SALOME:Iwillkissthymouth,Iokanaan.
(15)、尤金·奥尼尔 美国戏剧家《琼斯皇》、《毛猿》
(16)、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年)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1918年因西班牙流感而身故。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也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徵式装饰花纹,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
(17)、王尔德套名为“唯美艺术家”,而王尔德本人就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8)、大幕拉开。公元之初的加利利,耶稣之施洗者先知约翰,因在公开场合抨击希律王与王后希罗底抛弃各自原配、苟且结合之罪而被收押入狱。不偏不巧,这边美艳绝伦却从未坠入爱河的莎乐美公主在赴宴之路上听到约翰的声音。
(19)、很多人初读莎乐美,觉得不可理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看莎乐美,却有一种令人心疼的勇敢,甚至有一些羡慕。
(20)、在可见的文本记录中,她首先在艺术中获得了主体性。15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中,莎乐美先获得了女主角的身份,再褪去宗教感召的外衣,发展出美丽少女手捧头颅的固定模式。
4、莎乐美王尔德pdf
(1)、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前文已有介绍),但是他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义叙事手法,表达“爱”与“美”、“爱”与“罪”的唯美理念。
(2)、故事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快乐王子死后目睹种种人世间的苦难,和燕子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故事。
(3)、这种纯粹而偏执的爱终毁灭了施洗约翰,也毁灭了莎乐美。
(4)、莎乐美是希罗底(希律王的第二任妻子,原是希律王兄弟的妻子)的女儿,希律王(巴勒斯坦伽里黎的统治者)的继女。其母因施洗约翰指责她通奸,阻止希律王娶她为妻,而对施洗约翰怀恨在心。遂将莎乐美作为其复仇工具,指示她以跳舞取悦希律王,以换取圣人的人头。
(5)、肖伯纳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 《圣女贞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 《苹果车》
(6)、莎乐美从来不是故事的主角,只作为配角人物出场,寥寥记载只给了她一支舞的出场时间,并不涉及具体形象和性格描写,此时的她,只是一个复仇的工具而已。
(7)、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年-1900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19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八十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九十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作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
(8)、《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于1890年7月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
(9)、此时,王尔德借莎乐美之口,说出了那段惊世骇俗的对爱情的观点:
(10)、(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该图片建议自行百度搜索)
(11)、Nay;butperchanceitwasthetasteoflove...Theysaythatlovehathabittertaste.
(12)、犹太人乙:其实没有人知道先知厄里亚是不是真的见到了上帝。他看到的可能只是上帝的影子。
(13)、啊!我吻了你的嘴,约翰,我终于吻了你的嘴。
(14)、这三个名词与卡拉瓦乔的艺术造诣相关,中位和下位技能名“好斗者”、“流亡天才”则着重表现了卡拉瓦乔的人生。
(15)、之后,那位女演员的弟弟前来寻仇,被道林巧言欺骗,终死于非命。正是女演员弟弟的死亡唤醒了道林的良知,他举刀向丑陋的画像刺去,结果自己离奇死亡。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年轻如初。
(16)、在众目睽睽之下夸下海口发下誓言的希律王没有办法,让人杀了约翰,约翰的头被装入一个银色的盘子,呈了上来。
(17)、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Merisida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热那亚、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8)、”你总不许我亲你的嘴,约翰。好!现在我可要亲他了。“
(19)、神诅咒道,Wilde切不可近艺术,因为当他一旦执笔,崩塌的是一座座心灵堡垒,他也将因此溺于苦难煎熬。 可Wilde忤逆了神。 他游历世间一切,富裕贫苦,豪奢浮华,零落破败。月光下的百合的白皙肌肤和如赤血的红唇,镶满雪白孔雀羽毛和千万颗奇异宝石的波斯帷幔,必须受到鞭挞惩罚才可赏阅一眼的埃及旷世明珠,踏着爱慕者血液舞蹈的巴比伦赤足少女,黄金色东方树脂蒸馏千次的令人臣服的夺魂香精。 不需要了,厌倦了。不是脱离红尘世俗了,是入乎其内得都不自觉痛苦麻木了。 于是当Wilde触碰了戏剧,这直接外露的艺术形式,一瞬间迸发出的花火,仿佛让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在眼前轰然倒塌。 独幕戏剧,是没有场景变化的演出。一台阶,一白月,一黑幕。我想演员也许都不必遍身罗绮以示王公贵族身份,也许只有月光洒下柔柔的轮廓。剩下的一切,交给语言好了。 整部演出充满了宿命论的吊诡基调,哥特式的颓废感,然而当Herod向Salome乞求改变要求,描绘出奢华的收藏世界,似乎又在观众的脑海里开拓了一巴洛克式繁复精美的小舞台。独幕足矣,凭借Wilde出色华丽的辞藻,根本不需道具演绎,那巴洛克式的小剧场已栩栩如生了。 台词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人物内心深处的自顾自的独白。更多时候我们看到Salome,Herod,Jokannan,Syrian等角色的语言,根本毫无连接关系,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城,心声从口中直白吐露,却依旧禁锢在城墙中回荡,只因无人聆听。似乎,人物的欲望和情绪都百分之百的赤裸裸地通过言语暴露,却更叫人捉摸不透。Herodias大概是全剧中易理解的人,情绪也合乎常人,在Herodias眼中themoon"isjustamoon".没有邪恶善良高尚低俗,只能成为粗俗浅显的角色。Wilde“无情”地给了她好的结局。
(20)、在《莎乐美》中,王尔德借第三人之口,写出了莎乐美无与伦比的美貌。
5、莎乐美王尔德
(1)、在被约翰反复拒绝后,莎乐美告诉约翰:我会吻你的嘴的,约翰。我定会吻到你的嘴。
(2)、莎乐美这个“本能的偏执狂”和“无边欲望的化身”,就是英国文学中反启蒙的代表。
(3)、《王尔德》,(英)维维安·贺兰,李芬芳译,百家出版社,2001
(4)、“爱情的神秘远超过死亡的神秘。人们应该只考虑爱情。”(ThemysteryofLoveisgreaterthanthemysteryofDeath.)
