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挑水打一歇后语
1、扁担的歇后语一根扁担挑水
(1)、打开天窗--------说亮话
(2)、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3)、如今,郧西县一些农村已陆陆续续通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告别了挑水、驮水、拉水和喝苦咸水的历史。水的到来,正在改变着山村的面貌。以前因缺水无法浇灌的蔬菜大棚而今多了,山头也绿了,粮食逐年增产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4月中旬,笔者驱车来到该县观音镇松树坪村采风,到处绿意盎然,外加移民安置房工程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4)、蓼花是临清特产,系以上等江米为主要原料的糕点。其因膨胀而大如不规则的乒乓球,看起来五颜六色,吃起来稣甜可口。1斤重的蓼花,装在袋子里显得多(俗称“胀堆”),很受儿童的喜爱。此语用来形容说话办事虚伪不实在的人,寓有贬意。
(5)、过去在临清碧霞宫住的邵四爷,专门做“狗碰头”的薄皮棺材。当放有尸体的棺材被人抬起时,多半被压掉了棺材底。此语多用来形容那些质量低劣的产品或弄巧成拙,反露出本来面目的人。
(6)、如此贫困县城,长期以来,一些大山深处村镇,常年出现干旱,供水困难问题一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解决群众困难和扶贫攻坚的头等大事。为了使受旱区群众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该县启动了很多供水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陆续建成使用,将会彻底解决郧西部分山区缺水的现状。
(7)、百里外去挑水 ———— 远水不解近渴;远水解不了近渴
(8)、草把做灯--------粗心(芯)
(9)、打铁匠王佩打粪杈在临清出名。粪杈4根齿,一般铁匠需要三四火才能打成,而王佩打铁火候掌握得好,分齿很快,一火就成。此语用来形容办事一气呵成。
(10)、王四辈是回民,在临清观音堂路南开设牛肉铺。他煮的牛肉又烂又香,从远处就能闻到肉的香味,是临清名吃之一。“有个烂劲儿”形容某种事物杂乱不堪。
(11)、(郧西地理环境:一片山河,基础设施薄弱。)
(12)、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3)、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4)、老虎屁股--------摸不得
(15)、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6)、鞋子里洒香水——过分讲究 门前发大水——浪到家了;浪到家啦
(17)、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18)、临清郑庄村(今属临西县),旧时每至农闲季节,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就用废布打成袼褙,裱上黑布,做成妇女头上戴的“硬壳纂”,拿到庙会或集市上去卖。因“糊纂”音同“胡纂”,故以此语形容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19)、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20)、瞎子点灯--------白费蜡
2、扁担打水的下一句
(1)、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2)、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3)、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4)、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
(5)、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6)、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7)、车到山前--------必有路
(8)、蚕豆开花——黑心
(9)、◆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10)、临清康家洼的膏药,过去是名牌产品。这种膏药贴在身上,药力会自己渗入到患者体内的病灶处。此语本来是说康家洼的膏药质量高,后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爱惹事生非、没事找事、自讨苦吃的人。
(11)、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2)、郧西GDP七夕神话,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据360导航资料显示:该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0元,比上年增长53%。按照如此JDP,该县仍然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13)、◆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4)、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15)、偷鸡不成--------蚀把米
(16)、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17)、“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脍炙人口,天河都在,依然苦旱。郧西山区这块干涸土地和村庄,可谓是:扁担挑水,一心挂两头;扁担挑水,两头都忽悠;扁担挑水,两头一样沉。总之这个以扁担挑水打一歇后语的故事可真实反映:观音镇松树坪村的落后与苦旱。这个跟手掌手心都是肉是一个道理的自然村,当前急需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精准,才能不落一人。
(18)、壁角里使攫头(jue tou刨土用的农具————挖墙脚(角)
(19)、(马)尾搓绳----------不合股
(20)、牛市口和香巷是临清的两个街名,从牛市口走过一拐就到了香巷街。在临清方言中,“香巷儿”和“香下儿”同音,以此来形容吃得开的人或事物。
3、扁担挑水一一歇后语
(1)、旧时,临清各庙内供奉的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神像都是木胎铂脸,唯有河西七神庙的神像是泥胎粉白脸。“白脸蛋子”在临清寓贬意,当地人用此语比喻那些不知羞耻的人。
(2)、(龙)王跳海----------回老家
(3)、◆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
(4)、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7)、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8)、2020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全册默写纸,可下载打印!