(5)、英国服装设计:UniversityofSalford
(6)、维也纳分离派代表(ViennaSecession)(1897-1915)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在设计方面,该派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但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克里姆特是分离派组织的第一任主席。
(7)、读王尔德的作品是一种冒险。在他笔下,、悲伤、孱弱和颓废的美感肩负着挑战世纪末狂热情绪的重任。因此在《夜莺与玫瑰》《快乐王子》和《自深深处》中,精神基调虽然是高扬的爱与精致的趣味,但毕竟夹杂着太多人性的沉思和绝望的忧伤。
(8)、180/280/380/480/680/880/1080元
(9)、于是王尔德,这个“儿童不宜”的作者名字,印在了我的脑海。
(10)、Ifthouhadstlookedatmethouhadstlovedme.
(11)、王尔德的《莎乐美》是一部独幕剧,是他一生中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它将对莎乐美的形象塑造推向高潮,不仅将爱情直接嫁接到莎乐美身上,更通过创造侍卫队长和希律王对莎乐美的爱慕增加冲突。
(12)、幼小的自己当时心里已经有了对结局的预期,那一定是人们发现了王子的善良为王子平反或者重塑雕像,然而后一页却是,快乐王子被融化,只留下一颗融不掉的铅心。居然这样就完了?
(13)、莎乐美(抬头):您真的愿意给我任何我所要求的东西吗,陛下?
(14)、不久,希律王难以控制他的感情,对继女莎乐美产生迷恋。而莎乐美自己对圣人施洗约翰的爱被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在为希律王跳七重纱舞时乘机索要圣人的首级,后亲吻其头颅。后,莎乐美得到了与圣人相同的命运,被处于死刑。
(15)、中位立绘源自于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
(16)、有一次楚王看到宋玉,就问他:“你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为什么大家都诋毁你呢?”
(17)、故事大意: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年轻的学生要献上一朵红玫瑰才能与心仪的姑娘共舞。当夜莺听到年轻的学生因无法采得一朵红玫瑰而悲泣时,以为学生正是她一直在歌唱和寻找的真情人。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爱情愿望,夜莺毅然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一朵红玫瑰。
(18)、几百年来,无数艺术家为这意象着迷不已。达芬奇、提香、莫罗……他们在不同时期用各种风格技法描绘了这个场面。
(19)、《快乐王子》中,本来镶满金子、宝石的王子雕像,因为善良,让燕子把这些金箔、宝石送给穷人,后自己从金光闪闪变得斑驳陈旧之后,居然被市民因为影响市容而拆了,而燕子则累死在王子雕像脚下。
(20)、其次是韩湘眉。 韩湘眉,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我国早的大学女教授之一。徐志摩的又一个红颜知己。韩湘眉是海派美女,聚会时常亲吻徐志摩脸颊以作告别,还把自己的一只名叫“法国王”的猫送给志摩,徐志摩对其钟爱不已,宠溺无两。后来徐志摩辞了上海的教职,要去北京教书,韩湘眉便上门讨回了自己的猫——这只猫是送给徐志摩,替自己和他做伴的,如今徐志摩要走了,她怎么放心爱猫教陆小曼养呢?
(1)、作为公主,她衣食无忧,从不缺恭维,对人们的谄媚与贪婪习以为常,因此对叙利亚军官的爱情无动于衷。
(2)、和王尔德毁誉参半的人生如出一辙,《莎乐美》也始终经历着褒贬不莫衷一是的命运。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反映了法不容许却不可遏制的欲望,因此有着世纪末颓废唯美情绪的文学精英对此赞誉有加,却也遭到的传统英国绅士的责难和质疑。
(3)、但守卫的叙利亚士兵却告知莎乐美,希律王害怕约翰,禁止任何人和约翰交谈,更不要提见他了。莎乐美深知自己的美貌无边,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利用了叙利亚士兵对自己的迷恋。
(4)、《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5)、宋玉说:“有啊,大王您听我说。天下的美女都云集在楚国,而楚国的美女属臣里的女生长的漂亮,说起臣里美女中的魁首,莫过于我家隔壁的小姐姐了。那小姐姐长得老漂亮了,长得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排山倒海,隔壁伍老二看到她就浑身发抖。可就是这么一个花容月貌的大美妞,趴我家墙头偷窥我三年,想要跟我好,我都没答应。您再看看登徒子那家伙,他媳妇长得老磕碜了,长得是豁牙漏齿、蓬头垢面、罗锅跛足,头顶生蛆脚底流脓,就这样登徒子还喜欢的不得了,天天搂怀里叫大宝贝儿。每天晚上都交公粮,到现在都生了5个娃了,您说到底是谁好色?”这段子手的口才是相当了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欣赏一下原文《登徒子好色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