(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0)、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1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2)、清末,临清境内因旱成灾,庄稼歉收,老百姓忍饥挨饿。当地的慈善机构向临清的地主大户和大商人募敛粮食,用大锅熬成稀粥后分片分点施粥。当时,临清大西门也是个施粥点,因粥少人多担心分不过来,便在州衙张贴告示,规定到此点领粥的人只许个人吃,不许带回家去,违犯者送衙门严办。此语用来形容那些自扫门前雪,不管闲事的人。
(13)、临清御史巷东头路南有一家锅饼铺,烤制发面锅饼。烤炉置有两层炭火,锅饼的两面同时受热。这样尽管饼很厚,但却烤得熟透香酥,尤其受体力劳动者喜爱。因饼厚一口咬不透,故形成了这样一个歇后语,用来形容对某事不甚了解,拿不准。
(14)、寓意:一心二用,前后兼顾,形容一个人在同是为两件事情担心呢。
(15)、聋子耳朵------------摆设
(16)、◆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17)、(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18)、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9)、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动态、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妨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水利扶贫的新模式,既可解决农民饮水困难,也可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又可改良生态平衡,可谓是一举多得。
(20)、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4、扁坦挑水歇后语
(1)、2020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学生用书,可下载打印!
(2)、从前,临清东梯子街有个叫凤的姑娘,长得人才出众,性情刚烈。临清知州王糊涂的妻侄“花花太岁”相中了他,三番五次托人提亲。凤姑娘一家对这恶少嗤之以鼻,一口回绝了。不久,凤姑娘嫁给了一个姓王的人家(从此人们都叫她王二奶奶),夫妻二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很美满。但天有不测风云,婚后不到三年,丈夫便因痨病去世了。消息传到花花太岁耳中,这恶少就串通官府,诬告王二奶奶因奸谋害本夫。知州王糊涂立即派人将王二奶奶下了大狱,并派人开棺验尸。验尸人接受了恶少的贿赂,谎说死者七窍流血,系服毒身亡。于是,知州王糊涂施以酷刑,逼王二奶奶招供。王二奶奶宁死不屈。黔驴技穷的王糊涂后在大堂上摆了12盘烧的通红的铁鏊子,威逼王二奶奶。王二奶奶毫无惧色,当场脱下鞋袜,赤脚走上了火红的铁鏊子。一时只见王二奶奶脚下青烟四起,大堂上弥漫着浓重的焦糊人肉的气味。走过这12盘铁鏊子,王二奶奶面色苍白,大骂道:“狗官!你就死了这个心吧!你王二奶奶有骨头,敢再送你一趟,叫你看看!”说完,她又从火鏊子上走了回去。后她两脚掌的的皮肉全被烤糊,露出了白色的骨头。王糊涂傻了眼,只好命人用大筐将王二奶奶抬进了死牢。时间不长,王二奶奶便惨死在狱中。此语用来形容人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3)、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4)、当地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笔者:“我们祖祖辈辈都喝苦咸水,自己活到70多了多么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我们村还有83岁的老娘弯腰驼背提水吃。”又有村民说。
(5)、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6)、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7)、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8)、末了,说一句:“伞铺的伙计——轮不着我。”但是我就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9)、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0)、相信郧西县在生态治理后会遍地生金,到处生机盎然,生态农业迈开步伐追上武西高铁的速度。
(1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2)、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3)、临清吕寨村(今属临西县)南有一戏楼,其东有一水坑,坑中的青蛙从来不叫。如果把在别处鸣叫正欢的青蛙捉来,放入其中,就马上也不会叫了。此语用来形容有些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憋在肚里不说而独自生闷气,或办了坏事被别人揭穿而哑口无言、狼狈不堪。
(14)、王二麻子是临清人,名叫王桐轩,因脸上有麻子而得此绰号。此人善诙谐,颇有口才。少年时他投到一个油漆匠手下当学徒。有一天,他跟师傅一起去干活,路过一个土地庙。他故作不知地问师傅:“这是什么庙?”师傅答:“是土地庙。”他又问:“里面供的什么神?”师傅不耐烦地回答:“土地爷!”他连忙应道:“噢,原来是‘徒弟爷’呀!”就这样不知不觉沾了师傅一个便宜。